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永春少林寺 <h1> 我們的門派源自于永春少林寺。那是一座不為人知的少林。冥冥之中注定會有那方少林和尚墓志銘的出土,用來驗證我們捷元堂拳譜的記載,揭開那段塵封的往事。我們的拳譜是現存方七娘白鶴拳各流派拳譜中最古老的版本。按拳譜記載來推理,麗水方七娘在霞浦創了白鶴拳,傳入永春之后,有一支傳進了“永春少林寺”,而我們捷元堂就是這支傳承。我們的白鶴拳流派稱為“獨腳鶴”。</h1> 龍溪國術館 <h1> 在武術門派眾多的漳州城,作為創堂頭尾僅三十年的小門派,無錢無勢的張楊華祖師憑借著過硬的功夫,在1925年被家鄉父老推選為漳州精武體育會總教頭,后又擔任龍溪國術館館長,直到1944年去世,廣傳四方,把捷元堂發展成為漳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武術門派。</h1> 鶴棲北橋 <h1> 1896年,永春白鶴拳師張蒼榮定居漳州城內北橋街,受雇于北門街鄭瑞珠香燭店為制香師傅。香燭店伙計楊華喜愛武藝,偶然發現蒼師是位白鶴拳高手,便拜在其門下。后,蒼師以女兒香娘招贅楊華繼承張家香火。張楊華即后世所稱“賞師”,其將蒼師拳法發揚光大。蒼師所傳白鶴拳流派為“獨腳鶴”。北橋開基館號“捷元堂”。捷者,快也,取勝之源。拳法招式,百法百解,以緊為要,以捷取勝!</h1> 鶴武維揚 <h1> 張楊華祖師教學漳州精武會前后二十年門生破萬,學生成績優異,其中張日章勇奪全省國術擂臺冠軍。捷元堂拳法也由北橋傳向岳口、古塘、待御巷等漳州各地國術館。</h1> 工農運動 <h1> 王占春以鄒塘等國術館的國術傳習活動掩護農民運動。彭沖前輩也在岱東國術館習練捷元堂獨腳鶴拳三戰,練武救國。</h1> 鶴血報國 <h1> “七七事變”爆發,張楊華祖師在龍溪國術館組織“閩南抗日大刀隊”,由張日章擔任隊長赴淞滬抗戰。這段光榮的愛國往事,被中央電視臺采播成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節目。</h1> 花開五葉 <h1> 賞師張楊華去世后,黃海西繼承龍溪國術館教學,黃金鎮留守北橋捷元堂。黃家兄弟祖籍北斗,家住鄭瑞珠香燭店北側,是最早追隨賞師的捷元堂第三代弟子。在黃家,黃金鎮是長兄,黃海西為末弟。黃海西,原名黃金獅,七歲跟賞師習武,是賞師的首徒。</h1> <h1> 受業龍溪國術館的捷元堂第三代名師鄭文龍游藝四方,先到廣東,傳下汕頭廖青海這一支。現汕頭捷元堂成立“汕頭市永春白鶴拳協會”。</h1> <h1> 鄭文龍創館于香港北角,傳下李剛一支。現香港捷元堂建立有“香港永春白鶴拳研究會”。</h1> 鶴續傳奇 <h1> 文革過后,恢復傳統武術,復興并傳承了北橋、岳口、古塘、待御巷、東園、長福、蔡坂、金定、高港、山美、嶺兜、嶺頂、渡頭、葛邊、路頭、溪頭、霞田、蘭陵、鐵塘、石碼、角美、傳奇、悅華、樹霞等地等館。</h1> 五鶴連枝 <h1> 進入二十一世紀,閩粵港臺四地同仁建立聯誼。</h1> 鶴會創立 <h1> 漳州捷元堂同仁于2012年6月28日創立“漳州市武術協會白鶴拳分會”。在漳州古城設立“玄云白鶴會館”。每年正月初六都會在古城里舉辦“漳州白鶴拳獅陣迎春大匯演”。我們的“獨腳鶴拳”也申請成為漳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省運會開幕式上有我們的八百人集體表演。</h1> 鶴法傳習 <h1> 我們將市級非遺捷元堂獨腳鶴拳帶入大、中、小學校園,傳與青少年。</h1> 鶴法述真 <h1> 整理資料,著書立傳,拍攝紀錄片。課程廣授歐、美、澳各洲。在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節目里,兩岸共溯鶴緣。</h1> 鶴館傳承 <h1> 創辦非遺傳習中心,系統地傳承獨腳鶴拳,建立考核評定制度。</h1> 承智載德 <h1> 倡導“文武兼修,術德并重”的武術精神,博采眾長。</h1> <h1> 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特征之一,我們會珍惜自己的文化,會努力傳承和發展她。前傳后教,生生不息!</h1> 紀念儀式 白鶴歇夕枝 美人相照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陵川县|
临洮县|
荣昌县|
垣曲县|
恩平市|
泰顺县|
广东省|
芜湖市|
邮箱|
通河县|
江口县|
武平县|
刚察县|
和平区|
清丰县|
麦盖提县|
东阿县|
阿拉善盟|
德钦县|
德惠市|
花垣县|
呼图壁县|
如东县|
福泉市|
沁源县|
吐鲁番市|
泉州市|
湘潭县|
兴城市|
厦门市|
汶上县|
渑池县|
云阳县|
田东县|
观塘区|
娄烦县|
阿拉善盟|
明星|
靖江市|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