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8年天津探親,近一年遲遲未完成此文,是因為之后看了一些資料,又去看華盛頓和倫敦國家美術館里安格爾的作品,越來越喜歡這位新古典主義的巨匠。</p><p class="ql-block">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出生于法國蒙托邦 Montauban,是世界藝術史上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以溫克爾曼的古典藝術的最高理想“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為原則,創作出《泉》、《大宮女》、《土耳其浴女》等聞名于世的經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托邦博物館的收藏”在天津美術館的展出,還有幸遇到美院畢業的研究生(曉彤)專業講解,與大師作品和收藏近距離接觸,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p> <h3>1.展廳入口,安格爾為其父親所繪肖像</h3> <h3>2. La Grande Odalisque (1903) Jules Flandrin《大宮女》</h3> <p class="ql-block">La Grande Odalisque (1814) Louvre</p><p class="ql-block">上圖是于勒?弗朗德蘭臨摹的作品,下圖是我在盧浮宮拍的原作。臨摹作品展出的規格比原作還高,用玻璃罩著。</p><p class="ql-block">安格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這個多了三節脊椎骨的大宮女了。這位具有歐洲人面孔,拉菲爾式頭巾的奧斯曼后宮女奴,嫵媚而淫蕩,但是安格爾用清晰的輪廓線條,豐富的色彩和流暢的曲線構圖表現了一種精致,文雅,理想化的,令人神怡的古典美。</p> <p class="ql-block">安格爾十分重視素描,他將所有的繪畫內容都歸結于素描,“四分之三點五都是素描。” “在考慮油畫之前,先要長時間畫素描”,“要一直畫素描,不能用鉛筆的時候就用眼睛。”-安格爾</p> <h3>3. 《海中誕生的維納斯》(草稿與成品)</h3> <h3>草稿中的維納斯是 “維納斯含羞(Venus Pudica)”姿勢,是古希臘女神雕塑的經典姿勢,大概是受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影響。但是油畫中是雙臂上舉,撫弄頭發,同樣姿勢也被安格爾用在他的著名作品《泉》中。</h3><h3>曉彤:草稿是外輪廓鋼筆一次成型,維納斯側臉,手在前方,油畫是頭面向我們,更能展現女性優美的姿態。</h3> <h3>4. Tête de Niobé,1789《尼俄柏頭像》</h3> <h3>能想象這是安格爾九歲時畫的嗎?這幅石膏素描是現存他人生中第一幅畫。</h3><h3>尼俄柏是希臘神話中底比斯國王安菲翁的妻子,她生了七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她因此驕傲,阻止底比斯婦女向勒托獻祭,被激怒的勒托叫她的兒女-阿波羅(太陽神)與阿爾忒彌斯(女獵神)把她的七個兒子和七個女兒都殺死了,國王安菲翁也自刎而死。傷心的尼俄柏化為石像,永遠流著悲傷的眼淚。</h3> <h3>5. 素描《戈拉奈肖像草稿?》</h3> <h3>Fran?ois-Marius Granet, 1809, Oil on canvas, 75 x 53 cm, Musée Granet, Aix-en-Provence (照片來自網絡)</h3> <h3>戈拉奈是出生在Aix 的法國風景畫家,據說是安格爾的好基友?畫中的戈拉奈站立在雷雨將臨的天空下,充滿浪漫主義的情調。</h3> <h3>原作在法國Aix 以 Granet 命名的博物館,我去過耶。博物館不許拍照,只好借助網絡照片。</h3><h3>當時因為沒有到開放的時間,我們在相鄰的馬耳他的圣若望教堂呆了會兒。</h3> <h3>這個博物館還有安格爾的一幅著名畫作《朱庇特與忒提斯》(照片來自網絡)</h3> <h3>這幅安格爾所作的巨幅油畫2018年初漂洋過海,首次走出歐洲,在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等聯合舉辦的《學院與沙龍——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上亮相,引起一大波轟動。在后來的《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中又有小尺寸的同一畫作展出。</h3> <h3>6. Portrait of Madame Devaucay 德沃賽夫人肖像</h3><h3>Madame Duvaucey, 1807, Musée Condé, Chantilly</h3> <h3>素描與最后作品對比。