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上世紀50年代初,我踏進了小學的校門。我的小學當時就在《岳麓書院》北側的文廟內。</b></h1> 01? 文廟 <h1> 當時進、出學校的大門有兩個,這是南校門。上面題有"道冠古今″4個大字,是表彰孔圣人的。從南校門可以看到對稱位置的北校門。</h1> <h1> </h1><h1><br></h1><h1> 南校門外有一片種類多樣的喬木林,枝葉繁茂。但小伙伴們最感興趣的并不是夏日里這兒的陰涼,而是秋天各種果實從樹上掉下后,撿起來塞進口中的開心!</h1><h3><br></h3> <h1> 這是梧桐籽。小小的果實長在一片片"調羹″上,我們稱之為"調羹粒?!?。咬開后是一小團白色淀粉狀的東東,味道一般。</h1><h1> 野果圖片均來自網絡,謝謝作者!</h1> <h1> </h1><h3><br></h3><h1> "鬼爪子″。網上介紹學名叫"枳椇″(zhǐjǔ)。</h1><h1> 鬼爪子富含水分,很甜但稍有點澀,很受小伙伴們的歡迎。</h1> <h1> </h1><h3><br></h3><h1> 酸棗子。味道酸酸的,小伙伴們也非常欣賞。</h1><h1> </h1> <h3> </h3><h1>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撿到很多酸棗子,可以帶回家交給媽媽,媽媽將它們冼凈后與南瓜一起蒸熟,然后壓成片狀,在太陽下曬干,就成了"酸棗子粑粑"啦!味道又酸又甜還有嚼勁</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現在想起來都要流口水!</span></h1><h1> 而且酸棗子里面的核洗凈晾干后,用小繩將它們串起來,可以做"跳房子″游戲的用具。</h1><h3><br></h3> <h1> </h1><h1> 野枇杷。野枇杷也是酸酸甜甜的,有時也有點澀。</h1><h1> 吃過野枇杷后,嘴巴、牙齒都是一片烏黑!如果不擦干凈,回家是要挨罵的。</h1> <h3><br></h3><h1> 吃這些野果時,都是撿起來在手上擦擦就塞進嘴里,也沒聽說有誰肚子不舒服。可能是當時的環(huán)境太好了吧。</h1><h3><br></h3> <h1> 這是北校門。上面的4個大字"德配天地″當然也是贊美孔圣人的 。</h1> <h1> 北校門的側面。圍墻內外的色調以紅色和黃色為主,頗具皇家氣派。</h1> <h1> </h1><h1><br></h1><h1> 每天中午、下午放學時,按家所在的位置,要排著路隊分別從南、北校門走出學?;丶?。每支路隊還有一名路隊長,負責維持秩序。</h1><h1> 那時根本沒有拐騙小孩之事,上學、放學都沒有家長接送。就連剛進小學一年級的小孩也是自己來去。</h1> <h1> </h1><h1> 進入校門,是一個小小的前院,兩只石獅矗立兩邊。我們上學時,這里安放有滑梯和蹺蹺板,供小學生們課間或放學后玩耍。我們班一年級時的教室,就在照片右側(可看到教室的窗戶)。</h1><h1> 走到這里,當年小伙伴們的歡笑聲似乎就在耳邊迴響。</h1> <h1> 這個小小前院的東面,現在矗立著一座孔子的雕像。</h1> <h1> 由前院拾級而上,通過大成門,即進入文廟大院。</h1> <h1> 當年文廟大院內沒有種樹,視野開闊。兩側的房間原來都是教室或教師辦公室,現在這些房間都已改為陳列室了。</h1><h3></h3> <h1> 大成殿也曾做過教室,我們班四年級的教室就在大成殿內。</h1><h1> 能在孔圣人的大殿內上課,真是太"高大上″了!</h1><h3></h3> <h1>現在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像。</h1> 02? 半學齋 <h1> 五年級時,我們班的教室設在《岳麓書院》講堂北側的《半學齋》內。