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紅門館前隸屬于湖州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qū)館驛河頭范疇,位于霅溪河東岸,與館驛河頭隔河相望,是河岸邊的一條小街,東起舊歸安縣河的倉橋,西至右文館前。因處于原弘文館前而得名,明宣宗宣德年間(1426一1435年)在原泰定倉舊址建弘文館作為科舉試場。清康熙時湖州知府陳永命重建,乾隆元年(1736年)為避弘歷名諱,改名右文館。同治初毀,同治四年又重建,因所有的館堂大門均漆成朱紅色,故俗稱“紅門館”。</p><p> 這里是明清湖州科舉考試的主舞臺,也是當時湖郡七縣士大夫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地方,也正是這里,1911年11月6日這天,成立了辛亥革命湖州臨時軍政府……</p><p><br></p> <p> ↓高聳的神父樓</p> <p> ↓頗有詩意的店名『飲煙故事』,飲煙起了,我在這里等你……</p> <p> ↓霅溪河上連接館驛河頭和紅門館前的青蓮橋</p> <p> ↓館驛河頭一側廊橋柱上寫著: </p><p> 館驛河頭館驛巷</p><p> 青蓮橋堍青蓮閣</p> <p> ↓紅門館前一側廊橋柱上是: </p><p> 碧瀾堂裏評賢守</p><p> 紅門館前考童生</p> <p> ↓青蓮橋上遠眺苕梁橋</p> <p> ↓河對面就是館驛河頭</p> <p> ↓眺望駱駝橋</p> <p> ↓駱駝橋上望青蓮橋</p> <p> 紅門館前原來有座天主教堂,是民國9年(1920年),由天主教會美藉馬神父購地建造,是湖州天主教的活動中心。1945年,湖州天主教會在湖州紅門館前創(chuàng)辦景行小學,解放后景行小學收回國有改稱五愛小學。1952年天主教活動被迫停止,文革結束后,湖州天主教以多種方式要求落實宗教政策,開放湖州紅門館前天主堂,但無結果,卻在1996年,市五愛小學為擴建校舍拆除了紅門館前天主教堂,而且是在湖州天主教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自被拆除后市天主教徒多次以多種方式要求市有關單位提供拆遷天主教堂的合法手續(xù),特別是1997年,市天主教愛國會成立后,愛國會以組織的名義出面多次要求市有關單位提供拆遷手續(xù),均無果,無人為此擔責。在二十世紀末,竟然還如此不重視對文物的保護,不得不說是一種……</p><p> </p> <p> ↓這是整體往東遷移了14米的天主教堂神父樓</p> <p> ↓據(jù)悉,原計劃這兒將打造一個集茶產(chǎn)品交易、品茗、表演、展示、鑒賞、茶文化傳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體驗式商城,如今只留下“紅門茶城”四字高懸。</p><p> </p> <p> ↓在此區(qū)域采用黃色的清水磚墻建筑以喚起昔日曾經(jīng)有過的色彩記憶……</p> <h3> 2008年,在新華路與毗山路交叉口附近另建天主教堂,2010年7月竣工。新教堂建筑宏偉、氣派,各種功能齊全,為天主教信徒們帶來了福音。</h3> <p> ↓紅門館前34號,天主堂南樓(修女樓),建于民國九年(1920年),由美籍馬神父擴建,為四開間二層樓房,清水磚墻小瓦頂,上設吊頂天花,下鋪架空地板,西山墻外安鐵制樓梯,東山墻外保留當年建造的老圍墻,是天主堂建筑中僅存的一棟建筑,也是湖州現(xiàn)存數(shù)量不多的清水磚墻建筑,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p> <p> ↓修女樓西南角一隅</p> <p> ↓雖然歷經(jīng)百年的風雨侵蝕,墻體也有所斑駁脫落,但整體建筑仍完好無損,堅固結實,可見從前的建筑建造嚴謹,不折不扣。