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說起"紅色佛都″,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色達 ,成千上萬的紅色小木屋讓人震驚!其實在川西的另一座小城,還有一個藏傳佛教修行的圣地。那里,也很美,不管是建筑,還是信仰。那里,便是白玉縣的亞青寺。</h3> <h3>亞青寺,一個比色達還要隱秘、純靜的修行之地,就像是孤寂高原上,一朵盛開的蓮花,在梵音暖陽下,流著關于信仰的純真的美。當色達越來越被熟知,亞青寺仍蒙著神秘面紗,它是兩萬多覺姆的修行地,它是真正的佛教女兒國。</h3> <h3>亞青寺,位于四川省甘孜 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昌臺區(qū)阿察鄉(xiāng)境內,是一座藏傳佛教寧瑪教修行的圣地,主張嚴格的閉關苦修,以聚集了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藏族女性修行者著稱,與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齊名。</h3> <h3>清晨從甘孜出發(fā),沿甘白公路一路向西,翻越卓達拉山(海拔4600米)和海子山(海拔4410米),在公路界牌95公里前200米處,一路牌(亞青烏金禪林)指向左側岔路,拐進岔路大約七公里就到了亞青寺。</h3> <h3>亞青寺是免費景點,一進入寺廟的街道就被滿街的紅色所淹沒,沒多遠就來到了阿秋仁波切靈塔和白塔林附近,金碧輝煌的靈塔是為了紀念大圓滿龍欽、龍薩兩大清凈傳承祖師喇嘛阿秋仁波切而修建的。</h3> <h3>比起旅游業(yè)初具規(guī)模的色達,亞青寺略顯冷清,這里偏僻荒涼,路途艱險,四面環(huán)山,顯出別樣的寧靜和純粹,天地廣闊,環(huán)境優(yōu)雅,人們的生活和修行十分平靜,但這里擁有最天然的精致最純粹的信仰。<br></h3> <h3>亞青寺建在四面環(huán)山的章臺草原濕地上,地勢開闊,海拔四千米左右,溫度較低,就算是夏季七八月份早晚的溫度也就幾度而已。昌曲河將章臺草原腹地形成一個側臥的U型曲線,天然形成三面環(huán)水的覺姆島。</h3> <h3>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這里迵然不同的建造風格和修行特色。雖然同屬寧瑪派寺院,同是紅色建筑,但這里跟色達給人的印象迵然不同。喇榮五明佛學院的紅色小房子依山而建,而亞青寺的房屋基本是圍繞昌曲河而建的。</h3> <h3>亞青寺建在四面環(huán)山的草原濕地上,有數(shù)萬間修行者居住的小木屋,縱橫交錯的河流包圍了整個寺廟的建筑群,每當清晨或黃昏,炊煙彌漫,河水閃耀著金光,頌經(jīng)聲隨風遠遠傳來,猶如天籟,動人心弦。</h3> <h3>覺姆島長約500米,寬約300米,約0.15平方公里,在這個小島上,居住這超過20000的覺姆,這里成為世界上女性出家人最多的地方,所以這個小島被叫作覺姆島,便有了"離天堂最近的女兒國"的美稱。</h3> <h3>以河為界,島內居住著成千上萬的覺姆(女性修行者),因此被稱為“覺姆島”。島外居住著少數(shù)扎巴(男性修行者),島內島外兩個區(qū)域互不相擾。在這里,出家的男性僧人,無論本寺或者外寺,都是禁止進入覺姆島的,清澈純凈的昌曲河是這里最天然的分界線。</h3> <h3>整個亞青寺分為八個洲。扎巴區(qū)有五個洲,分別為法性光明洲、輪涅法性洲、普賢靜慮洲、大樂解脫道洲、明體自解脫洲。覺姆區(qū)分為三個洲,分別是樂空雙運洲、普賢大樂洲、二諦雙運洲。</h3> <h3>這個其所謂的島,靠兩座橋與外界相通,一座水泥橋連接圓滿光明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經(jīng)堂,一座吊橋連接“修行山”。</h3> <h3>島形區(qū)域南邊與一塊開闊的坡地相連。