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上元節——兒時的記憶

秋水伊人

<h3>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延續下來的傳統節日。這天,人們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將“年”的最后一天推向又一個高潮。今年的元宵節已在眼前,每當看見超市里品種繁多、包裝精美、吃法各異的元宵,使我勾起了對元宵節的回憶,揭開了塵封在我兒時記憶中的那些美好日子。</h3>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因為是物質匱乏年代,家里不富裕,總是盼著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幾頓好吃的,而元宵最受我們小孩子的青睞。那時元宵節我們吃的元宵一般都是自己包的紅糖餡兒的元宵,雖然普通,但那甜甜的味道在那時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p> <h3>  那時候,過完初七、八,人們過年的激情開始減退,我則盼望著元宵節的快些到來,吃上幾個我最喜愛的元宵。一般在正月十四這天,村里各家各戶就開始準備做元宵了。那一天,大人們早早的將粘米面粉準備好,之后和成團,放上幾個小時后就可以著手包了,幾乎是一家老小齊上陣,十來個人一起圍坐在炕上,大人負責包,小孩子就在一旁邊看邊流口水。揪一小塊面團捏出一個洞,然后塞一點兒紅糖,封上口后再沾點兒芝麻,最后再撒上面粉滾一滾,寓意團團圓圓??粗玫脑?,我們小孩子饞的不行,這時候姥姥會象征性的煮上幾個給我們解解饞,剩下的就要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才能吃。不過,能現場嘗到甜頭我們就很滿足了,對元宵節的到來也更加充滿期待了。<br></h3> <h3>  元宵節這天,拿著一個紙糊的紅燈籠,一群孩子穿著洗得干凈的舊衣服走街串巷玩,這也是我記憶里元宵節的又一件趣事。小時候,每當元宵節前夕,鄰居家的幾個孩子都會拿著秸稈用彩紙糊一個燈籠,再拿一小節蠟燭用釘子固定上,一個搖搖晃晃的紙糊彩燈籠就做成了。那個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的小孩只能把用過的蠟燭放在一個破碗里或是罐頭瓶子里當燈籠,我們拿著紙糊燈籠都跑沒影了,他還端著碗在后面慢慢走呢,而且那個時候大人是不讓拿著紙糊燈籠跑著玩的,因為農村的草垛多,怕燈籠破了發生火災,每次我們看見大人來了,就趕快跑,跑慢的就只能被大人逮到挨一頓罵。</h3> <h3>  七十年代,元宵節的文藝演出成了村民的一大期盼,兒時的鄉下,每年進入臘月生產隊就開始組建一支小型劇組,十來個人,叫“文藝隊”,談不上水平有多高,有的“文藝隊員”連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會,舞蹈也缺乏基本功夫,只要愛好文藝、有文藝熱情就行。就這么一個群體,排練個十天半月,在露天搭上一個土臺,也能吸引眾多的鄉親,演出當天,太陽還沒下山,就有人早早地放個凳子在臺下,搶占一個理想的位置。不管怎樣,演的人認真、投入,看的人高興、開心也就夠了。演出完了還要議論一陣子,哪個節目好,哪個人演的好,像現在評價一臺春節晚會似的。</h3> <h3>  已經有幾十年沒有在鄉下過元宵節了,城里的元宵節平淡,寡味,雖然家家戶戶都是滿桌子的美酒佳肴,各種各樣的元宵,但卻再也感受不到那時一家人苦中帶樂的滋味。</h3> <h3>  現在的農村好多年沒有踩高蹺、扭秧歌了,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看晚會、打麻將、玩撲克,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呢,還是……不管怎樣,兒時元宵節的那種喧鬧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直至今日,揮之不去……</h3> <h3> 今天是元宵節,我竟然發現心底一隅,完整地保留著兒時鄉下鬧元宵的畫面,揮之不去,異常濃烈。殘存在我記憶中的元宵節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使我向往、使我留戀。</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勒泰市| 大港区| 桃源县| 内江市| 南华县| 调兵山市| 凤台县| 营山县| 乌海市| 涟源市| 高州市| 井研县| 马山县| 东莞市| 安化县| 连城县| 桓台县| 七台河市| 宁化县| 许昌县| 青田县| 镇平县| 准格尔旗| 原平市| 镇坪县| 德昌县| 绩溪县| 凤翔县| 阿瓦提县| 县级市| 远安县| 西城区| 马山县| 邮箱| 凤凰县| 阳原县| 仁化县| 广平县| 洪江市| 顺平县| 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