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時光如白駒過隙,自2009年春節后來寧夏定居,至今已整整十年。最初兩年還曾回三門峽陪老媽過年,后來的三年春節幾乎都是在沙坡頭值班中度過了。2014年底,隨著老公調離寧夏,我們也結束了沙坡頭的春節值班。此時,我們雙方老人均已過世,于是從2015年春節,我們開啟了旅行過年的新模式。從2015年的三家9人,到2018年的四家12人,及至今年,達到六家14人的巔峰狀態。</h3><h3> 老公很早就關于今年春節去哪兒過征求意見,我沒有成熟想法,只要求一點:不在北方的寒冬尋暖陽,想去南方的早春嗅花香。于是,經過海選,桂林和福州兩條線路入圍。相對于去哪兒玩,和誰一起玩似乎更為重要。在后來的溝通過程中,老公給我的驚喜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小孫家有意向,繼而是三門峽眾兄弟姐妹們都熱情很高,兩天內敲定四家,第三天又有曉鳳和童童加入,小田春節值班,分身乏術,至此三門峽方面已經達到五家11人,加上銀川方面我們仨,形成了一支由六家14人組成的春游福州大軍,真是令我大喜過望!</h3><h3> 這支隊伍的成員都是相交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了,相逢于女未嫁男未娶之時,彼此性情了然于心。盡管此時已是這個總那個長的,但我們還是習慣稱呼小孫、小馬、小田……我們一行14人中,任意兩人走在一起都有聊不完的話題,都可以進行前后幾十年的深度交談,這是此行的最大亮點。</h3><h3> 如此龐大的自由行隊伍,扛大旗的任務自然而然地就落在小孫肩上了。首先,我們此行著眼于探訪福州歷史文化,欣賞南國自然風光,徜徉海浪沙灘戲水;其次,這是一次增進友誼的休閑之旅,出行基本是低碳環保的搭公交、乘地鐵、騎單車或徒步。小孫因此規劃了福州兩天半、平潭島一天半的食宿行攻略。</h3><h3>D1,大年初一,向快樂出發!</h3><h3> 豬年第一天,一大早,銀川的我們仨尚在睡夢中,三門峽已吹響集結號,浩浩蕩蕩奔向南站。</h3> <h3>隊伍集結完畢,節日的三門峽南站張燈結彩,即將出行的小伙伴們臉上洋溢著喜悅,值班的小田作為親友團、啦啦隊和后方總調度,身兼數職,前來送行。</h3> <h3>再見,小田!再見,三門峽!</h3> <h3>到達鄭州東站,創造了五分鐘吃完燴面的難以超越之記錄,然后急行軍,奔赴新鄭機場。</h3> <h3>在小孫的統一協調下,順利抵達新鄭機場,下午一點四十五分,開始了飛往福州的云上之旅,望著窗外的藍天白云和已經開啟的幸福之行,想想都美!</h3> <h3>就在三門峽11人奔赴新鄭機場之際,我們仨也已抵達銀川河東機場。</h3> <h3>河東機場的中國紅,不由自主秀一下!</h3> <h3>下午四點,11人小分隊抵達福州長樂機場,乘阿波羅機場專線前往賓館。千里之外的某人盛贊機場小姐姐各種美噢!</h3> <h3>機場大巴上,等候發車中,小孟、曉梅倆美女好有愛噢!此刻,我們仨經停長沙。</h3> <h3>福州福州,有福之州。</h3> <h3>晚上八點,我們仨抵達賓館,兩部分人員勝利會師,全體成員首秀,向我們的親友團和啦啦隊拜年,此時我激動得滿腦子沒詞兒了!</h3> <h3>誓師大會,大家一致推選小孫為此行秘書長。</h3> <h3>團圓時刻,也是小田最忙碌的時刻!</h3> <h3>夜幕下的有福之州還有幾分涼意</h3> <h3>D2,大年初二,游覽烏山歷史風貌區,探訪三坊七巷</h3> <h3>早飯后,手機導航,步行至烏山歷史風貌區。</h3> <h3>2015年7月20日,烏山歷史風貌區和三坊七巷、林則徐紀念館共同構成的景區已經晉升為5A級景區。烏山,又稱道山、烏石山,與福州于山、屏山鼎足而立,故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福州三山以烏山風景最優美,被稱為三山之首。</h3> <h3>烏塔聳立在烏山景區的東麓,是福州著名的地標性建筑“二塔”之一。</h3> <h3>山上樹木郁郁蔥蔥,道路曲徑通幽,亭臺樓閣相互交錯,特別是主景區——石天景區奇石嶙峋,古榕參天,奇石古榕相映成趣,摩崖石刻等人文觀景與自然景觀交相融合。