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以色列行隨筆????

濤聲依舊

<p class="ql-block">第一: 開篇明義 世界大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12 月,以色列行的第一站我們就到了北部港口城市海法,這是以色列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巴哈伊教同時稱為大同教的世界中心。巴哈伊Bahai源自十九世紀的伊朗,是世界各大宗教最年輕的,確成為第二分布最廣的宗教。它的最高宗旨是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實現世界大同。基本教義可概括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巴哈伊是個獨立的宗教,沒有神職人員,巴哈伊圣地的所在地巴哈伊空中花園也有其獨立性,不歸屬任何國家和城市管轄。</p> <p class="ql-block">巴孛陵殿是巴哈伊宗教先人賽義德·阿里·穆罕穆德的陵寢,也是為數不多的巴哈伊教建筑。</p> <h3>站在高處看到巴哈伊空中花園與地中海連為一體。這里沒有宗教園林的肅穆也沒有世俗花園的艷俗,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br></h3> <h3>陵殿周圍的亭臺水榭和花園風格別具一格,細節考究,站在這里可以享受靜謐和引人冥思的環境。</h3> <h3>庭院的陳設和殿中的裝飾是不同國家和宗教特色的集合,這頂中國青銅香爐在園中略顯唐突,但在設計師的精心安排下,也感覺到了巴哈伊教對東方文化的接納與包容。這次也了解到巴哈伊教也在中國,著名人士潘石屹張欣夫婦就是巴哈伊的忠實信徒。<br></h3> <h3>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發祥地,不同教派紛爭的源頭,以色列的建國也給中東放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使這里成為巴以沖突的是非之地。到了以色列先了解大同教,可以說為我們之后的所見所聞定下了基調;“正義是人類社會和宗教的最高原則;以建立持久普遍的和平為全人類的最高目標”。</h3> <p class="ql-block">第二:阿卡城的歷史與現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卡古城Old city of Acre 位于地中海東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究其歷史大概可拓展到5000年以前的腓尼基時代。這里也是十字軍東征時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的最后據點,是十字軍王國的首都和商業中心,城中的十字軍遺址可以追溯到1104-1129年。</p> <h3>阿卡古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地上城市,一座沉睡在地下的十字軍城堡已部分被發現,徘徊在這些陰涼而散發歷史霉味的房間,感受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古代場景的動感畫面,走過線條優美的拱形頂大廳,猶如穿越了一座千年隧道。</h3> <h3>如今的阿卡是一座阿拉伯人的城市,是以色列境內有著伊斯蘭風情的美麗舒適的海濱城市,古代遺址和現代休閑旅游設施交匯在一起。</h3> <p class="ql-block">第三:約旦河洗禮的喜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約旦河洗禮之處位于加利利湖邊的提比利亞,Yardenit就是耶穌受了約翰的洗禮之地。河岸邊的墻上用各種文字寫著《圣經》上關于耶穌受洗的故事,在這處圣地,每天都有圣徒走入約旦河,接受牧師的洗禮。在這里解釋一下,特意請教過導游,負責洗禮的神職人員是牧師而不是神父,這里是基督徒浸洗的地方有別于天主教徒在教堂用橄欖枝沾水洗禮。</p> <h3>靜靜的約旦河,河水清澈碧綠,鮮花盛開在洗禮處周邊,一批批身著白色圣服的受洗人在肅穆的氣氛中走入河中,冬天里河水寒冷刺骨扎心,更增添了圣徒洗禮免罪,脫胎換骨,順服委身上帝的榮耀感。</h3> <h3>岸上的親人分享著受洗者的喜悅。