這里可見三三兩兩行走的覺姆、放牧的馬匹和牦牛,一派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場景。</h3> <h3>河的南岸是廣闊的平原,寒磣的尼房沿河而建,一條逼仄的小徑把巨大的宿區(qū)劃作兩半,遠遠望去構成一個完美的心型。這邊是覺姆們的聚居地,于是我為它取名為“覺姆之心”。</h3> <h3>這片"心"的土地,已成為了2萬多甚至更多全世界覺姆們庇護場所,她們在這里學習、修行,曰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和參悟,平靜中充滿對生命意義的渴望,希望來達到提升精神或神識力量的目的。<br></h3> <h3>從北岸的坡頭望下去,千萬間棚屋壯觀無比。河上有一座吊橋連接著南北,紅衣的僧人們往往來來。河的北岸坡上散落著零碎成團的僧房,每間不足十平方米。這邊是扎巴們的聚居地,他們大約有三五千人。</h3> <h3>在覺姆島的東南面,有座修行山,站在山頂能俯瞰覺姆島全貌,也是拍攝覺姆島最理想的地方。連接覺姆島一方猶如利刀所劈,懸崖峭壁,斜坡上修建得有一片單個木箱改造成的小屋,是閉關打坐的修行屋。</h3> <h3>站在蓮花生大師座像的修行山頂上,俯瞰亞青寺全景,清流環(huán)繞,云蒸霞蔚,儼然一幅佛國仙境圖,美麗而震撼。就這片區(qū)域居住著超過兩萬的覺姆和近萬的扎巴,而且規(guī)模逐年擴大,若干年后或者更短時間,章臺大草原這腹地之中,將成為一片恢弘的修行之都。。</h3> <h3>亞青寺,全稱亞青鎢金禪林,始建于1985年,由大圓滿龍欽、龍薩兩大清凈傳承祖師——喇嘛阿秋仁波切修建主持,喇嘛仁波切圓寂后現(xiàn)由眾生怙主——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切住持。</h3> <h3>亞青寺的震撼不僅是成千上萬的小木屋,而是一種令你透心的精神歷練。有時讓人無法言說,只是帶著絲絲心痛,感覺好像一切都不是真的;但卻又是真實存在的這樣一個地方,這樣一群一生與紅相伴的姑娘們。</h3> <h3>寺院中的覺姆,大都來自信奉藏傳佛教的藏、蒙等民族地區(qū)。她們遠離塵世,在門閂緊閉的寺院中苦讀經(jīng)文、虔誠祈禱、恪守戒律、努力以一顆圣潔之心,去叩響她們理想中的“超然世界”之門。</h3> <h3>浩瀚的覺姆之窗,每一戶窗里都有一個豐滿的精神世界,覺姆們中也有高學歷,財富豐厚,智商一流的佼佼者。她們?yōu)榱俗约盒闹械哪瞧ネ翖壍羲械乃幸恍男逕挘偷萌碎g的貧困和饑寒,享受著靈魂通向天堂的精神富足。</h3> <h3>在寺院修行的覺姆,有的來自貴族或富商之家,有的來自破落名門,有的來自平民百姓之家。一個女孩到尼姑庵修行,首先要找一位老尼當規(guī)范師,負責對她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和管理。</h3> <h3>這處嘛呢石經(jīng)墻伴隨著寺廟的建立,在短短數(shù)十年內一點點由刻著經(jīng)文的石板堆積而成。圍著嘛呢石墻轉經(jīng)只是覺姆們一天功課的序曲。<br></h3> <h3>覺姆和修行者每天必修的功課,就是圍繞著佛塔下轉經(jīng)廊的轉經(jīng)筒,轉佛塔或轉山。藏傳佛教認為,持頌六字真言越多,越表示對佛的虔誠,可得脫輪回之苦。把“六字大明咒”經(jīng)卷裝于經(jīng)筒內,用手搖轉,每轉動一次就相當于念頌經(jīng)文一次,表示反復念誦著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br></h3> <h3>最辛苦的莫過于是那些磕長頭的覺姆,他們全身心的忘我投入盡顯虔誠,每一次起伏仿佛都是一次心靈的釋放,象是一次人性與靈魂的交融,是一次與神靈的接觸親近。</h3> <h3>完成嘛呢石墻轉經(jīng)儀式后,她們通過兩座橋向大經(jīng)堂集中。此時此刻,如果你站在修行山上,你會被涌動的紅色所震撼。先是三三兩兩的覺姆從吊橋那頭走來,接著會有一排排的覺姆步入眼簾,接下來會有一簇簇的紅衣款款而至。