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9.1.9,目的地——東馬沙巴州首府亞庇,老譯名哥打京那巴魯(Kota Kinabalu)。</h1><h1> 婆羅洲也稱加里曼丹島,世界第三大島,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分屬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三個國家的島嶼。亞庇就位于島的東北部,隔南中國海與西馬相望。</h1> <h1> 印馬航空由成都直飛約4小時即可落地哥打京那巴魯機場。 </h1><h1> 機場不大航班也不多,相比國內北、上、廣、深、蓉以及阿姆斯特丹、多哈、新加坡等特大空港的繁忙緊張,倒也覺得十分地坦然舒適。</h1><h1> 沙巴州的東部沿海便是山打根,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部日本電影《望鄉》,讓我耳聞了北婆羅州山打根這個地名。</h1> <h1> 乘車從機場去酒店的途中,順路駐留看看打卡地標。</h1><h1> 水上清真寺——馬來西亞最美的清真寺。大殿的屋頂像是一把撐開的大傘。據說大殿后有陵墓,只有伊斯蘭教的“國家英雄”才有資格長眠于此。</h1><h1> 沙巴基金大廈,號稱婆羅洲高科技的地標圓體形建筑,由 96 支鋼條呈輻射狀支撐。類似的建筑全世界只有四座。</h1><h1> 遠看已經有些傾斜,會是比薩斜塔第二嗎?</h1> <h1> 普陀寺,當地華人耗巨資修建的廟宇,傳聞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從中國運來的。當初欲在伊斯蘭教的國家修一座佛殿的阻力和困難可想而知。</h1><h1> 寺廟的名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舟山,但是此普陀非彼普陀。這兒沒有圍墻,不收門票,也可以隨便拍照,香爐前擺放的香可以免費取來拜佛,一根就好。</h1> <h1> 據介紹這些樓房都是填海造地后建成的,但不知那么多拋物面天線是做什么用的。</h1> <h1> 海邊有點像江南吊腳樓的民居,聽說這些水上人家的居民們,世輩這樣居住卻不愿上岸。</h1><h1> 過街人行天橋下的鐵路據考還是英國人殖民馬來亞時代修建的,鐵軌銹跡斑斑想必不常過車。</h1><h3><br></h3> <h1> 下榻的白金酒店(Platinum Hotel ),坐落在亞庇市西南端布達丹(Putatan ),屬于馬來區華人極少。</h1><h1> 酒店軟硬件挺可。房間清一色的中國格力空調,基于對格力的信任,在氣溫30多°的情況下滿懷信心地按下了啟動鍵。可是不巧,20分鐘后不見制冷。旋即給總臺電話報故障,答曰:“Wait 10 minutes”,10分鐘后依然如故又致電總臺立刻來了位中年馬來人,又是洗空濾網罩,又是檢查插座,而后也是又笑容可掬地說“Wait 10 minutes”..........</h1><h1> 此時已然40分鐘過去了,想像如若七天時間都沒有冷氣不免得有些焦躁,去總臺平和而堅定地提出合理訴求:“I must change my room”!。大堂副理驚愕地打量著大汗淋漓的我,對講機哇啦哇啦的叫喊一通抱歉的答復說標間沒有只有大床房,我立即表態只要空調制冷就行。</h1><h1> 全酒店僅一臺空調出現故障卻被我中獎了。還好換房后制冷一切正常 ,須臾舒坦了許多。</h1><h1> 翌日早,酒店門口停著輛箱式貨車,車身上赫然中文大字:空調維修。</h1><h1> </h1><h1> 早餐說不上豐富,倒是用香蕉葉鋪底盛菜蠻有特點。</h1><h3><br></h3><h3> </h3> <h3> </h3><h3><br></h3> <h1> 自18世紀起至20世紀初華人南下馬來西亞以來,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和華文報刊被認為是傳承中華文化和凝聚華人民間力量的重要工具,被稱為華社三大支柱。</h1><h1> 馬來西亞緊張的種族關系由來已久,馬來人占據了該國人口的三分之二,并一直在政治和社會中扮演領導角色。