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內心富有并且堅定的人,往往很多時候是不懼怕被傷害的。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擁有維持關系的魅力,也擁有承擔失去關系的能力。容忍不夠好,是一種莫大的對世界和自我的和平審視。</h3><h3><br></h3><h3>人貴在有自知之明,不作惡并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原則并愿意接受批評吸收正確的意見,隨著生活的歷程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在蠅營狗茍的世界里活的足夠清醒,盡量讓自己自在一點,勇于面對任何困難,解決能解決的,不能解決的就歇著等著,這是我寫的一點點心得。</h3><h3><br></h3><h3></h3> <h3>明辨是非的前提之一,是要認識到這社會中的人都有哪些戲碼。所謂知世故而不世故,能讓TA熟識各種套路而不入坑且不坑人,就好。我們也還在學習~</h3><h3><br></h3><h3>覺得自己做到了能夠對人和事明辨是非,但沒做到第二步,在和不足夠明辨是非的人相處的時候,沒有設立包容的底線,留下很多負面情緒自己消化,用了很長時間才平復。下一次,希望能夠懂得維護自己。</h3><h3><br></h3><h3></h3> <h3>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愛的教育”,這是一個人能得到的巨大的財富。但“明辨是非”也很重要,人很多選擇、行為都是基于此。明辨是非是能夠看到事情的復雜性,然后獨立地看待事和人。但即便是聰明人,有時候也會基于情緒作出反應,而情緒在群體中很容易被煽起,無論是同意或反對。</h3><h3><br></h3><h3>“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最成熟的善良”,有人事故卻不善良,有人善良卻沒有足夠的洞察力,想要兩全真的很不容易,希望以后自己也做一個兩全的人。</h3><h3><br></h3><h3></h3> <h3>我也覺得長大就是越來越包容,也越來越多方面思考同一個人和同一事件,也越來越發現人都有其成長的過程和受過的傷害,對于有些人我們只有遠離,對于有些人我們可以理解其背后的故事,也就能接受他,而最好的那些人無疑就是更多包容和更多思考的人。</h3><h3><br></h3><h3>這個點十分重要!比任何才藝教育、數學培訓、英語啟蒙都重要得多。一個人的【是非】是一桿秤,是做人的關鍵。 在我家的放羊(養)教育下,沒經驗的父母什么都給我擺出來的情況下,我的三觀還能【不歪】(只能說是不歪,不是正)。跟是非辨別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h3><h3><br></h3><h3></h3> <h3>難得糊涂不適用于所有人。有資格說的人至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以讓渡什么,底線在哪,自己接受的茍且區間在哪。遠在某日可付笑談中之前,這些都應常歷歷在目。</h3><h3><br></h3><h3>明辨是非涉及兩種判斷——道德判斷和價值判斷。 “道德是我們對于意圖、選擇和行為是否恰當的辨識。道德對事物有相對清晰的界定,不立足于任何特定的視角或者利益群體,是跨越不同價值觀的是非觀體系。 價值觀則是我們對事物重要性程度的判斷,價值觀上的對錯,實際上是重要性的描述,在價值觀上對的東西,是相比之下更為重要。”</h3><h3><br></h3><h3><br></h3><h3></h3> <h3>個人認為,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是對自我與外界的一個了解,要想了解別人,首先要了解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第一步有多少人做到呢?這得需要多少的自省阿……就如,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得多難?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h3><h3><br></h3><h3>很久以來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但是沒有這篇文章說得更清楚明白有深度。縱觀周圍的人,能做到明辨是非的鳳毛麟角。隨著自己年歲的增長,慢慢發現甚至自己的家人長輩也很難做到。常常自省,鞭策自己,不要偏離心中的軌道吧。</h3><h3><br></h3><h3><br></h3><h3></h3> <h3>我贊同明辨是非。但『是非』又是一個需要好好界定的事?? 1.首先當然是看清事實,分清事實和感覺,以及分析時分清楚『提出的可能性』和『已確認的事實』。 吃過虧,別人幫我分析認為存在這種可能,而后我混淆了,覺得那就是事實。于是誤解了我爸( ′? ? ?') 2.然后就是普世的價值和基本應遵循的原則。 最后,我想每個人價值觀里的是非都可能有所不同,在(1)(2)點之外,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不同的角度。 以上。 </h3><h3><br></h3><h3>“是非”這個詞吧。這個看起來二元論的詞被用來做個概括一種狀態確實遭非議。