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站在世界地圖面前我夢想著走遍世界。我所說的走遍世界是簡略版的,即在地球的7大洲中每個洲的大陸上都能踩一腳。無疑南極洲大陸是最難到達的。</h3><h3> 南極洲大陸是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現的大陸,是沒有永久人類居民的大陸,是一個四周被海洋包圍起來的遺世獨立的寒冷的大陸。那里儲存了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冰,沒有樹木和灌木,也沒有陸生哺乳動物,那里生活著古老的游禽—企鵝,古老到南極沒有披上冰甲以前它們就在這里安家落戶了…</h3><h3> 南極充滿了神秘、魅力、誘惑!</h3><h3> 有了夢想又有了合適的機會當然不能猶豫,我是行動派。</h3><h3> 18天的南極探險之旅讓我收獲了滿滿的艱辛與疲憊,收獲了滿滿的喜悅與自豪,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與人生智慧,體驗到了平靜與咆哮、安寧與熱烈、冰冷與火熱…,蒼天太眷顧我們啦!需要我們體驗的都體驗到了,每一個活動都是一種新的體驗,整個行程超我預期的圓滿!</h3> <h3>亞的斯亞貝巴博卡機場</h3> <h3>亞的斯亞貝巴博卡機場候機樓</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艱辛的路程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22日21:00在首都機場集合。</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第一段飛程:北京—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博卡機場,</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飛行11個多小時,8000多公里。運氣不錯??,飛機不滿員,我和霞姐全程可以輪換躺著睡覺??,減輕不少疲勞。</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第二段飛程:</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亞的斯亞貝巴博卡—巴西的圣保羅機場,飛行12個多小時,9931公里。</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飛機上有許多黑人乘客,基本滿員,不再有躺著睡覺的空間。起飛前空姐往行李箱和機艙里噴了許多霧狀物體,大概是消毒水吧,味道難聞嗆鼻。</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到達圣保羅機場后下去了一大批黑人乘客,地勤人員登機搞衛生,吸地板換毯子,又是一通消毒水。此時圣保羅正在下雨,一陣大一陣小,舷窗上的雨水像瀑布,透過窗戶望出去,一切物體都走了樣,變得彎彎曲曲。</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第三段飛行:圣保羅—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切準備就緒后上來一大批白人乘客,飛機繼續飛往阿根廷。飛行時間2個多小時,1721公里。 </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終于在晚上8點多鐘到達了目的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度。</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全程2萬公里,30個小時,這將是我的飛行記錄之最!這兩天收獲的滿是疲憊,腰疼腿麻木。還好,身子骨挺過來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但這還不算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h3>布宜諾斯艾利斯機場</h3> <h3><font face="-webkit-standard"><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休整一天后,從布市再乘飛機飛往烏斯懷亞,飛行時間為3個多小時,2381公里,然后從那里登船經過比格爾水道,穿越800公里的“死亡走廊”德雷克海峽,航行兩夜一天半的時間到達南極的南設得蘭群島。</span></font></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艱苦飛行、舟車勞頓,這一切的一切都只為了看你一眼,南極,最后的一片凈土!</span></h3><h3><br></h3> <h3> 1.25日大約18:00駛離碼頭,進入比格爾水道,又稱比格爾海峽。