華人占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但擁有明顯多于其人口比例的財富。這種經濟差距導致了上世紀60年代發生兩次反華暴動。新加坡正是在那場暴動后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的。 馬來西亞長久以來一直堅持單一馬來語言和文化的政策,對異族限制甚多,馬來西亞的華人是用血汗和淚水爭得母語教育的權利,華人的語言、文字、姓氏、習俗才得以留存和傳承。</h1><h1> 而今的狀態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晚間電視 新聞中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就近期訪華答記者問,普通話說得流利準確,乍一聽還以為是華人從政,問過當地人才知這位部長是純馬來人,所不同的是在華校上學多年。</h1> <h1> 下午布達丹社區走走看看,有家海鮮餐廳熙熙攘攘,我們也去湊個熱鬧。魚、蟹委實新鮮,順便也品嘗一下亞洲頂級的虎牌啤酒。</h1> <h1> 次日行程比較寬松,上午睡到自然醒,下午去近海岸的印度餐廳,品味一番風靡亞洲的印度拉茶和原味飛餅。</h1><h1> 店內巧遇一撥馬來西亞婦女聚餐,各色的長裙和頭巾把她們包裹的嚴嚴實實,據聞戴頭巾的規定源于伊斯蘭教的“羞體”觀,不能穿顯體形的衣服,不能露一絲頭發甚至眉毛。</h1><h1> 征得對方同意后合影照個相,誰知她們一反矜持沉穩倒是顯得十分開朗活潑。</h1><h3> </h3> <h3></h3><h1> 沙巴,有世界三大最美的日落海灘之稱。而頭頂“第一海灘”桂冠的丹絨亞路海灘(First Beach )就是欣賞日落的最佳地點。</h1><h1> 離開印度拉茶店早早地趕到了海灘,在茂密的椰樹和木麻黃樹蔭下仔細準備器材,反復調換機位,而后,如同進入沖擊出發陣地一般屏息靜候,唯恐錯失壯麗的一瞬。</h1><h3></h3><h3><br></h3> <h3></h3><h1> 夕陽緩緩西墜,眼前不再是海天一色的湛藍,而是幻化出漸變的光彩:金黃、鵝黃、橘黃、淺黃...........在云層和海水間彌漫開來,如夢如幻。</h1><h3></h3><h3><br></h3> <h1> 海上落日的絢麗不僅在于那顆咸蛋黃般光彩奪目,更有晚霞變幻無窮的姿態。</h1> <h1> 落日余暉中都還是金黃色的時候熠熠生輝。偶當夕陽被云朵遮蔽的剎那,又倏地迸發出耀眼的血紅,再次籠罩所有萬物。</h1><h1> 沙灘上,情侶們 三三兩兩或牽手漫步,或相擁相依,天海之間、云霞之下,那種賞心悅目,那種曼妙飛揚,真的無可言狀。</h1> <h1> 落日的霎那,整片天空都是赤色云霞。</h1><h1> 夕陽近旁的云染成了金黃,海面翻涌著黃金的浪花。</h1><h1> 稍遠的被熨燙成了濃郁的橘紅,十足地嫣然曖昧。</h1><h1> 還有那些絲絲縷縷掛在天邊的淡薄云彩,被燒得炙熱透亮,好似隨即就要被融化一般。</h1><h1> 若非大自然的慷慨恩賜,孰可為之?</h1> <h1>云舒云卷,潮起潮落,</h1><h1>天南海北,行匆過客。</h1> <h3></h3><h1> 日落的過程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在海的盡頭,只有它奮力掙扎的余暉和滿天的火燒云,還在默默地向觀眾謝幕.............</h1><h1> 一直忙著攝像拍照,甚至都沒來得及為罕見奇觀而感動唏噓。</h1><h1> 黃昏真的是一天中最唯美的卻也是最短暫的時刻。它給了我最溫柔的斑斕色彩,最細膩的繾綣深情,蔚為大觀,心緒震撼。</h1><h1> 海風輕拂著臉頰、大自然如詩如畫。沙巴第一海灘,我擁抱過一場絕美日落。</h1><h3><br></h3><h3><br></h3><h3><br></h3><h3></h3><h3><br></h3><h3><br></h3> <h1>入夜,布達丹馬來區的美食中心熱鬧非凡。</h1> <h1><br></h1> <h1><b> “虎”牌啤酒的確不錯,但是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度很多商店是沒有酒類賣的。