</h3> <h3>“第一山”,據清代的馮登府認定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真跡。但也有專家認為是后世仿摹的。怪只怪米芾愛石及山,山山第一,“第一山”遍布全國各地,讓人真假難辨。</h3> <h3>千里之外,值班中的小田的中國紅!</h3> <h3>老王和小王</h3> <h3>載歌載舞</h3> <h3>從烏山景區出來,步行至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建設后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h3><h3>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筑。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筑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h3> 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筑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h3><h3> 三坊七巷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h3><h3> 三坊七巷因地靈而人杰,這里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這塊熱土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成為福州的驕傲。</h3><h3> 三坊七巷維持魚骨狀的傳統格局,中軸為南后街,現已辟為福州市傳統手工藝、名小吃和海峽兩岸特色商品市場一條街,每日人流旺盛。而街兩邊的三坊和七巷大多保持幽巷深宅風貌,成為都市鬧中取靜的黃金地。</h3> <h3>仨娃首次同框。</h3> <h3>盛開的茶花,良辰美景豈能辜負?!</h3> <h3>邊走邊聊</h3> <h3>轉眼已是午飯時間,小孫先行至老福州風味小吃酒樓占座。酒樓一至四層食客爆滿,加之我們隊伍龐大,找了多家都無功而返。幾經周折,決定化整為零、分散行動。恰在此時,柳暗花明,他鄉遇老鄉,老王搭訕的一家燴面館老板引領我們,來到一家勉強能坐下的飯店。</h3> <h3>光盤行動,一大桌飯菜很快一掃光,唯有這盤肉少得不夠塞牙縫的田螺,因為費時耗力而剩了不少。</h3> <h3>飯后返回賓館稍事休息,乘公交、騎單車,分散行動,我們仨步行近一小時回到賓館。</h3> <h3>下午四點,大廳集合,共享單車騎行至煙臺山歷史風貌街區。</h3> <h3>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是福州古城傳統中軸線序列組織的末端,承載了福州近現代商業歷史,見證了城市發展變革,曾是福建省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鴉片戰爭之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州作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正式開埠,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國率先在福州設立領事館,此后陸續有十七個國家在福州設領事館,此后的百余年里,外國僑民先后在福州開設洋行、醫院和學校,整個風貌區及周邊現存近現代優秀歷史建筑163處,除了眾多外國領事館、教堂、洋行、別墅等西洋老建筑外,還有數十座中式園林古厝。其中,愛國路2號是福州曾經的十七個外國領事館中最具代表性的西式建筑之一。</h3> <h3>古老建筑與現代文明的碰撞,這扇黑漆大門里面蘊含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呢?</h3> <h3>榕城的榕樹都辣么文藝,忍不住停下腳步,為她編個大辮子,好看嗎?