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牽衣不濕桃花雨</p><p class="ql-block"> 吹面不寒楊柳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初春時節我來到云南的蒙自,與別處不同的是,早春的蒙自已經是春意盎然了,尤其那些街邊屋角的三角梅,她們隨意而生,迎春怒放、如火如荼,把這座城市裝點得紅紅火火,熱鬧非凡。</p><p class="ql-block"> 蒙自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上個世紀初法國人把鐵路從越南的海防,經河內、河口、蒙自、宜良,一直修到了昆明。云南東川的銅,蒙自個舊的錫,以及其它土特產品經鐵路一直運到海外,蒙自因此便蓬蓬勃勃的發展了起來,一度成為中國極其重要的對外貿易中轉口岸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過,對蒙自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卻是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西南聯大是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為日軍所逼,從長沙遷往云南聯合辦學的。遷校的隊伍共有三支,分別從不同的路徑,歷經千辛萬苦從長沙遷往戰時的后方云南。</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一支經平漢鐵路到廣州,乘船到越南的海防,然后坐滇越火車到云南。苦于當時昆明的辦學條件實在過于窘迫,部分師生便在途經蒙自時留了下來,成為西南聯大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這些中華民族的精英,從此便在蒙自的南湖湖畔專心讀書、潛心教學,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難得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這些師生中出了許多的政治、文化、經濟、科技精英,出了楊振寧、李政道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一大批在各條戰線默默耕耘的大師學者。有一個小小的故事或許可以詮釋這批人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影響,六十年代國家曾經表彰過一批“兩彈一星”功臣,其中八位就是當年西南聯大培養的學生。如果沒有包括鄧稼先、王希季、朱光亞在內的八位專家,或許我們的上述工程還會在黑暗中摸索很久很久。</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在當年聯大的舊址瞻仰流連,為的是紀念這些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得過且過,在生活都難以為繼的條件下,為國家培養了8000多名民族復興種子的專家學者們,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禮,他們的英名不朽!</p> <h3>當年西南聯大的辦公地點</h3> <h3>西南聯大教室</h3> <h3>南湖美麗的木棉花</h3> <h3>南湖一隅</h3> <h3>美麗南湖</h3> <h3> 蒙自碧色寨火車站,當年西南聯大的師生們正是在這里下車,步行到南湖校園的。現在的碧色寨火車站還幸存了100年前的原始狀態,古老的站臺和蒸汽機車,中國唯一的米軌鐵路等等,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逝去的歲月……</h3><h3> 當年的碧色寨,師生們唱著李叔同先生的這首《送別》,從遙遠的故鄉來,到未知的地方去,這座車站上演了多少悲歡離合、生離死別的故事啊!</h3><h3> 人的命運總是和家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的,或許當時的人們已經來不及悲傷,因為日寇已經占領了越南、泰國、緬甸,已經占領了騰沖和怒江的西岸,昆明這座戰時的大后方已經受到日本飛機的轟炸。如果日軍更進一步,所有的一切都將是一場鏡花水月,師生們的悲痛是有理由的。</h3><h3> 紀念這些有偉大人格魅力的學者,牢記國家才是我們唯一可以依附的參天大樹,在今天也仍然不過時。</h3> <h3>蒙自特色美食——過橋米線</h3> <h3>南湖春色</h3> <h3>碧色寨車站</h3> <h3>還原當年學者們在蒙自下火車時的情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宁德市|
社旗县|
庆阳市|
岗巴县|
黄浦区|
玉树县|
田阳县|
柳江县|
玛纳斯县|
晋中市|
余干县|
香格里拉县|
都江堰市|
阿巴嘎旗|
德惠市|
天峻县|
灵山县|
宁安市|
唐海县|
龙陵县|
汾西县|
含山县|
黄骅市|
财经|
崇礼县|
新绛县|
寿阳县|
格尔木市|
隆子县|
文昌市|
清苑县|
绿春县|
青铜峡市|
东台市|
岑溪市|
云和县|
泰和县|
葫芦岛市|
德保县|
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