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貝爾格萊德(Belgrade)是塞爾維亞共和國首都,地處巴爾干半島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與薩瓦河的交匯處,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脈的延伸舒馬迪亞丘陵,居多瑙河和巴爾干半島的水陸交通要道,是歐洲和近東的重要聯絡點,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巴爾干之鑰。根據塞爾維亞人口統計,貝爾格萊德共有人口1,576,124(2002年),是原南斯拉夫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僅次于伊斯坦布爾、雅典和布加勒斯特的巴爾干半島第四大城市。</span></h3><p style="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span style="font-size: 12pt;"> 貝爾格萊德是塞爾維亞唯一的直轄市,被分為17個自治市,每一個都擁有自己的地方委員會。貝爾格萊德占塞爾維亞總面積的3.6%,約21%(不包括科索沃自治省)的塞爾維亞人居住在該市。貝爾格萊德是塞爾維亞的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span></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貝爾格萊德海拔116.75米,其核心地區(老城區)位于薩瓦河和多瑙河的右岸。然而隨著發展,城市市域已跨越薩瓦河,新貝爾格萊德和澤蒙都位于河的左岸。貝爾格萊德位于薩瓦河和多瑙河的交匯處,市區面積為359.96平方公里,而整個都市區面積則有3222.68平方公里。貝爾格萊德被認為處在西方世界和東方世界的十字路口。</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 貝爾格萊德屬于大陸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11.7°C,最熱的月份在7月,平均溫度22.1°C。全年氣溫30°C以上有31天,25°C以上有95天。貝爾格萊德年降雨量為700毫米。全年日照時間2,096小時,其中7月和8月每天平均日照10小時,而12月和1月則僅有2—2.3小時...</span></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 我們首先來到了新貝爾格萊德城區的“五八事件”現場...</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 “五八事件”</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地點</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位于薩瓦河西岸,是貝爾格萊德新城區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的遺址,也是國人必去瞻仰的紀念地。</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6px;"> 1999年5月7日(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發射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或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擊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當場炸死三名中國記者邵云環、許杏虎和朱穎,炸傷數十人,造成大使館建筑的嚴重損毀;</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6px;">其中一枚JDAM未當場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爾維亞方面取出銷毀...</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 這次轟炸及之后的發展使原本由于中美兩國元首互訪而正處于上升階段的兩國關系驟然惡化。到了1999年底雙方關系逐漸恢復,北約對死傷的受難者進行經濟賠償,并對中國被損壞的館舍賠償。中國政府也對被抗議示威人群損毀的美國館舍進行了賠償。之后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移至烏日策街25號大院...</span></h3> <h3> 原大使館遺址現在已成為由中國山東高速正在承建的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大廈項目的施工現場...</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貝爾格萊德在塞爾維亞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塞爾維亞超過30%的GDP由貝爾格萊德創造,整個國家30%的就業崗位由貝爾格萊德提供。上世紀90年代,塞爾維亞遭受國際經濟制裁,貝爾格萊德也受到巨大影響。歷史上最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使得南斯拉夫第納爾急劇貶值,對貝爾格萊德經濟造成嚴重傷害。但進入2000年以來,貝爾格萊德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塞爾維亞中央銀行塞爾維亞國家銀行就位于貝爾格萊德。截止2006年12月,貝爾格萊德平均凈月薪金為36,306塞爾維亞第納爾,折合485歐元,是塞爾維亞最高的地區...</span></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貝爾格萊德擁有兩所國立大學和數家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建于1808年的貝爾格萊德大學是塞爾維亞最古老的教育機構之一(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是建于1689年的蘇博蒂察的師范學院),擁有學生70,000多人。