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圓夢一一南極點!

Zhang Li

<h3>小時候,南極對我來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h3><h3>當中國的長城站(南緯62度)、中山站(南緯69度)、昆侖站(南緯80度)、泰山站(南緯73度)相繼建成,為國人自豪的同時,也多了一份關注!漸漸的,我知道科學發展到今天,自己應該也有機會了!</h3><h3>前些年當第一次踏足南極,那無與倫比、美輪美奐的景色,震撼了我。這就是自己神往的地方,經過千辛萬苦,冒著驚濤駭浪,發現了世外仙境。可愛的企鵝,各種海洋動物,翱翔的飛禽,湛藍的天空,還有那狂風暴雪,一幕幕都深深地刻在腦海里!</h3><h3>一定要再來,深入內陸,直至地球的最低點,南緯90度,神話般的南極點!</h3><h3><br></h3> <h3>伊爾一76運輸機載著30多位,來從世界各地的探險愛好者,經過四個半小時的飛行,緩緩降落在南極內陸(南緯79度46分)的聯合冰川藍冰跑道上!</h3> <h3>據說這條藍冰跑道,2007年12月13日第一次成功降落客機,到現在剛好第十一年。跑道4公里長,冰層厚度700米。在南極大陸,由于冰架由高向低移動,跑道也會每年向西南方向漂移!</h3> <h3>這是來接我們的飛機,該回歸了。在苦苦等待若干天后,從智利蓬塔到南極聯合冰川之間,終于出現了一個短暫的,適合飛行的(12小時)天氣窗口。我們本不屬于此次返回對象,感謝老天幫忙,前一波待返客人由于天氣原因,被滯留在南極最高峰文森峰營地。</h3><h3>別人的不幸卻成全了我們,盡管自己由于大自然的好客,也被迫一次次通過衛星電話,變更回程國內和國際機票,并不斷取消預訂的酒店而被罰款。但終于在新年來臨之前,能夠重回人間,回到我溫馨和掛念的家,真有一種戰場凱旋的喜悅感。</h3> <h3>此刻的南極,對我來說,好像就是個夢。沒錯,一場白日的夢。這里既然不屬于人類,不屬于任何生命體,那就是仙境。仙界一天為人類一年,這里不正好印證了嗎?它一年確實只能算一天一一即白天和黑天。</h3><h3>人類真正開始踏足南極大陸,也就是近100多年的事兒,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團隊用了56天,終于第一次踩到了南緯90度點。巧的事,這一天也是我們計劃出發南極大陸的日子,遺憾天宮不作美,沒能成行!</h3><h3>住在酒店的海景房,仰望藍天,遠眺麥哲倫海峽,滾滾海浪卷起一層層白色的浪花,這里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世界的盡頭,但看不到頭的海那邊,卻真是世界的盡頭!</h3><h3>對面是最冷、最高、最多風的大陸。但從另一方面,它又是地球最底部,雖然冰雪萬里,卻是最干燥的大陸。在這片靜謐的冰雪世界,有太多的神人和他們的留下的故事,也有更多的迷被掩埋在千里冰原中。</h3><h3>看過有關資料,二千多年前,古希臘科學家亞里斯多德根據月食發生時,月面出觀的地影是圓形的,得出地球是球形!。他推斷,地球北半球有大片陸地,為避免地球頭重腳輕,與之平衡,南半球也應有一塊大陸,他認為北極點附近是海洋,那南極點附近應該是對應的大陸。現代科學證明了南北極的對應關系,它們具有相似的面積和體積。這些神話一樣的故事,是真的嗎?剛好,科學家Gary先生給我肯定的回答。老先生有段話說的很哲學:亞里斯多德確實靠思維想像得出的結論,當聰明和受過教育的人,發揮想像時,就稱之為哲學!</h3><h3>1519年,麥哲倫通過他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球體!</h3><h3>看來南極,這個過去的神話,自己將夢游,實現真實版的白日夢!