</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半學齋》也</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很不平常哦,因為毛主席、蔡和森等人曾在這里居住過。</span></h1> <h1> 《半學齋》內左側的房間,我們上小學時都是教室。</h1> <h1> 左側第一間就是我們班五年級時的教室,現在已成為《岳麓書院歷史陳列》的入口。</h1> <h1>內有《岳麓書院》的石碑。</h1> 03? 忠孝廉節(jié)堂 <h1> 從《半學齋》出門左轉,即進入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和張拭會講的《講堂》。</h1> <h1> 因為當時朱熹書寫了忠、孝、廉、節(jié)4個大字,篆刻在兩邊的墻上,所以《講堂》又稱為《忠孝廉節(jié)堂》。</h1> <h1> 《忠孝廉節(jié)堂》中的講臺和兩張?zhí)珟熞魏竺娴摹对缆磿河洝?,均是后來建立的。我們讀小學時,整個講堂空空如也,是我們課余或放學后游戲的好地方。</h1><h3></h3> <h1> </h1><h1><br></h1><h1> </h1><h1> 那時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也沒有手機,沒有I Pad。但我們玩的游戲實在太多了!(以下游戲圖片均來自網絡,謝謝作者!)</h1><h1> 例如跳房子。</h1> <h1> 跳繩</h1> <h1> 踢毽子</h1> <h1> 打乒乓</h1> <h1> 捉迷藏</h1> <h1> 丟手絹</h1> <h1> 老鷹捉小雞</h1> <h1> 煽"油板″。</h1><h1> 油板用香煙殼子折疊而成,一般為三角形。為增加力道,常塗上桐油。 這是男生喜歡玩的游戲。</h1><h1> 以下均為男生喜歡玩的游戲。</h1> <h1> 拍"洋菩薩″</h1> <h1> 滾鐵環(huán)</h1> <h1> 抽陀螺</h1> <h1> 打彈子</h1> <h1> 跳橡皮筋。 這是女生喜歡玩的游戲。</h1><h1> 以下均為女生喜歡玩的游戲。</h1> <h1> 丟沙包</h1> <h1> 撿石子</h1> <h1> 翻繩</h1> <h1> 挑火柴棒</h1> <h1><br></h1><h1> 還有在沙堆上挖坑;用鐵釘在泥地上劃線;分成兩隊打"游擊戰(zhàn)″;冬天天冷時一群小孩靠在墻上擠來擠去互相取暖——"擠油渣子″;下雪時用兩條篾片、加上三塊木板自制的簡陋雪橇,呼嘯著從斜坡上滑下……各種各樣的游戲,全是充滿歡笑的童年回憶!</h1><h3></h3><h1> 那時沒有補習班,沒有鋼琴班,家庭作業(yè)很少,一般在學校里就做完了,根本沒有回家后再做到晚上九、十點才能完成的情況。</h1><h1> 與現在的孩子相比,我感到我們的童年實在太幸福了!</h1> 04? 大禮堂 <h1> 從《忠孝廉節(jié)堂》走出《岳麓書院》大門,正對面就是湖南大學的《大禮堂》。</h1> <h1> 這座富麗堂皇、極具民族風格的建筑于1951年動工,1952年建成。</h1><h1> 1953年初,湖大的李達校長調武漢大學,當時在大禮堂召開歡送大會。我們子弟小學的學生(我有幸是其中一員)在舞臺上表演了節(jié)目,歡送李達校長走上新的工作崗位。</h1> <h1> 大禮堂的前坪,曾作為湖大每周一次放映露天電影的場地。電影放映前,白色的銀幕懸掛于前坪兩根長桿之間,放映機就安置在禮堂上方的圓窗內。</h1> <h1> </h1><h1> 電影票5分錢1張,但銀幕反面是不用買票的。小伙伴們早早吃過晚飯,就拿著小板凳趕快到銀幕反面占好位置。</h1><h3></h3><h1> 反面看電影,字都是反寫的,因此我們都練就了快速看反字的本領,到現在都沒丟!