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是愛國民主人士陳銘樞先生誕辰133周年。特將幾年前的美篇,編輯一番,并補充一些內容。</p><p class="ql-block"> 陳銘樞(真如)先生的名字為當今人們所陌生,這是一位怎樣的人物? 在中華民族的現代歷史中有過什么作為? 敬請來此園地的各界朋友們得空看一看,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 “陳銘樞(1889年—1965年),字真如,廣東合浦人,漢族客家人。1889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曲樟鄉璋嘉村。</p><p class="ql-block"> 民主革命家、北伐將領。鐵四軍的元老。從軍而信佛。一度擔任代理國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長,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長,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京滬衛戍總司令官,兼代理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右翼集團軍總司令,一手創辦十九路軍,任十九路軍司令。民革的創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之后,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務。” (簡介轉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在20世紀五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陳銘樞真如先生愛國愛民的深厚之情,耿直的性格性情,坦蕩的襟懷,不守舊的民zhu思想, 對家人親友的溫潤柔和,是家族后輩學習的楷模,是我們家族后代深藏于心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 陳銘樞先生為新中國成立之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照片上大橫幅寫的是:歡送國民革命軍第十師陳師長真如率隊北伐紀念。照片中,何香凝、周恩來、鄧穎超,李濟深、陳銘樞(率隊出征的陳師長真如先生)、白崇禧、鄧演達等人士在內。</p><p class="ql-block">此圖片為真如先生后人的一位朋友的收藏。</p> <p class="ql-block">今天 (20220317) 看到又是一張珍貴的老照片,距今將近100年前。陳銘樞真如公 (戴眼鏡者) 盤腿坐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淞滬抗戰</p><p class="ql-block">發生時間:1932年1月28日-3月3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28日深夜,蔣光鼐、蔡廷鍇、戴戟接到日軍進攻的報告,立即從龍華總部步行到達真茹前線指揮部,依原計劃指揮戰事。他們發出兩封急電,一封給陳銘樞,一封給何應欽。何的回電對蔣、蔡、戴有所責難,使他們感到壓力沉重。恰在此時,陳銘樞的回電到達,要他們繼承19路軍光榮傳統,并表示即來滬與袍澤共同赴難。他的回電大大鼓舞了蔣、蔡、戴的抵抗意識,他們遂下令前線將士堅決抵抗。當夜,日軍以優勢火力進攻,并放火助勢,極為兇猛。19路軍官兵沉著冷靜,奮力抵抗,將其擊退,至天明時,日步兵已不敢再進。 上海戰斗打響之后,19路軍于29日發出通電,嚴正宣告:“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國而抵抗,雖犧牲至一人一彈,絕不退縮。”</p><p class="ql-block"> 19路軍是陳銘樞一手訓練出來的一只勁旅,陳與該部官兵的關系非一般上下級關系可比。自滬戰爆發后,陳銘樞時刻關注戰況的發展,激勵官兵的作戰精神與士氣。陳銘樞的態度大大鼓舞了官兵的斗志。在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的指揮下,在上海人民以及全國抗日浪潮的推動支持下,19路軍官兵人人懷必死之心,奮勇作戰。日軍雖一再向我進攻,但在我軍竭盡全力抗擊下,終不能得逞。開戰半月之后,我軍防線變動不大,日軍進展甚微。</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從此電可知,陳銘樞是抱著不惜犧牲、不計代價的決心,激勵19路軍堅持上海抗戰,以推動全國的抗日浪潮。在抗日的問題上陳銘樞與蔣光鼐、蔡廷鍇是一致的。在具體問題上,他們因為各自所處地位不同,會有一些差別。蔣、蔡更關心軍事作戰與部隊處境,陳則多考慮政治與大局,從中也可見陳銘樞作為一個軍事領袖的政治眼光。蔣、蔡尊重陳的意見和政治指導,接陳電后,蔣即復電稱“職等亦作如此打算”。陳銘樞堅定的抗戰立場,大大鼓舞和堅定了19路軍將士的戰斗決心。在整個淞滬抗戰期間,陳銘樞在后方為19路軍搖旗吶喊,蔣光鼐、蔡廷鍇在前方指揮作戰,他們之間的密切合作是淞滬抗戰得以堅持的重要因素之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簽署停戰協定,上海非軍事化。</p><p class="ql-block"> (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擴展資料:</p><p class="ql-block">在激烈的戰斗日日夜夜,上海人民紛紛組織義勇軍、情報隊、救護隊、擔架隊、通訊隊、運輸隊等,配合前線作戰。宋慶齡、何香凝等各界名人士,代表上海人民到前線慰問;在他們的支持和組織下,還籌設了幾十所傷兵醫院。人民趕制了全新棉衣棉褲3萬多套,送往前線,給全軍將士御寒。人民的熱情支援,使十九路軍全體將士受到巨大的鼓舞。</p><p class="ql-block">然而,國民黨政府卻乞求由帝國主義操縱的“國際聯盟”進行“調仃”,并于5月5日同日本簽訂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抗戰的人民和十九路軍被出賣了。</p><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二八事變</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右邊第一人為陳銘樞真如先生。