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9年新年伊始,江南大地天氣放晴,太陽露出了久違的笑臉,雖然氣溫很低,但是人們的生活熱情依舊不減,我們當年小學的老同學們如約而至,于1月16日中午相聚在無錫市工運路上的中國飯店,品嘗咱們中國人傳統的“年夜飯”,以慶祝即將到來的豬年新春佳節。也祈福同學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新春快樂!</h1><h1> 這次同學聚會的地點選在中國飯店,不僅是名字響亮,而且在我們童年的記憶中,中國飯店是個相當有名氣的的餐飲大飯店,小時候在里弄里見到有人與鄰居打著招呼 “朋友請客,去中國飯店吃飯了”,那心里是滿滿的羨慕呀。的確當年的中國飯店在無錫是有名的老字號飯店,能上那里去吃飯,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但是現在的中國飯店已經不是我們童年那個樣子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城市改造,原來的中國飯店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現代建筑風格的中國飯店。</h1><h1> 老同學們多日沒見,很是親切,大家在一起噓寒問暖互致問候。為了籌辦這次同學聚會,維平等老同學為確定聚會的時間地點,多次實地察看落實,以盡可能地照顧到大部分同學的出行方便,可以說我們同學群活動的籌辦保障是強有力的。這也體現了我們同學群的團結凝聚力。聚會中同學們的才藝表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基中同學的書法頗具功力,鳳琴同學的朗誦聲情并茂,小妹同學的新疆舞精彩紛呈。稍感遺憾的是興國同學的二胡忘帶了,下次活動一定要補上這一課,親耳聆聽興國同學拿手的《二泉映月》。時光匆匆,新的一年來到了,我們又都老了一歲,不變的是我們的同學友誼地久天長。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告別今宵,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新年好!</h1><h1> </h1> <h1> 距離中國飯店不遠,就是當年我們生活長大的地方一一一無錫周山浜地區,在那里有我們耳熟能詳的里弄商店,有我們一起相處的左鄰右舍,有我們自幼習慣的生活環境。周山浜的形成與一家工廠息息相關,無錫有“一爿廠,養活了周山浜”之說,這爿廠就是始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慶豐紗廠,也就是解放以后的國棉二廠,由此大量工人在這里工作生活,后來又有剿絲廠漂染廠玻璃廠等一大批工廠相續建成發展。一條廣勤路從鐵路天橋開始,蜿蜒曲折一直到石人橋,就像大動脈一樣,串聯起周山浜的各條里弄小巷,當年的廣勤路上商鋪林立應有盡有,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最終造就了周山浜成為了無錫較大的居民聚集區之一。</h1><h1> 時光穿梭光陰似箭,社會前進的步伐來到了二十一世紀,城市建設成為現代化發展的主旋律,周山浜由當年的工業和居民聚集區改造成為了無錫市最大的交通樞紐。當年的工廠關停并轉,當年的居民整體搬遷,當年的里弄灰飛煙滅,這一切都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而在原地拔地而起的是一幢幢高大的現代化建筑,城際高鐵站、長途客運中心、地鐵一號線、虹橋機場無錫候機樓等現代交通設施齊聚一處,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出行工作和旅游,今昔對比真是滄海桑田舊貌換新顏。整個周山浜地區現在僅剩錫滬路靠近一號橋的北側還保留著當年的民居,花貓在瓦房頂上孤獨地散步,巡視著它那不多的領地,孩子們在房前屋后互相追逐,就像我們童年的模樣。不久的將來,這里也將被隆隆的建筑機械所吞沒。看到這一切,人們不禁感慨萬分,既為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由衷高興,又替童年記憶中景物的消逝感到惋惜。