</h3> <h3>閩江岸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h3> <h3></h3><h3>泛船浦天主堂</h3><h3>"走馬倉前觀走馬,泛船浦內看番船”——這是福州諺語的俗對。鴉片戰爭以后,福州被辟為通商口岸之一,倉前山設立了各國領事館、外商洋行、教堂、教會學校、醫院等。倉前山南面在清光緒年間被辟為占地達250多畝的跑馬場(今福州市體育中心)。明弘治年間(1498年),督舶太監將中洲無償割讓給外國人開辟新港,以便番船停泊,而得名“番船浦”,后諧音改稱“泛船浦”。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閩海關建立后,在泛船浦碼頭設立驗貨廠與連鎖倉庫。規定馬尾港進出口貨物必須運至泛船浦海關驗貨廠查驗。若大型輪船不能駛入泛船浦,就由駁船盤運至泛船浦海關連鎖倉庫或驗貨廠候驗。后來為了方便進出,經閩海關核準,可在營前海關辦事處查驗。泛船浦有座著名的教堂,名叫泛船浦天主堂。它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1933年落成的泛船浦天主堂是完全西式的建筑。清康熙至道光年間,清政府實行禁教,閩浙總督驅逐外國天主教傳教士,宮巷天主教堂被查禁、沒收改為關帝廟。福州成為通商口岸后,傳教士接踵而來,恢復傳教工作。同治三年發還舊時沒收的教產,福建省通商總局以泛船浦民田抵換宮巷原天主堂。教堂鐘樓有20米高,上面的十字架有3米多高。報時大鐘鐘聲可傳10里之處。堂身十字形,長60.2米,寬19.5米,面積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2008年,因道路建設需要,泛船浦教堂神父樓不得不進行遷移。考慮到其為文物,故有關方面選擇了整體平移的方式來遷移該建筑。10月6日,經過一個多月平移80.7米后,安全抵達旋轉的指定位置,開始進行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轉身”,由原東西朝向變為南北朝向,最終與主教堂平行。</h3> <h3>華燈初上,欣賞著閩江夜景,漫步回賓館。途中,以老古街老牌燉罐加線面為晚餐。</h3> <h3>難得的歡聚時光豈能虛度!回到賓館,打撲克至半夜。這一天,我走了三萬多步,占領109位好友的封面,晚上泡個溫泉,好解乏噢!</h3> <h3>D3,大年初三,游覽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參觀福建博物館</h3> <h3>早餐后乘公交車51—72路前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低碳環保,人手一個手機,支付寶掃碼乘車。乘車期間,小孫還撿了個漂亮閨女,有模有樣地喂菠蘿呢!</h3> <h3>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也是福州地區六個中國4A景區之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創建于1960年2月,面積859.33公頃。分森林區、苗圃、溫室、專類園、休息區等5個部分。</h3> <h3>隊長就職</h3> <h3>五朵金花??</h3> <h3>我們的非常6+1,怎么少了一個?</h3> <h3>幸運5+2</h3> <h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h3> <h3>哥倆好!</h3> <h3>這娘倆切磋什么呢?</h3> <h3>哈哈哈??,皮一個!</h3> <h3>悟空要表演爬樹了!</h3> <h3> 從森林公園南門出來準備乘公交車前往福建博物館附近用午餐,老王享受團購價買來七個玉米。左等右盼望眼欲穿千呼萬喚不見車輛來,小馬提議徒步至始發車較多的東門乘車,眾人一呼百應。沿途幾公里各種車都沒見,于是大家更加佩服小馬的英明決策。東門距動物園很近,小攤小販也多了,在侯車同時留出20分鐘分散解決午餐,我們仨吃了四碗涼皮。吃飽喝足,再次乘公交車前往福建博物館。</h3> <h3>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州市西湖公園,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學館。