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多年來,斷斷續(xù)續(xù)地紀(jì)錄了一些京劇大伽們的舞臺表演和與票友互動的情景。</h3><h3>漢調(diào)進京對京劇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京劇名家們跟武漢或多或少地有了些交集。武漢是全國四大戲碼頭之一,這些大伽們紛紛從不同的地方來到這個戲窩子“打碼頭”。</h3><h3><br></h3> <h3>梅葆玖:梅蘭芳之子,梅派傳人。</h3><h3>2007年,梅葆玖來漢參加第八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h3> <h3>2013年,梅葆玖來漢參加六一兒童晚會。</h3> <h3>耿其昌:中國京劇院演員,工老生,宗法余派。</h3><h3>1989年,耿其昌來漢與票友交流。</h3> <h3>李維康:中國京劇院演員,工青衣,自成一派。</h3><h3>1989年,李維康來漢與票友交流。</h3> <h3>王蓉蓉: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工青衣,宗法張派。</h3><h3>2006年,王蓉蓉登門請教陳伯華大師。</h3> <h3>2011年,王蓉蓉來漢表演《沙家浜》。</h3> <h3>李勝素:中國京劇院一團團長,工青衣、花衫,宗法梅派。</h3><h3>2012年,李勝素來漢參加京漢名家演唱會。</h3> <h3>于魁智:中國京劇院藝術(shù)總監(jiān),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工老生,宗法楊派。</h3><h3>2012年,于魁智來漢參加京漢名家演唱會。</h3> <h3>譚孝曾:北京京劇院演員,工老生,譚門第六代嫡傳人。</h3><h3>2012年,譚孝曾來漢參加 “傳承之旅”活動。</h3> <h3>李寶春:臺北新劇團團長,李少春之子,工老生,宗法李派。</h3><h3>2012年,李寶春來漢表演《奇冤報》。</h3> <h3>王珮瑜:上海京劇院演員,坤生第一人,宗法余派。</h3><h3>2012年,王珮瑜來漢舉辦“瑜音繞梁”京劇清音會。</h3><h3><br></h3> <h3>孫毓敏:京劇演員,北京振興京昆協(xié)會會長,北京戲曲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名譽院長,工青衣、花旦等,荀慧生親傳弟子。</h3><h3>2012年,孫毓敏來漢參加紀(jì)念舞臺生涯60周年演出活動。</h3> <h3>尚長榮:京劇演員,尚小云之子,銅錘花臉,宗法侯派,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h3><h3>2011年,來漢參加中國京劇藝術(shù)節(jié)開幕式。</h3> <h3>2011年,尚長榮在武漢大學(xué)講授京劇知識。</h3> <h3>關(guān)棟天:京劇演員,工老生,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h3><h3>2009年,關(guān)棟天在《生活秀》中演出。</h3> <h3>齊淑芳:創(chuàng)辦美國齊淑芳京劇團,工武旦、青衣、花衫,曾飾演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寶”。</h3><h3>2011年,齊淑芳來漢表演。</h3> <h3>張學(xué)浩:京劇演員,張君秋之子,后改習(xí)青衣。</h3><h3>2015年,張學(xué)浩來漢參加紀(jì)念張君秋誕辰95周年專場演出。</h3> <h3>劉長瑜:中國京劇院藝術(shù)指導(dǎo)委員會主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工花旦、刀馬旦,宗法荀派,曾在樣板戲《紅燈記》中飾演李鐵梅。</h3><h3>2010年,劉長瑜在漢重溫《紅燈記》。</h3> <h3>燕守平:北京京劇院京胡琴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xué)會胡琴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京胡研究會會長,有“京胡圣手”之稱。</h3><h3>2011年,在漢操琴與票友互動。</h3> <h3>史依弘:上海京劇院演員,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梅派青衣。</h3><h3>2011年,在新編京劇《情殤鐘樓》中飾演艾麗婭。</h3> <h3>2011年,兩位美國女士在《拾玉鐲》中用英文飚戲。</h3> <h3>2011年,來自美國的母子倆在《三岔口》中演對手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密山市|
绥芬河市|
和硕县|
开阳县|
崇义县|
扎囊县|
安平县|
石阡县|
连南|
分宜县|
渭南市|
板桥市|
讷河市|
锡林浩特市|
万源市|
高青县|
日照市|
深泽县|
云安县|
黎平县|
金山区|
洱源县|
溧阳市|
英山县|
前郭尔|
河南省|
寿阳县|
田阳县|
桐城市|
大关县|
澎湖县|
新余市|
宜阳县|
合川市|
社会|
万安县|
雅安市|
志丹县|
阿拉善左旗|
嘉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