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中午,來到了海濱西延路,走進金港廣場對面的潮人碼頭。碼頭里盡管空蕩蕩的,已見立起了打樁機和擺放著許許多多的鋼筋混凝土長樁。舉目四望,晴空下的汕頭內(nèi)海灣,早已不見巨輪錨泊,駁船往來,只有往返于廣場至礐石的輪渡在寬闊的海面上奔馳,海風習習,視野十分開闊。身后那兩座金港廣場中間道路的后側(cè),就是位于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2號的汕頭海關(guān)鐘樓舊址。<br></h3><h3> 視野中,那座兩層樓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建筑,就是前身的潮海關(guān)大樓,建于1919年,1921年潮海關(guān)正式遷入辦公,是汕頭昔年辟為通商口岸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那個年代,鐘表相對十分稀罕、匱乏,鐘樓大時鐘的報時,自然成為舊汕頭埠的標準時間。當時,為了讓更多的汕頭居民知道,與它相對應(yīng),設(shè)在中山公園內(nèi)九曲橋頭炮山上的土炮,每當中午12時海關(guān)鐘鳴時,也同時放午炮。因而,汕頭的老輩人便有了一句“鐘樓鳴、午炮響”的口頭禪。</h3><h3> 站在這片過去的港務(wù)碼頭上,怎么也想象不到,不久之后,這處雜草叢生之地,又將崛起一艘高仿真的紅頭船,一側(cè)將成為游艇碼頭,并且還將開通一條潮人星光大道和興建一批高端的休閑購物、餐飲場館。一兩百年來,這里一直是汕頭港的所在地,過去曾經(jīng)是汕頭中心城區(qū)最繁忙的地帶。當年港口繁忙,進出口貨場貨如輪轉(zhuǎn),源源不斷,成為小公園之外的老汕頭埠最為繁榮的另一個地方。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往南洋過番的潮汕人,都是在國平路頭的西南通買船票,來到潮人碼頭這里,走過木棧橋,坐上駁船,然后搭乘大火輪,前往南洋各地謀生。</h3><h3> 一個世紀前,在這里的海面上停泊著許多露出桅桿的帆船,真可謂帆檣云集。這些帆船頻繁往來于東南亞和潮汕,其中以紅頭船最為突出。并且,還有從韓江上游南下的六篷船。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大學圖書館照片數(shù)據(jù)庫中,至今還保留有一張1923年行駛于汕頭海面上的帆船照片。照片中有兩艘雙桅桿帆船和一艘單桅桿小帆船,正向媽嶼口方向進發(fā),船上依稀可見正在操縱桅桿的船工,這些帆船都是漁船,船上不見貨物。照片的背景是礐石山,山邊幾幢洋樓中,那英國領(lǐng)事館和太古洋行的大樓至今還依稀可辨。</h3><h3> 從保留至今的舊彩色照片中可以看到,過去的這里碧波蕩漾,岸上的建筑物白墻紅瓦,周圍綠樹蔥郁,一片靜謐的海濱風光。現(xiàn)在潮人碼頭這個位置上,那時候共有6座木棧橋,其中屬于汕頭太古洋行的就有4座,另外2座分別為怡和公司和招商局所有。以前棧橋采用的是木材,橋墩和橋臺是支承棧橋上部結(jié)構(gòu)和荷載的構(gòu)筑物,橋臺在棧橋靠岸一端與馬路、堤岸、碼頭相連。棧橋由橋墩、橋臺、跳板梁等組成,結(jié)構(gòu)與普通橋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橋梁的梁部結(jié)構(gòu)和軌面固定不動,全部跨越海面,只有部分伸入水域,可隨水位的漲落而升降,軌面坡度可隨之調(diào)節(jié)。客貨輪都錨泊在海灣中間的航道附近,不管是旅客往來還是貨物運輸,都靠駁船運送。</h3><h3> 汕頭因港而生,沒有汕頭港就沒有汕頭。歷史上,汕頭港是廣東東部的水陸交通樞紐,貨物的重要集散地,不僅有海路與外界相通,還有內(nèi)河直達潮安、梅州等周邊縣市,商船云集,水陸十分繁忙。當時的輪船抵港后,無法直接停泊在碼頭邊,貨物須通過駁船裝卸駁運,這種情況下,棧橋作為港口交通所需的配套設(shè)施,就顯得非常重要。今后,這里將打造成一個既有公園綠化內(nèi)涵、又集旅游休憩、游艇會所、高端休閑購物、餐飲、商業(yè)等的城市綜合體以及高端旅游文化目的地的潮人碼頭文化公園,增添海濱路風景帶的文化韻味,成為汕頭嶄新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新坐標”。</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晋宁县|
盖州市|
岳池县|
义马市|
石柱|
浑源县|
嘉荫县|
高青县|
治多县|
安乡县|
南京市|
陈巴尔虎旗|
钟山县|
通渭县|
佳木斯市|
昂仁县|
普陀区|
阿荣旗|
岱山县|
天全县|
古丈县|
天长市|
武宁县|
藁城市|
璧山县|
赣榆县|
新绛县|
平顶山市|
哈尔滨市|
汉源县|
大英县|
斗六市|
崇文区|
越西县|
宁德市|
淳安县|
邵阳县|
江华|
炎陵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