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浪淘沙”中這樣寫道: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至今草木憶英雄……</h3><h3><br></h3><h3>悲壯乎?一代梟雄竟然兵敗楚河,逃至烏江,下屬勸其急渡。羽卻曰:“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上,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我,我有何面目見之?”遂自刎。</h3><h3><br></h3><h3>站在歷史的潮河中,西楚霸王項羽算是一個悲情人物,“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他,年少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神采飛揚?他的巨鹿之戰堪稱奇跡,他破釜沈舟般的大無畏,置死地而后生的計謀策略,一舉殲滅了四十萬秦軍。</h3><h3><br></h3><h3>巨鹿之戰使他一舉成名,力拔山兮氣蓋世之雄韜武略,又有誰能比擬?他的勇猛,果敢,讓秦軍一敗涂地,五萬對四十萬的懸殊兵力,項羽打敗了秦軍,做到了戰術的極致運用。</h3><h3><br></h3><h3>西楚霸王的戰績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就像一頭狼,兇悍勇猛,而他個性中的殘暴此時更是一覽無遺,尤其是襄陽屠城,火燒阿房宮,漸漸失去了民心。</h3><h3><br></h3><h3>他的暴虐程度,恐怕不亞于秦始皇,也許這就是西楚霸王的性格弱點,連13歲的黃小孩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的“霸”只會是一時有震懾力,難以持久,所以項羽注定是悲劇英雄。</h3><h3><br></h3><h3>縱觀歷史,“霸道”“暴虐”立威的當權者朝政,似乎都很短命?秦朝如此,隋朝亦如此……</h3><h3><br></h3><h3>其實,內心深處我對項王十分的同情與惋惜,他的失敗是個人意志在歷史規則面前的失敗,面對言而無信的劉邦,“鴻溝協議”就是一紙空文,自古就有“兵不厭詐”之道理,面對劉邦的狡詐,他還是稚嫩太多,天真太多。</h3><h3><br></h3><h3>項羽的不肯過江東是否真的愧對江東父老,八千子弟?是否因為“天下兇兇,皆苦于你我之爭”?如果真的以“自刎”的方式來換取天下太平,換得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化干戈為玉帛,那么他真的是頂天立地的“真英雄”了。</h3> <h3>風雨滲透歷史,時空以凌厲的巨筆,涂抹著世間萬物。常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為何項羽卻會選擇這樣一種悲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h3><h3><br></h3><h3>其實,卷土重來又怎樣,還不是血河更加膨脹,尸山更加巍峨,戰爭更加激烈,氣勢更加磅礴!</h3><h3><br></h3><h3>項羽的死是生命的一道程序。項羽拔刀自刎的瞬間造型,即透露出豪氣干云的悲壯,又隱示英雄末路的無奈,是一種天要亡我的無奈。即使他想卷土重來,但是他的個性驕傲自負,他無顏面對自己的父老鄉親,所以他選擇了以決然的自刎來結束生命。</h3><h3><br></h3><h3>我常常充滿疑惑,為何千百年來人們把同情的目光都擲給項羽?以哀怨的思緒訴說著西楚霸王?其實他有很多缺點:驕橫跋扈,剛愎自用,心胸狹隘等等,但為何人們卻對他情有獨鐘?</h3><h3><br></h3><h3>也許歷史總是偏心眼的,常常把同情之淚灑向失敗者的遺骸上,我想可能更是一種情結,24歲起兵,25歲破釜沉舟,26歲封諸侯稱霸天下,30歲自刎烏江,轟轟烈烈的一生短暫卻光輝,讓人不得不憐惜。</h3><h3><br></h3><h3>因為年輕,所以輕敵;因為驕傲,所以狂妄;因為失敗,所以無顏。他如若效仿越王勾踐,養精蓄銳,肯過江東,或許歷史真的會改寫。</h3><h3><br></h3><h3>因為貴族出生的他死要面子,當年隨他出征的八千子弟,如今有幾人生還?所以他的選擇是性格使然,注定他是一個失敗英雄。</h3><h3><br></h3><h3>一道血色殘陽,那一瞬間,世界仿佛停止了呼吸,一代梟雄倒在了烏江邊。壯烈與蒼涼,他的勇猛無敵,滿腔熱血點燃了一道亮燈,其光芒穿透了兩千多年,輻射著整個華夏。</h3><h3><br></h3><h3>歷史遠去了,留下了許多謎團,我站在城市的一角仰望天空,為何項羽的死會如此回腸蕩氣,傲然屹立于歷史的畫廊?</h3><h3><br></h3><h3>而我只能選擇沉默,慢慢地思索……</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昌图县|
清远市|
北票市|
永修县|
五莲县|
陈巴尔虎旗|
祁阳县|
桂阳县|
田林县|
丰镇市|
石楼县|
和顺县|
都兰县|
外汇|
珲春市|
贡嘎县|
陇西县|
连城县|
广南县|
黑山县|
渑池县|
德令哈市|
昌黎县|
金门县|
安岳县|
昭苏县|
绥化市|
汝南县|
玉溪市|
育儿|
吉林省|
麻城市|
红河县|
云阳县|
疏勒县|
罗城|
杭锦旗|
米泉市|
巫山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