</p> <p> ↓新建的紅門館前與原來那條破舊的小街相去甚遠,作為湖州歷史文化街區(qū),這里有些宅院是從別處遷建過來的,集中保留保護好,為后人留下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跡……</p> <p> 紅門館前48號至69號,是一群粉墻黛瓦的院落,清末民初的建筑風格,仿佛在告訴每一個過往的行人,這里曾經(jīng)演繹過無數(shù)湖城士人的豪情與悲歡…… </p><p> </p> <p> ↓紅門館前48一50號</p> <p> 52一60號的章宦試館是當年的考場,章氏試館為清同治年間(1862一1874)為荻港章宦所建,前臨館前路,背靠霅溪,門前有“仁濟堂墻界”碑,后有“章宦試館墻界”碑,碑嵌于墻角。章宦曾為湖州府試官。</p> <p> ↓紅門館前52一56號</p> <p> ↓紅門館前58號</p> <p> ↓紅門館前60號</p> <p> ↓紅門館前62號現(xiàn)為一家兒童攝影館</p> <p> ↓吳興電話公司舊址</p> <p> ↓紅門館前80號,民國四年(1915年)在這里成立了湖州歷史上最早的一家電話公司,全名為商辦吳興電話股份有限公司,現(xiàn)為湖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紅門館前82號是建于清同治年間的沈希曾宅,光緒十八年(1892年)為宅地一事,沈希曾與岳父潘遵岳發(fā)生沖突,經(jīng)歸安縣派員勘察后作出判決,地產(chǎn)為沈氏所有,并提出要求:“沈希曾不得另生枝節(jié),潘遵岳亦宜安分守己,慎毋以健訟為能也,其各稟此判。”</p> <p> ↓紅門館前82號位于一條小弄深處</p> <p> ↓門額上題有『天道酬勤』四個字</p> <p> ↓紅門館前90一92號是一家取名“云曦社”的瑜伽場所</p> <p> ↓嵌入墻角的仁濟善堂界碑</p> <p> ↓紅門館前94號為創(chuàng)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湖州仁濟善堂,屬于湖州民間社會舉行的慈善事業(yè)。</p><p> </p> <p> 仁濟善堂是清代湖州社會救濟事業(yè)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全國也可謂首屈一指。</p> <p> ↓光緒御筆『惠周澤洽』</p> <p> ↓據(jù)光緒《歸安縣志》卷十八記載,清光緒四年,晉豫等地大旱饑,仁濟善堂紳董勸捐銀數(shù)萬兩,解往賑饑,經(jīng)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請,光緒皇帝御賜『惠周澤洽』匾額給仁濟善堂,懸掛在關帝像上方,以答謝神靈并順應民情。后人將御匾摹刻成牌供民眾瞻仰,今有幸復得此牌,配上碑帽作重樹展示,意在褒揚古往今來之善人善事也。</p> <p> ↓這是新建的浮雕</p><p> 上面雕刻著“書聲瑯瑯”、“挑燈夜讀”、“菰城趕考”、“童生院試”、“金榜題名”、“悲歡離合”等反映當時的學子生活之若干片斷,內(nèi)容豐富,人物刻畫栩栩如生,立體感很強</p> <p> ↓書聲瑯瑯</p> <p> ↓挑燈夜讀</p> <p> ↓菰城趕考</p> <p> ↓童生院試</p> <p> ↓金榜題名</p> <p> ↓悲歡離合</p> <p> ↓紅門館前122一128號為沈家大廳,屋主為民國時期《申報》編輯沈量南(音),該建筑是從衣裳街吉安巷移建在此,遷建后增設門廳,形成了現(xiàn)三進深院落格局,建筑呈清中期傳統(tǒng)民居風格。</p> <p> ↓今紅門館前團結巷7號宗宅,是一年一度的科舉考試時,考官們商討制定評分標準以及如何防范作弊的地方。辛亥革命時理想主義者沈譜琴、錢恂等人起義前也在此議事。</p><p> </p> <p> ↓團結巷4號,明宣宗宣德年間『1426一1435年』在建弘文館作為科舉試場,因館門為朱色,故俗稱紅門館,這一俗便少了份儒雅,它原本是明清時期湖郡七縣應試童生的考場一一士大夫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地方,也正是在這里,1911年11月6日這天,成立了辛亥革命湖州臨時軍政府。