碰巧找到putadan Supermarket,趕緊的買一件回酒店以應不時之需。</b></h1> <h1> 美食中心室外氣溫較高,相對從嚴冬趕來的我們還是有些坐不住。索性點些海鮮和蔬菜帶回酒店慢慢享用。</h1> <h1>清晨獨自去酒店附近散步,貌似富人區的道路兩旁橫七豎八停放著許多過夜轎車。</h1><h3><br></h3> <h1> 次日午后,乘車去往沙巴州著名的四大紅樹林之一的“Klias紅樹林”。</h1><h1> 其實路程僅100公里并不算遠,足足跑了兩個多小時。中途還休息了一站。</h1><h1> 休息站不外乎有些小吃、水果和飲料之類售賣。倒是如廁時見一幅告示牌(30仙/每位)有些驚愕,或許與中國旅游界互相交流學習的結果。</h1><h1> 沿途的路況很不給力,兩車道通行量有限,還時常有施工路段緩行。據說擴建成高速公路已經開工數年了。暗自思忖:這點工程如果讓“基建狂魔”承建,那簡直就不是個事兒。</h1><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1> Klias紅樹林集中生長在 Klias 河至入海口的數公里的河灣兩岸,也有不少水上人家傍河而居。</h1> <h1> 馬來西亞的婆羅洲因其濕熱的氣候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大片的紅樹林,茂密的森林群繞河而生。紅樹林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也是馬來西亞國寶、瀕危動物長鼻猴的棲息地。</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 <h1> KALIS紅樹林屬于熱帶雨林帶,植物層層疊疊,喬木高聳入云。</h1><h1> 隨著夜幕的降臨,天空也只有了微微的淺藍色。在吊腳樓用過簡餐,乘船沿著靜謐的凱爾斯河向有螢火蟲出沒的樹林草叢悄然漂移。</h1><h3> <br></h3> <h1> 孩提年代見過螢火蟲,但是第一次見那么多的成群的螢火蟲。船家會用一個微弱的手電筒不停地抖動著把螢火蟲逗引過來。它們忽明忽暗閃著黃中帶綠的熒光,在船舷邊漫天飛舞。</h1><h1> 因為背景太暗,取景框里漆黑一片,完全是在“盲拍”,碰巧能夠有個影子也純屬僥幸。很幸運有只螢火蟲飄落在我的手心,為獲得足夠的曝光時間,結果10秒鐘竟然拍到了它的移動軌跡,真是意外收獲。</h1> <h1> 亞庇西面海中的東姑阿都拉曼國家公園,由五座小島組成。我們一天的行程是前往曼奴干島(馬來語Pulau Manukan)、馬幕迪島(馬來語Pulau Mamutik)雙島游。</h1><h3></h3><h3><br></h3> <h1>兩島離岸都不太遠,從市區碼頭出發大約20分鐘快艇航程。</h1> <h1> 迷人潔凈的海灘,清澈見底的海水,海底美麗珊瑚叢中熱帶魚悠游其間。</h1><h3><br></h3> <h1>大搖大擺、目中無人的海巨蜥。</h1> <h1>沙灘邊悠閑漫步,享受沒有污染的天然景色和清澈見底的海水........好一派浪漫的海島風情。</h1> <h1>世界大戰的殘留炸彈。</h1> <h1> 島上有少量的木屋酒店煞是別致。當晚餐前游客悉數離開后猶如私家小島,那就是唯有風浪聲作伴的世外桃源。</h1> <h1> 馬幕迪島是東姑阿都拉曼國家公園里最小的一座島,海里有大片珊瑚,只需游出幾米就是大面積的珊瑚區。</h1><h3> </h3><h3><br></h3> <h1>幾個女孩排練花泳。</h1><h1>返回碼頭,和小伙兒船長合個影。</h1> <h1> 按照原計劃去山里叢林的原住民村,用GRAB軟件打的趕到后才知今天休園。只好拍幾張照片原路返回。</h1><h1> 馬來西亞的私家車擁有量很高,幾乎家家人人有車,燃油又十分便宜,所以公共交通極不發達。</h1><h1> 從民俗村返回途中,觀察到許多非常簡陋的民居,小汽車也幾乎成為標配。</h1> <h3></h3><h1> 上個世紀50年代,馬來亞聯合邦獨立。</h1><h1> 60年代,馬來亞聯合邦又和新加坡、砂拉越與英屬北婆羅洲組成了新的國家-----馬來西亞聯邦。</h1><h1> 看牌坊的文字表述應該是60年代的事情。