</h3> <h3>從水里出來的女孩,頭頂上出現了金光燦爛的光芒,仿佛天空開裂,雖然沒有圣靈鴿子的降落,但她一定聽到了有聲音從天上傳來:“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br></h3> <h3>這種喜悅也感染著異教徒的我,并由衷地為她送上祝福。</h3> <p class="ql-block">主持受洗儀式的牧師聽說我們這些專心致志為洗禮拍照的是中國人后非常高興,順勢激動地發表一大段的肺腑之言:“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他為首的中國的領導階層祝福,也為全體中國人民送上祝福。“停頓了片刻想了一下他又說,“我們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把我們自己交到耶穌的手中,耶穌帶我們走吧,我們也要把中國人民交到耶穌手中,中國人也會容許耶穌這樣做的。”牧師虔誠的伸開手臂緊閉雙眼,聲音洪亮動情地祈福禱告著...</p> <p class="ql-block">第四:紅海與死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約旦停留了四天之后,我們又回到了以色列南部港口城市埃拉特Elat.這是美麗的紅海岸邊的一座休閑旅游城市,紅海是因為周邊巖石的色澤為紅色而得名。艷陽高照的12月,孩子們在海里戲耍,游客們沐浴著陽光。</p> <p class="ql-block">離開紅海一路向北,下午就到了以色列中部的死海。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30.5米,死海的沿岸也是地球上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有“世界肚臍”之稱。死海中有高濃度的鹽分,為一般海水的8.6 倍,致使水中沒有生物存活,連陸地沿岸也很少有生物,這是死海名字的由來。死海漂游是我這次行程最向往的體驗之一,雖已感覺到了這里冬天的溫暖,但日落西山后的水溫仍然以冰冷示人,帶著水溫低身體會不適的擔憂我戰戰兢兢地走入水中,平穩地躺在了水上。</p> <p class="ql-block">黃昏的死海被遠道游客的欣喜歡鬧激起了一股波瀾。</p> <p class="ql-block">停留在死海的這一天是一路跋涉趕路(四天的約旦行程)之后的最放松的時候,死海的冷水漂游不僅身體無恙,還感受到一種很久未有的關節和腰背的舒適,大概這就是死海泥和水中豐富的礦物質起作用吧?皮膚也忽然變得光滑細膩,難怪這里出產遠近聞名的死海藥妝能引得到此的游客爭相購買。清晨坐看海上日出云變,也是沙漠戈壁歸來的一種調試劑,為下一步歷史宗教之旅先做一個深呼吸。</p> <p class="ql-block">烏云密布,晨光乍現的凌晨</p><p class="ql-block"><br></p> <h3>都說鹽分比較高的死海周邊有鹽的結晶體-鹽花,我試著尋找,但拍下來的這些結晶體還真的算不上花。</h3> <p class="ql-block">第五: 永不再陷落的馬薩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馬薩達Masada位于猶地亞沙漠與死海谷底交界處的一座巖石頂,是古代猶太國的象征,公元一世紀晚期被突然徹底摧毀,猶太人就此散居在世界各地。馬薩達的希律王宮殿是早期羅馬帝國奢華宮殿的代表,至今保存完好;當初猶太人借助王宮周圍地勢成功地抵御了迄今時間最長的,著名的“羅馬圍攻”。躲避在馬薩達古堡希律王宮的猶太難民在城池被攻破前全部集體自殺的悲劇事件不僅僅描述了猶太人的歷史,更是人類自古以來尋求自由,反抗壓迫的斗爭精神的歷史寫照。馬薩達是猶太人的圣地,聯合國世界遺產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馬薩達城堡是1963-1965 由希伯來大學教授帶領考古工作者挖掘出來的,古堡內有宮殿城堡,浴場,劇場,蓄水池,這是希律王城堡的復原模型。</p> <h3>當年反抗羅馬軍隊堅持了三年的抵抗,除了猶太人頑強的精神,堅固的防御系統,他們的科學的供水系統也起了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個可以讓游人演示了解的供水模型。</h3> <p class="ql-block">使馬薩達揚名的不是高山上的一座城堡,而是猶太人以堅毅與勇氣寫成的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慘烈歷史。馬薩達是2000年前猶太人在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座城堡,公元70年,羅馬人占領了耶路撒冷后幸存的猶太人攜家帶口投奔馬薩達。