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讀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一)</b></h3><h3><b> 文寫于2013年夏</b></h3><h3><b> </b></h3><h3> </h3><h3> 假期閑來無事,再捧余秋雨《文化苦旅》,一則可以在炎熱的酷暑里除卻心境的煩躁,二來可以再次享受一下余教授豐盛的文化大餐。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站在不同的視角、以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見解、瀟灑的文字對中國文化以及相關(guān)的歷史、景觀、人物進行了別具一格的詮釋,讀來發(fā)人深省,嘆為觀止。</h3><h3> </h3> <h3> 偶讀其中《西湖夢》就有別一樣的感覺。余秋雨在此文中寫到:“奇怪的是這個湖游得太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來。”他說:“它貯積了太多的朝代,于是變得沒有朝代;它匯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虛幻,像一個收羅備至的博覽會,盛大到了虛渺。”上海世博會的時候,我與單位的同事一起去看世博展,當(dāng)然也就不得不去被人們稱為“人間天堂”的西湖了。事實上,當(dāng)我把從文字中,從畫卷里、從視頻中所了解的西湖與自己親身見到的西湖在腦海里疊加起來,對比起來,總感受不到西湖那“人間天堂”的至善至美的真實。按理說,身在西湖中,會有一種真實的感受,但是正如余教授所說:“游覽可以,貼近卻未免吃力。”的確,西湖讓人感到一種疏離感,就像腦子中有一幅畫,本是那么清晰、明朗,但你一伸手去捕捉它,它卻變得那么虛幻,不可觸摸,無法貼近。</h3><h3> 余教授在《西湖夢》中對與西湖相關(guān)的人物蘇軾與白居易的評價也頗有意思。蘇軾修筑蘇堤,白居易修筑白堤,余教授說他們不過搞了一個別人也能搞的水利工程。但是在他看來這一水利工程卻真正的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良心的社會實績” 。這便使我想起了某些官員為官一任、為官一方不作為、亂作為或者勞民傷財?shù)男袕脚c蘇公、白居易格格不入:蘇、白不管是仕途得意還是與失意,不管還是東顛還是西簸,但無論身處何方,心中不變的是搞一點別人也能搞的利民工程。不像有的官員、騷客升則喜、降則悲。甚至以“隱居”來回避社會現(xiàn)實,不敢直面人生與社會。對此,余教授對像隱居孤山20年的林和靖這樣的人是這樣評價的,說這種隱居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自衛(wèi)與自慰,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機智,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狡黠。他們不能把志向?qū)崿F(xiàn)于社會,便躲進一個自然小天地自娛自耗。在自娛自耗的同時,盡管他們在文化的另一面有所建樹,而這種文化只能像書簽一樣,夾在民族精神的史冊上。應(yīng)該說知識分子是推動文明發(fā)展的先鋒戰(zhàn)士,如果在現(xiàn)實社會中,碰了壁、受了阻,就急流勇退、“隱居”、“自娛自耗”,文明的突進也會因此被消解。想想看,而今像魯迅一樣的文化斗士真的太少了,多希望范仲淹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能多起來。在這物欲橫流的浮華年代,知識分子更應(yīng)該秉承蘇、白的文化良心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h3> <h3> 在《西湖夢》里,余秋雨教授則以理性的心態(tài)對蘇小小作出了令人折服的評價。對這位世人尊貴地長久安享景仰的妓女,余秋雨認(rèn)為她的形象本身就是一個夢。她很重感情,但她也不會因一個男人的負(fù)心而“郁憤自戕”,而是從對情的執(zhí)著大踏步邁向?qū)γ赖膱?zhí)著。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強去完成一個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視著精美的高墻。她不守貞節(jié)只守美,直讓一個男性的世界圍著她無常的喜怒而旋轉(zhuǎn)。她不像其他有文學(xué)價值的名妓,為了一個負(fù)心漢或一個朝廷顛簸得過于認(rèn)真。她頗有哲理感的超逸,成為中國男人心頭一幅秘藏的圣符。</h3><h3> 而對于白蛇娘子,余秋雨則認(rèn)為:這個是妖又是仙的形象,于她本人來說,成妖成仙都不甘心。