</h3> <h3>低層的白云間露出了些許的籃天,與腳下厚厚的白雪,被風吹過,被推雪車清理后,透出的籃色堅冰,讓我們年前回家的奢望,夢想成真!</h3> <h3>俗話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行路遠了,(從北極點到南極點的打卡,數次的南極、北極之旅)反而連吹牛,也少了底氣和勇氣。因為知道的多了,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太多。不說話的神人見多了,才明白整天宣傳自己的并非牛人!南極點,一百多年來,無數科學探險家在此競技,他(她)們挑戰自我,挑戰人類的極限,一代一代前赴后繼用生命譜寫偉大……</h3><h3>再見,方外之地!</h3><h3>再見,神話一樣的夢幻之境!</h3><h3>再見,南極大陸,這遍人類創造最多奇跡的地方!</h3> <h3>一周多以前,平靜時的麥哲倫海峽,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在它的的南面是德雷克海峽,常年波濤洶涌,被稱為咆哮西風帶。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500年前,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帶領西班牙船隊,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通過70天穿越了大西洋,經過了這里,發現了通往‘’南海‘’的海灣,即麥哲倫海峽,隨后經100多天風平浪靜的航行,順利橫渡太平洋抵達菲律賓。這個‘’南海‘’因此起名‘’太平洋‘’!而麥哲倫海峽也是太平洋與大西洋間的天然航道。這里風向和海流長期變幻莫測,但較德雷克海峽還是溫和的多!</h3> <h3>轉天大風飛揚!這不,看看我的探險伙伴,被風吹的過橋都困難。</h3> <h3>因為氣象原因,出發日期已推遲了三天,探險公司招待我們幾位焦躁的華裔旅友,在當地半山腰觀景歺廳共享晚餐。這也正是最后一頓正餐,翌日下午我們終于啟程啦!</h3> <h3>蓬塔候機廳結識的新隊友,日本老太太89歲,澳大利亞老太太83歲。</h3> <h3>左前方是南極探險旅游中,有記載至今,年齡最長者,90歲的英國老太太!</h3> <h3>組織方照顧安排三位老人坐在飛機第一排。</h3> <h3>飛行中,負責通訊的機務組員。前面的屏幕能夠看到飛機的飛行情況,替代客機的窗戶!</h3> <h3>客貨兩用的伊爾76飛機旅途中!</h3> <h3>到達聯合冰川營地,興奮,先拍個照!</h3> <h3>這兒離我家直線距離一萬三千七百多公里呢!</h3> <h3>帳篷里很舒適,兩人空間并不擁擠。光線透過彩色的雙層逢布,柔和而明亮。24小時不用點燈,其實對人來說并不舒服!</h3> <h3>為老外設計的兩層睡袋,對亞裔人來說,保暖而寬松,跟家里的被子感覺一樣一樣滴!</h3> <h3>初來的感覺一切都是美好的,在歺廳里兩位上海的資深旅友,與日本探險導游還有自中國的第三方客人(攀登文森峰與南極最后一緯度徒步)子君小姑娘聊天!</h3> <h3>難得的好天氣,終于在抵達南極大陸的第二天,與我的極端朋友(一起多次深入南北極)準備登機。這架代號DC一3(巴斯勒)是架“大飛機”,能坐17人,可以不用加油往返南極點!營地還有兩架也飛南極點和文森峰營地,是10座(雙獺)小飛機,往返必須加一次油。</h3> <h3>借用那句登月名言,改編成:我的一小步,是科學發展的一大步!過去有多少探險家,既使付出生命也難以到達之地,今天我一個凡人將美夢成真!</h3> <h3>從聯合冰川到南極點,全程1113公里,現在已飛完九成了。(共需3小時45分)飛機在冰蓋上空幾百米高度飛行,全程不加壓,高度在三千(六~七百)米。