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了凡四訓(xùn)》讀后感:</p><p class="ql-block">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p><p class="ql-block"> 文 、圖 / 網(wǎng)風(fē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日在300多里外的信陽市環(huán)球書店購得此本《了凡四訓(xùn)》,出差回到單位原本打算草草翻閱,不料打開進行閱讀后便產(chǎn)生了欲罷不能的感覺。昨日晚,妹妹借兒子12歲生日之機會邀請親人們聚會宴飲,宴會進行中我好幾次都有走神,腦海中多次奇怪地閃現(xiàn)出與了凡先生或是云谷大師對坐而談的幻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了凡四訓(xùn)》真是一本奇書!一本橫掃儒佛道的經(jīng)典之書,一本正本清源的精妙之書,一本字字珠璣遍布人生要義之書,一本我閱讀過的最深刻而又最實用的勸人向善之書,個人覺得也是當(dāng)下值得推祟的安定人心的飽含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一本書,的確不失為經(jīng)典書籍之中的經(jīng)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jīng)典的價值不僅在于它是一份記錄,更在于它和當(dāng)今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指導(dǎ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唯有人心向善,才能世道向好向前。唯有“流足以濟人”始能被稱之為經(jīng)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了凡為明朝江蘇吳江人,舉凡天文、象數(shù)、水利、兵政、堪輿、星命等學(xué)無所不通,隆慶四年(1570年)中舉,16年后中進士被任命為寶坻知縣,后任職兵部,隨明王朝提督李如松赴朝鮮抗日,因不認(rèn)同李如松施詐獲首勝后濫殺平民被免,在家道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卻堅持樂善好施,免官后更是堅持誦經(jīng)持咒,靜悟參禪,并著述了含蓋歷法、水利、文宗等多部書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書共分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個篇章,四篇文章來自袁了凡不同的著作,首篇“立命之學(xué)”是他用以在晚年訓(xùn)誡兒子的人生總結(jié),讀來令人倍感親切。在此篇中他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切身體會加以現(xiàn)身說法,深入淺出地論述了“命由我作,福由我作”的思想。袁了凡因童年喪父,被母親命令放棄科舉學(xué)醫(yī)養(yǎng)生,因在一寺廟內(nèi)偶遇奇人預(yù)言他能夠通達仕途,于是才又重燃讀書考取功名的想法,之后袁了凡的人生境遇與這位奇人所測算的命運毫厘不差,由此他更加堅信命由天定,終日消極懈怠。后來機緣巧合,他拜訪到了云谷禪師,才開始擺脫“宿命論”的束縛,走上了積功累德、自求福報的“造命者天,立命者我”的積極入世的道路,用“功過格”逐日登記,行善依次加數(shù),作惡依次減數(shù),“行善事三千條”得以登科,行善一萬條得以中舉。最后,還打破了之前那位預(yù)測奇準(zhǔn)的奇人多項預(yù)測,包括一生無子和53歲而亡。縱觀全書,個人覺得袁了凡在此章節(jié)并非為了傳播迷信或是因果,而是為了吸引并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才故意多處設(shè)置玄學(xué)幻說,這種寫法類似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作本紀(jì)時所采用的手法。本篇中袁了凡與云谷禪師的對話機鋒頻現(xiàn),他們兩人辯論的精彩程度相比時下的國際大學(xué)群英辯論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袁了凡所問:“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云谷禪師答:“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p> <p class="ql-block">在“改過之法”篇,袁了凡開門見山,單刀直入論述在每個個體行善積德之前,必須先端正自己的自身的心念,將自身缺點一一改正。具體的方法就是必須當(dāng)機立斷、發(fā)奮振著,擁有“恥心、畏心、勇心之“三心”,一者“見賢思齊”,以古之圣賢為榜樣;一者敬畏天地鬼神,不起絲毫邪念;一則立定決心,勇于改過;而最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在于永存善心,只此一點,則邪念難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積善之方”和“謙得之效”篇,袁了凡列舉了大量事例,予以說明“積善余慶”的道理,對于何謂真善、至美作了充分說理。通過對為善的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的辨析,校正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判斷。如:“人知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對與人為善、成人之美、護持正法、救人危急等“隨緣濟眾十條”進行了展開的敘述,則使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極易操作并踐行。以“天道”為例,說明“人道”抑滿扶謙的道理,多方位、多角度告誡世人要謙虛謹(jǐn)慎,恭敬卑下,虛己待人,最終將讀者引向“抬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這座為人處世的“金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書大量引用了《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春秋》和《易》中的原文,引用的佛、道用語也俯拾皆是,我天資愚鈍,但初閱此書,也多次產(chǎn)生了一心向善的沖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拋開表相的因果報應(yīng),如心理學(xué)的角度再窺探全書,此書的眾多觀點同樣令人擊節(jié)叫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了凡自述,1577年他與考生馮開之一起住在京師備考時,看到馮開之一改幼年時年輕氣盛、霸氣側(cè)漏的惡習(xí),舉止坐行都虛懷若谷、神情莊重,當(dāng)面斷定馮開之當(dāng)年定會考中及弟,并稱:“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當(dāng)年馮開之果然及弟,于此,你又有何感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用該書尾句孟子所言結(jié)束這篇讀書筆記吧!“王之為樂甚,齊其庶幾乎?”再借用旬子一句:“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與君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1.12晚以記</p> <p class="ql-block">作者網(wǎng)風(fēng),是一名熱愛文字的小城民警。自高中以來,在《語文報》、《法制日報》、《人民公安報》、《人民公安》、《當(dāng)代民聲》《公民與法》、《河南公安(報)》、《警苑》、《大河報》、《華西都市報》、《婚姻與家庭》、《當(dāng)代民聲》、《人生與伴侶》、《佛山文藝》、《開封日報》、《信陽日報》、《東莞日報》等地方日、晚報陸續(xù)發(fā)表散文、紀(jì)實作品300多萬字。正當(dāng)壯年,慕古風(fēng),喜書法,愛運動,愛旅行、愛時評。個人微信號:wf2003040506,個人公眾號:居士網(wǎng)風(fēng)。</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作市|
馆陶县|
安义县|
繁昌县|
朝阳市|
资溪县|
巧家县|
花莲市|
富裕县|
汾西县|
临邑县|
博客|
广宁县|
孟村|
南华县|
都匀市|
临朐县|
白河县|
辉县市|
沁源县|
黄冈市|
盐亭县|
余姚市|
基隆市|
揭阳市|
威宁|
甘泉县|
海城市|
陕西省|
集安市|
连州市|
高台县|
扎赉特旗|
云阳县|
新河县|
孟津县|
宁陕县|
米脂县|
临漳县|
板桥市|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