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重慶交通大學道橋系58級(五年制)和59級(四年制)這兩屆是在成都工學院入學,1960年8月,成都工學院土木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交通部重慶公路工程學校合并為 重慶交通學院,當時只有道橋系和水港系及其路、橋、水共三個專業。黨委書記兼院長鄧開祥,黨委副書記周德培,副院長陶中哲、冦巨顯、郭 一,教務長張治澄(后任院長)。58級和59級1963年畢業,60級1964年畢業,59級及其以前畢業的校友,路和橋兩專業分開的例如路56級橋57級等都是成都工學院入學的師兄師姐;路橋兩專業合一的例如路橋52級、路橋59級等是西南交通專科學校和交通部重慶公路工程學校早期畢業的師兄師姐。1962年4月26日在路61級1班經張佑倫黃昌美二同學介紹,我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五.四青年節評為“五好青年"。自62級始,學制改為五年,61級和62級學習理論以后,由老師帶隊到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勘察設計院進行勘測設計工作,旣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實習,更是三線建設的先鋒。畢業后61級同學在原始叢林中勘測設計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援越抗美支持胡志明主席的救國事業。橋61級和路62級的劉紹鏞和張素芬同學,響應黨和毛主席的號召,到茫茫戈壁灘大沙漠,成為馬蘭戰斗集體中的倆人,不畏艱難險阻,運用基礎理論繼續深入研究,地下深井核試驗從計算試驗到實施終成正果,獲得多次獎章獎狀,為人民屢立新功。62級__65級這五屆同學既是校友又是熟識的問學,在青藏高原及祖國各地,與72級__78級和以后各屆校友及各兄弟院校畢業的眾多同事共同奮斗,為新中國的國防和各項事業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將一生獻給了人民獻給了祖國!</h3> <h3> 1964年10月至1966年7月,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簡稱川交公路設計院),與重慶交通學院路橋61級、62級學生和老師,組建公路一至六隊及橋梁一至三隊共9個測設隊,對川云西路等公路及橋梁項目進行勘測設計,交通學院道橋系61級62級同學和老師與設計院廣大職工共同奮斗,完成川云西路(雅安至會理)六級公路576公里(其中:雅安至漢源155公里、漢源至會理421公里)和石華公路(會理經攀枝花至 云南華 坪)五級公路145公里,兩路連續長度721公里(四川境700公里)。還完成電站公路礦山公路林區公路及多座獨立大橋等項目勘測設計任務 。 一、川交公路設計院公路六隊(住花灘)隊長田中杰和公路二隊隊長黃志忠(住清溪)帶領設計院職工,完成雅安_榮經_清溪_漢源 公路 155公里改建工程一階段施工圖設計 。此外,成都_眉山_夾江_峨眉_峨邊_漢源公路在漢源與川云西路交匯;峨邊_美姑_昭覺_西昌公路在西昌與川云西路交匯;這兩條從成都出發的公路部分路段也待改善,川交公路設計院的測設任務繁重。 二、1964年10月至1965年5月重慶交通學院道橋系六一級(路六一級三個班,橋六一級三個班)的同學,在川交公路設計院鄭恥愚隊長和交通學院高光秀老師(公路五隊)、曾安平老師(公路四隊)、徐君蘭老師(橋三隊)、王士杰老師(橋二隊)等指導員和專業老師帶領下,與川交公路設計院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測量工人,組成第三、第四、第五共三個路隊和兩個橋隊,完成川云西路(漢源富林至西昌黃聯關段)六級公路243公里外業測量和內業設計,與設計院公路一隊和大橋一隊共同完成石華公路145公里五級公路和橋梁勘測設計;公路一隊以川交公路設計院職工為主,交通學院李光義和吳其偉二位老師率橋61級10位同學參加,隊長譚邦寧和指導員馬明典帶領,赴攀枝花進行公路勘測設計,據橋61級劉紹鏞同學回億,當時公路一隊住在倮果村小學,從雅礱江口起點沿金沙江往上勘測約十公里,內業設計作完就搬離攀枝花另接新任務去了。