<br></h3> <h3>有時候,眼前的吊橋會被覺姆的紅色衣袍所覆蓋,只看得見無數(shù)的人頭在攢動,無數(shù)的轉經(jīng)筒在搖晃!他們的旁邊是風中嘩嘩作響的經(jīng)幡,他們的身后是那些火柴盒一樣的紅房子。</h3> <h3>沿著修行山下蜿蜒的小路,穿過轉經(jīng)筒處,便可見宏偉壯觀的大經(jīng)堂。信仰就像心中的暖燈,在黑暗里照亮心路,指引方向。這片紅色的海洋便是信仰的烏托邦,來過的每個人都被這深入骨髓的信仰所震撼。</h3> <h3>圓滿光明殿是亞青寺修行者集中學習的區(qū)域,這里被稱為大經(jīng)堂。這座建筑仿照著名的桑耶寺主殿鄔孜大殿而建,外觀氣勢磅礴,內有160根柱子組成,這些深遠的喻意,只有那些了解亞青寺歷史,領悟宗教文化的人才能明白。</h3> <h3>功課誦經(jīng)是藏傳佛教徒每日定時集中于大經(jīng)堂,集體共同誦讀佛經(jīng)、念持經(jīng)咒、禮佛供養(yǎng)和梵唄歌贊的一種行儀。是覺姆日常宗教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必須修持的定課。</h3> <h3>每天全體覺姆都集中到經(jīng)堂,由領經(jīng)師領頭誦念經(jīng)文。不分老少,不分晝夜,這里的人終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修行。 聽課誦經(jīng),靜坐觀心,年復一年,永不懈怠 只為解脫今生,修得輪回。</h3> <h3>活佛在大經(jīng)堂前的廣場上進行傳經(jīng),成千上萬的扎巴和覺姆涌到大經(jīng)堂前的廣場,廣場上密密麻麻地盤坐著年老、年青、年少的扎巴 和覺姆,還有眾多的藏漢信眾。眾人齊聲頌經(jīng)的壯觀場面,讓人感受到佛法的感召力。</h3> <h3>誦經(jīng)廣場響起猶如天籟般的覺姆聲音,那些從遠古就傳下來的經(jīng)文,經(jīng)過虔誠的女性之口吟出,別有一番韻味和傳神感染力,清朗甜潤的喁喁之聲,傳達出的卻是深邃之哲理。</h3> <h3>亞青寺內用于上課的經(jīng)堂主要有三到四個,由多達數(shù)十位的寺廟上師分別上課,互相之間分成不同陣營,寺廟在上課時也嚴格區(qū)分男女。雖然說,在覺姆們和扎巴們上課的地方,游客可以來此觀望,但只能在經(jīng)堂外,除非得到允許,否則不能踏入其內。</h3> <h3>在亞青寺,只要寺院門開著就可以進去,也可以拍照。去廣場寺院,到處是梵音佛樂,循著梵唱讀經(jīng)聲,進入一個寺院,大殿里讀經(jīng)場面宏大震撼,雖然聽不懂藏語,依然覺得直入心魄、觸及靈魂。</h3> <h3>亞青寺內上課有點像內地大學,有很多的學生也有很多位老師。下午常設有公開課,課程的受歡迎度也因人而異,幽默風趣的老師自然更受學生歡迎。</h3> <h3>遠處的山谷里該是有高僧在講佛法吧,草地上圍坐了密密一大片紅衣僧侶,透過高音喇叭傳出來的聲音,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雄渾,在山谷里回蕩。</h3> <h3>中午12點,高僧的佛法講座暫告結束,紅色潮流遠遠的涌過來。她們或三五成群,或孑然獨行,腳步輕快,笑容滿面,如同赴了一場盛宴歸來……</h3> <h3>每次聽完講課后,覺姆們都會從小橋回到島上。在路道上,身披槳紅色僧袍的覺姆來來往往,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因為漫長的修行路上,只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而他們又不是孤獨的,因為身邊都是如此孤獨而虔誠的靈魂。</h3> <h3>過橋之后進入覺姆島,一側是靜靜流淌的昌曲河,另一側是修行者居住的密密咂砸的棚屋。沿著河邊主路慢慢前行,不時會有覺姆迎面走來,微笑示意。</h3> <h3>街上少見游客,路上滿是往來的覺姆,仨一伙倆一串,隨處可見的是披著藏紅色僧袍的僧侶,頭戴小紅、黃氈帽。