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館,2002年10月新館建成,同時更名為福建博物院,包括地下一層、地上三層。</h3> <h3>當天最高氣溫25攝氏度,有人穿短袖了!兒子自告奮勇去買水。真是你在北方的寒冬里裹著貂,我在南方的艷陽里露著腰。</h3> <h3>騎單車返回賓館。</h3> <h3> 回到賓館洗洗涮涮、稍事休息,然后在隔壁吃燒烤和涮菜。這頓飯加了各種"佐料",大家七嘴八舌,紛紛抖落出當年的逸聞趣事,許多找不著主兒的無頭公案都算到小田頭上了,再加上曉鳳的神補刀。這邊,我們個個笑得前仰后合;那邊,小田一定耳根發熱連打噴嚏。一陣笑鬧,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那青蔥歲月。</h3> <h3>D4,大年初四,包車前往平潭島</h3> <h3> 平潭島,亦稱海壇島,是中國第六大島 、福建省第一大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縣境內,是平潭縣主島,距福州128公里,東面與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臺灣最近處,以形似壇、兀峙海中得名。</h3> <h3>海邊浪急風大,為防止房頂上瓦片被風吹落,就將瓦片用石頭壓好。</h3> <h3></h3><h3>石牌洋景區只有兩片像船帆一樣的東西立在海中央,你見或不見,它都在那里,從平潭縣城到石牌洋景區有25公里,石牌洋景區是國家級海壇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主要由半洋石帆、天地蛋、彌勒坐佛等經典組成,其中尤以半洋石帆為最,是“海壇三絕”之一,有“不到石牌洋,惘來平潭島”之說,它是我國最大的海蝕柱。</h3> <h3>在平潭島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海面,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像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h3> <h3>仨娃像不像科考隊員?</h3> <h3>從看澳村岸邊坐渡船,十幾分鐘就到達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巖石。兩個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崗巖組成,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體,直立在礁石上。清朝女詩人林淑貞詩贊:“共說前朝帝子舟,雙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濁世風波險,一泊于今纜不收”。</h3> <h3>穩穩穩的幸福</h3> <h3>氣溫驟降,加上海風狂吹,我們只停留了半小時左右就登船返回了。</h3> <h3>中午在海壇古城醉仙樓,客人不是一般的多,直到用餐結束,我們的大蝦也沒上桌。</h3> <h3>小孫訂的民宿七間,二層四間、三層三間,剛安頓下來,這桌麻將就迫不及待開戰了。</h3> <h3>我們更多的人是到海灘上歡呼雀躍,仿佛年輕了幾十歲。</h3> <h3>蹦蹦跳跳令我們渾身暖融融的,胃口也已大開。千里迢迢來看海,晚餐自然以海鮮為主。那盤綠色蔬菜第一次嘗到,叫蓋菜,很爽口的。</h3> <h3> 回到住處,二樓包場:建明陪仨孩子打麻將;王、馬、孟和曉梅打雙升;余下六個面三家:邱、孫和我一撥,對戰郭、李和曉鳳。全員齊上陣,一個都不少,戰得那叫一個風云變幻,酣暢淋漓,以至于連拍照、攝像都顧不上了。</h3> <h3>D5,大年初五,登將軍山,暢游大海</h3> <h3>最原生態的鬧鐘:金雞報曉。早七點,伴隨著喇叭里的晨鐘聲起床。八點早餐,白粥小菜,八點半出發,前往將軍山風景區。</h3> <h3>96年臺海軍演,時任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親臨平潭島壇南灣,就在壇南灣邊上的老虎山坐鎮指揮,一百多名將軍登山觀戰。