</h3><h3>這是安格爾到羅馬畫的第一幅女性肖像畫,成品現存法國尚蒂伊孔代博物館。素描已經大體成型,那過長的脖頸和無骨的手臂具有安格爾的典型特征,但是成品更加顯示了德沃賽夫人直視的眼神和狡猾的微笑。</h3> <h3>7. Tête de Sainte Catherine de Sienne en extase, d'après Sodoma </h3><h3>圣?卡特琳娜頭像(臨摹所多瑪),黑色鉛筆和擦筆,白粉筆,紅粉筆</h3> <h3>曉彤:白色的色粉展現女性的頭巾,肉色展現女性的膚質,紅色展現女性嘴唇的質感。用各種各樣的色彩運用在一幅素描作品中,也是十分難得的,安格爾將這位女性的神態畫得維妙維肖。</h3> <h3>8. 拉斐爾自畫像臨摹</h3> <h3>能看出什么不同嗎?真的很像啊!沒有專業人士指點,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見安格爾對拉斐爾的崇拜之情。</h3><h3>曉彤:原作與臨摹還是有些出入的。臨摹的臉部瘦一點,眼距會加寬一些。拉斐爾的畫中眼神比較堅定,安格爾的臨摹眼神顯得柔和些。</h3> <h3>9. 路易十三裸體的素描</h3> <h3>先畫裸體的素描,然后再加衣服。這是為下面這幅《路易十三的誓約》打的草圖。</h3><h3>The Vow of Louis XIII, 1824, Oil on canvas, 421 x 262 cm, Cathedral of Notre-Dame, Montauban (照片來自網絡)</h3> <h3>路易十三雙手高舉王冠與權杖向圣母發出誓言,兩個小天使舉著刻在金色版子上的誓言,畫的上半部由兩位天使拉開帷幕,圣母子高踞于天使駕著的云端之上俯視人間。</h3><h3>1821年,安格爾受委托為家鄉蒙托邦的大教堂繪制這幅巨畫。此畫給安格爾的生活帶來根本的變化,1824年的沙龍展出,引發熱烈評論,使他成為古典傳統的大救星,從此大受歡迎。</h3> <h3>10. 安格爾的素描,臨摹拉斐爾的《椅中圣母》</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曉彤:拉斐爾的圣母有些妖媚,矯揉造作的感覺,但是安格爾的圣母樸實一些。雖然臨摹的是油畫,但是素描用不同的灰度展現女性非常清透的膚質,非常厲害!</p></h3> <h3>La Vierge à la chaise (d’après Rapha?l) 《椅中圣母》-拉斐爾,攝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碧提宮</h3> <h3>11. Roger délivrant Angélique 1841 《羅杰解救安潔莉卡》</h3> <h3>看安杰莉卡的頭頸扭成啥樣了,我就不行。</h3><h3>這幅油畫作品取材自16世紀意大利詩人阿里奧斯托的長篇敘事詩《瘋狂的羅蘭》中所描繪的情節,講述了安吉莉卡被囚禁在淚之島上,正在危難之時,勇士羅杰騎著鷹馬坐騎趕來營救安吉莉卡。</h3> <h3>羅杰解救安杰利卡的草稿-兩只頭盔和一只臂鎧-粉筆,鈦鋇白,棕色紙</h3> <h3>Angelica saved by Ruggiero 1819-1839</h3> <p class="ql-block">我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看到的羅杰大戰惡龍,解救安杰莉卡。是繼盧浮宮收藏的同一題材的另一版本。</p><p class="ql-block">看到什么不同了嗎? 一個橢圓形畫框,一個方形畫框。</p> <h3>12. 素描,《荷馬的禮贊》中的局部(荷馬)</h3> <h3>《品達和伊克泰納》 Pindar and Ictinus probably 1830-67 現存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h3> <h3>抒情詩人品達(公元前518 - 438年)舉起了他的七弦琴。他是公元前五世紀的雅典帕臺農神廟著名建筑師。</h3><h3>《荷馬的禮贊》于1826年至1827年在巴黎盧浮宮的天花板上繪制。安格爾后來參與了《荷馬的禮贊》的繪畫,在那里他修改了早期的作品。以上是與繪畫的細節有關的兩幅畫。</h3> <h3>Apotheosis of Homer, 1827 現存盧浮宮(圖片來自網絡)</h3> <h3>圖中綠框是荷馬和品達。</h3><h3>勝利女神為寶座上的荷馬戴上月桂冠,荷馬腳下基座兩側的兩個女人分別代表《荷馬史詩》中《伊利亞特》(左,身邊放劍)與《奧德賽》(右,身邊有槳),周圍是古往今來的44位偉人觀禮致敬。</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ean_Auguste_Dominique_Ingres,_Apotheosis_of_Homer,_1827.jp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荷馬的禮贊</a></h3><h3></h3> <h3>13. Etude pour Le Portrait de M. Bertin 貝爾丹先生肖像草稿</h3> <h3>為什么頭部顏色比其他部分淺?