</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右邊第一位著軍服的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左邊第四位著中式長袍黑色上衣者,為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這是1928年,徐悲鴻為陳銘樞所畫的個人畫像,實為珍貴;為陳銘樞后人珍存。現在已經將這幅肖像畫捐給了廣州大元帥府。</p> <p class="ql-block">這個記錄影片為家群里的轉發。</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為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著西裝的先生為陳銘樞先生。19380327 </p> <p class="ql-block">與葉挺、黃琪翔、張發奎等人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20171114(我)在廣州黃花崗公園展板前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上面照片的裁剪。右邊第五位為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紅箭頭所指是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從左邊起第一位為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從左邊起第四位為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前排從右邊起第二位為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從右邊起第五位為陳銘樞先生</p> <p class="ql-block">中年時期的陳銘樞先生與家人及朋友。前排右一為熊十力先生。【“ 熊十力(1885年2月18日—1968年5月24日),原名繼智、升恒、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與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和張君勱、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被稱為“新儒學八大家”。1949年以后,以特別人士身份邀請參加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后被選為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委員。】(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與夫人朱光珍女士和摯友李一平先生合影。<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1949年之后,李一平先生就職國務院參事室。</span></p> <p class="ql-block">中年時期的陳銘樞先生與家人及朋友。</p> <p class="ql-block">當年,真如先生與家人合影的幾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這是在北海公園拍的照片。照片拍得很好,翻拍得也清楚。那位年青人是陳老夫人朱光珍的侄兒朱潮。朱潮在香港文匯報工作。2020年逝世,享年90多歲。</span></p> <p class="ql-block">1961年,陳銘樞先生于北京太平莊寓所,畫墨蘭一幅。</p> <p class="ql-block">陳銘樞先生的幾幅墨寶。</p> <p class="ql-block">十幾年前去到廣西合浦縣璋嘉村陳銘樞真如先生的家鄉故居,看到了一長截土圍墻堅固厚實矗立著,把守著村口。</p> <p class="ql-block">1989年10月25日,紀念陳銘樞先生誕辰100周年,參會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71013 廣州。紀念陳銘樞先生誕辰128周年。</p> <p class="ql-block">追憶陳銘樞先生的座談會。</p> <p class="ql-block">以上部分照片為 桐廬美客于紀念館內與會場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附:照片一張和照片說明</p><p class="ql-block">照片和文字來自《陳銘樞生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a(0, 0, 0, 0.3); background-color:rgba(0, 0, 0, 0.05);">原創</span>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87, 107, 149);">丁邢</span>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87, 107, 149);">丁東小群</span>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幾天前,游虎門沙角炮臺,見到一座紀念碑,形制古樸,上書</span>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林公則徐紀念碑”,落款為“合浦陳銘樞敬書”,此照為丁東與小群留影紀念。</span></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ba bao shan geming </p><p class="ql-block">gongmu</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及以下各圖均轉自陳銘樞先生的孫女陳小漣女士制作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第六位是陳銘樞先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太湖县|
西盟|
榕江县|
新田县|
天祝|
汨罗市|
德令哈市|
孝感市|
普宁市|
全南县|
天等县|
永善县|
沛县|
新丰县|
临澧县|
青州市|
宣恩县|
原阳县|
漳平市|
伊春市|
乌鲁木齐县|
鄂托克旗|
营口市|
图片|
报价|
澄城县|
潼南县|
顺昌县|
巴楚县|
北流市|
宜阳县|
宁武县|
留坝县|
宝丰县|
车险|
犍为县|
天台县|
印江|
冷水江市|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