貝爾格萊德有195所小學(其中常規小學162所、特殊學校14所、藝術學校15所、成人學校4所)和85所中學(其中職業學校51所、體校21所、藝術學校8所、特殊學校5所)...</span></h3> <h3> 離開新貝爾格萊德城區我們前往老城區的共和國廣場。途中要穿過屬于多瑙河支流的薩瓦河大橋...</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貝爾格萊德的公共交通系統以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為主,由貝爾格萊德城市交通公司和一些私營公司運營。貝爾格萊德還擁有通勤鐵路系統,由塞爾維亞鐵路公司運營。貝爾格萊德的火車站有通往其他歐洲國家首都和塞爾維亞其他地區的火車線路。但是更多的人愿意乘坐長途汽車,這里有每天通往所有主要和小型城鎮的線路。高速公路系統可以直接連接諾維薩德、尼什和薩格勒布。由于處在薩瓦河和多瑙河的匯合處,因此貝爾格萊德擁有大量的橋梁。貝爾格萊德港位于多瑙河沿岸,貝爾格萊德尼古拉·特斯拉機場則位于城市以西幾公里處...</span></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貝爾格萊德每年舉辦多個文化節日,包括貝爾格萊德電影節、貝爾格萊德戲劇節、貝爾格萊德音樂節、貝爾格萊德書展和貝爾格萊德啤酒節。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伊沃·安德里奇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德里納河上的橋》都是在貝爾格萊德創作。貝爾格萊德其他著名作者還有布拉尼斯拉夫·努希奇、米洛什·茨爾年斯基、鮑里斯拉夫·佩基奇、米洛拉德·帕維奇和梅沙·塞利莫維奇。大部分的塞爾維亞電影工業都位于貝爾格萊德,其中最著名的電影是由埃米爾·庫斯圖里察導演的獲得1995年金棕櫚獎的《地下》。貝爾格萊德還是上世紀80年代南斯拉夫新浪潮運動和90年代音樂流派Turbofolk的中心之一。此外,貝爾格萊德國家大劇院、南斯拉夫戲劇院、塞爾維亞理科與文科學院和塞爾維亞國家圖書館等大量文化設施都設在貝爾格萊德。</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 貝爾格萊德還擁有許多外國文化機構,包括塞萬提斯學院、哥德學院、英國文化協會、孔子學院、奧地利文化論壇、加拿大文化中心、意大利文化學院、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文化中心和俄羅斯科學與文化中心等都在此設有分支機構...</span></h3> <h3> 因老城區大巴無法停車,我們到達共和國廣場附近后下車徒步前往,開始“掃街”游覽...</h3> <h3> 我們在貝爾格萊德的“游覽”也主要是逛了逛<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米哈伊洛大公街和共和國廣場...</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米哈伊洛大公街(塞爾維亞語:Улица Кнез Михаилова (Улица Кнеза Михаила))是貝爾格萊德主要的步行商業街,于1870年命名...</span></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6px;">沿街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19世紀70年代建成的建筑,當時貝爾格萊德最有影響力和最富有的家庭在此建造住宅。1979年,這個長1公里的米哈伊洛大公街作為該市最古老和最有價值的標志之一,被宣布為受國家保護的歷史文化保護單位...</span></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自2000年起,隨著塞爾維亞與西歐和美國外交關系的恢復,貝爾格萊德逐漸成為外國游客旅游的目的地。貝爾格萊德游客組織是促進城市旅游事業發展的官方組織。</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 貝爾格萊德的歷史街區和建筑是最具吸引力的,包括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貝爾格萊德國家大劇院、澤蒙、尼古拉·帕希奇廣場、卡萊梅格丹堡壘、塞爾維亞國會大廈、圣薩瓦寺、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墓等...</span></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貝爾格萊德最著名的博物館就是建于1844年的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收藏有包括許多外國杰作在內的超400,000件展品。著名的《米羅斯拉夫福音書》就藏于該館...</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 塞爾維亞</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Helvetica;">國家博物館及塞爾維亞國家劇院都在貝爾格萊德的共和國廣場旁邊,</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font-size: 12pt;">因正趕上博物館里外都在維修,包括廣場左側路邊的國家劇院也都被擋住,既看不到外觀也無法進入參觀很是遺憾...</span></h3> <h3> 這是邁克爾王子的青銅雕塑,因正面博物館在維修,只能看看側面和“背影”...</h3> <h3> 往返回于米哈伊洛大公街游覽,除了觀賞步行街兩旁的古老建筑及出售的“畫攤藝術”,還有幾位年輕的“街頭藝人”正在“自發”的演奏音樂,為這條古老的步行街增添了“動感和活力”...</h3> <h3> (文摘編自網絡,謝謝觀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宁县|
申扎县|
克什克腾旗|
镇巴县|
翼城县|
墨竹工卡县|
定州市|
乌什县|
庆城县|
贵港市|
庄河市|
敦煌市|
诸暨市|
长兴县|
丹巴县|
五寨县|
武宣县|
丰原市|
衡东县|
潞城市|
汝阳县|
三原县|
崇明县|
西充县|
印江|
石台县|
昌宁县|
民和|
安国市|
曲周县|
海门市|
南召县|
雅安市|
碌曲县|
乳源|
巴彦淖尔市|
宁远县|
天水市|
无为县|
包头市|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