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太陽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農歷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作為歷法的組成部分。我們今天使用的農歷,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因起源于夏,故稱夏歷,民國稱舊歷,共和國稱農歷。它包含了陰歷和陽歷,陰歷(月亮歷)記月,陽歷(太陽歷)記年。一年劃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六個節氣,共二十四節氣。</b></h3><h3><b>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黃道)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發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2016年11月30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b></h3><h3><b> 我對太陽影子的運用是在孩提時當牛童,在大山里放牛,沒有計時器,只有通過觀察太陽光照射人影子的長短,每天用雙腳丈量身影的步數,確定收牛時間,從而得知人影子的長短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季影子長,夏季影子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下鄉當知青時,又知道了節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更加引起我對二十四節氣的關注,通過網絡了解了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結合近幾年各個季節拍攝的照片整理成電子相冊,就算我補交的初中地理作業吧!</b></h3> <h3>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表實測日晷(即在平地上豎一桿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冬至”,日影最短定為“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節氣,到秦漢時期二十四個節氣已完全確立,并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h3> <h3> 二十四節氣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于二千多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文化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很多地區只是參考。</h3><h3> 云南玉溪中心城區地處低緯度高原,長年四季如春,但二十四節氣還是能反映天氣氣候變化和物候變化,每年月平均氣溫,最冷月1月氣溫8~9℃,最熱月7月氣溫20~21℃,大寒、大暑兩節氣也是反映冷熱氣溫變化的結點。由于玉溪中心城區處于北緯24°,暑熱來得早,年極端最高氣溫多出現在5月;寒冷天氣冬至之后才會出現,極端最低氣溫多在1月,在我記憶里各年極端最低氣溫中,最冷年份發生在1983年12月27日,最低溫度是零下5.5°。</h3> <h3> “立春”是新一輪農歷二十四節氣的開始,也就是干支歷的起始。在每年公歷2月3至5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315°時為立春。立春是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意味著新一年春天的開始,這時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h3> <h3>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一年之計在于春”,古代中國極為重視立春這一傳統節日,立春時從天子到民間都要祈求來年豐收,祝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h3> <h3>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在每年公歷2月18到20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330°時為雨水。意思是祖國大地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北方雪漸少而雨漸多,華中降雨增多,華南、西南受海洋季風影響進入春旱。</h3> <h3> 雨水是冷暖空氣交鋒明顯的時期,天氣會忽冷忽熱,大家要注意適當“春捂”,不要過早地脫掉棉毛衣服,以防風寒侵入而致病。在我的記憶中,1986年3月2日,玉溪還遭受罕見的霜凍、降雪,零下2.5°的低溫天氣,小春作物受災嚴重。</h3> <h3>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公歷3月5到7日之間,太陽運行至345°時為驚蟄?!跋U”為冬眠的動物。驚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嗚,蟄伏的動物被春雷驚醒了。</h3> <h3> 驚蟄時節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春雷漸鳴,萬物生長。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節氣,但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雷聲,而是氣溫回升適合過冬的動物生長了。</h3> <h3>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節氣,在每年公歷3月20日至22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0°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h3> <h3> 春分時節,氣溫回升較快,是萬物生長萌發期,也是疾病易發期,要根據個人的狀況有選擇地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這時玉溪進入了風高物燥時節,要做好防火工作。</h3> <h3>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公歷4月4日至6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5°時為清明。意思是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春風吹散了霧氣,天氣清徹明朗,萬物皆清潔而明凈,正是春耕大好時節。</h3> <h3> 清明具是節氣也是傳統節日,民間有踏青、賞花、掃墓等習俗。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h3> <h3> 谷雨后,隨著氣溫逐日升高,人們容易發困,這時要學會自我調節,把生活節奏適當放慢下來,鍛煉身體要以舒緩適量為宜,多到戶外空氣清新的地方活動,使身心與節令處于平衡。</h3> <h3>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在每年公歷4月19日至21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30°度時為谷雨,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谷雨前后,玉溪是栽插水稻最佳節令,這時農作物幼苗最需要雨水的滋潤,古人曰:“春雨貴如油”,雨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h3> <h3>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在每年公歷5月5日至7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45°時為立夏。立夏表示告別春天,盛夏時節的開始,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萬物至此皆大長,是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的一個重要節氣。夏天,也是攝影愛好者拍攝青山綠水的最佳季節。