向南行駛100公里左右便進入了德雷克海峽。</h3> <h3>平靜的比格爾水道</h3> <h3> 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航道,南北連接著南極半島和南美洲大陸,東西貫通了大西洋與太平洋。它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最寬處970公里,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最深處5248米。其名字來源于16世紀英國販奴船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當時德雷克為了躲避西班牙軍艦的追捕,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海峽,但他并沒有實際走過這個海峽。他自認為是自己第一個發現的這個海峽,其實早在他之前西班牙航海家荷賽西就已經發現了這個航道并親自駕船走過,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個海峽。遺憾的是他的命名沒有廣泛流傳,反而是被既沒有走過也不是第一發現人的德雷克之名廣泛使用了。</h3><h3> </h3><h3><br></h3> <h3> 出發之前看別人的游記知道了比格爾水道平靜溫順,德雷克海峽是狂風巨浪。我們去程非常幸運,德雷克海峽表現得很友好,只是略有風浪。<br></h3><h3> 后半夜船駛入了德雷克海峽,迷迷糊糊中感覺到了船的搖晃。第二天早晨起來感覺不適后吃了一片暈船藥同時貼了一副暈船貼,半小時后就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了。沒影響吃飯及船上活動。第三天下午我們便到達了南設得蘭群島并成功登陸長城站。魔鬼海峽就這樣順利通過了!</h3> <h3> 進入德雷克海峽后海面上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浮冰。對于初次見到浮冰的我們自是一陣欣喜。越向南航行浮冰越多。</h3> <h3>浮冰上密密麻麻的小黑點是企鵝</h3> <h3> 我們的登陸與巡游</h3><h3> 我們每次登陸都是很安全、穩妥的,沒有遇上大浪或掉進海水里的事情發生,這些與探險隊員的努力工作是分不開的,他們即專業又敬業,向你們致敬!</h3><h3> </h3> <h3>我特別喜歡的美女探險隊員</h3> <h3> 下圖是我們備選的登陸點或巡游點,劃勾的地方是我們成功登陸或巡游的地方。</h3> <h3>1.27下午首先登陸長城站。</h3> <h3>中國南極科考站:</h3><h3>1、1985年2月20日,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 建立長城站</h3><h3>2、1989年2月26日,伊利莎白公主地的拉斯曼丘陵地區建立中山站</h3><h3>3、2009年1月27日,南極大陸冰穹A建立昆侖站,南極地區海拔最高的科考站</h3><h3>4、2014年2月8日,在昆侖站與中山站之間的伊利莎白公主地建立泰山站</h3><h3>5、第五座科考站在建中,選址于羅斯海地區恩科斯堡島</h3><h3> </h3><h3> 另外,經過多年的觀測、調查,我國已經決定在距離中山站28公里的南極冰蓋上建設永久機場。該機場建成后可為我國的南極科考站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同時能為我國在南極擁有空域管理發言權提供必要條件。</h3><h3> 都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h3><h3><br></h3><h3><br></h3> <h3>科考站分布圖</h3> <h3>停在海灣里的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h3> <h3> 準備登陸。能夠訪問長城站大家都很興奮!</h3><h3> 天氣預報說,陰有小雨,2度。我們登陸時果然天空中飄著蒙蒙細雨,能見度差。雖然天氣有點不盡人意,但我依然很滿足,有多少人來南極未能如愿來這里呀!</h3><h3> 長城站平時不接待游客,只在周六、日接待訪者。今天剛好是周日,我們太幸運啦!??</h3> <h3>飄著五星紅旗????的長城站</h3> <h3> 1號建筑,長城站建站時就有的建筑。現在是個小型博物館,介紹長城站的歷史。</h3> <h3>我們在博物館內蓋長城站的紀念戳</h3> <h3>博物館內的文物展覽</h3> <h3> 這塊寫有“長城站”的大石頭是2號建筑,長城站建站時的兩座建筑之一。</h3> <h3> 現在的長城站共有15座建筑,其中1號、2號建筑最老,是1985年建站時就有的建筑。夏季可容納80人工作,冬季可容納14人過冬。</h3> <h3> 1.28日,溫度-3度,多云有霧。</h3><h3> 計劃今天登陸布朗斷崖,巡游天堂灣。