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手傳承展一地情。人土風情如此,手工藝術也是如此。在祖國的大地上,五十六個民族各自施展本民族的智慧,從飲食、服飾、手工藝等方面,給世界展示了豐富多彩、絢麗斑斕的文化瑰寶。</h3><h3> 扎染 ——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一千多年來,由于斷續、原材料、傳承等多方原因,扎染技藝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征,深深地刻下了不同民族的印記。著名的扎染技藝有大理周城的白族扎染和四川自貢扎染。</h3> <h3>晾曬色彩斑斕的扎染產品</h3> <h3>晾曬</h3> <h3>周城村口白族人家建筑 </h3><h3> 白墻黛瓦,淡藍色的彩繪裝飾,清新淡雅,形成白族人特有的風格。</h3> <h3> 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游客可以免費參加,有興趣的可以跟老藝人學作扎染品,老藝人親手告知褶皺、逢制、結扎,然后交由浸色師傅染色,不久一件自制的扎染產品就從你的手下誕生,成就感油然而升。</h3> <h3>璞真綜藝染坊大門</h3> <h3>璞真扎染坊照壁的外墻</h3><h3> 從大門到照壁及內部建筑可以看到當年扎染坊的繁華和富有。</h3> <h3> 璞真綜藝坊 —— 三房一照壁。白色的照壁主要是為了反射太陽光,使晾曬的扎染產品能更快地被曬干。</h3> <h3>天井內晾曬扎染布</h3> <h3>扎染坊內游客交流場所</h3> <h3>游客學習制作扎染的地方</h3> <h3> 扎染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其主要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通過用線、繩等工具,對被染色的織物進行扎、縫、縛等多種形式組合進行染色,然后把結重新打開,晾曬形成不同圖案的染色。扎染技法多樣,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有甚者,通過一次次反復浸染,最終達到“青出于藍”的脫變。</h3> <h3>老藝人教游客扎結</h3> <h3>游客學作扎結</h3> <h3>老藝人在制作</h3> <h3>浸色 —— 扎結后的染布到染色劑缸內染色</h3> <h3>扎染布裝飾</h3> <h3>染色后的布匹在晾曬</h3> <h3>游客在欣賞扎染產品</h3> <h3>產品陳列室 —— 可選一件心儀的產品帶回家,當然付費是不能省略。</h3> <h3> 千百年來,扎染技藝不斷衍變和傳承,使其產品有了廣闊的市場:服飾、裝飾、嫁妝、工藝品。由于其制做過程不能完全重復,使得每一件扎染產品,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屬性。</h3> <h3>展覽大廳</h3> <h3> 我愛扎染,愛其豐富艷麗的色彩 —— 熱烈而不失穩重,嫵媚而不失端莊;愛其藍白雙色的簡約 —— 質樸而不失典雅,色調單一而不失華麗。</h3><h3> 穿一套多彩重染的扎染服飾,將使人活潑靚麗、青春四溢;一件藍白相間的上衣,一塊藍底白案的頭巾,將給人以純真純情的雅致。</h3> <h3>扎染工藝作品 —— 得過大獎</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唐山市|
库车县|
墨竹工卡县|
蒙自县|
金塔县|
奇台县|
新河县|
龙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洞头县|
武威市|
沙湾县|
广宁县|
资源县|
翁源县|
长葛市|
河东区|
靖边县|
广饶县|
龙海市|
易门县|
灵寿县|
大港区|
屯留县|
额尔古纳市|
克拉玛依市|
通榆县|
紫金县|
稻城县|
石嘴山市|
苏尼特左旗|
措勤县|
盐池县|
措美县|
肃南|
富蕴县|
乐至县|
福泉市|
晴隆县|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