抵抗堅持了三年,羅馬人最終切斷了他們的水源,城塞被攻破前猶太人決定集體殉難。殉難前猶太領導人發表了演說:“我們是最先起來反抗羅馬,也是最后停止抗爭的人。感謝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機會,當我們從容就義時,我們是自由人,不論敵人多么希望我們做活俘虜,但他們沒有辦法阻止我們。遺憾的是我們沒能打敗他們,但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與所愛的人一起去死。讓我們的妻子沒有受到蹂躪而死,孩子沒有做過奴隸而死吧!……我們寧愿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這次殉難總計960人。</p> <h3>馬薩達在猶太歷史上的特殊意義,使這里成為了軍事教育基地,一代代的以色列新兵訓練就從這里開始。</h3> <p class="ql-block">平日時尚漂亮的女孩,戰時就是彪悍勇猛的戰士</p> <p class="ql-block">在馬薩達巧逢新兵誓師大會,漫步在以色列街頭,持槍待命,但軍容不整的軍人也處處可見。以色列軍隊有著不注重形式主義只重作戰能力的務實作風。以色列全國人口700萬,卻有著18.6萬的常備軍,一次可以動員60萬以上的軍力投入戰斗,18小時內全體預備役領取武器,24小時機動到位,36小時投入戰斗。歷史上馬薩達希律王國的滅亡,二戰中600萬猶太人被殺,1948年建國后六次阿拉伯聯軍的圍攻,是這些歷史淵源和戰斗中的磨礪使得以色列軍隊成為歷年戰爭中的永不服輸的常勝軍。</p> <h3>接過新兵遞給我的以色列國旗,也跟著感受一下他們保家衛國的榮譽和自豪。<br></h3> <p class="ql-block">第六: 伯利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城中的圣城伯利恒是屬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是個有人口三萬人的小城,位于猶太山地頂部,在耶路撒冷以南。伯利恒的日常行政管理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進行管理,但以色列控制著伯利恒的出入口。我手上有一份以色列人給的以色列國家地形圖,按一般的地圖繪制常規,以海拔區分綠色為平原,棕色為高原丘陵,但除這些顏色之外,狹長的以色列中間部位分散著無規則零碎的灰色和淡紫色,支離破碎,沒有規則。這種顏色通常不出現在地形圖上,這是行政管理區分的特征。在地圖圖標處有清楚的注腳,紫色為A區領域:巴勒斯坦自負民政、內部安全及公共秩序之責任。灰色為B區領域:巴勒斯坦自負民政與其人民公共秩序之則,以色列負責以色列人的安全。略有一般政治常識的人都會意識到,這是何等的復雜和混亂的管理方式?對了,不可能有人懂,所以有了這句進一步的注解:打算進入上述區域的人最好咨詢相關當局。伯利恒就恰恰處在這片灰紫交界處。這樣的行政管理方式放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會引起沖突甚至戰爭,這是常理。我們乘坐著以色列的大巴駛入了巴勒斯坦,沒有邊檢的復雜程序,巴勒斯坦導游在過了邊界時上了大巴,和以色列導游坐在一起互通情況愉快交談,沒有一絲違和感。</p> <h3>以色列導游和禮品店的巴勒斯坦店員談笑風生。</h3> <h3>直到來伯利恒的當天我才反應過來,伯利恒如今在巴勒斯坦國。重溫一下世界現代史;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伯利恒,1995年圣誕前夕根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達成的過渡自治協議,伯利恒回到了巴勒斯坦。這座城市歷史上曾經被眾多帝國所統治,而就單獨的歷史事件來看,往往不會讓人聯想是發生在哪一個國家。來到巴勒斯坦國也讓我覺得有點兒意外的小驚喜,只要有巴勒斯坦標記的我都如獲至寶,拍照留念。</h3> <h3>伯利恒是巴以交界的地方,以色列為阻止巴勒斯坦激進派成員滲透到以色列境內襲擊,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在巴以邊界修筑了約700公里的安全隔離墻。這是巴勒斯坦這邊墻上畫滿的反對戰爭希冀和平內容的涂鴉。</h3> <h3>其實讓伯利恒名聞世界應該是耶穌基督的出生地,對基督教來說意義非同一般。猶太人最偉大的君主大衛也是伯利恒人,人們稱這里為“圣城中的圣城”。坐落于馬槽廣場的圣誕教堂建在伯利恒之星洞遺址上,其使用權歸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和亞美尼亞教會東正教等基督教派。