還好,沒有發生高原反應。只是途中經過山區時,受氣流影響,有短暫的暈機反應。看著下面無比壯美的景色,身體不適也就不算是個事啦!機艙內,左側邊是雙排座位,右側前半部也是座位,后半部分放置行李。要知道我們這架飛機的機身,可是(1942年)二戰時的老古董,只是內部機器設備都已更新。</h3> <h3>這就是傳說中的地理南極點,它的地面標志點就在我右后方。由于冰蓋的不斷移動,每到年底,極點都會重新校正。今年新位置過幾天才會放新地標,不過我們通過GPS儀器,還是自己找到了新90度點,它在我的左后方,離舊址大約5~6米處!</h3> <h3>如假包換的地理南極點!</h3> <h3>另一版本的極點證明!</h3> <h3>這是最著名的南極點地標,水晶圓球。位置雖然已不準確,但具有象征意義,離真正的地理極點相差幾十米。這也充分說明,世間萬物都非一成不變!地標后面是十二個《南極條約》簽署國的國旗。它于1959年12月1日達成協議,這是一個偉大的、最大互利共贏的、和平利用南極的協議,是人類用理智戰勝貪婪的杰作!</h3> <h3>南極點所用的是新西蘭時間,比我們聯合冰川時間早16個小時。這個時間點,氣溫不算很冷,零下21攝氏度,加風冷效應,感覺溫度零下34攝氏度!</h3> <h3>南極點:美國阿蒙森_斯科特科考站,喝一口極點的甘甜雪水!</h3> <h3>有幸進入科考站,感受在地球最遙遠、最荒涼的地方,圣誕節的氣氛!</h3> <h3>科考站圖書室,怎么也得擺擺姿勢,裝個樣子吧!</h3> <h3>當晚10點,回到營地,半小時后狂風來襲。真幸運,否則隨后的幾天都無法飛行。第二天,歡慶酒會!</h3> <h3>公司老板,香檳祝賀!</h3> <h3>極點飛行員,這位爺駕駛二戰(1942年)老古董飛機(機身內部已更新),接送我們往返南極點。他是世界上飛極點最多次數的駕駛員(40多次),為我頒發登陸南極點證書!還是咱加拿大老鄉,家住草原省。</h3> <h3>歡聲笑語,氣氛輕松;美酒佳肴,同享成功喜悅!</h3> <h3>去查爾斯山風之峽谷,領略南極內陸高山大川,徒步冰雪世界。</h3> <h3>不高大的山,不算小的石,猶如外星球環境!!</h3> <h3>石山與冰川構成的風之峽谷!</h3> <h3>壯美的冰川!</h3> <h3>暴風雪,在南極大陸,就是家常便飯,超級雪地車也不一定給力,還得履帶車上場!</h3> <h3>南極大山里采集到純潔的白雪,裝瓶后帶回家!</h3> <h3>這是山里采雪現場,確保帶回的雪水絕對純凈。</h3> <h3>閑暇時光,滑雪,練習冰原徒步技能!</h3> <h3>天地無縫對接,在渾然一體的純白世界,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h3> <h3>夢幻境界!</h3> <h3>靜思!在蒼涼又潔凈的世界里,沒有浮躁,沒有榮辱,看淡世事!</h3> <h3>空、靜、美!</h3> <h3>白色世界,老天挽留我們在南極大陸,過白色圣誕節。太陽能車帶著盛裝游行隊伍,撒歡而來!</h3> <h3>六位原產地是中國的華人,來自三個國家。相聚在南緯79度46分的聯合冰川,喝著加了肉桂的熱紅葡萄酒,在這天然會場,共慶圣誕!</h3> <h3>圣誕老人是為和藹可親,又充滿智慧的科學家!</h3> <h3>各國人民大團結。</h3> <h3>先進的太陽能車,正在南極內陸進行測試,希望經過不斷改進,將來可以為南極環境保護做貢獻。</h3> <h3>這是一對荷蘭科學家夫妻,是坐在那輛長車里研究太陽能的。</h3> <h3>這是冰島經過改裝的,用于橫穿南極大陸的汽車。上車用的腳踏板,其實是兩根管子,拆下來可安裝在前部做吊車臂用。</h3> <h3>這位司機兼向導,剛帶車隊(三輛車)穿越南極大陸,回到營地。</h3> <h3>這輛停在營地后面的車,剛運來還沒投進入工作狀態,準備替換舊的輪式雪地車。