她理想最平凡最燦爛,只愿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然而這一點帶給她的是空前的災(zāi)難——被鎮(zhèn)于雷鋒塔下。多殘忍啊,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的權(quán)利也給剝奪了。悲!想做人的卻做不了人,是人的卻常常被逼成妖或者甘愿墮落成妖精。</h3> <h3><b> 讀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二)</b></h3><h3><b> 文寫于2013年夏</b></h3><h3><b> </b></h3><h3> </h3><h3> 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的每個篇章,都會給你帶來心靈的震撼。偶因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你就會自覺不自覺的將那 理與自己的人生命運、生活經(jīng)歷或者生命體驗結(jié)合起來,悟出更多的道理,不但豐富你的思想,陶冶你的心智,而且還可以使你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或者在工作事業(yè)中成為你的向?qū)В龑?dǎo)你從不同的角度 ,用辯證的思維去待人待物,行事處事。</h3><h3> 在《沙原隱泉》中,余秋雨寫到:“沙漠中也會有路的,但這兒沒有。遠(yuǎn)遠(yuǎn)望去,有幾行歪歪扭扭的腳印。順著腳印走吧,但不行。被別人踩過的地方,反而松得難走。只能用自己的腳去走一條新路。回頭一看,為自己的腳印高興”。 “只能用自己的腳印走出一條新路”,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育管理者也能意識到,教育質(zhì)量好壞的決定因素不是取決于學(xué)校辦學(xué)條件的好壞,而在于教師隊伍素質(zhì)的高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不就說明了名師的重要性嗎?當(dāng)然教育管理層把培養(yǎng)學(xué)校管理干部,培養(yǎng)專業(yè)教師隊伍,把學(xué)習(xí)別人先進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也作為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wù)來抓,來落實。這本身也無可非議。的確,這些年我們在培養(yǎng)教師這一塊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走出去、請進來“,也學(xué)了不少的先進教育管理經(jīng)驗,前沿的教學(xué)模式。甚至也走別人成功的教育之路。可是說實話,我們的教育給人的感覺還是穿新鞋走老路。究竟該怎么搞,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因為那些模式,那些成功的路,我們踐行著,卻未給我們帶來預(yù)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這里面也有水土不服的因素。正如能在北方生長成參天大樹的植物移植到南方來,未必就能成為參天大樹。中國革命,毛澤東時代,如果走蘇聯(lián)以先城市后農(nóng)村,最后奪取全面勝利的路是注定不行的,因為中國的實際與蘇聯(lián)的不一樣嘛。立足本土實際,創(chuàng)新地運用他人之法,走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路,我們的教育才能有新的突破。杜郎口也好,洋思中學(xué)也好;新教育也好,其他成功教育也好,我們都必須將其理論、理念或者方法與本土教育實際結(jié)合起來,探索出適合自己發(fā)展、成長的路,我們的教育才會朝著一條明晰的大道前行,才不至于出現(xiàn)今天這,明天那的折騰。</h3> <h3>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腾冲县|
包头市|
新余市|
大冶市|
临夏县|
应用必备|
城步|
曲松县|
钦州市|
绍兴市|
肃宁县|
德昌县|
政和县|
沁源县|
乡城县|
南靖县|
台北县|
郸城县|
桦甸市|
尼玛县|
三门县|
杭锦后旗|
册亨县|
高邮市|
双柏县|
南靖县|
平果县|
搜索|
临安市|
湖北省|
沙坪坝区|
忻州市|
田林县|
工布江达县|
丽水市|
珠海市|
岳阳市|
赣榆县|
富宁县|
洛川县|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