空氣中彌漫著藏香和酥油混合的味道,耳畔不時飄過頌經(jīng)的梵音。</h3> <h3>雖然色達和亞青同屬佛教圣地,但在參修方法上還是有所區(qū)別的。色達注重文思(上課、理論和辯經(jīng)等),亞青則更注重修行打坐等實踐,這里是一個很容易讓人靜下心來的地方。</h3> <h3>草地上,冥想的靜修者在打坐,燦爛的陽光下,昌曲河畔,三三兩兩的僧人在行走,這就是亞青寺。大家都說,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是聞聽教法的最勝處,而亞青寺,則是閉關實修的上上之選。</h3> <h3>覺姆們的修持,主要是坐禪閉觀和閉齋。坐禪時,獨自端坐于室內避光處,不出門,不說話,謝拒客人,門上標有記號,數(shù)月到數(shù)年不等。</h3> <h3>無論在修行山,還是在覺姆島的南坡,我常常會碰到那些冥想的修行者,還有苦讀經(jīng)書的修行者。當我悄悄走近他們時,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干擾。也許他們真的是心靜如水,這種靜心禪修的狀態(tài),這種沉迷其中的境界,讓我不由生出一種敬意! </h3> <h3>修行山是覺姆們下課后常去的地方,休息時她們成群結隊地來到山頂,嘰嘰喳喳地喧鬧過后,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坐在山頂,靜靜地看著她們生活的覺姆島。</h3> <h3>在修行山頂上不僅可以看到整個覺姆區(qū),還可以看到高大的蓮花生大士,他所面向的正是亞青寺,靜靜地看著俯瞰洞悉著世間發(fā)生的一切。蓮花生大士雕像屬于亞青寺地標式建筑,每年的盛大法會就在此舉行。</h3> <h3>覺姆各種年齡都有,80后和90后占了很多,其中有不少美女。即便條件如此艱苦,她們的內心卻是如此的平靜。覺姆們也會像同齡人一樣愛美,讓同伴給自己拍下美照留念。</h3> <h3>覺姆大多在三十歲到十七八,穿戴全一樣,一樣工作,一樣修行,一樣誦經(jīng),一樣聽講,容貌對她們來說已失去了意義,因此幸福一直洋溢在她們的臉上。</h3> <h3>覺姆們理著短短的頭發(fā),揚起的笑臉上印著淡淡的高原紅。大部分覺姆不太懂漢語,跟她們的交流一般僅限于會面時的“扎西德勒”,但微笑足以暖心。</h3> <h3>覺姆們雖不施脂粉,卻大部分衣著整潔,經(jīng)常洗滌縫補袈裟。她們的尼舍、佛堂設施雖比男僧為主的寺院簡陋,但卻干凈、整齊,有些尼舍的墻壁上還張貼些彩照、畫片,室內清爽宜人。</h3> <h3>這是世上最壯觀最神奇的場面,覺姆排成八路縱隊,浩浩蕩蕩,綿延千米,連超廣角鏡頭都覺得還不夠廣。一有大型修行課程的時候,兩萬多信眾就匯聚成一條酒紅色的河流。</h3> <h3>轉山人需在57公里長,海拔4800米至5723米處的轉山路上行走或叩頭,快者日夜兼程當天可轉完,而一般人則2到3天時間轉一圈。</h3> <h3>轉山的習俗源自雍仲本教,轉山方向是沿逆時針方向轉。據(jù)說朝圣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h3> <h3>走進亞青寺,時常會感受到信仰帶來的堅忍。這里的條件比色達差很多,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覺姆城,卻也是最大的苦修之地,覺姆們住的房子從外表看很破舊也很簡陋。<br></h3> <h3>走下修行山,經(jīng)過橫跨昌曲河的兩座橋和河邊道路,深入覺姆區(qū),看到異常簡陋的住處,才明白她們的修行條件是那么艱辛,即使修行路上極其的艱苦,她們對美仍然充滿著無限的憧憬和渴望。<br></h3> <h3>島上覺姆們住的房子如同一個個小火柴盒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由修行者自行搭建,小屋雖然簡陋,但卻閃射出信仰的光芒。加上幾棟金碧輝煌的大殿,構筑了這個荒原上的信仰世界。