就讓過去的老照片來保存我們的回憶,寄托我們的情懷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周山浜就像無錫的其他地方一樣,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巳經掀開了嶄新的一頁。</h1> <h3><b>高大巍峨的無錫城際高鐵站</b></h3> <h3><b>無錫汽車客運站與機場候機樓比鄰而建,方便了廣大市民出行。</b></h3> <h3><b>寬闊的交通樞紐中心廣場</b></h3> <h3><b>通暢明亮整裝待發的城際高鐵站臺</b></h3> <h3><b>參考照片左邊郵政轉運中心大樓位置,照片中紅綠燈路口應該就是周山浜天橋過來廣勤路開始的地方。</b></h3> <h3><b>當年祝家浜的位置,應該是在海民家看火車站方向,現在是寬闊的興昌路。</b></h3> <h3><b>這條地下通道當年是周山浜通向市里的唯一通道——鐵路天橋,每天人來車往交通流量很大,但是火車一來就得爬天橋,是名副其實的進城攔路虎,世田瑤萍等同學應該有體會吧。到了八十年代天橋拆除,造了地下通道就好多了。現在這里行人和社會車輛禁行,是出租車在南北廣場間通行專用通道,</b></h3> <h3><b>周山浜小木橋地區</b></h3> <h3>周山浜廣勤路之一</h3> <h3><b>周山浜廣勤路之二</b></h3> <h3><b>周山浜廣勤路之三</b></h3> <h3><b>周山浜廣勤路之四</b></h3> <h3><b>周山浜廣勤路之五</b></h3> <h3><b>祝家浜里弄口,當年我們從這里走向學校,后來又從這里走向社會,開始了我們的人生歷程。</b></h3> <h3><b>祝家浜里弄內,右邊電線桿轉彎就是當年錫紅同學的家。</b></h3> <h3><b>站在岔路口看祝家浜里弄,紀發家在左邊,右邊電動車門口房子就是我的外婆家,那是養育我長大的地方。</b></h3> <h3><b>這里就是我們共同學習的地方——無錫市周山浜小學,我們在這里度過了七年學習時光,許多老師的名字還記憶猶新,可惜處在文革時期,學習不足瞎玩有余。</b></h3> <h3><b>學校門口熱鬧的馬路市場</b></h3> <h3><b>周山浜歷史最悠久的工廠也就是國棉二廠,后來又改制為慶豐股份公司,撐到2011年,這家近百年歷史的老廠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最終轟然倒下告別了社會,讓人唏噓不已。</b></h3> <h3><b>周山浜上的老廠之一華眾玻璃廠,我的許多鄰居和同學在這里工作,據說遷到東北塘由臺方參股經營了。</b></h3> <h3><b>玻璃廠對面的剿絲二廠很早就關閉了,改為了周山浜菜市場。</b></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當年的火車站廣場五路公交車始發站</b></h3> <h3><b>今日之火車站廣場公交車始發站</b></h3> <h3><b>當年的工運橋狀況,俗稱大洋橋。</b></h3> <h3><b>今日之寬廣的工運橋</b></h3> <h3><b>當年工運路上,無錫市第二百貨商店。而工運路也以沿街商鋪眾多市場活躍而著稱于無錫市。</b></h3> <h3><b>今日的工運路,高樓不少,但無論商店的種類和數量與當年都不可同日而語。</b></h3> <h3><b>當年的吉祥橋是自火車站方向來的三岔路口,交通非常繁忙。</b></h3> <h3><b>當年的吉祥橋早巳拆除,現在的吉祥橋位置狀況。</b></h3> <h3><b>當年的中山路,人來人往街道狹窄。</b></h3> <h3><b>如今的中山路高樓林立,寬闊的六車道,是無錫的標志性商業大街。</b></h3> <h3><b>今日周山浜之核心區域。僅以上面的照片,新舊對比回顧歷史,來緬懷我們童年的記憶。</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头沟区|
灌南县|
屏南县|
即墨市|
刚察县|
东山县|
东山县|
岚皋县|
克拉玛依市|
门源|
栾川县|
桃江县|
古交市|
六盘水市|
竹溪县|
天津市|
瓦房店市|
堆龙德庆县|
淅川县|
比如县|
龙里县|
兴义市|
千阳县|
鸡西市|
东海县|
安吉县|
芦山县|
舟曲县|
仲巴县|
若羌县|
威信县|
察雅县|
浙江省|
临城县|
灌南县|
柯坪县|
广宁县|
江源县|
曲周县|
甘肃省|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