因為安格爾在素描過程中不停地反復修改,頭部只好另外畫出,拼貼在草稿上。貝爾丹先生看到安格爾反復修改,非常苦惱,對安格爾說,“你不要折磨自己了,你如果想讓我當模特,我隨時能來,但是你沒必要這樣折磨自己。”</h3> <h3>14. Portrait de Belvèze-Foulon, 1805 《貝爾凡斯?伏龍的肖像》</h3> <h3>因為歷史畫在學院中地位最高,所以安格爾把自己定義為歷史畫家,但他的強項是肖像畫。他的著名肖像畫被各大美術館收藏,這幅是少有的被蒙特邦收購的作品。</h3> <h3>15. 密涅瓦與海神止怒阿奇里斯(整組)</h3><h3>羽毛筆和鞣酸鐵墨水繪畫,銻石墨鉛筆打底</h3> <h3>羅馬神話題材。密涅瓦(雅典娜)是羅馬神話中的女神。智慧女神、戰神、藝術家的保護神,海神手持三叉戟,在特洛伊戰爭期間,他們站在希臘人一邊,制止憤怒的阿奇里斯。</h3> <h3>16. 耶穌與圣師們草稿</h3><h3>左:圣師;右:穿衣的圣師</h3> <h3>曉彤:雖然只呈現了(圣師)的一部分,但是他在畫草稿時,是非常完整的一個人的形態。他先畫人體結構,不著衣服。他認為只有人體結構正確了,再加上衣褶才是正確的。雖然成品中圣師被擋住,只能見到頭和部分腿,但是他依然把一個人躬著腰坐在那里的骨骼,肌肉,最重要的是形態,動態用一條很完整的輪廓線展現出來。線條有虛實,前實后虛。</h3> <h3>Jesus Among the Doctors, 1862 Musée Ingres, Montauban, France 耶穌與圣師們</h3> <h3>圣經中少年耶穌在圣殿的事跡。12歲的耶穌坐在圣師中,傾聽他們的辯論,還提出問題,令他們驚奇。</h3> <h3>17. 安格爾使用過的小提琴。</h3> <h3>有個法語“ violon d'Ingres ” 短語由此而來:意喻一個偉大的畫家有拉小提琴的技能,他展示他的小提琴演奏而不是他的畫作。</h3><h3>據說他常與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切磋琴藝,他為帕格尼尼的畫像(素描)儒雅英俊,一點也不“魔鬼”。</h3> <p class="ql-block">我也看過德羅克洛瓦的帕格尼尼,那才真是“魔鬼”。</p><p class="ql-block">Ferdinand-Victor-Eugène Delacroix. Paganini, 1831.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p><p class="ql-block">現存華盛頓菲利普斯博物館</p><p class="ql-block">你覺得這畫的是一個人嗎?</p> <h3>18. 安格爾的日記,字跡工整,體現大師追求完美,嚴謹的風格。</h3> <h3>19. 展廳內部布置的也很好</h3> <h3>由安格爾作品組成的拼貼畫重現了他年輕與年老時的自畫像。</h3> <h3>20. 展廳還有大型幻燈播放安格爾的經典名作《瓦平松的浴女》等,以使觀眾加深了解安格爾。</h3> <p class="ql-block">展品說明設計得清晰醒目,每幅展品都列有中法兩種文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自畫像為題圖</span>介紹安格爾其人。</p> <p class="ql-block">天津美術館的“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托邦博物館的收藏”全部展品來自蒙托邦安格爾博物館。展出包括安格爾的素描、版畫、油畫及草稿作品45幅,其它安格爾的收藏品及對安格爾有影響的作品和友人描繪安格爾的作品共70幅,作為天津市政府高端補貼展覽項目免費開放,天津安格爾的粉絲們有福了!(此展現已結束)</p><p class="ql-block">以下鏈接為此展詳情:</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tjmsg.com/ArticleDetail.aspx?Id=daf7e727-f72e-45de-9e90-fec1c493720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安格爾的巨匠之路展</a></p> <h3>以下是我所見安格爾在其他美術館的畫作。</h3><h3>Madame Moitessier, 1856</h3> <h3>這是收藏于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的莫阿泰瑟夫人畫像。莫阿泰瑟夫人是富庶銀行家的妻子,她身著最時尚的里昂絲綢。這幅肖像安格爾畫了12年,把這個富有的銀行家的妻子變成了一個完美的古典形象,一個塵世間的女神。這個華麗的畫框也是安格爾設計的。