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年三十,南京的天兒終于放晴了,趁天好人少,去夫子廟轉(zhuǎn)轉(zhuǎn),感受一下秦淮古韻,看一看徽派建筑。</h3> <h3> 岸邊一首李煜的浪淘沙石刻,寫出了當年落寞帝王的內(nèi)心悲涼。<br></h3><h3>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h3><h3> 秋風(fēng)庭院蘚侵階</h3><h3>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h3><h3> 金劍(鎖)已沉埋,壯氣蒿萊</h3><h3> 晚涼天凈月華開</h3><h3>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h3> <h3> 高大厚重威嚴的太平門,一副對聯(lián)大氣磅礴:</h3><h3> 天下太平瑞犬歸時猶梅花滿地</h3><h3> 中華崛起巨龍舞處正旭日凌空</h3> <h3> 傍晚時分,穿過明城墻遺址公園,來到屹立了六百多年的南京明城墻上。</h3> <h3> 站在城墻外的小山頂上,遠望南京第一高樓紫峰大廈。</h3> <h3> 站在古老的城墻上,俯瞰兩側(cè),一邊是玄武湖,一邊是現(xiàn)代的城市文明。</h3> <h3> 充滿歷史莊重感的著名的玄武門</h3> <h3> 江南貢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也是夫子廟地區(qū)主要建筑群之一。可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h3> <h3> 許多人尋找烏衣巷,是沖著劉禹錫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去的吧。當然,我等也不例外。</h3> <h3> 烏衣巷曾經(jīng)住過赫赫有名的兩位宰相王導(dǎo)謝安,素有“王家書法謝家詩”的風(fēng)采。書圣“王羲之”、 兩位大書法家王獻之、王珣,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謝朓”也住在這里。謝家還出了一位“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的才女謝道韞。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天下第一行書”。這兩大家族在這里居住了三百年,幾乎是一部東晉王朝的文化史。</h3> <h3> </h3> <h3> 金陵就是這樣,隨便走進一條不起眼的小巷,或許便是某朝哪個名人曾經(jīng)走過的;抬頭一望,或許便是有名的故居或者古跡。隨手拾起都是唐詩宋詞遺跡,隨意走過全是文人墨客故居。</h3> <h3> 從烏衣巷出來,就近到了媚香樓。秦淮八艷,我能記住的是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與陳圓圓了,其他四艷之顧橫波、卞玉京、寇白門、馬湘蘭卻并不知道。而秦淮河畔如今只有李香君故居,愛國不是一個名詞而是用行動與骨氣顯示; 忠貞不是為了標榜,而是生于骨髓的俠骨柔腸。</h3> <h3> 李香君愛扇圖</h3> <h3> 媚香樓,紅紗輕揚,書畫墨香,有著閨閣的柔美明媚又有著文人的淡雅出塵。美人已逝,佳話依舊。佳人讓人尊敬,不是因為容貌傾城,而是因為才情與情操讓人敬仰,至今流傳。</h3> <h3> 來南京,當然要去夫子廟,而且一定是要夜里漫步在秦淮兩岸,初一的這里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對于業(yè)余隨手拍愛拍者的我,趕緊避開人群去找好的視角。</h3> <h3>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h3> <h3> 夜泊秦淮盡賞一河燈影</h3><h3> 煙籠寒水幽聽十里槳聲</h3> <h3> 晚風(fēng)共醉秦淮月 靜夜常言六代風(fēng)</h3> <h3> 夜游秦淮,自然讓人回想起朱自清那篇著名的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h3><h3> 秦淮河水以不變的姿態(tài),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訴說著時代的變遷。那些感人的,傷情的,奢靡的,悲壯的故事,都隨著流水消逝,淪為現(xiàn)代人們的談資。秦淮河唯有夜游才能看到燈影,聽到繁華,感受到吳晉唐宋明清朝代的歷史變遷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鄄城县|
罗平县|
德钦县|
沛县|
虞城县|
靖远县|
田阳县|
和龙市|
宜章县|
祥云县|
清原|
广南县|
诸暨市|
石城县|
黄石市|
奉节县|
望谟县|
都江堰市|
秦安县|
色达县|
甘孜县|
张家界市|
炉霍县|
金门县|
浦东新区|
集贤县|
九江县|
富裕县|
紫阳县|
息烽县|
嵊州市|
温宿县|
平武县|
蕉岭县|
明光市|
稷山县|
三原县|
客服|
承德市|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