</h1><h1> 當時我還有一個奇怪的想法:總認為坐在正面若看到的是臉部,那么坐在反面看到的就應該是后腦勺。因此反面肯定看后腦勺多,所以不用買票。小時的一些想法真是既幼稚又好笑!</h1><h3><br></h3> <h1> 這幢建筑是不是也夠氣派?其實它是大禮堂北側的配套設施——公共廁所!沒有想到吧???????</h1> 05? 勝利齋 <h1> 《岳麓書院》大門外南側有一個小池塘,名"飲馬池″;池塘上建有一個小巧精致的茅草亭,名"風雩亭″。該亭原建于清乾隆年間,1984年重建。</h1><h3></h3> <h1>《勝利齋》就在飲馬池的邊上。</h1> <h1> 《勝利齋》當時是湖大的教工宿舍,內設有公共食堂。</h1> <h3><br></h3><h1> 1952-1953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湖南大學撤消,我媽媽當時就讀的會計系并入武漢中南財經學院。媽媽到武漢去了,爸爸帶著哥哥和我在《勝利齋》的公共食堂搭伙食(姐姐當時在長沙市一中寄宿)。</h1><h1> 《勝利齋》的伙食實在是太好了!現在想起當時的菜肴都要流口水。伙食費每人每月8元,8人一桌。</h1><h1> 早餐饅頭、包子、花卷、稀飯,配有油炸花生米、白砂糖、各式醬菜,還有不限量供應的豆?jié){!</h1><h1> 午、晚餐均是五菜一湯,真材實料,份量很足,而且十分美味可口。如果每月再加2元錢(每月10元),晚餐就是六菜一湯,更加豐盛了!現在10元1個的盒飯能吃到什么呀?</h1><h1> 小孩子還對一件事非常感興趣,就是晚餐前向大師傅要鍋巴吃。食堂燒飯是大灶,鍋底的鍋巴真是又香又脆,味道好極了!</h1><h3><br></h3><h3><br></h3> <h1> 《勝利齋》門外有一棵大樟樹,當時分杈處比較矮,小孩子也能爬上去。</h1> <h1> </h1><h1> </h1><h1> 每天晚餐后從《勝利齋》食堂回家的路上,哥哥和我又可享受一頓精神大餐!因為爸爸會和我們講故事,而且講的都是引人入勝的世界名著。例如《基度山恩仇記》、《俠隱記》(現譯名《三個火槍手》)……等等,聽得我們真是如醉如癡!</h1> 06? 吹香亭 <h1> 文廟北門外也有一個小池塘,名"黌(hóng)門池″,與南邊的"飲馬池″相對應。池中也有一個亭子,名"吹香亭″。也是原建于清乾隆年間,1984年重建。<br></h1> <h1> 抗日戰(zhàn)爭中,吹香亭毀于戰(zhàn)火,但石橋還是保留了。這是1984年修復前的照片(照片來自網絡,謝謝作者!)。</h1><h1> 我們上小學時,常常和小伙伴們在石橋上玩耍。</h1> <h1> "黌門池”內種有荷花。夏天荷花綻放,傍晚時分到此處賞花,晚風吹拂,荷香沁入心肺,令人陶醉!此景屬岳麓書院八景之一:風荷晚香。</h1> <h1> 吹香亭后面的紅墻綠瓦建筑,當時是湖南師范學院的生物樓,里面有好多動、植物標本。</h1> <h1> 生物樓標本中最出名的就是"岳麓山老虎″了。</h1><h1> 1955年初,人們在岳麓山后山發(fā)現了一只老虎。公安干警打死這只老虎后,由當時的湖南師范學院生物系師生制成了標本。</h1><h1> 學校離生物樓這么近,但不知什么原因,當時老師并沒有組織我們去參觀這只老虎標本。</h1> 07? 愛晚亭 <h1></h1><h1> </h1><h1> 從《岳麓書院》后面出來,有一條小路通往山上的《愛晚亭》。小路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溪水清澈。到春天時,會有許多小螃蟹藏在溪水小石頭之間的縫隙中。當時我們常打著赤腳下去捉螃蟹,回家后叫媽媽用油炸了來吃,味道很不錯!</h1> <h1> 現在這條小溪已不復存在,成了一片綠化帶和仿古建筑。</h1> <h1> </h1><h1> 《愛晚亭》是中國4大名亭之一,始建于1792年。