</h3><h3>Marie-Clotilde-Inèsde Foucauld出生于1821年,于1842年與富有的銀行家Sigisbert Moitessier結婚。此肖像畫受到古代藝術和文藝復興的影響。用手觸摸臉頰的姿勢來自赫庫蘭尼姆的古代羅馬女神壁畫。對于安格爾來說,莫阿泰瑟夫人代表了理想的古典美。鏡子中的映像可能來自蒂安的國家美術館的“女士肖像”。</h3><h3>安格爾認為肖像畫的藝術形式不如歷史繪畫那么高。所以他拒絕了莫阿泰瑟最初要求畫他妻子的要求,但之后他被夫人的美貌震驚了,一畫就是好多年,模特都要累死了!因此遭受抱怨。</h3> <h3>Madame Moitessier,1851</h3> <h3>這是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收藏的莫阿泰瑟夫人像,安格爾畫坐著的肖像期間畫了這幅站立肖像,然后到1856年最終完成的坐著的肖像。</h3><h3>安格爾堅持要從生活中汲取每一個細節,用他的話說,他可以實現“忠實渲染自然,導致藝術”。他精確記錄了她的蕾絲和天鵝絨服裝的黑暗,金色珠寶的光芒,精致發型的光澤。這些真實的細節與她不專心的凝視形成鮮明對比,這有助于感覺到她的超凡脫俗。</h3><h3>每次去美術館,都要看看她,都要驚嘆安格爾畫的好美啊!旁邊就是下面這幅,但是關注程度就差多了。</h3> <h3>Marcotte d ’Argenteuil,1810 《馬考特.亞嘉杜》華盛頓國家美術館</h3> <h3>馬考特是安格爾的朋友,擔任拿破侖羅馬的沃特斯和森林檢察長。年僅23歲的他身著畫中雄偉的軍服,有些沉悶和嚴肅。</h3> <h3>Monsieur de Norvins, 1811-1812 《諾維斯先生 》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h3> <h3>Jacques Marquet de Montbreton de Norvins(1769 - 1854)作為一名政府官員,士兵和外交官,擁有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他還出版了拿破侖的歷史。畫此肖像時,他是羅馬拿破侖政府的警察局長。</h3> <p class="ql-block">Oedipus and the Sphinx,1826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p> <p class="ql-block">此畫根據古典神話,因為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猜中獅身人面像的謎語,他成了底比斯王國國王并娶Jocasta,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為妻。</p><p class="ql-block">安格爾的這幅畫的第一個版本繪制于1808年,現存巴黎,盧浮宮。在大約1826年他又新畫了這幅小尺寸的,可能是作為替代樣本而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關于安格爾,越看越覺得有趣,越寫越不能結束了。</p><p class="ql-block">有興趣的朋友請看介紹安格爾畫作的英文網站</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artble.com/artists/jean_auguste_dominique_ingres"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英文網站</a></p> <p class="ql-block">[名畫檔案]網路畫廊</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ss.net.tw/list1.asp?PageTo=1&num=13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中文網站</a></p> <h3>文中照片除了特別說明來自網絡,均由本人拍攝。展館內因為燈光和玻璃鏡框反光,圖像不理想,請多包涵。如果有興趣,可以搜索網絡高清圖片。</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论坛|
额济纳旗|
于都县|
娱乐|
长寿区|
洛阳市|
锡林浩特市|
崇明县|
海晏县|
韶关市|
东莞市|
昌宁县|
贵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霞浦县|
沂水县|
柞水县|
永吉县|
自治县|
封丘县|
乌什县|
南昌市|
辉县市|
桂东县|
麻阳|
监利县|
图木舒克市|
临清市|
洞口县|
大姚县|
大安市|
肇东市|
洛宁县|
德州市|
应城市|
宜城市|
星子县|
利津县|
卢氏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