</h1><h3><br></h3><h3><br></h3><br> <h1> 打的回酒店,也許英語不濟表達不清晰,司機直接送錯酒店了 Lintas Platinum Hotel (新白金酒店),此白金非彼白金哦,我們住的是Putatan Platinum Hotel(布達丹白金酒店)。</h1><h1> 哈哈 這一圈繞遠了。</h1><h1><br></h1><h1> </h1> <h1> 今天的行程是去一處網紅景點----美人魚島(曼塔尼亞尼Mantanani),開發不久,有 “原始野性的美麗與寧靜安和的時光”的美譽。被視之為”與世隔絕的避風港“,可見它在沙巴旅游中的地位之高。</h1><h1> 身未行,心已往。</h1><h1> 亞庇市區出發,約兩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一條穿越紅樹林不知名的河流,沿河依次比鄰有不少的私人碼頭。</h1> <h1> 將在這里轉乘快艇,約一個小時的可抵達美人魚島 </h1><h1> 這趟舟車不僅勞頓,還需要勇氣和忍耐力。海上的浪很大,一路顛簸,暈眩和嘔吐者不乏其人。加之浪花四濺,還要經受”濕身“考驗。</h1><h1> 這位船長看起來彪悍狂野,游客們送了他綽號“索馬里海盜”。</h1><h3></h3><h3></h3><h1> “海盜”船開的飛快,快艇在谷底浪峰間劇烈顛簸,還不時的急停急轉躲避大浪,估計乘客們的耐受力已經到了極限。</h1> <h3></h3><h1> 美人魚島不大,環島一圈不過3公里。</h1><h1> 接近碼頭時船速慢了下來,“海盜”船傾斜著畫出大弧線繞島半周,猶如峰回路轉的忽變,所有人都被驚艷了,眼前就是一張張天然海景明信片:微波蕩漾的碧綠海水輕撫著晶瑩剔透的白沙灘,三兩座木頭棧橋向海中延伸,岸邊停靠著的幾艘白色游船隨波搖曳,幾座簡易的木屋點綴著鮮有叨擾的小島..........</h1><h1> 直讓人看得心生迷醉。</h1> <h1> 小島美麗而靜謐,陽光肆灑大地,溫和浸潤肌膚,碧海藍天,細膩白沙,空中的海鷗不時高亢一聲掠過,海灘邊椰樹搖曳著給人們遮陰納涼......</h1><h1> 有一詞叫“怡然自得”,此地此刻才有了應景的領悟。</h1> <h1> 周圍的淺海是良好的浮潛區,潔凈的海水能見度達幾十米,透過目鏡看得到海底的另一番絕美世界。色澤斑斕的熱帶魚從眼前游過,頸肩溜過,兩腿間竄過,指尖滑過...........</h1><h1> 潛到水里時四周寂靜極了,只聽得到自己的呼吸聲!</h1> <h3></h3><h1> 美人魚島真是這次旅行中最不舍的,大自然恩賜的超高顏值,千金難買的空靈恬靜,超然世外的獨有韻律,令人一見傾心,是獨自發呆放空的好去處。</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1> 美人魚島回來,暫時沒有回酒店而直接去了亞庇最旺的華興海鮮大排檔。</h1> <h1> 趁著上菜的空隙觀看一番馬來民族音樂舞蹈。異域的服飾、舞姿、手勢、神態,還有純打擊樂器都令人耳目一新。</h1><h1> 馬來西亞著名的老虎蝦、奶油蟹和沙巴菜看著都胃口大開,佐以虎牌啤酒犒勞一下疲憊的自己。</h1> <h1> 馬來西亞沙巴大學 (University Malaysia Sabah)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擁有“世界最美大學”的美譽。</h1><h3><br></h3> <h1> 大學里的建筑物美感之至,穩健的畢業大殿,鮮艷的彩虹大道,圣潔的穹頂鐘樓,通體粉紅的校園清真寺等等目不暇接,賞心悅目。青蔥歲月與夢想油然而生。</h1><h1> 不禁有個疑問:這么些美妙撩撥的景色。學生們安能靜心上課呢?倒是更會激發學生們的校園戀愛。</h1><h1><br></h1><h1> 門票每人5RM,60歲以上免費。</h1> <h3></h3><h1> 學校地域廣闊,占地6000多畝,·擁有全馬最美麗的圖書館、獨一無二的大學博物館,甚至有大學自己的戶外活動開展中心、水族館、科研海域、專屬海灘、專用碼頭和科考船........</h1><h1> 大學很大,大的令人吃驚。靠走路絕對不可行,除非想走到崩潰。況且校園里幾乎見不到行人,路牌又像英語和馬來語混搭,問路都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租車,也有人在大學里面叫grab的(東南亞網約車)。