</h3> <h3>馬槽廣場上的耶穌教堂。</h3> <h3>圣誕洞是耶穌誕生時的山洞,長12.3米、寬3.5米。走到洞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呈半圓形的大理石低矮壁龕,地面上有顆閃閃發亮的銀星,用來標識耶穌誕生的地方,銀星就是“伯利恒之星”,呈齒輪狀共有十四個齒,中間是個口,銀星上鑲刻著的拉丁文意思為:“在這里圣母瑪利亞誕生了耶穌”。圣壇上懸掛著15盞屬于基督教各派不同時期點燃的油燈,晝夜不滅地照亮著牽動十億基督徒的神圣角落。</h3> <h3>教堂的們和進入圣誕星洞的門都很矮小,人們必須弓身而入。有人說這是為了讓人們在耶穌誕生之地俯首謙卑,感到主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h3> <h3>教堂內的局部。</h3> <h3>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東正教一直共同管理著圣誕教堂。2012年巴勒斯坦外交部長以伯利恒古跡正因以色列占領和猶太人定居點而受到威脅為由,希望國際社會協助巴勒斯坦保護古跡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并首次申遺成功。伯利恒的歷史和現狀我先講到這里,讀者是否能了解了它的紛繁和混亂。</h3> <p class="ql-block">第七:橄欖山-圣殿山-錫安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橄欖山是一條多山峰的石灰巖山脊,在耶路撒冷舊城的東面,是耶穌布道的地方,周圍遍植橄欖木,該山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在《圣經》及以后的宗教文獻中屢次記載。我們只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黎明登上了這座山,向著耶路撒冷城中眺望,此時不可能進到苦悶大教堂,圣瑪麗神女教堂等有意義的基督教遺址,但燈火通明中的耶路撒冷城內的圣殿山圓頂清真寺盡收眼底,天亮之后也可以看到千百年來埋葬猶太人的古老墓園。</p><p class="ql-block"><br></p> <h3>燈火闌珊處的圓頂清真寺。</h3> <h3>猶太人喜歡把墓地放在這里,他們相信葬在耶路撒冷意味著能夠在審判日首先復活,并且越接近圣殿山,越能盡快復活。還有一種說法來自《塔木德》:“對一個人來說,居住在以色列,即使城里沒有猶太人,也比居住在非以色列,但城里全都是猶太人來得好。埋葬在以色列的人,仿佛誕生在耶路撒冷,埋在耶路撒冷的人,仿佛誕生在榮耀的座位之下。不僅是猶太人,后來的耶路撒冷的統治者也埋在那里。</h3> <h3>耶路撒冷城中的圣殿山是宗教圣地,這里的敏感性在于不同反響的歷史,保存著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眾多宗教遺址。因為目前的圣殿山已沒有公元前1010年興建用以朝拜和祭奠猶太教主神的圣殿,取而代之的是公元628年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建起的金色巖石圓頂清真寺。在圣殿山上比較明顯的建筑還有位于南部和灰頂阿克薩清真寺。前者巖石圓頂清真寺有一座神龕,原址圣殿中的約柜(十戒的兩塊石板)也在里面,這不是真正的清真寺。后者才是后來為周五做禮拜的普通信眾建造的清真寺。<br></h3> <h3>圓頂清真寺。</h3> <h3>阿克薩清真寺。還有后面是橄欖山上的主禱文教堂和升天教堂。</h3> <p class="ql-block">對于這兩座清真寺,最好的展現是將是將它們同框。</p> <h3>耶路撒冷南門錫安門外的錫安山Mt Zion。“錫安”用于隱喻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的全景。,大衛王墓,最后的晚餐的房間和圣母安眠堂都位于錫安山上。</h3> <h3>大衛王墓是在大衛死后2000年由十字軍建起來的,大衛冢其實不是埋葬大衛的地方,是十字軍誤以為錫安山為大衛山所致。</h3> <h3>不管大衛在與不在,這里仍然被猶太人祭拜著,如今是作為禱告廳使用,這里是男賓禱告室。</h3> <h3>馬可樓的正門。馬可樓的拉丁語Cenaculum意思為用餐處,是耶穌與門徒們最后的晚餐發生地。</h3> <h3>圣母安眠堂。