</h3> <h3>覺姆島上覺姆們住的小房子,沒有任何的裝飾,更沒有任何電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她們就在這艱苦中修行,在這簡陋中獲得信仰,在無欲中換得來世的輪回。</h3> <h3>這些畫面讓人不禁心酸,同樣是花樣的年華,城市的有些女孩紙醉金迷,她們的生活卻與“享樂”無關。但是這里的生活很安靜,覺姆們生活在一起很開心。下課后,她們就打坐、念經(jīng),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除了專心修法,似乎物質條件的好壞并不是那么重要。</h3> <h3>看著亞青寺覺姆島上女僧眾簡陋的房舍,坐在她們每年百日閉關修行的小屋旁,在草坡上聽著她們輕輕吟誦著經(jīng)文,再看看她們深紅色羞澀的面龐和單純的眼神,真的有點不忍多打擾她們的平和寧靜。人生本就是修行,只是她們的修行更原始,更艱苦,也更虔誠!</h3> <h3>沿著昌曲河行走,可見修行山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小房子。據(jù)說這是覺姆們閉關打坐的修行屋,這種小屋只有半人高,空間只能容一個人坐下,小小的出口亦窗亦門,外面用一個紅布覆蓋,有的僅用白色塑料布包裹。</h3> <h3>從每年11月起,覺姆們就會進入一個僅容一人的“火柴盒”小屋,進行為期百日的閉關修行,以極其艱苦的生活條件換取日以繼夜的修法之樂。寒風凜凜、白雪皚皚,百日閉關開始,覺姆們在天亮時悄無聲息地進入修行屋,莊嚴肅穆的氣氛甚至比凜冬更沉重。</h3> <h3>覺姆們在天亮時進入修行屋潛心打坐、靜心思考,只有到黃昏時分才會走出修行屋,結束一天的閉關修行。百日閉關是覺姆們在亞青一年的修行中,最重要的內容。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靜心修煉,那得需要多么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持啊?!</h3> <h3>覺姆們是一群靈魂在天堂的信徒,以極其艱苦的生活條件換取日以繼夜的修法之樂。在最冷的三個月時間里蝸居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火柴盒"小屋內修行蛻變,求得功德圓滿。</h3> <h3>據(jù)說,經(jīng)過漫長的冬天閉關修行,每年僅有40~60位修行人才能得到阿秋喇嘛的印證成就。 來亞青寺修行的覺姆們,絕大部分要在呆這三五年,甚至十來年。苦苦的修行,只為有一天能獲得印證。獲得印證對于覺姆來說是個榮耀,有了這個印證,他們可以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的寺廟出家。</h3> <h3>在這里修行的覺姆,他們大部分僅靠寺廟每月發(fā)放的300元念經(jīng)錢賴以生存。那些沒有家人資助的覺姆,我難以想像他們會是怎樣的生活境遇?但我見到的覺姆,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h3> <h3>覺姆們的生活節(jié)奏很慢,可修法的過程卻很長,每個修行的覺姆都與紅塵無關,修行時間是一生。她們是如此超脫,仿佛來自天堂,希望外界不要給這片凈土過多的打擾,讓它保持最純真,最原本的味道。</h3> <h3>作為塵世中的我們,總是以世人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中的苦與樂、名與利、得與失。其實在這世上,還有一種有別于塵世,卻真實存在的價值觀。因為不懂,無從評說;因為不懂,懂得尊重! 我祈禱,亞青寺能永遠如孤寂中盛開的蓮花,保持著她的清澈、通透和單純!</h3> <h3>覺姆們除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學修佛法外,還承擔了寺院的基本勞動,在外人看來她們是多么的辛苦,但她們卻沒有抱怨,沒有認為這是一種超出常人辛勞的生活,她們微笑著接受這一切 辛勞,感受 “幸福”的相隨和 “責任”的承載。