</h3> <h3> 夏天已到,氣溫升高,養生要保持心情好,平和不急躁,早起鍛煉身體,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起居要有規律,調節好精神狀態,保持心情舒暢。</h3> <h3>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在每年公歷5月20日到22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60°時為小滿。意思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不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小滿前后,玉溪進入雨季,是移栽煙苗的最佳季節。</h3> <h3> 小滿時節高溫多雨,人體會感覺到濕熱,有時會出現胸悶、心悸、全身乏力等癥狀,應加強鍛煉和調養,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早睡早起,適當午休,合理運動,保持精力充沛。</h3> <h3>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每年公歷6月5日到7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75°時為芒種。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梅雨時節。6月份玉溪進入了多雨季節,此時冰雹天氣增多。</h3> <h3> 芒種節氣意味著高溫、高熱、高濕的盛夏即將到來,這個時候在養生中特別需要注意祛濕、清熱、解暑,寒濕體質、濕熱體質的人更要注意。</h3> <h3>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第十個節氣,每年公歷6月21日至22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即北回歸線,這天是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夏至后太陽直射點將折轉向南移,對于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向南降低。離玉溪一百多公里的墨江縣城,地處北回歸線上的“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是見證太陽折轉的最佳地方。</h3> <h3> 夏至進入了炎熱的季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飲食以增進食欲為目的,多吃堿性、苦味食物,宜清補。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時進行,不宜過于劇烈的運動。運動時,適當補充水分,但不能大量飲涼水,更不能立刻用冷水沖頭、身,要等身體變得干爽,呼吸變得平穩后,才能淋浴清洗。</h3> <h3>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第十一個節氣,每年公歷7月6日至8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7月是一年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暑熱之中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h3> <h3> 小暑時節進入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人們出汗多,消耗大,容易疲勞,更不能忽視養生和鍛煉,年老體弱者應“少動多靜”。</h3> <h3>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第十二個節氣,每年公歷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20°時為大暑。大暑時節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時期,是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同時,也是各種氣象災害最為頻繁的時期。</h3> <h3> 大暑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古人曰“大者,乃炎熱之極也?!笔顭岢潭鹊筋^了,大暑之后便是立秋,天氣要轉涼了。玉溪市元江干熱河谷雙季稻地方,晚稻的栽插要在大暑前完成,大暑過后栽插的稻谷,會因氣溫下降導致減產。</h3> <h3>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7日至9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標志著秋天開始到來,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h3> <h3>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但盛夏余熱未消,因此素有“秋老虎”之稱,往往白天仍然炎熱,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夜貓子們要注意帶薄外套</h3> <h3>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50°時為處暑?!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正午的太陽向南偏了,隨著太陽高度的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h3> <h3>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隨著白晝的縮短,睡眠時間也隨之增加。由于早晚溫差變化明顯,腸胃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易出現腸胃病,早晚要增加衣服,注意胃部保暖,飲食宜多吃清熱安神食物,做到少食多餐。</h3> <h3>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每年公歷9月7日至9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65°時為白露。白露是表示天氣已經轉涼,夜晚的水汽,會在清晨凝結于地面小草和葉子上而成露水。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h3> <h3> 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氣候,人們養生保健要順應節氣,避免生氣,心胸要開闊,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穩定。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逐漸增加,但不應疲勞?!扒飪觥笔且粭l經典的養生要訣,但“白露不露身”也是民間俗語,適時添加衣被,預防感冒、哮喘等疾病才是重要。</h3> <h3>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每年公歷9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80°時為秋分。這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再次出現等長。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由赤道逐漸向南半球偏移,北半開始晝短夜長。</h3> <h3> 秋分養生保健重在平衡,情緒最重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早睡早起多多運動,舒展肺氣增強體質,多喝白水防涼燥,登高遠眺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自然消。</h3> <h3>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每年公歷10月8日至9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195°時為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民間有“中秋過后夜夜涼”、“寒露腳不露”的民諺。</h3> <h3> 寒露以后,隨著晝短夜長和氣溫不斷下降,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最應警惕心腦血管病和感冒病,要順應節氣,早臥早起,鍛煉身體,確保健康。