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font></b></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演員高亞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font></b></h1><h3>上面的這段話,是最近網上的熱傳。</h3><h3><br></h3><h3>談及父母,沒有人不言辭鑿鑿地說好。但談及孝,少有人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做得很好。</h3><h3><br></h3><h3>如此定性,或是傷了一些人的心。但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一段表述來看,此言不差,更不為過。</h3><h3><b><br></b></h3><h3><b> “要引導和鼓勵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采取約束性強的措施,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lt;/b></h3><h3><br></h3><h3>讀到這里,我想每個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或有一陣嘲諷般的刺痛。文件中所指的“四個問題”都指向一個字,那就是<font color="#010101"><b>孝</b>。</font></h3><h3><br></h3><h3>在一個歷來崇尚“孝為百善之首”的國度,緣何到了連這個“首善”都要上升到國家層面來引導糾治?</h3><h3><br></h3><h3>誠然,<font color="#010101"><b>孝</b>是</font>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題,不能僅憑一篇文、一首詩、一曲歌、一幅畫就能夠表達了的。當前存在的極端走向也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復雜的社會課題。</h3><h3><br></h3><h3>俗語說,清官難斷家務事。</h3><h3><br></h3><h3>既然是家務事,就要靠每個人自我覺醒,自我認知,自我糾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font></b></h1><h3><b>彩禮</b>,《禮記》記錄最早是在西周“六禮”中的納采、納吉、納征,“納”字說明了婚禮每個環節男方花錢的程序。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彩禮也都視男方的條件量力而行。</h3><h3><br></h3><h3>應當說彩禮是一種傳統習俗,基于的前提是“量力而行”,但前綴了“天價”份量就丑化了愛情婚姻的美好?;诟鞣N現實因素,標價一路攀升,且有愈演愈烈之勢。</h3><h3><br></h3><h3>這對于剛剛或尚未立業的男方,“天價彩禮”無疑是轉嫁成父母的一份沉重負擔。</h3><h3><br></h3><h3><b>式微</b>,出自《詩經》,“式微,式微,胡不歸?”原意是指天色漸漸昏暗,天將黑。泛指逐步衰落,直至銷聲匿跡。</h3><h3><br></h3><h3>就詞面上來理解,“式微”描述的是一種自然狀態的發展,本無可厚非。但冠在“孝道”上,直面日漸衰老的父母,這對于孝為大孝最重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格外地扎心了。</h3><h3><br></h3><h3> “養兒防老”“女兒是小棉襖”。這不是一份等價交換的契約,是愛的反哺,是人性最本能的遵循。</h3><h3><br></h3><h3>彩禮節節攀高,孝道卻日漸式微,父母的付出與回饋成了倒行逆施的剪刀差,子女的行為成了娛樂游戲中的貪吃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3—</font></b></h1><h3>一個人的生命中有三個重要時刻:出生,結婚,去世。</h3><h3><br></h3><h3>關聯其間的是父母與子女,這是血脈相通、骨肉連筋的兩代人;趨勢期間的父母從年輕走向終老,子女則從出生長大成人。</h3><h3><br></h3><h3>從出生,到繁衍后代,直至終老,是人作為生物本質屬性出現或存在的一個自然周期。</h3><h3><br></h3><h3>三個重要時刻,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和終老,印記最深的唯有結婚。即便這唯一的重要時刻,絕大多數也是由父母幫忙操辦的。</h3><h3><br></h3><h3>一個從新生走向成熟,一個從成年步入衰途。延續期間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直至每一秒該是怎樣的存在?浸潤生物體征之中的思想和情感又該是怎樣的演繹?</h3><h3><br></h3><h3>你占據我所有的世界,而我卻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h3><h3><br></h3><h3>這一段生命中的交集,只是有選擇性地存在于你的記憶當中,你或許業已習慣地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天經地地義。</h3><h3><br></h3><h3>是的,你要張開年輕強健的翅膀,全身心地逐夢未來和婚姻的美好。但不要忘了,身后的不遠處,還有你那正在快速老去的父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4—</font></b></h1><h3>網傳2019年走紅的一段話:<b>年輕時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時不拖累你生的人。</b></h3><h3><br></h3><h3>乍一看,這句話似乎很有點道理,細細琢磨,地地道道的毒雞湯一碗。</h3><h3><br></h3><h3>拖累,是一個常態下偶發和突發重大變故造成的極端化狀況,用事物發展規律的特殊性取代一般性,實乃模糊概念,混淆視聽。</h3><h3><br></h3><h3>如此的互不拖累,絕絕地割裂了父母和子女間的血脈情緣。似乎這樣就可以對等置換成互不牽絆、兩不相欠,為特殊情況下的不孝尋求借口和托辭。</h3><h3><br></h3><h3>從我們出生到結婚成家,都是父母一直在單方面的辛勞付出,他(她)們何曾有過怨言。相反有些子女非但不領養育之恩,竟然越發畸變成天價式索要、式微式反哺,極少數把年邁體弱的父母當作負擔和包袱。</h3><h3><br></h3><h3>生活不易,生存不易,年輕的我們常常發出如此的感嘆,或有承載父母的期盼,但更多的是為自己創造更優越更舒適的生活,這本身并無過錯。而我們的父母何曾沒有過這樣的壓力,而他(她)們承壓的目的是為了撫育我們,只不過不像我們這般的矯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5—</font></b></h1><h3>孔子曰:“<b>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二則以懼。</b>”</h3><h3><br></h3><h3>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知道父母的年紀,一來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來為他們的日益衰老而擔心。</h3><h3><br></h3><h3>“家有一老,猶如一寶”。這個“寶”, 是家族精神的傳承,是家業興旺的功臣,操勞了一生,應得到親情的尊崇和良好的物質保障。</h3><h3><br></h3><h3>亞里士多德說:“<b>道德意味著過于不及之間的狀態。</b>”</h3><h3><br></h3><h3>與父母住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碰碰,要懂得“事諫不從,不違,不恕?!边h離父母在外打拼,日常生活照料不到,要懂得“游必有方”“常回家看看”。</h3><h3><br></h3><h3>不孝者極為少數。孝者,占絕大多數,但孝字好寫,做得好與不好,父母最有發言權。</h3><h3><br></h3><h3>生命至尊,親情無價。在世俗的涌流中,我們往往專注眼前的蠅頭小利,淡化或忽略了對賜予我們寶貴生命的父母的反哺。</h3><h3><br></h3><h3>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頤武指出:<b>孝是對養育自己的父母的尊重態度與回報行為,既有物質層面的關懷,也有精神上的慰藉。</b></h3><h3><br></h3><h3>任何事情,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晚的是你沒有正視,沒有開始。</h3><h3><br></h3><h3>借助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愿“<b>孝</b>”的春風溫暖人間。</h3> <h3></h3><h3><br></h3><b><font color="#ed2308">歡迎入駐《婉清苑》</font></b><h3><br></h3><h3><br></h3><h3>圖片來自網絡</h3><h3><br></h3><h3>2019年3月2日</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汝南县|
自治县|
响水县|
唐河县|
宁乡县|
屯留县|
辽中县|
遂昌县|
玛曲县|
佛冈县|
蓬溪县|
林西县|
汝阳县|
宁蒗|
仙居县|
平果县|
乐亭县|
蒙阴县|
屏边|
克拉玛依市|
五台县|
泗洪县|
永新县|
丹棱县|
资中县|
莒南县|
安图县|
北宁市|
综艺|
郧西县|
温州市|
古浪县|
博罗县|
高雄市|
犍为县|
崇礼县|
辉南县|
得荣县|
安徽省|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