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母親沒有文化,但是她卻有無比豐富的手語。</h3><h3> 弟弟小的時候,母親把弟弟抱在懷里,一手握著弟弟的一只小手,用臉蹭著弟弟的頭,有節奏地一下下擊著手掌,笑呵呵地教弟弟連拍帶說:“咣咣恰,咣咣恰。”只要有時間就教,沒有幾天,弟弟就學會了,看弟弟在母親“咣咣恰”的節奏引導下樂呵呵拍著小手,母親高興極了,因為這是她的教育成果。</h3><h3> 看弟弟高興時把手放在嘴里,或是毫無章法地揮舞著小拳頭,母親常常是攥了自己的手指,松開,再攥緊,再松開,這個動作在弟弟眼前晃,笑呵呵逗弄弟弟:“好撓啊,好撓啊。”可能是耳濡目染,弟弟胖乎乎的小手竟然笨拙地攥上,打開,攥上,打開,母親的臉笑得像朵花,把弟弟抱起來親了又親。</h3><h3> 三翻六坐,六個月之后,弟弟會坐著的時候,母親常常教弟弟攥起小手,每只手只留食指伸在外面,兩個食指的指肚緊緊抵在一起,然后忽然分開,弟弟在母親“逗逗——飛”,“逗逗逗逗——飛”的指令中把抵得指肚發紅或是發白的手指一次次分開,甩開,有時候還要來個創意的動作,把手使勁往身后一甩,意思是飛沒了唄,娘倆開心笑一陣。</h3><h3> 對那時候的小孩子來說,這可能就是最早的啟蒙教育,一種大腦和肢體語言的訓練,然母親是不懂的,她的意識里,只是在教孩子聽話兒,學故事兒。其實,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h3><h3> 等到弟弟學會了拔橛兒(也就是能學著硬是慢慢站起來),母親常常是在晚上掌燈的時候,用她那雙神奇的手,在我家的土墻上投出狗啊、貓啊、老鷹啊等會動的手影來。弟弟眨巴著小眼睛,好奇地看一會,便急著去抓,邁出了第一步,倒了,再站起來,再邁步,母親的手影一直在墻上晃動,引誘著弟弟去抓,不知不覺,弟弟不僅站穩了,邁步也結結實實了,站立、走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h3><h3> 母親手上,好像總會誕生故事。等到弟弟會說話了,母親便不厭其煩,從拇指開始,按照順序,一遍遍教弟弟“大拇哥,二拇娘,中指,太陽,小妞妞,蘸紅糖。”數到最后一根小指,說到“小妞妞,蘸紅糖”的時候,母親總會把弟弟的小指放在嘴里咬一下,弟弟咯咯地笑。時間長了,只要母親開個頭“大拇——哥”,弟弟就會扳著手指頭,奶聲奶氣接下去“二拇——娘,中——指,太——陽,小妞——妞,蘸紅——糖。”以后的日子,弟弟跟母親學會了用手指比劃小兔、剪刀、螳螂,比劃自己幾歲。他用自己的手指,和母親做著無需語言的交流。我常常在弟弟的幼稚和幸福里尋覓,感受我也曾擁有的這份快樂。只是那時我實在太小,對于這些沒有點滴的記憶,可我知道,母親對我們的教育和愛是一樣的。</h3><h3> 母親沒念過書,但是讓我感覺神奇的就是在我上學學習月份天數的時候,母親竟然也知道“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整不差。”老師教的這個口訣我是硬記的,道理,也就是原因我可不明白。母親拿過我的手,讓我攥上拳頭,指著拳頭上的包兒、坑兒教我數月份,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大小月是這么來的啊,我從心里對母親暗暗豎起大拇指。</h3><h3> 說到豎大拇指,我又想起了母親教我們的另一個手語,豎大拇指表示好,意味著贊揚,豎小拇指表示差,意味著鄙視。我們村里有個啞巴,大孩子們見他過來常常用小拇指逗他,結果被啞巴追得滿街跑。見啞巴過來 ,我們都是豎起大拇指,啞巴會很開心,對我們豎起大拇指微笑,也會對母親豎起大拇指,晃了又晃表示贊賞,然后指指遠處,豎起小指,還要啐上一口,我明白,那是對那些淘氣鬼的極度討厭。母親告訴我們,豎拇指是一種尊重,尊重了別人,也尊重了自己。</h3><h3> 等到小侄女出生的時候,母親哄她,還用這些我再熟悉不過的手語,我并不覺得老掉牙。看著母親曾經靈活的手指變得笨拙,但仍舊數遍重復,樂此不疲地教導侄女,我的心底里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股暖流,感懷著,也感動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阿勒泰市|
竹溪县|
玛曲县|
汝城县|
沁源县|
库车县|
安国市|
乡宁县|
罗源县|
桃江县|
铜梁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专栏|
上饶县|
湖北省|
闽清县|
泰和县|
宁安市|
铁力市|
新和县|
汶川县|
滕州市|
富顺县|
博湖县|
美姑县|
台江县|
南康市|
安图县|
师宗县|
依安县|
双流县|
星座|
延安市|
平远县|
晋江市|
翁牛特旗|
玉田县|
兴业县|
鹤岗市|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