</h3> <h3>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每年公歷10月23日至24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210°時為霜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時期。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h3> <h3>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在青藏高原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玉溪,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此時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養生保健首要的是做好防病工作,其次是在飲食、運動等方面做好調養。</h3> <h3>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每年公歷11月7日至8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225°時為立冬。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玉溪則是栽種油菜的時候。</h3> <h3> 立冬后,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應注意防寒,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少辛增酸,預防疾病。</h3> <h3>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每年公歷11月22日至23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240°時為小雪。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黃河中下游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故稱小雪。</h3> <h3> 小雪節氣,氣溫明顯下降,在四季如春的云南玉溪,由于受寒潮和強冷空氣影響,人們還是應該做好御寒保暖工作,防止感冒的發生,要早睡晚起不熬夜,白天開窗通風,多做有氧運動,保持樂觀心態,常到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h3> <h3>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每年公歷12月6日至8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255°時為大雪。大雪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意思是天氣變得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在云南玉溪一般不會下雪,會出現霜凍,人們要做好防凍工作。</h3> <h3>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但體育鍛煉是不可缺少的,人們可根據自己愛好選擇不同項目運動,注意不要在大風、大霧中鍛煉。</h3> <h3>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每年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270°時為冬至。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球南回歸線,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在北極圈以北是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h3> <h3>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照射到的太陽最少,地面得到的太陽熱量也是最少,但這天并不是最冷的時候,因為地球表面的土壤、大氣和水分有“積熱”,空氣中儲存的熱量還沒有完全散失。民間流傳著冬至開始“數九”,到了“三九天”才是最冷。冬至之后天氣變得寒冷,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會變得更加寒冷。日常生活中要多曬太陽常運動,防寒保暖保健康。</h3> <h3>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每年公歷1月5日至7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285°時為小寒。小寒標志著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了小寒,土壤、空氣中的熱量散失到了最底點,盡管白天稍長,太陽光的熱量略有增加,但實際這是入不敷出的時期,于是成為全年最冷的時節。</h3> <h3> 俗話說,“冷在三九”?!叭拧币话阍?月9日到17日,屬小寒節氣內,這時大氣中的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更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的預報,預防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注意防寒防凍,不過玉溪是觀賞油菜花的好時節。</h3> <h3>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每年公歷1月20日至21日之間,太陽運行至黃經300°時為大寒。進入大寒后,由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向北移,陽光照射增長,氣溫有所回升,但這時寒潮南下頻繁,也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北方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玉溪確是鳥語花香了。</h3> <h3> 根據氣象資料顯示,一般年份大寒沒有小寒冷,小寒節氣前后是氣溫最低的季節,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這與當年大氣環流形勢有關,還與相對比較強的冷空氣出現在哪個時段有關,出現在1月上旬,小寒就偏冷,出現在中旬,大寒就偏冷。大寒和大暑一樣,都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大寒是冬季最后一個節氣,是指寒冷程度深的意思,并非最冷,或者說寒冷的冬天到頭了,天氣就要回暖,大寒后就立春了。</h3> <h3> 2019年、2020年節氣時間表根據網絡整理,供其參考。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并非是正圓形,而且地球繞太陽的軌跡受宇宙星系影響,人們測算的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與實際會有誤差,具體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點”,會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一般由專家測算,中國是以紫金山天文臺頒發的《天文年歷》為準。</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攝影:山峰云、申莉莉。</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配樂:網絡《四季童歌》</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謝 謝 欣 賞 !</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喀喇沁旗|
湘潭县|
同仁县|
宁化县|
阳春市|
永泰县|
肇庆市|
且末县|
抚松县|
新蔡县|
平乐县|
镇远县|
临沧市|
海安县|
高青县|
济阳县|
来安县|
新闻|
贵德县|
浪卡子县|
隆德县|
南华县|
西充县|
河源市|
晋江市|
阿荣旗|
麻阳|
板桥市|
黄冈市|
厦门市|
阿合奇县|
万宁市|
灌云县|
桐梓县|
兖州市|
项城市|
额尔古纳市|
赣州市|
东城区|
白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