致逝去的時光 <h3> 屏南縣謝厝小學始建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據老人們的回憶是新中國成立后,對于我這位80后更是遙遠了。如果要從村里有學校那估計又得往前很多年,民國小學的校址是我們謝厝的謝氏宗祠。后面好像也有在“下馬廳”辦學過,當時九洋學校還是很有名氣的,很多村莊的孩子都在我們村小學讀書,就比如黃來,茗溪,后涸,達善溪,堵嶺等村莊(謝氏族譜上略有記載)至于清朝或者明朝時期,肯定也有私塾。只不過歷史久遠,無從考證了。單單從新中國建校到我小學讀書,小學畢業。時間整整隔了40多年,這其中發生過什么。其實不難想象,只要是有接觸點教育的九洋人,小學都應該有記憶的,因為大家是親歷者,有些事情無人問起,自然無從說起。自然也就掩埋進歷史長河中。</h3> <h3> 我一下子想到了小學曾經教過我們的吳善何老師,現在微信方便,就跟老師閑聊了一下。但畢竟吳老師在學校呆的時間不長,真問起校史,老師也為難了。我隨口一說,問老師有沒當年照片,如果有發些給我。果然老師微信發來幾張珍貴的歷史照片,看著這些照片。眼睛突然眼淚閃動,不懂為什么,兒時的模樣你們還記得嗎?時光匆匆,照片里好多人都已經不在了。</h3> <h3> 這是吳善何老師與張新活老校長的合影。吳老師建議我聯系一下老校長,說不定能多了解一些事情。于是報給我老校長的電話,我在中午的時候聯系了張新活老校長,老校長是代溪鎮洋頭村的,還是那么熟悉的聲音,一聽到老校長的聲音,他問我是誰,我報了我自己的名字,老校長居然還記得我,老校長今年已經79歲了,離開九洋已經多年。當我報上自己名字的時候,他能清楚的記得我,那一刻我哽咽了,我真的不懂說什么了,還是老校長問了我,問我什么事?我說我最近想寫一篇關于九洋謝厝小學歷史的文章。想請教老校長他一下,老校長感慨萬千,聊起當年我在學校的一些事情。順著說到了幾位前幾任校長,因為是說本地話,我清楚的記下來了,善平校長,50幾歲后面就作古了,清喬校長82歲,存庚校長84歲,他們都健在。老校長建議我多問問村里的村干部,推薦我去問問桂烘,連述,桂條三位。寶二叔叔曾經也是小學老師,也教過我,他也會了解一些情況的。老校長感慨的說,離開九洋這么多年過去了,還以為再沒人問到他了,想不到今天“大頭”問候他。他很高興!他也叮囑我好好工作,有空常回家看看。然后我們掛斷了電話,那一刻,我心情真不懂用什么詞形容了。</h3> <h3> 這是當時做廣播體操的情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認真找,說不定還能找到你自己哦,我仔細看看,還真能對上幾個人。瞧瞧,還有一位沒認真做操的。</h3> <h3> 看著這一大操場的孩子,相信有很多人在找自己了吧!呵呵,老照片真的很珍貴,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h3> <h3> 還記得讀書的小學那幾年,學校種的那些花嗎?老師身后的花壇里花兒是那么的美,印象中的小學的側柏樹有好幾棵,長得茂盛。只不過,現在已經早已不在了。過年回家再故地重游,看著多少有點心痛了。</h3> <h3> 這張照片應該是老師跟幾位同學參加活動的照片,照片中間的女同學比較有印象,記得是從外地遷到謝厝小學就讀的。好像叫胡妃妃,旁邊幾位也很熟悉,發現卻叫不出名字。唉……</h3> <h3> 這是我小學畢業照,當時學校的規模還是挺大的,看著一張張稚嫩的臉。同學你們還好嗎?你還記得你小學畢業時候的模樣嗎?時間都去哪啦,還沒好好感受就老了,時間真的好快,好快。一晃一輩子就過去了!</h3> <h3> 這是小學食堂背后,那是當時流行的時代的口號標語。建設社會主義新謝厝!哈哈,這也許就是寫給曾經就讀過小學的同學們看的。所以建設新九洋看大家了!</h3> <h3> 這張照片應該是什么活動的情景,具體什么沒有太多印象了。</h3> <h3> 老師帶的另外一個畢業班。找找看,你在里面嗎?</h3> <h3> 看著這幾位老師的靚照,我很慚愧,只記得吳善何老師和韋子團老師。另外兩個老師太久沒有聯系,一個是梨洋的劉春權老師,一個是陳孝涼老師,說實話真的模糊了。</h3> <h3> 這張是94年照的畢業照,想必更清楚了。小學承載著很多九洋孩子們的記憶,有在小學讀書過的孩子,對于故鄉總有一種不一樣的情結。相比較現在的下一代,老家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了。</h3> <h3> 謝厝小學真正停辦應該是2006年,當時生源不多,加上危房種種原因,被撤點并校了。2009年回家時候拍的照片。此時的學校已經沒有往日的熱鬧了,冷冷清清,花壇上的花木也都干枯死去了。當時心里已經很不舒服,什么時候小學還能重新復學?在我腦中一直在回想!</h3> <h3> 這是2019年春節回家,再次故地重游,拍的照片。一晃又過去10年了,我的孩子已經6歲,要是當初也該是上小學的年紀了。可是小學看起來更破敗,心中有種難以言表的思緒頓時涌上心頭。小學就這么一直破敗下去嗎?</h3> <h3> 赤子之心,故土難離,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家鄉永遠是一份牽掛。俯瞰村景,家鄉這些年有在慢慢改變,但比較起別的村,我們真的落后了。家鄉歷史也挺悠久了,故事也不會少,風景也挺不錯。在當今如火如荼的文創大好形勢下,我們年輕一輩人,是不是要把握機會,給自己老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小學承載著我們太多兒時的夢想,也許我們真的可以做點什么,比如把小學保護好來。把家鄉宣傳好來,建設好來。也許真等到我們都老的時候,家鄉絕對是一處宜居的養老的好地方。</h3> <h3> </h3> <h3>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有好的家鄉題材可以推薦給我!我們大家一起把家鄉宣傳好,把家鄉的文化傳承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东阿县|
斗六市|
炎陵县|
永胜县|
朔州市|
安吉县|
芦溪县|
盐津县|
江北区|
井研县|
沙坪坝区|
遂平县|
彩票|
军事|
金秀|
寻甸|
习水县|
安新县|
青海省|
阿荣旗|
永安市|
迭部县|
包头市|
长岛县|
汾西县|
江西省|
安西县|
孝义市|
惠安县|
阜新|
剑河县|
墨竹工卡县|
衡南县|
嘉兴市|
宁明县|
呼图壁县|
东辽县|
宁远县|
大冶市|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