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唐代詩人賈島的詩,風格清麗,非常注重鍛字煉句。“推敲” 一詞,出自賈島《題李凝幽居》詩中的一個典故。后來被人們廣泛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逐字逐句思考的過程。典故出自《詩話總龜》(成書于南宋光宗時代,與《苕溪漁隱叢話》,《詩人玉屑》并稱為宋代三大詩話。)</h3><h3> 《詩話總龜》多述小詩家。說賈島初次去參加科舉考試,在京城時他即興寫了一首詩《題李凝幽居》。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這首詩的頷聯(lián):“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想用“推” 字來替換“敲” 字,反復思考沒能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遇上韓愈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闖入到韓愈的儀仗隊中,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著的詩句,因而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br></h3><h3> 韓愈知道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沒有責備賈島,反而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為好,” 于是兩人成為了朋友。“推敲” 從此就成了反復琢磨,反復斟酌的代用詞。</h3> <h3>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中,也曾斟酌過一個字。“春風又到江南岸” 的“到” 字,平平淡淡,看不出春風吹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他想了一會,就把“到”字改為“過”字。又細想了一下,又覺得“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掠過的動態(tài),但未能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心情,仍嫌不盡意。于是又將“過”字改為“入”、“滿”字等。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思考多時有些頭疼,便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筋松馳一下。</h3><h3>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著江南,這時春風拂過,青草搖動,麥浪起伏,更顯得一派生機。眼前的風景如畫,頓時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岸邊春草碧綠, 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詩人連忙奔進船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h3> <h3> 宋詞《天仙子》中“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句,詞少意豐,一語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寫了三物四景,中間又用“破、來、弄”三字寫出三種連續(xù)的動態(tài):云“破”而有月“來”,月“來”而有花“影”,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僅僅七個字,從天上寫到地下,構(gòu)成一幅幽美朦朧的畫面,把云、月、花都人格化了,賦予了它們情感和生命,使寧靜的畫面有了動感。這樣的詩情意境,何嘗不是詩人反復斟酌的結(jié)果。</h3> <h3> 在古漢語中,古人慣于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以作動詞。宋代周邦彥《滿庭芳》詞中,“風老鶯雛,雨肥梅子。”這一句作得鮮活生動。幼鶯在春日的和風里長大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潤而結(jié)得碩大。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詩人經(jīng)過時日漫漫的觀察,才得了一個“老”字,把雛鳥從昂首待哺的嬌憨,到豐了羽毛展翅離巢,寫得如此生動。又一個雨“肥”梅子,從梅子輕小的羞澀,到黃黃肥肥的圓潤。如果沒有詩人的長期觀察和積累,沒有推敲的過程,又怎能將文字運用得如此鮮活。</h3> <h3> 《詩人玉屑》記載:“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 谷曰:‘數(shù)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shù)枝”改為“一枝”,并稱鄭谷為“一字師”。</h3><h3> 《早梅》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雪掩孤村,苔枝綴玉,孤梅獨放。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己出去,被眼前一片雪白吸引住了,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臘梅花引來了報春鳥的歌唱,齊己因突然發(fā)現(xiàn)這奇麗景象而產(chǎn)生的驚喜之情,回寺后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h3><h3> 鄭谷把詩中的“數(shù)”改為“一”,正是為了突出一個“早”字,從而歸結(jié)到詩的本題。</h3> <h3> 相傳,蘇東坡與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蘇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說是“下品”。蘇東坡認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之后,不禁托掌稱妙。妙在“扶”字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顯得和諧,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tài),給人以柔美之感。下句添一個“失”字,勾畫了月色與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首詩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輝。</h3> <h3> 古詩人為了一個字而反復推敲,千錘百煉,這種一絲不茍的寫作精神,對我們的啟示不言而明。煉字,在今天看來,不妨把它看作是文章的修改。我們寫作時不注意改,“一氣呵成”,然后萬事大吉。這不是好的習慣。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這一點,我們真的應該向古人學習了。</h3> <h3> 推敲是一種思維活動,不僅在藝術作品的分辨識別,文章的選詞煉句時用得著,在分析,權(quán)衡事物的利弊,決定取舍時也用得上。用推敲這種思維方式,進入到更廣泛的思考和分析范圍,凡是透過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進行一番思考的,總能發(fā)現(xiàn)事物并非如其外貌所呈。</h3><h3>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次戰(zhàn)役前夕,德軍一位參謀天天拿著望遠鏡觀察法軍陣地的情況。他連續(xù)四天都看到,在法軍陣地后方的一塊墳地上,每天早晨八、九點鐘,總有一只貓在那里曬太陽。</h3><h3> 是家貓,還是野貓?德軍指揮官們作了分析和鑒別:野貓的行蹤是不定的,而這只貓的行動很有規(guī)律。根據(jù)這一特征,他們斷定這是一只家貓。據(jù)此,他們做了分析:附近沒有人家,也沒有其它房屋,貓的主人肯定居住在地下,由此推知地下一定有法軍的掩蔽部。士兵和一般軍官是不能把貓帶到陣地前沿的,由此推知,這一定是個高級指揮所,駐有高級軍官。</h3> <h3> 于是,德軍集中了六個炮兵營的火力對墳地進行了猛烈的轟擊。最后得知,一個法軍旅指揮所被摧毀,掩蔽部內(nèi)的法軍官兵全部喪命,其中最高指揮官是一名旅長。</h3><h3> 一個小小的鑒別思考,獲得了一次重大勝利。一個小小的疏忽,暴露了座標,葬送了自己。</h3> <h3> 通過推敲可以去偽存真,識破騙局。騙局以虛假的言行掩蓋事實真相,并故意施詐使人上當。虛假的事物既不符常理,也不合邏輯,因此它經(jīng)不起推敲。</h3><h3> 古兵書《百戰(zhàn)奇略.餌戰(zhàn)》中曰:“餌兵勿食”。“凡所謂餌者,……乃餌兵也。或散牛羊于野,或棄輜重于途,誘敵爭取,而反兵擊之。”即用小的利益引誘對方,使對方被眼前的小利益迷惑而失掉大的利益。這是騙局的最終目的。“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騙子屢屢得手,正是利用誘人的“香餌”,使貪圖小利的人上當。</h3><h3> 美國杰出的思想家洛威爾說過:“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我們在處理生活中的事務時,往往不假思索,照著舊有的程序去做,這是最不妥的。我們應當在權(quán)衡事物利弊,決定取舍之際,三思而后行。在錯綜復雜的事物現(xiàn)象面前,更應當思索再思索,推敲再推敲。</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探索|
大埔县|
衡阳县|
海原县|
吴忠市|
剑川县|
石家庄市|
吴桥县|
光山县|
宁德市|
邳州市|
遵义市|
五台县|
土默特左旗|
姜堰市|
敦煌市|
桦甸市|
安多县|
故城县|
德惠市|
桐城市|
遵义县|
扎囊县|
东乌|
澄江县|
互助|
兴义市|
富蕴县|
怀柔区|
富民县|
噶尔县|
富川|
安新县|
江源县|
青阳县|
新余市|
随州市|
陆河县|
连江县|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