角度不同,結論就不一樣。個人理解所謂的辯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以人類求存意識為基礎產生的包括生命和情緒方面是否有益的一種判斷。</h3><h3>倫理學(ethics),也稱為道德哲學或道德學,是對人類道德生活進行系統性思考和研究的學科;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倫理學試圖從理論層面建構一種指導行為的法則體系。 倫理學是哲學的一個主要分支學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倫理”對應的英文用詞“ethics”來自于希臘文“ethos”,可以翻譯為“習俗”或“道德”,又可翻譯為“信念”。什么是正確或錯誤?什么是聰明或愚蠢?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統稱為“ethica”。</h3><h3><br></h3><h3>倫理學主要分為四種研究領域,首先,元倫理學:研究倫理概念的理論意義與本質。其次,規范倫理學:評判各種不同的道德觀,并且對于正確或錯誤行為給予道德準則建議。再次,應用倫理學:將倫理理論應用于特定案例,當遇到道德問題時,人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最后,描述倫理學:研討社會族群所持有的倫理觀,這包括風氣、習俗、禮儀、法規、對于善與惡的見解、對于各種實際行為的響應等。 一個行動在道德上正確的標準是什么?這是規范倫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規范倫理學的三大流派:美德倫理學、義務論倫理學、功利主義倫理學。</h3><h3><br></h3><h3></h3> <h3>哈哈,因為我母親總是那么善良,她用行為告訴了我什么是對的,所以我明辨是非沒誰特意教我,我也會。一直以來就是愛憎分明,俗稱拎的清。不會明辨是非之人,有時就會受人蒙蔽,失去小的就算吃一塹長一智,失去大的,你根本沒有機會重來。所以多多啊你還是長點心吧!</h3><h3><br></h3><h3>非常同意,聽長輩們談話,可以給自己更多角度去認識這個社會,社會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固然我們有自己的原則,但我們也要學會去認識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人是如何理解,行動的。</h3><h3><br></h3><h3></h3> <h3>慎思明辨 格物致知”,真實的生活并不完美,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生活的掙扎中忍受一些茍且之人事,但能在這個過程中清醒地認識到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格外重要——我們知道自己忍受了什么,而不是被糾纏其中。世人愛引用板橋所說的“難得糊涂”,但真正能做到“難得糊涂”的人寥寥可數,人往往“愿意”站在自己的觀點看待事物,并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其實只有有能力明辨是非的人,才有能力選擇什么時候可以“難得糊涂”。</h3><h3><br></h3><h3>蕭翁說明辨是非難,是因為這些是非都在倫理的領域之內。俗話說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對此人有利的事,難免會傷害另一個人。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見解受所處環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覺得明辨是非是難的。倘若某人以為自己是社會的精英,以為自己的見解一定對,雖然有狂妄之嫌,但他會覺得明辨是非很容易。——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h3> <h3>有沒有想到身邊很多人更喜歡讓人不要明辨是非,只要不傷及大利益能不分就不分 還有當一些三觀不正的價值觀被后代學習了后,帶入社會一些年后發現不對的同時,婚姻、人生早就不可逆了。</h3><h3> </h3><h3><br></h3><h3>贊同立論。但一直覺得,作為父母,還真不一定有能力教給孩子明辨是非,而且還很可能妨礙孩子明辨是非。所以,父母與其那么自信地說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還不如說時時警醒自己放下自以為是,跟孩子一起采集論據、平等探討,一起琢磨和增長明辨是非的能力。</h3><h3>“</h3><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包头市|
柘荣县|
剑阁县|
长春市|
绵竹市|
通榆县|
城口县|
两当县|
平罗县|
镇沅|
穆棱市|
内乡县|
江华|
正定县|
正镶白旗|
夏津县|
仁化县|
蓬溪县|
石首市|
禹州市|
微山县|
汝阳县|
南川市|
五华县|
项城市|
六安市|
凌源市|
务川|
施甸县|
江永县|
弋阳县|
大邑县|
丰城市|
环江|
中阳县|
浏阳市|
襄垣县|
华蓥市|
新化县|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