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孩提時代,能夠令人回憶起來的美食不是很多。能讓我至今念念不忘且覺頗有趣味的仍舊是那些年里在地上隨處可見,形狀頗似黑木耳,且較小肉薄的被村里人稱為雞蛋皮的一種食物。
臨近夏日,陰雨過后,陽光初放,在長滿青草的泥土地里,細心的觀察,便會發現有一層層長勢喜人的黑色菌皮。母親說這些黑色的蘑菇類的食物不僅能吃,味道極其鮮美。
母親告訴我,地皮菜也叫地木耳或者叫地錢,大多長在北方,我們這也會零星的有。可無論當時母親怎樣為我講解,我還是不懂地皮菜究竟為何物,直到我長大讀了很多書,才知道地皮菜原系陸地所生的藻類,屬含珠藻科植物,它形似木耳的形狀與色澤,但形狀較小且肉薄。<br></h3> <h3>春雨如酥,初雨放晴不久,經常和鄰居伙伴湊在一起,趕到各自家中,拿著小藍,再跑回田地里,興奮的把地皮菜一點點的往籃里撿。不到幾分鐘的時間,便會撿上一小籃筐,高興的提在手里,盯著小籃,喜滋滋的看著,仿佛那香味能從籃筐里溢出似的。
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伴隨著一群小伙伴爽朗的笑聲,傍晚的村莊顯得格外安詳隨和,像極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從田里摘回的地皮菜,經歷了風吹日曬,個頭并不大,身上滲滿了泥土和雜草,需要特別耐心的清洗,若是沒有洗干凈便炒著吃了,放在嘴里一定是會硌牙的。<br></h3> <h3>母親清洗時可仔細了,用細鹽灑在上面反復的揉搓,不僅殺菌還能加快清洗的速度。她老人家最愛用雞蛋來炒這些地皮菜,不僅色澤鮮亮,味道也堪稱絕美。
那時大伙的光景都不是很好,為了給孩子們換換口味,地皮菜成了鄉親們的最愛。我也喜歡吃,每逢雨后,總會跟著鄰居嬸嬸們挎著籃子去田地里采摘,傍晚回來用雞蛋煎炒著,香噴噴的,又能做一大碗佳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自己慢慢長大,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餐桌上的菜肴總是各種花樣,味道新鮮美味;地皮菜漸漸淡出了餐桌。<br></h3> <h3>幾年前,暑假時,城里有親戚,來到鄉下,看到屋前屋后長勢喜人的地皮菜很為之驚喜,拍手說一定要去把摘回來。于是,我們仿佛一下回到童年的時光,回到家中,拿著小藍框,和他們一起,邊聊天邊采摘,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母親將大家挖回來的地皮菜小心翼翼的用細鹽清洗,在水里泡上一會兒,然后撈出來用雞蛋香蔥烹炒,不一會兒一碗雞蛋炒地皮菜就做好了。
采摘的樂趣多于人們真正想品嘗的欲望,當把菜端到餐桌上,城里的親戚很少會去真正的品嘗它們,摘菜只是為了徒增一些樂趣。當我把那些被束之高閣的菜夾起來,再送到口中之時,不知怎么,卻沒了兒時的那種味道。<br></h3> <h3>時光更迭,彼時的地皮菜,如今田間地頭,小屋古宅,依然隨處可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經很少會有人再去注意和稀罕它。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地皮菜依然葳蕤鮮艷。
如今,雨后。只要有空,我依然會回老屋看看,想起那些地皮菜,那些摘菜的日子,便會嘴角輕揚,倍感溫馨??勺罱欢螘r間回去,我在地上四處找尋,卻怎么也找不到地皮菜的身影了。</h3><h3><br></h3><h3>
我把疑惑告訴母親,她告訴我如今的環境惡劣,污染嚴重,地上已經很難再找到地皮菜了。<br></h3> <h3>站在老屋門前,我傻傻的發呆。一陣風吹過,吹掉了母親頭上的帽子。我趕緊蹲下來去撿,母親不讓非要自己來,我笑著快速把帽子撿起來要為她帶上,抬頭一看,自己愣住了。原來不知什么時候,她老人家也開始有了白頭發。
地皮菜不見了,我卻已經長大,母親也漸漸變老,有些時光真的是回不去了,但藏在記憶中的那份記憶卻像一壺老酒,隨著歲月的流逝,愈發沉香。<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文水县|
囊谦县|
芮城县|
遂溪县|
马公市|
休宁县|
延津县|
天柱县|
高陵县|
家居|
兴隆县|
建平县|
朝阳县|
武安市|
黔东|
台东县|
丹凤县|
思茅市|
博白县|
衡南县|
当涂县|
太保市|
汶川县|
车险|
新乐市|
南部县|
临清市|
榆社县|
塔城市|
应城市|
巴彦淖尔市|
工布江达县|
南丰县|
芮城县|
莫力|
汝州市|
萝北县|
河南省|
久治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