但探險隊員打探的結果是不能登陸,說是天氣原因,我認為是海上浮冰太多,阻塞了登陸通道。</h3><h3> 布朗斷崖是南極半島上的三個登陸點之一,首次登陸南極大陸失敗不禁讓人感到遺憾。令人欣慰的是接下來的天堂灣巡游太美啦!</h3><h3> </h3><h3> </h3> <h3>探險隊員在做準備,遠處就是布朗斷崖</h3> 大冰川<br><h3><br></h3> <h3> 天堂灣巡游。天堂不僅是港灣的名字,更是這里迷人風景的最佳描述,有壯觀的山脈,冰川、冰山。</h3> <h3> 海灣平靜如鏡,各種奇形怪狀的大大小小的浮冰托著企鵝搖曳飄蕩,散發著迷人的藍色、綠色。</h3><h3> 我們乘坐著沖鋒艇穿行其中,近距離的觀看企鵝,賞其泳姿,欣賞著這里的水色浮冰。</h3> <h3> 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是南極的主人,是南極的象征!</h3> <h3> 冰山上的是阿德利企鵝。其特征是白眼圈,黑嘴巴。</h3> <h3> 企鵝快樂地游曳在我們沖鋒艇周圍,有一只竟大膽地跳進了沖鋒艇!好可愛呀!??</h3> <h3>團友錄的視頻</h3> <h3> 山坡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阿德利企鵝,現在正是企鵝的孵卵期,所以成千上萬只的企鵝選擇沒有冰雪覆蓋的干燥地方孵小企鵝。</h3> <h3>巡游歸來</h3> <h3> 1.29日,溫度3度,小雨。今天的計劃是在迪塞普申島的捕鯨者灣登陸。</h3><h3> 迪塞普申島又稱“欺騙島,因為當年發現這個地方的人一開始沒有找到海灣的入口差點被欺騙。這座島嶼是一處環形火山口,其中一部分火山口倒塌而形成了一個通往火山口內部湖區的航道。捕鯨者灣是島嶼內部的一處天然海港,這里現存有一座名為Hektor的廢棄的捕鯨站,還有一處英國基地遺址。<br></h3> <h3>探險隊員在岸邊接應我們登陸</h3> <h3>遠處的火山缺口是上帝之窗</h3> <h3>站在上帝之窗一覽火山口全貌</h3> <h3> 南極僅有兩種花草類植物:南極漆姑草和南極發草。這個是哪一個呢?我也不敢確定。</h3> <h3> 勇敢的人在這里冬泳。由于火山口地質活動產生的地熱于海水交融,所以水溫不是很低。</h3> <h3>鯨的遺骨。</h3> <h3> 在照片的右前方有兩頂非常小的帳篷,這是挪威的科考人員暫時的工作站,他們在2018.11月來這里的,將于2019.2月底離開。他們的任務是調查企鵝覓食的海域、路線等,為來這里作業的捕撈船提供指導。</h3><h3> 企鵝主要吃南極磷蝦,威德爾海豹和鯨也以南極磷蝦為食。捕撈船來這里捕撈磷蝦有可能與企鵝等動物搶食。科考站的工作人員為我們做了一場講座,匯報了兩個月來的工作成果。當有人問:在這里捕撈磷蝦的都是什么人呀?回答:中國人和挪威人。底下一片嘩然,好尷尬!再問:捕撈磷蝦是吃嗎?回答:主要是提煉omega-3,然后做魚飼料。</h3><h3> omega-3是做化妝品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其經濟價值巨大。</h3> <h3> 過去沒有冷藏保鮮設備,鯨捕上來后只能就地加工,現在可以在冷藏設備中運到世界各地加工,所以這里的加工廠就廢棄了。當年提煉鯨油的儲油罐和焚化爐也就廢置了。</h3> <h3> 1.30日,今天計劃登陸奧尼港。</h3><h3> 清晨醒來拉開窗簾一看,哇!好震撼!壯麗的冰川,潔白的雪山包圍著我們,我興奮地跑上甲板一通拍照。</h3><h3> 奧尼港也是南極半島上的登陸點,是我很期盼的登陸點。在大家積極準備登陸的時候廣播中傳來了“因天氣原因不能登陸”的消息。我們登陸、巡游的地點改在丹科島進行。計劃中露營的營地是在丹科島,現在等于是三個活動的地點合一了。</h3><h3> 不免又覺得遺憾!雖然丹科島與奧尼港相鄰,景觀也差不多,但是意義大不一樣了,丹科島是南極半島的離島,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登上南極大陸呢!</h3><h3> 南極大陸這一腳可真難踩呀!</h3> <h3>奧尼港</h3> <h3>丹科島巡游</h3> <h3>丹科島登陸</h3> <h3> 丹科島上看到的企鵝基本是巴布亞企鵝,也叫金圖企鵝。嘴角紅色,眼角處有白色三角形。</h3> <h3> 企鵝“高速路”。我們登陸時要盡量避開企鵝通道行走,以免影響企鵝的通行。</h3> <h3>皮劃艇項目也在這里進行</h3> <h3> 阿蒙森之夜露營。</h3><h3> 實在是幸運!</h3><h3> 由于參加露營活動的人數超過了規定的30名,所以抽簽決定露營人員的名單,我是備選名單中的第二名。本以為露營無望了,沒想到在露營人員開始登島的那一刻廣播中傳來了好消息,通知我趕緊去登陸平臺準備登島露營。</h3><h3> 喜出望外!天上掉了個大餡餅!??</h3> <h3>平整營地</h3> <h3>累得滿身大汗之后,帳篷終于搭建好了。</h3> <h3> 帳篷搭好后,營頭說帶我們去散步,我也愿意跟著多走走看看于是就跟著去了。我去,哪里是散步,明明是爬了兩個多小時的雪山!