看起來,威武霸氣,但有點像囚車呀。</h3> <h3>營地的雪地自行車與眾不同,輪胎比一般車要寬很多。雪下面有冰,騎車顯然要此平地困難些!</h3> <h3>雪地摩托</h3> <h3>這款雪地摩托,是不是很酷?</h3> <h3>這樣的雪景是否很眼熟,有一種白色沙漠的感覺。</h3> <h3>站在山上,云霧之間。</h3> <h3>隨手撿到的小玩意,上雪下冰,猶如南極地貌的縮影!</h3> <h3>山與雪地的交界線,勾畫出的白色海洋。</h3> <h3>本打算去幾十分鐘外的象頭山,聽說那里有可能發現化石。但天宮不作美,暴風雪肆虐,我們加強版的雪地車也行走極其困難。最后中途折返!</h3> <h3>餐廳帳篷,充滿了圣誕和新年的氣氛。閑暇之余,我們的歺廳帳篷,有人聊天,有人娛樂,也有人讀書。身著紅色衣服者,就是年過九旬的英國老人,平時總在看書。同桌兩小姑娘,一位十四歲,另一位十八歲,是老人的孫女,中年婦女是老人女兒。她們是個大家族,一家七八位,本次一起上陣,分兩撥在南極點匯合。爸爸、叔叔帶著兩位千金,徒步南極最后一緯度。她們用十一天,拉著自用吃住行李,頂風冒雪完成了一百一十公里艱苦爬坡,來到極點。老太太在女兒與大孫女男朋友的陪伴下,跟我們這群凡人乘機飛抵極點!其實老人與孫女都在挑戰自我,挑戰極限。去年也就是2017年,她們同樣分工,完成了挑戰北極點!</h3> <h3>南極,世外之地。既然天外有天,世外高人自然多聚于此。看看這些神一樣的朋友吧,左邊男子:Eric Barson 一年內完成從海岸線徒步1200公里到達南極點,800公里徒步到北極點,然后又登頂珠峰!右邊的女士:咱加拿大老鄉,是飛機駕駛員,開國際航班。由于南極大陸的“熱情好客”,我們都被滯留于此過圣誕,這位女飛行員將錯過她的國際飛行任務……</h3> <h3>Gary 是為研究企鵝的科學家,老頭兒性格開朗,講座有獨特見解。扮演圣誕老人,和藹可親。在藍冰跑道附近,雪地車打滑,二話不說,躺在車輪下鏟雪,刺骨的冷啊!</h3> <h3>Paul Henry 職業跳傘攝影師,從事跳傘活動4000多次,在地球人能去的任何地方,都留有他的身影!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在籃天中,白云上,不開傘的閑庭漫步,藝高膽大!</h3> <h3>看看我們這位兄弟的空中漫步,技能之高超,踩祥云于腳下。這是在數千米高空,打開傘之前的自信!</h3> <h3>大胡子William,美國人,是世界最大降落傘制造商。我們看到的翼裝飛行,雙人跳傘都是他的杰作。本次來南極,測試在寒冷的極地上空跳傘。73歲了,把長胡子編成三條辮子,一邊吃降壓藥,一邊堅持親自跳傘,下來后耳朵凍的聽不見聲音……</h3> <h3>高個子Dave Hahn,15次登頂珠峰,是非夏爾巴人登頂世界紀錄保持者!</h3> <h3>嬌小的尤翰娜,曾經的瑞典護士,酷愛戶外探險。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和妹妹一起使用風箏,縱向橫貫格陵蘭,由南向北2300公里。隨后從海岸線徒步南極點,第一次就成功打破女子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挑戰極點的世界紀錄!用了39天走完1130公里,其間只休息了一天半。</h3> <h3>看起來白白凈凈的小姑娘,其實在國內也是小有名氣的戶外探險家。只是面對這些世界大咖,只能屈就算是探險旅游家。子君姑娘還是從珠峰南北兩坡成功登頂的中國女子第一人,七大洲的最高峰,完成了6座半,南北極最后一緯度也已徒步完成。她與我們同時到達南極點,我乘Dc一3飛機,她徒步最后一緯度110公里用了9天。我們營地的英國小姑娘用時11天。</h3><h3>徒步是什么感覺,在營地我們練習不負重滑雪2.5公里,就全身濕透啦!