</h3> <p class="ql-block">第八:哭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哭墻又稱Wailing Wall or Western Wall.公元前十世紀猶太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建立了猶太教圣殿所羅門圣殿,宏偉華麗的圣殿成為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公元586年,巴比倫人攻占耶路撒冷,圣殿付之一炬。以后重建,公元一世紀希律王擴建,又于公元70年和135年毀于羅馬人之手。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流落到歐洲各地,圣殿始終未能重建。后來在圣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了圍墻,也是伊斯蘭圣地圍墻的一部分,但是猶太人仍然珍惜它,這段墻成為猶太人信仰和團結的象征。據說從羅馬人占領時期就有猶太人在這里哭泣,此后的千百年常有各地的猶太人來此哭嚎,以寄托故鄉之思,他們把自己的心愿寫在紙上,留在墻壁的縫隙里,并相信上帝定會讓他們的愿望成真。千百年來對故土的思念和對信仰的堅持也許真的打動了上帝,為猶太人換來了1948年在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地方成立了以色列國,將耶路撒冷這一聯合國管轄區的一部分西耶路撒冷定為自己的首都,在中東這個火藥桶里越戰越勇成為中東第一軍事強國和中東地區唯一一個有完整工業體系和先進科技的發達國家。</p> <p class="ql-block">在哭墻前的廣場上遇到了一隊執勤上崗荷槍實彈的士兵,相比幾天前馬薩達古堡軍事訓練的新兵,他們的軍容軍姿明顯嚴謹整齊,背對哭墻面帶自信的微笑,對國家復國強盛充滿的希望已經被他們盡情展現。也與身后哭訴歷史的人們形成強烈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 :苦路十四站和圣墓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苦路VIA DOLOROSA在耶路撒冷老城,是當年耶穌被羅馬人判死刑后,背著十字架走過的路,路上停留了十四次,這十四處地方就是苦路十四站。</p> <h3>第三站;耶穌第一次摔倒,十字架壓在了他的身上。</h3> <h3>第四站;耶穌在人群中看見了自己的母親。</h3> <h3>第八站;耶穌走行走的路上遇到很多婦女為他哭泣,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哭...”有人說耶穌因此預言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h3> <h3>第九站;耶穌在這里第三次摔倒的地方,后面是如今的圣墓大教堂。</h3> <h3>第十二站;耶穌十字架站立的地方。</h3> <h3>第十三站;圣墓教堂進門處耶穌尸體被清洗和用細麻布包好的石板,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圣徒們在這里頂禮膜拜。</h3> <h3>第十四站;耶穌被圣徒們抬進這里,其實這是耶穌的空墳墓,據說耶穌三天后復活四十天后上天。</h3> <h3>這是圣墓教堂外景,圣墓教堂(Sanctum Sepulchral 拉丁文/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英文)的基址是被許多基督徒認為《新約》中描述基督被釘死的地方,其實圣墓教堂的原址是哈德良時期修建的一座阿芙羅狄蒂神廟,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后派其母親海倫娜前往巴勒斯坦查訪圣跡,海倫娜發現了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就認為此地為耶穌受難地。苦路十四站和圣墓教堂的建筑都是耶穌受難后圣徒和后人們基于圣經新約的描述和老教會的傳說建起來的。海倫娜在《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本書中被標榜為“第一個考古學家”“古往今來,沒有一個考古學家曾想她那樣成功”,海倫娜發現十字架的故事可能是被后人杜撰的,但她永遠改變了這座城市。</h3> <h3>在耶路撒冷,真相永遠不如神話。歷史學家們也常常說:“在耶路撒冷不要問我事實的真相,若拿走虛構的故事,耶路撒冷就一無所有了。”以前我一直懷疑中國的歷史古跡-因為蘇軾的《赤壁懷古》確定了東漢赤壁之戰的地點;因為曹雪芹的《紅樓夢》北京出了個大觀園;因為金庸的《射雕英雄轉》華山多了塊論劍石。