</p> <p> ↓辛亥革命湖州臨時軍政府舊址</p> <p> ↓寬敞的葉宅位于今團結巷1一5號,三開間二進深,兩面臨街,是清末科舉考生和監(jiān)考官膳宿之地,當時樓下部分是賣文具的店面,樓上部分出租給考生居住。也是后來湖州軍政府要員聚會和休息的地方。</p> <p> ↓大擺渡口</p><p> 這兒是流經(jīng)湖州城區(qū)的兩條河流一一苕溪與霅溪匯流的地方,依舊時風水學看是一處環(huán)境位置十分優(yōu)越的地方。</p> <p> ↓大擺渡口和苕梁橋隔河相望</p> <p> ↓每到一年一度的童生試(考秀才),各邑考生坐船經(jīng)館驛河在大擺渡口上岸后,先在周家宅院歇腳。</p> <p> ↓紅門館前大擺渡口周宅是一座復合型的大院落,坐北朝南略偏西,據(jù)說周家的先祖曾在清同治、光緒年間(1862一1908年)朝中做官,后在大擺渡口4號至7號置地建宅。民國初年,周氏在城內(nèi)開設“周金春綢布莊”,是當時城內(nèi)有名的商鋪之一,頗有財力,遂在原宅院后面增建了一橫排6間樓房,并在東側建單披樓屋5間,從而形成如今通面寬25米,通進深50米的規(guī)模,建筑面積約二千二百柒拾叁平方米。</p><p> 周宅大門內(nèi)置退堂門,外設私家八字河埠,相距足有10米,從風水學考慮特設一道磚細影壁,彰顯傳統(tǒng)大戶民居的氣派。</p><p> 周宅最大的特點是布局嚴謹,保存完整,內(nèi)部裝飾花樣繁復,別致高檔,正廳前“視履考祥”額磚雕門樓飛鳳圖案奇特精美,正廳前廊與兩廂貫通,形成“凹”字型軒廓式樣,后建樓房的裝修雖然已帶有民國早期的風格,卻與整個老宅組合得體,相得益彰,堪稱晚清湖州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中的代表之作。</p><p> </p> <p> ↓對著正廳的門額上題有 “視履考祥”四個字</p> <h3> “視履考祥”的意思: 處于人生艱難跋涉之途的子君,應該經(jīng)常檢視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況,以此表達了主人希望自己及子孫都能謹慎為人的心愿。</h3> <p> ↓彰顯傳統(tǒng)大戶民居氣派的影壁</p> <p> ↓現(xiàn)辟為沈家本紀念館。湖州市文物保護單</p> <p> ↓中國近代法制第一人一一法學泰斗沈家本</p> <p> ↓大擺渡口巷</p> <p> ↓遠離城市的喧囂,徜徉在紅門館前石板路上,感受那一份清靜,一份久違了的古樸……</p> <p> ↓紅門館前還有一處城內(nèi)最大的清代道館一一三仙觀,清同治初毀后重建,為全真教龍門派道場。</p> <h3> 在這是生活了大半輩子,卻對湖州的歷史文化知之甚少,在這早春二月,乍暖還寒的日子,偶爾走進湖州歷史文化街區(qū),有興趣了解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就曾經(jīng)發(fā)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今天得益于美篇來記錄這一切與大家分享……</h3> <h3> 紅門館可以說是目前歷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代表性且保留較完整的科舉文化建筑群,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六枝特区|
贵定县|
福泉市|
华池县|
巴东县|
平泉县|
五河县|
临颍县|
达州市|
工布江达县|
宿州市|
绩溪县|
沾化县|
台前县|
神农架林区|
武宣县|
平武县|
浏阳市|
南陵县|
永吉县|
柳林县|
赞皇县|
永宁县|
南溪县|
全椒县|
侯马市|
循化|
平罗县|
江安县|
邳州市|
蒲江县|
东平县|
垣曲县|
呼图壁县|
思茅市|
襄樊市|
洮南市|
太保市|
四会市|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