石華公路其余路段因61級學生提前畢業赴越南援越抗美時間緊迫,外業測量完成未能完成內業設計。設計院大橋一隊完成了石華公路雅礱江大橋(1一170米懸索橋)等的勘測設計。公路一隊從攀枝花乘船沿雅礱江行進,到冕寧縣境 完成森榮至金礦(里莊) 公路54公里施工圖設計,公路外業完成,橋61級10位同學中途調離公路一隊到橋梁三隊從事獨立大橋的勘測設計工作。 三、1965年6月至1966年7月,重慶交通學院道橋系(路六二級兩個班,橋六二級一個班)的同學,告別了道橋系的黨總支書記胡文源和系主任陳啟和二位老師,在政治指導員和專業老師帶領下赴成都武侯祠大街,在川交公路設計院會同該院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熟練測量工人及新招的青年工人一起編隊,組成公路三隊、四隊、五隊三個路隊及橋二隊、橋三隊共五個測設隊,繼續完成 61級同學尚未完成的川云西路勘測設計和其他工程項目任務。 四、路六二級一班多數同學參加的公路四隊先留在成都,在鄭恥愚隊長指導下,先行完成61級師兄師姐尚未完成的石華公路剩余內業設計,接著在指導員徐光禮老師和隊長鄭恥愚、副隊長田中杰帶領下,奔赴西昌冕寧縣境完成川云西路西昌黃聯關至德昌樂躍段六級公路82公里改建測量設計。 五、路六二級一班和二班共20個同學參加的公路五隊,指導員高光秀老師和隊長王繼貞帶隊,直接奔赴德昌和會理二縣境內,開始 川云西路德昌樂躍至會理段96公里的測設,公路測量開始在安寧河流域,旣有沿河線又有越嶺線,同學們一開始就得到全面鍛練,圓滿地完成內業設計工作;還組建小分隊赴米易縣白馬釩鈦磁鐵礦區,完成露天鐵礦環形公路踏勘測量。 六、路六二級二班多數同學組成的路測三隊,指導員何克文老師和隊長晏永卓帶隊,在崇山峻嶺中測設甘洛至斯足運煤公路28公里。第二任務是從喜德縣出發測設涼北森工局 公路 , 楊治朝老師接替何老師任指導員,同學們搭設的帳篷被隆冬大雪壓塌,艱苦卓絕地勘測給鐵路施工與制軌用木的運料公路,普雄至海拔3885米的新峰埡口57公里,新峰埡口至洪溪58公里,洪溪到最近林場21公里,612林場往北至614林場相距44公里,廣茂的森林須測設更多的公路開發林區供建設需要 ,據劉素群同學回憶,當年普洪公路115公里野外測量結束,趕在大雪封山前撤至越西縣城完成內業設計。 七、1966年春節后,路六二級二班全體同學由指導員楊治朝老師和晏永卓隊長帶隊,組成新的公路四隊赴涼山州,完成金陽至燈廠公路40公里勘測設計;接著完成德昌至鹽邊公路的前段__德昌至茨達公路31公里勘測設計。 八、1966年春節后,路六二級一班全體同學由指導員徐光禮老師和李宗澤隊長帶隊,組成新的公路五隊赴樂山境,為龔嘴電站完成沙灣經軫溪至龔嘴公路27公里施工圖設計;1966年4月初赴冕寧縣境,為建設錦屏電站,先沿雅礱江再越雞納店上錦屏山,勘測金礦(里莊)至洼里公路約60公里,手爬巖一段測量艱險之極,6月底完成施工圖設計。 九、橋六二級 杜秋仙、張德華、魯克勤、胡居茂等同學,通過書寫文章、查找資料、提供照片、微信討論,回憶40個同學到川交公路設計院,由兩院職工師生共同組建的兩個橋隊,測設了多座改建和新建大橋。 (一)、橋三隊在指導員徐君蘭老師和隊長王隆昌帶領下,勘測設計八座橋:(1)會理縣東門橋、南門橋、洪川橋、通安區大吉塘橋,(2)冕寧縣南門河橋,(3)甘洛縣巖袋大橋,(4)美姑縣美姑大橋,(5)崇州元通大橋。 (二)、橋二隊在指導員鄒天一老師和隊長徐方帶領下,勘測設計六座橋: (1)西昌南門河大橋和西河橋的兩座石臺木桁橋改成鋼筋砼T型梁橋,(2)川云西路進德昌前,路線截彎取直移位至河的下游設一跨經為60米石拱橋,名為德昌大高橋。(3)勘測設計冕寧縣城安寧河大橋(3_40米石拱橋)。(4)1966年春節后,測設完成樂山龔嘴電站大渡河懸索橋和綿陽川陜公路涪江大橋(予應力鋼筋砼橋)。 十、 重慶交大路橋六二級三個班的同學和老師,圓滿完成各項任務以后,我們告別一起戰斗過的設計院前輩,1966年7月回到母校重慶交通學院。</h3> <h3> 我們重慶交通學院的學子們,感謝 川交公路設計院老一輩對我們的關心,手把手地傳幫帶,從公路踏勘、外業測量到內業設計、紙上移線、二次改線等等,我們都獲得了真實本領,所以我們心中十分懷念和鳴謝你們:老支書曹先民等,工程老前輩:鄭恥愚、王繼貞、李宗澤、晏永卓、徐方、王隆昌、田中杰、譚邦寧、馬明典、羅維廉、張茂修、周志先、湯屈齋、任文典、陳萬荃、周蘋、陳端仁、薛振維、關大權、張龍鳳、姚福華、何炳昌、龍正緒,選線組還有一個吃苦在前的藏族曾師傅,以及黎老廣為代表的多個駕駛員師傅,他們不但在成都至項目現場往返安全行駛,每天還安全正點將我們送達目的地和返回駐地!