原來世界歷史也是靠這樣的方法編纂和描述,歷史很難,過往的事情不容易還原,只能根據故事和想象讓人們去緬懷。<br></h3> <p class="ql-block">第十:特拉維夫-雅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拉維夫Tel-Aviv 在希伯來語中是春天的小丘,雅法yafo名字原意是美麗, 特拉維夫和雅法的的名字是被連在一起的,正如其名,這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座民風開放的美麗城市,駐有外交官,阿拉伯基督徒等個各樣阿拉伯人和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猶太教派的猶太人。人們都說去以色列祈禱在耶路撒冷,休閑在特拉維夫。</p> <p class="ql-block">在舒適宜人特拉維夫-雅法結束了我們六天的以色列行。古往至今,文化和宗教,史實與傳說,現實加想象讓我完成了一次三千年的穿越,之后用兩個多星期的時間翻閱瀏覽了《耶路撒冷三千年》的部分有關章節,嘗試了解更多的真實歷史和想要看清當今世界的混亂模樣。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走訪太多的地方,很多古跡也被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統治者和三大宗教交替占有詮釋。一部隨筆,幾十張照片,加之粗淺的歷史知識不能系統勾勒出三大宗教的起源演化和關系,特從網上轉載部分內容抄錄和學習。公元前15世紀,猶太先祖摩西創立了猶太教,以“舊約”為圣經。基督教是耶穌在公元30年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創立,其經典的主體是直接從猶太教移植過來的,廢除了猶太教嚴格的戒律和煩瑣的禮儀,實行較為簡便的宗教儀式,基督的追隨者將耶穌的話編成“新約”。基督教和猶太教同為舊約宗教所派生,共同相信一神論、創世論、舊約的先知。基督教和猶太教的不同之處在于 ,基督教相信耶穌是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猶太教不信仰耶穌是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猶太教認為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還未來臨,他應該是一個能把猶太人從外族人統治之下解救出來的猶太先知、祭司、君王。以色列人是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生的兒子以撒的后代,而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與妾夏甲(Hagar)的兒子以實瑪利 的后代。伊斯蘭教于公元7世紀初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穆罕默德參照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經典,將其中他認為阿拉伯人能夠接受的教義和阿拉伯原始宗教中的一些教義設法結合起來,于610年創建了伊斯蘭教。據說當年有位天使經常跑到穆罕默德面前,向穆罕默德說話,他把這些話記在心里,傳給他的門徒們,門徒一一記錄下來,形成了《古蘭經》。《新約》和《古蘭經》對《舊約》的教義都有所繼承,它們都相信一神論和神創造萬物。</p><p class="ql-block">這次行程也在約旦停留四天,接觸了解伊斯蘭教起源和教義,用穆斯林人的角度變換看待文明沖突,其中涉及古羅馬和阿拉伯歷史,受益匪淺,隨后整理寫出。以上照片有個別來自同行影友杰作,特此感謝。</p><p class="ql-block">2019 年1月</p> <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常宁市| 都江堰市| 招远市| 唐海县| 新野县| 皮山县| 阳信县| 怀仁县| 新泰市| 独山县| 香港| 昌都县| 清河县| 泉州市| 巧家县| 维西| 福州市| 南丰县| 铜梁县| 德令哈市| 五河县| 沂源县| 安岳县| 察雅县| 英山县| 平南县| 蒙山县| 凤山县| 牡丹江市| 紫阳县| 千阳县| 华宁县| 九龙坡区| 青川县| 上虞市| 七台河市| 格尔木市| 潍坊市| 和政县|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