</h3> <h3>布坎南山</h3> <h3>由于雪太厚,輪式雪地車已不能行走,履帶車在松軟的厚雪上也步履蹣跚。好在今天無風,天氣轉晴,大約一小時的車程,順利來到布坎南山下。</h3> <h3>伴著一縷陽光,喝一杯熱巧克力,在愜意中沉醉。</h3> <h3>難得的好天氣,我們一行幾人去攀登布坎南山。</h3> <h3>山頂小憩,擺姿勢,裝裝樣子!</h3> <h3>山頂美景!</h3> <h3>白色海洋!</h3> <h3>這雪有半人厚,難怪履帶都行車困難!</h3> <h3>這里已感受不到天高地厚啦!</h3> <h3>返回營地的路,天藍地白,這也是我們來到南極內陸的第一次。</h3> <h3>千里冰封</h3> <h3>南極,天空并不高遠,陽光之下,南艾爾斯沃思山脈群,銀裝素裹,分外妖嬈。</h3> <h3>我們的知識競賽現場。</h3> <h3>吃飯時間。</h3> <h3>風雪過后,太陽穿過較低的云層。雖然看得見太陽,卻看不到不算太遠的山脈。</h3> <h3>工作人員的單人帳篷區,他們的條件顯然沒我們的雙人彩色貝殼帳篷好!</h3> <h3>白色的‘’流沙‘’!</h3> <h3>藍天、白云、遠山。</h3> <h3>風雪過后,營地景象。</h3> <h3>晴天的營地!</h3> <h3>薄云中的營地!</h3> <h3>南極夜晚的八級大風,在帳篷里聽的心驚肉跳,深怕住所被連根拔起。我的擔心并不多余,第二天聽說當夜,送我們去極點的加拿大飛行員(前面合影發證書的高個),帳篷被狂風刮出了幾十米外。人在帳篷里就如衣服在滾筒洗衣機里,隨帳篷在南極雪原上翻滾。想想,如果刮遠了,落入附近的冰裂隙,不就性命難保!公司為此給這位兄弟發了一個帳篷被刮出最遠的獎勵證書!</h3> <h3>狂風初起!</h3> <h3>狂風飛揚,萬里雪飄。</h3> <h3>大風之中!</h3> <h3>風暴來臨!</h3> <h3>白天的大風!</h3> <h3>風雪過后!</h3> <h3>風平雪靜,靜謐的大陸!</h3> <h3>科技進步,讓人類融入大自然。</h3> <h3>銀裝素裹</h3> <h3>雪落石出,平坦的雪原,就像白色的大海,海中露出點點碎石與小島!</h3> <h3>南極見聞永遠說不完,人人都有不一樣的故事。各個都在力爭用:勇敢、勇氣、毅力和一顆永不言敗的心,改變自己,挑戰自我,改寫歷史,創造屬于自己也屬于全人類的新紀錄!營地里,見過兩人,手指凍傷,一人三指,另一人七指。其中一人的凍傷經歷,僅僅是在成功登頂文森峰后,為了勝利的喜悅,照像時伸手作個姿勢,就這么簡單,這就是南極。</h3><h3>本人也有大自然的饋贈,由于極度干燥,三次流鼻血,兩次都是近兩個小時才止血成功,醫生無意間發現我的鼻子已經凍傷,但自己卻毫不知情。在營地,徒步探險家們,身體各部分凍傷根本就不算個事兒。</h3><h3>在這荒蕪與蒼涼的白色世界,觀天空之高遠,望冰川之廣闊,淡看世事,寧靜平息著浮燥,凈化著心靈。各路神人,默默無聲,相聚與分離,緣起緣落!</h3> <h3>跳傘觀景臺,就在我的居室外,尤如人間幻影!</h3> <h3>南極我來了,極地跳傘,世界首創。在天寒地凍之間,從4500米高空縱身一躍,人與自然在此完美和諧!</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肥城市| 金溪县| 家居| 大厂| 遂川县| 定日县| 吴忠市| 阿鲁科尔沁旗| 潍坊市| 和田县| 山阴县| 钦州市| 盘锦市| 西安市| 九龙坡区| 砚山县| 三台县| 清涧县| 航空| 延川县| 东乌珠穆沁旗| 固阳县| 茌平县| 曲靖市| 彭泽县| 桐柏县| 柳州市| 彩票| 福泉市| 兴安县| 平泉县| 桃江县| 襄樊市| 法库县| 翁牛特旗| 万源市| 博白县| 巫山县| 延川县|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