特別感謝川交公路設計院的支書、醫師、以夏治國為代表的司務長和廚師們!有了你們和當地政府的協調及各項工作,我們才得以吃飽吃好保持體力從而順利完成各項任務。野外勘測勞累辛苦,每天爬山涉水曬太陽,早晚在住地吃飯,中餐廚師帶著行軍鍋野炊,路測五隊是廖師傅現場燒飯作菜,無論成都運來的干筍粉條海帶臘肉,還是當地買的鮮肉蔬菜土豆,甚至地里長著的蕎麥,經過銀灰色行軍鍋灶一炒,美味佳肴久久難以忘記! </h3> <h3> 重慶交通大學道橋系各位師尊們,您們在校給我們傳授理論知識、做材料試驗、作地質實習、帶路橋六一級和六二級的青年學子,到川交公路設計院,長途乘車至川西大地,“茫茫荒野展宏圖,崇山峻嶺鋪彩路”,完成川云西路等多項公路項目和多座獨立大橋的施工圖設計!一面學習理論一面踐行勘測設計,深深懷念衷心感謝:肖乾金,何景華,張宗讓,張正林,李直端,張海云,倪宗廉,錢天錫,鄭孝達,黃杜(女),譚愛騶(女),李光義,吳其偉,韋博友,瞿光義,王向堅,張 力,徐時濤,周遠棣,周朝治,周綏平(女),馬雅蘭(女),王克清等老師的諄諄教誨,還有指導員高光秀(女),徐君蘭(女),鄒天一,徐光禮,何克文,楊治朝,曾安平,王世杰等老師,既關心青年 政治進步,又給大家傳授技術業務,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四 川省交通廳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 陸續完成川云西路等項目的勘測設計任務,四川省交通廳向川交一處等五個施工單位相繼下達施工任務,一批批比我們稍年青的十七八歲至二十來歲的男女工人,風塵仆仆來到建設工地,抓革命促生產,學習政治,關心時事,自編快板,宣傳歌唱,鼓舞士氣,學習榜樣!開山點炮,挖運土石,砌筑擋墻,建涵架橋。我熱愛川交一處至五處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兄弟們!當時沒有大型施工機械,有空壓機配以手扶鑿巖機就很不錯了,多數工人腰系安全繩立在陡巖峭壁之上,手工打眼裝藥爆破!他們不愧是英雄的筑路人!1966年至1967年兩年時間,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按照川交公路設計院提交的設計文件,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巧斗塌方泥石流,不管日曬雨淋汗濕透,戰天斗地齊聲吼,“筑路兒女多奇志,定要高山低頭河水繞道走!我用青春賭歲月,贏來祖國山川更景秀!” 四川雅安經攀枝花至云南華坪公路,全長七百多公里雙車道公路終于向前延伸!有的同志為三線建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向犧牲的英雄們致敬!多數健在的人也老了,為了祖國繁榮富強,奉獻了青春、力量和智慧!向這些作出杰出貢獻的建設者們致敬!</h3><h3> 成昆鐵路位于我國西部地質大斷裂帶上,地形險峻,谷深坡陡,地質復雜,落石、滑坡、塌方、泥石流、巖溶等地質災害頻頻發生,被多國專家斷言為“修路禁區"。1958年7月開工至1962年間“三上三下”,全線工程多次定測和變更設計。1964年8月,毛主席號召:“成昆鐵路要快修”,“一定要把成昆鐵路打通”!1964年9月,中國西南鐵路總指揮部成立,徐文科等 18萬鐵道兵勇士和中鐵二局、中鐵四局組成共計30余萬人的筑路大軍,并肩作戰,共同奮進!“要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在高原碎裂帶上,開路架橋,鉆山鑿隧,開創了十三項世界鐵路之最!1969年1至5月周恩來總理多次開會督促成昆鐵路建設, 1970年7月1日,國家一級單線電氣化鐵路通車!鑄就了中國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神話!軍民共建7年修成的成昆鐵路,穿越叢山峻嶺、溝壑深澗,從成都至昆明,把攀枝花的血通聯到全國的大動脈,從此血脈貫通,生命活力 充滿了攀枝花 這座年輕的城市。