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一般有優美的形態和一雙銷魂的大眼睛。整個夏天,只要有陽光,總大量出現在池塘溝壑水草豐美處。 豆娘(Caenagrion)屬于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統稱蟌(cōng)。體形嬌小,休息時翅束于背上方。我國常見的有大和小。身體細長且軟弱的飛行昆蟲,類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 豆娘的成蟲一般習慣在稚蟲(水蠆)棲息的水域附近活動、覓食、求偶、產卵。而由于種類的差異,豆娘有的習慣棲息于流水性的溪流、山溝、田溝,或靜水性的池塘、湖泊、沼澤、水洼、水田等水域中。有些喜歡棲息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小溪里。 豆娘成蟲的身軀看起來十分纖弱,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但豆娘是肉食性昆蟲。它們擅長捕食空中的小飛蟲,不過由于體型較小、飛行速度較慢,因此豆娘主要是以體型微小的蚊、蠅和蚜蟲、介殼蟲、木虱、飛虱、搖蚊……等昆蟲為主食,豆娘是益蟲。 豆娘的繁殖,在水邊見到“豆娘點水”,是因為雌豆娘和大部分的蜻蜓一樣,亦是以點水的方式產卵,一般產于水中;有些則在水草中用產卵器把卵注入到浸沒在水草或者植物的莖內。有些則順著水草,游到浸沒水。 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位于雄性的腹部,而雌性豆娘的生殖器官則位于尾部末端,所以交配的時候,雌性豆娘為了使它的生殖器官到達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所以它會用彎曲的腹部彎到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以利于交配。 豆娘和蜻蜓的區別 豆娘兩個復眼距離較遠,整個頭部像啞鈴;蜻蜓兩個復眼挨在一起,頭部呈球形。
豆娘的翅膀平時休息時合攏在背部;蜻蜓休息時翅膀平展在兩側。
豆娘一般尾部很長,是身體的六至七倍,交配連結時雄蟲可以用尾部立在雌蟲頭上;蜻蜓尾部相對較短,尾部不能像豆娘一樣支撐整個身體。
豆娘的幼蟲尾部帶三片獎狀腮;蜻蜓幼蟲沒有。
豆娘較為纖弱,不能遠飛或高飛;蜻蜓較為強壯,可以遠飛、高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梧州市|
清水县|
扎兰屯市|
霍林郭勒市|
沛县|
巩留县|
宁安市|
雅安市|
泉州市|
闻喜县|
泰兴市|
资溪县|
张掖市|
大余县|
綦江县|
乌拉特前旗|
岗巴县|
原阳县|
台南县|
克拉玛依市|
黄浦区|
夏津县|
锦州市|
乌恰县|
偏关县|
五峰|
洞头县|
扎兰屯市|
双鸭山市|
九江市|
中牟县|
绥棱县|
忻州市|
康保县|
玉树县|
建宁县|
邮箱|
鱼台县|
彩票|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