名字來源于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亭上的"愛晚亭″三個字,是由當時湖南大學的校長李達,專門請毛主席提寫的。</h1> <h1> 上小學時,我們常在愛晚亭后坪舉行各種活動。例如跳集體舞、拔河比賽、踏青、秋游等等。</h1> <h1> 《愛晚亭》四周有許多楓樹,深秋時滿山紅葉,格外迷人。</h1><h1> 當年我們常常到這里來撿漂亮的紅楓葉,回家后夾在書中欣賞。</h1> 08? 我的老師、同學 <h1> 小學老師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的班主任——楊文浩老師。楊老師面容清瘦、慈祥和藹,對每一個學生都十分關愛。非常遺憾,我沒有楊老師的照片。</h1><p class="ql-block"><br></p> <h1> 我一直記得發(fā)生在我身上的兩件事。一是小學三年級時,我不幸感染了麻疹。大家知道,麻疹的疹子要發(fā)出來,必須要伴隨發(fā)燒。但當時醫(yī)生認為是感冒發(fā)燒,一直給我服用退燒藥,結果疹子憋在身體內發(fā)不出來,病情非常危險!楊老師到我家來看我,對我媽媽說:"這不是感冒,是麻疹。趕快用鹽荽菜(北方人叫香菜)煮水擦身,讓疹子發(fā)出來就好了?!? 我媽媽照辦后,果然全身紅紅的疹子發(fā)出來了,病情化險為夷,楊老師挽救了我的一條小命!</h1><h1> 二是患過麻疹后,當時身體非常虛弱,上課老是打不起精神,有幾次甚至趴在課桌上睡著了。同學要喊醒我,楊老師總是制止:"她身體不好,讓她睡吧?!? 楊老師讓我上課睡覺,至今回想起來,心里都是暖暖的!</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小學同班同學中最出名的就是她,當時的名字是"李谷貽″。</h1> <h1> 小學同班同學中,最最巧合的是她和我:</h1><h1> 我們倆同年、同月、同日生;小學、初中同班,高中同年級,大學學校相鄰;老伴都是上海人;現在我們退休后都定居在上海!</h1><h1> 這張照片是讀大學時拍的。</h1> <h1> 現在我們每年都一起過生日,曬幾張生日照。</h1> <h1> 1986年春節(jié),小學畢業(yè)29年后,我們班舉行了一次聚會。邀請到5位老師,來了20位同學,盛況空前!</h1> <h1> 5位老師。從左至右:音樂課羅偉老師,美術課張祖存老師,數學課王玉鶴老師,教導主任任培燦老師,自然課雷師昭老師。</h1> <h1> 20位同班同學與老師的合影</h1> <h1>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盛大聚會再也不可能出現了?,F在基本上都是與同年級小學同學或中學同學一起活動啦。</h1><h1> 實際上,小學同學大多數也是中學同學。</h1> <h1><b> 當年,我們的小學在校門口是沒掛校牌的。直到最近,才從一位同學曬出的小學畢業(yè)證書上知道了確切的名稱:湖南師范學院員工子弟小學;我們小學的班級是:第十一班。</b></h1><h1><b> 祝愿各位同學健康快樂,開開心心度過幸福的晚年!</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阳信县|
汉源县|
沁阳市|
邢台市|
巴南区|
抚顺市|
台安县|
临海市|
政和县|
巴青县|
靖边县|
鄂温|
延寿县|
柳河县|
昆山市|
寿阳县|
鹿泉市|
文安县|
盐池县|
奎屯市|
定边县|
新丰县|
福清市|
苏州市|
广宗县|
新津县|
炎陵县|
天长市|
保靖县|
鹰潭市|
广灵县|
稻城县|
禹州市|
阜平县|
景泰县|
罗甸县|
信丰县|
府谷县|
兰溪市|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