演習結束后,就將老虎山改名為將軍山。山頂還建有一塔,將軍塔。登頂將軍塔,壇南灣美景,盡收眼底。</h3> <h3></h3><h3>壇南灣東臨大海,灘面平緩,細沙如銀,海岸線綿延22公里,有"壇南銀灘"之稱。 壇南灣盡頭的潭角尾,岬角突出,景物不凡,象形奇巖遍布海濱沙崗。</h3> <h3>我們幾個先頭部隊下山后發現了這個紫菜海蠣餅,嘗嘗外焦里嫩,香脆美味,很好吃,免費推廣一下,就賣出了18個,老板高興地贈送了一串魚丸。</h3> <h3>邱和小田都是冬泳健兒,此行他們還有一個未了的心愿:下海暢游。于是,最后一站,來到壇南灣風景區。小田未能親自來到現場,老子英雄兒好漢,子代父游。那叫一個爽!</h3> <h3>動靜結合,那邊動感十足地奔向大海,這邊鬧中取靜太極招式有模有樣。</h3> <h3>充滿儀式感的生活是令人難忘的。兩位冬泳健兒更衣后列隊上車,我們全體隊員群情激揚,熱烈鼓掌表示祝賀。</h3> <h3> 在平潭縣的某個鎮上飯店用午餐,由于客人太多,開水供不應求,于是建明除了給大家自助取水果、瓜子之外,還自告奮勇親自燒茶爐,暖男一枚,棒棒噠!</h3> <h3>午餐最受歡迎的一道菜,各種海鮮,各取所需。</h3> <h3> 下午四點多返回福州。第二天清晨我們將兵分三路,奔赴不同的目的地。主力部隊九人隨小孫從福州南站踏上歸程,返回三門峽;兩支小股力量:曉鳳和童童從福州南站前往廈門繼續游玩三天;我和兒子隨老王從福州站回天津老家,次日飛回銀川。大家第一目標相同,都是地鐵站。時間觀念極強的這支隊伍,掐點精確到一分鐘,小孫為此實地踩點測算所需時間。返回途中還給每家按人份買了路餐(相當于通用部分)。</h3><h3> 當天的晚餐卻一直沒有著落,幾經周折,我和老王總算在東百優品城找到了一家拼起來能坐下的武哥家。終于在六點多,大家又歡聚一堂了。</h3> <h3>這道菜有個響亮的名字:牛氣沖天!我們點的菜品不多不少,巧得很,正是777!餐后水果是福桔!</h3> <h3>好大一盆酸菜魚!</h3> <h3> 酒足飯飽,步行回賓館,同時為第二天的早餐踩點。在我們賓館樓下有一拉面館尚在營業中。問其早餐時間,答曰八九點。于是老王和老板攀談起來,知其為甘肅臨夏回族自治縣人氏,遂告知吾等供職寧夏,一行14人,意欲次日晨六時半進早餐。老板擔心吾等爽約而白起個大早,令交誠意金100元。及至樓上與大家商議,小孫等眾人皆感疑惑:同樣問題,他們問過老板,得到的卻是否定答案!</h3><h3> 食宿行皆已安排妥當,撲克告別賽開始,至十一點多方才散攤。忽見群里有小孟所發次日車票一張,赫然印著福州——##。原來他們也是福州站而不是福州南站出發!小孟發現后先告訴邱,邱直接一句"不可能!小孫怎會搞錯呢!況且九個人均已取票,豈能都沒發現?!"后經仔細核對,確實是先前搞錯了!事后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大家百分百信賴小孫,以至于取票后五天了都裝包里沒人多看一眼,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眾人過分依賴小孫,都不操心的問題。哈哈哈,小孟只是因為在臨睡前多看了票一眼,就挽救了主力部隊走向哪里的原則問題,這也算此行的一個傳奇吧!那天的早餐,大家一致通過,獎勵小孟一個荷包蛋。</h3> <h3>D6,大年初六,依依惜別,各自歸安</h3> <h3>我們在福州的春意盎然中依依惜別,小田在三門峽的冰天雪地里翹首以盼!</h3> <h3> 春節六天如此短暫!縱是千般不舍,萬般惜別,終歸到了說再見的時刻!珍重,我的朋友們!愿時光不老,我們不散!</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金华市|
翼城县|
南川市|
潍坊市|
甘洛县|
绥德县|
汉川市|
嵊州市|
都匀市|
濮阳市|
崇礼县|
介休市|
昌宁县|
南京市|
永康市|
渭南市|
防城港市|
丹棱县|
乌拉特前旗|
泸溪县|
松原市|
江华|
长阳|
鹰潭市|
类乌齐县|
泗水县|
龙里县|
镇宁|
淮南市|
富宁县|
庄河市|
衡东县|
府谷县|
定兴县|
聊城市|
惠东县|
商南县|
宜兰县|
运城市|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