</h1><h1> 順風飄來有人的大聲感慨:“要是我在沙巴上大學,那就不及格吧,留級也是幸福地”。</h1> <h1> 巧克力常吃,但卻從來不知怎么做出來的。</h1><h1> 來到馬來西亞 知名巧克力品牌Beryl's chocolate觀摩后才知道絕非易事。</h1> <h1> 巧克力來自可可樹上的可可果中的可可豆。</h1><h1> 可可樹遍布熱帶潮濕的低地,枝葉伸展如傘蓋。花粉紅,小且臭。直接生長在枝干上的果實叫可可果,呈卵形,黃棕色或紫色。</h1> <h1> 可可果內含種子(即可可豆)數十粒。將可可豆取出,發酵若干天,再經過干燥、除塵、烘焙等一系列加工,研磨后成為漿狀,稱為巧克力漿。</h1><h1> 又將巧克力漿再壓榨后,可制成可可脂和可可粉,經調配與研磨,巧克力才開始有了苦甜、奶香等分別,最后才能夠制成各種巧克力。</h1> <h1> 被稱為佛教七寶之一的硨磲,自從象牙交易被嚴禁之后,繼而就成了雕刻家的新寵,被制作的裝飾品、串珠、雕品價格不菲。</h1> <h3></h3><h1> 其實,硨磲是一種貝殼類的軟體動物,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最大可以長到200千克,長達120厘米,平均能活到100歲。由于它們長達一米的體型,大硨磲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食人蚌”。</h1><h1> 在我國,硨磲已瀕臨絕種,是一級國家保護海洋生物,列明屬禁止出入境物品。 </h1><h1> 硨磲的命運會成為下一個象牙嗎?答案不得而知。</h1><br> <h1>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一個多元的國家,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共同創造了國家文化。得天獨厚的熱帶氣候孕育著馬來獨一無二的各種食材、原料,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馬來特產。</h1><h1> 千里追風油在馬來西亞有口皆碑,藥料珍貴、功效快捷。20年前曾在西馬的馬六甲給父母買過不少。現在的包裝有些變化了,大瓶變小瓶,大紅紙盒變成了白色。</h1> <h3></h3><h3><br></h3> <h1> 由于地勢洋流等原因,臺風通常只會從沙巴上空闖過,自古沒有臺風和地震的沙巴,仿佛伊甸園一般舒適和恬靜..........</h1><h1>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女作家安琪.凱斯隨任職的丈夫來到北婆羅洲的山打根居住多年,她在自傳體作品《 Land Below the Wind》中, 敘述了她所經歷的“二戰”前后在南洋的生活感悟, 精彩地描繪了沙巴的人文風光。</h1><h1> 從此,"風下之鄉"不脛而走,成為沙巴美譽的別名。</h1><h1> 晚間10點,直飛成都。</h1><h1> 再見,“風下之鄉”,</h1><h1> 一定還會再見!</h1> <h3></h3><h1> 總是有這樣的感覺,每當寫完一篇游記就仿佛又身臨其境地重走了一遍旅途,依然會為曾經的美妙而喝彩,依然會為曾經的感動而欷歔,就算是對回憶的一番紀念吧。</h1><h1> 和很多東西一樣,記憶也會隨時間流逝而風吹云淡,如若這般可以激起過往初心,那便是意義所在了。</h1><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榆树市|
垫江县|
南阳市|
新干县|
来宾市|
景洪市|
屏东县|
贡嘎县|
湟源县|
台北县|
彩票|
高淳县|
石狮市|
红安县|
连州市|
达州市|
甘孜县|
玉树县|
榆林市|
海安县|
磴口县|
襄垣县|
江华|
台南市|
温宿县|
吉木萨尔县|
孝昌县|
通州市|
天津市|
聊城市|
凤城市|
阿巴嘎旗|
荃湾区|
常德市|
松阳县|
怀来县|
彝良县|
揭东县|
襄汾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