7月1日成昆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在西昌舉行通車典禮大會,人民載歌載舞全城歡慶!涼山州和攀枝花的彝族同胞,第一次見到奔跑的鐵牛,滿懷感激敬意,處處洋溢喜悅之情。1984年12月8日,成昆鐵路被聯合國譽為“象征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成昆鐵路沿線的烈士陵園,見證了不良地質地段開鑿隧道之艱險!關山村至鳥絲河24公里就有21公里隧道,鐵道兵某班戰士在隧道掘進過程中,除一名胸痛先走出隧道的戰士外,其余戰友突遇冒頂坍方皆犧牲了! 我們向建設成昆鐵路的老前輩和犧牲的英雄們致敬,人民不會忘記你們,歷史不會忘記你們! 。</h3> <h3> 隨著1967年川云西路漢源至西昌段由單車道改為雙車道,特別是昔日“溜溜滑滑泥巴山"交通條件的改善,108國道自成都到西昌的行車時間大為縮短,1970年成昆鐵路的建成通車,西昌市及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建設發展和生活改善都將有深遠的影響,彝族同胞和兄弟民族一道,將從閉塞的大山中走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h3><h3> 重慶交通大學自1951年建校,畢業分配至西昌及其涼山彝族自治州所屬縣:冕寧、木里、德昌、會理、會東、鹽源、越西、普格、美姑、昭覺、甘洛、雷波、寧南等,52級一58級28人,61級一65級9人,72級一89級55人,含專科生和干訓班在內共計92人。所以除了路62級2班同學與川交公路設計院共同測量設計外,所有從川云西路與各縣鎮鄉相聯的公路,包含從川云西路進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約10公里公路,都是由設計院和上述92名校友,共同測量、設計、建設、管理、養護。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1982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至2016年11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活動已突破100次,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中規模最大和設備技術最先進的新型航天器發射場,在西昌及其涼山州工作的各級干部(含交大校友)和各族人民群眾,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了卓越成績和巨大貢獻!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現代空間技術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大涼山古老蒼粟的彝族原始文化同在,數字時代與原始古老文明在攀西裂谷這塊地域的不同時空交織,西昌邛海的壯觀水陸美景及其全州民族風情,處處都呈現文化多元的共生狀態!歡迎全國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國友人的到來!</h3> <h3> 我們熱愛光輝燦爛的偉大祖國,熱愛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非常崇敬渡口市各級干部和各條戰線的全體人民!重慶交通大學自1951年建校,公路橋隧水港等各類專業學生,畢業分配在攀枝花工作的校友:52級__60級共33人,61級__65級(含路訓橋訓)共122人,72級__85級共25人,合計180人。以上人數由《重慶交通學院校友通訊錄1951一1991》統計而成。全國其他各所大學和攀枝花大學畢業分配在該市工作還有很多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團結奮斗,辛勤工作在全市各級機關和攀鋼等各企事業單位,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大工業背景下的攀枝花釩鈦之城!向攀枝花市人民致敬!