這張照片就是夜里12點爬到山頂后與企鵝合的影,南極的深夜還是很亮滴。</h3><h3><br></h3><h3><br></h3> <h3> 爬山回來后進帳休息,哪里睡得著。</h3><h3> 又扎營又爬山,身上的衣服里外都是潮呼呼的,沒有的換只能潮呼呼的鉆進睡袋。營地還是平整的不好,有坡度。躺在地墊上總要往下滾,所以得拿著勁,否則會骨碌到營友的身上去了。帳篷外的鵝寶寶們難道你們不睡覺嗎?這都幾點了還呱呱地叫個不停。雨滴或雪粒敲打著帳篷頂,好像在給企鵝的叫聲做伴奏。刮風了,帳篷頂波浪般的起伏。</h3><h3> 南極靜音哪里找?迷迷糊糊清晨6點起床收帳篷、拔營。</h3> <h3>營地的清晨</h3> <h3> 在我們離開丹科島的時候企鵝成群結隊地來到岸邊和我們告別,真是依依不舍呀!</h3> <h3> 1.31日,今天計劃納克港登陸(Neko,也有翻譯尼克港),而且成功在這里登陸了!</h3><h3> 納克港登陸點是我們此次南極之行最后一個能夠登上南極大陸的機會了!所以能夠在此成功登陸,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我終于站在了南極大陸上,我的心愿實現了!至此,我的行程已經很圓滿了!</h3> <h3> 搭載兩個小玩偶到南極半島,象征著兒子、媳婦也來啦!??</h3> <h3> 納克港安逸地躺在雪山、冰川環抱的安沃爾灣中,是巴布亞企鵝的聚集地。</h3> <h3> 2.1日達摩角登陸。這里曾經是挪威捕鯨人的居住地。<br></h3><h3><br></h3> <h3> 阿蒙森小屋。阿蒙森是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挪威人。</h3><h3> 這個帳篷是按照當年阿蒙森使用的帳篷1:1復制的。</h3> <h3> 遠方有一紅一綠兩間小屋,一個是探險人員的中轉站,一個是阿根廷設置的救助站。</h3> <h3> 2.2日揚基港登陸,今天預報有雨,果然我們登陸時細雨霏霏。探險隊員總是說南極的天氣預報就是天氣亂報,可是在我們的行程里天氣預報還是挺準的,說有雨保證下雨??</h3> <h3> 毛皮海豹也叫海狗,是我們南極之行中集中看到海豹最多的一次。</h3> <h3> 揚基港在格林威治島,是個安全的天然良港。原來的海豹捕獵者把這里作為基地。現在這里大概有4000對集中繁殖的巴布亞企鵝。</h3> <h3> 一只迷路到這里的帽帶企鵝,其明顯的特征是在脖子底下有一條黑色條紋。這是我們此行中唯一看到的一只帽帶企鵝。</h3><h3> 看看它是不是很孤單!</h3> <h3>別看只有我自己,一樣不怕你!</h3> <h3> </h3><h3> 2.2日晚上從揚基港開始了回程。回程的德雷克海峽可就大不一樣了,“暴風走廊”怎能輕易地放過我們!我們如果不體驗一下暴風走廊的狂風巨浪,難道不遺憾嗎?</h3><h3> 船長通知大家晚上睡覺前要吃暈船藥,而且要按說明不間斷地服用,在未來的48小時里將有大的風浪。這個通知反復說了多遍,各隊導游見了自己的團員也再次提醒以引起大家重視。果不其然后半夜進入德雷克海峽遇到了9級風、8級浪。我們的船向片樹葉一樣在風浪里搖曳。我吃了藥沒有暈船但也與往日不同,走路深一腳淺一腳像跳舞,左右搖擺站立不穩。餐廳里明顯人少了,不時傳來盤盞相碰的嘩啦聲響。</h3><h3> 我坐在風景窗前欣賞著暴怒的大海。8級的海浪撲向船體被撞擊成粉碎的水花,之后又被9級的大風吹成了水霧飄散,一浪接一浪,一波接一波,前赴后繼,無所畏懼!我即緊張又興奮。有勇敢的人去甲板拍海浪結果被拍了一身的海水回來了,我沒敢去。</h3><h3> 謝謝你,德雷克海峽!你的成全讓我們的體驗更豐富、完美。</h3> <h3> 團友拍攝于8層船頭風景窗內,這才是德雷克海峽的真面目!</h3> <h3>視頻拍攝于五層船側面的風景窗內</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從2.3日~2.5日早晨上岸,穿越德雷克海峽的時間正值我們的春節。這個春節我是在大海的懷抱里度過的,吹著9級的海風,擁著8米高的海浪,躺在午夜陽光的搖籃里,搖啊搖,搖啊搖,從二十九搖到了初一,從南極搖到了南美大陸,度過了一個浪漫的新春!</span><br></h3> <h3> 不經歷德雷克海峽的風浪怎見比格爾水道的晚霞。??</h3><h3> 今晚美麗的日落為我們的南極之旅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h3> <h3> 謝謝欣賞,未完待續。</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宝清县|
高阳县|
永川市|
昌图县|
邵东县|
蒙阴县|
贞丰县|
京山县|
富平县|
德惠市|
安福县|
青川县|
台中县|
无棣县|
西林县|
额敏县|
乾安县|
宁国市|
额济纳旗|
樟树市|
来安县|
开封县|
保康县|
长寿区|
孝感市|
武平县|
长汀县|
无锡市|
望奎县|
南京市|
体育|
秀山|
庄浪县|
会泽县|
东方市|
漳平市|
佛学|
天气|
达州市|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