</h3> <h3> 攀枝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三線建設的第一個特區,1965年3月4日,毛主席在冶金部部長呂東、攀枝花特區總指揮徐馳呈送的《加強攀枝花工業區建設的報告》上批示:“此件很好”。攀枝花市將這一天定為“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紀念日。1965年3月,攀枝花建設指揮部、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同年4月22日,國務院同意將攀枝花特區對外改稱渡口市,地跨金沙江兩岸,劃定區域范圍總面積1411.96平方公里。在極其艱苦環境的渡口保密信箱工作,內心還有著一絲優越感。大會戰熱火朝天,凝聚人們的智慧和力量,1970年7月1日,煉鑄出來攀枝花第一爐鐵水,1971年10月1日,又煉出了第一爐鋼。被外國專家認定中國人無法冶煉高釩鈦鐵礦石的難關被我們征服了。中國人的鋼鐵夢在發出藍光的沉甸甸的鋼錠上得到了實現。這塊鋼錠回報了中南海的期望、全國人民的期盼。攀枝花幾十萬建設者,數千日夜為之付出的辛勞,人們用喧天的鑼鼓來宣泄,中國人百年來被蹂躪被踐踏被殖民的歷史為今天中國人自豪地改寫,慶祝中國人的脊梁從此也可以用鋼鐵來鑄造!朱家包包鐵礦獅子山大爆破成功起爆,成為我國工業史上空前的爆破壯舉。轉爐前的鋼花,像支票兌付了無數人的夢、青春、理想、艱苦與辛勞。攀鋼霧化提釩試驗成功,為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闖出了新路。中國由此從釩進口國變為釩出口國。1987年1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攀西大裂谷是世界著名的大裂谷之一,在云貴川高原的莽莽群山之中更顯深縱。山狠不過人,現在看蘭家火山,昔日的高山不在,變成了巨大的深坑礦場,礦山在逐日降低,樓宇在層層增高!中國人在這里提取占世界50%的釩鈦,攀西的陽光依然隨日出日落而灑落峽谷,攀鋼的巨大廠房仍然在大山雄鋸,高塔擁簇煙囟林立,昔日的濃煙已改為水蒸汽, 生態植被花卉艷麗,環境越來越美,生產生活越來越好! 2008年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攀枝花市“釩鈦之都”的稱號,重點放在了更為寶貴的釩鈦產品的提煉和深加工上,納米鋼鐵技術的出現,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數字技術的突飛猛進,紅的鋼錠在軋機下進退,高鐵軌梁穿梭似的忙碌,機械化的優雅做功,宏觀的建構也變得理性優雅。大工業的工場,各種管道構成的世界,占據昔日大會戰萬馬奔騰的場地,時間空間在山的消退,城市高樓的生長,人的智慧的延伸,倡導工業與人與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工廠跨進現代化,一個高度工業化、統一化、秩序化、規范化、集約化的攀枝花大城市,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國成立七十周年!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無限光明的共產主義,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率領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講政治求創新,深化改革,繼續開放,堅持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奮斗,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黔西|
青铜峡市|
石屏县|
留坝县|
曲周县|
白玉县|
太保市|
宁海县|
罗江县|
石阡县|
萨迦县|
托克逊县|
大化|
遵化市|
收藏|
江源县|
依兰县|
临江市|
双城市|
耿马|
中宁县|
南汇区|
余庆县|
曲靖市|
门头沟区|
舟曲县|
潮州市|
江山市|
清原|
汉源县|
广德县|
绥滨县|
阿合奇县|
霍邱县|
格尔木市|
清原|
安溪县|
中西区|
许昌县|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