</h3> <h3>轉轉悠悠曲水河畔,覺姆在洗衣。她們日常除了修行看書,生活就如眼前的這般畫面自然。</h3> <h3>如果家里的煤氣罐沒有氣了,都是覺姆們自己扛著空煤氣罐去換,然后再背回來自己安裝。柔弱的身子、稚嫩的臉龐、羞澀的笑容,干得卻是男人們做的力氣活。</h3> <h3>然而,在覺姆們上所發(fā)現(xiàn)的“女漢子”的氣質和精神不僅僅只是背煤氣罐,還有劈柴。一根粗得大概有上百年的木頭都是覺姆們自己動手。</h3> <h3>覺姆們的房子破了壞了,都是大家圍在一起動手,絕對不會找男僧幫忙。</h3> <h3>允許在覺姆區(qū)生活的男性只有未成年的男孩子,他們都是跟隨姐姐或者其他女性親戚來此出家。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在眾女性的關懷下,比在其他寺院的小僧人要多一份溫暖。</h3> <h3>在覺姆島里外轉了轉,里面的覺姆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動手,洗衣,種菜,自己搭建房屋,擔水,做飯,每一件事情她們都親力親為,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以最真實的面貌去參悟經(jīng)文,修身養(yǎng)性。</h3> <h3>在高寒地帶,一幫女性做這樣的重活讓一些同行的男游客感到過意不去,但覺姆們絕對不會讓我們幫忙的。不知道是一心在佛門,還是與世隔絕太久,不論是覺姆還是扎巴,他們的臉上所掛的笑容是我見到的最純凈的。</h3> <h3>在不影響佛事活動的前提下,覺姆們可以去寺外商業(yè)街散步、購物,但外出必須向主持請假。對于覺姆們來說,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當附近大寺院舉行法會時去觀看法舞表演了。</h3> <h3>在亞青寺,還有賣生活用品的小商鋪,但覺姆區(qū)是覺姆們開的,扎巴區(qū)是扎巴開的,物品價格低得跟免費的一般。</h3> <h3>在寺院外面,還有一個菜市場,里面的價格分兩種,一種是賣給修行者的價格,一種是賣給普通人的價格。但亞青修行的規(guī)矩非常嚴格,其中一條就是“天黑后不能進商店”,所以每天傍晚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幾個賣蔬菜瓜果的商店。</h3> <h3>亞青寺的位置可謂是極致偏僻,周圍一片空曠,天地茫茫,恍如方圓五百里只有這么一個寺院似的。由于這里幾乎沒有游客,也并不是旅游景區(qū),在亞青寺外只有一家賓館,飲食都是素食,沒有熱水洗澡。</h3> <h3>雖然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交通不便物資匱乏,可這一切并未能阻止有志實修者的腳步。雖然這里人均密度大、住房簡陋、條件艱苦,但是寺廟方面還是盡力保證覺姆們能吃到新鮮蔬菜。</h3> <h3>由于地處偏遠苦寒,在亞青,最難解決的是醫(yī)療問題。雖然寺廟也曾外派多人外出學醫(yī),但由于藥品缺乏、醫(yī)療設備簡陋,治療病患最常見的處理方法就是掛生理鹽水,還得讓本人用小棍支著,自助治療,嚴重的病難以醫(yī)治。<br></h3> <h3>正在寺廟門口玩耍的小姐弟倆,臉蛋凍得像秋天里熟透了的小蘋果。與大人們不同的是,玩性與天真在孩子身上是無憂無慮的表現(xiàn),面對鏡頭他們沒有拘束,帶著好奇和幾分跳皮好動。</h3> <h3>山脊上,密密的人群是如同我一樣前來觀光的過客,短暫停留之后,我們都將回到自己的生活。山坡下,她們將繼續(xù)在這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里修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h3> <h3>據(jù)說,每年這里都會有不少人從全國各地趕來,但其中很多的人都因為忍受不了亞青惡劣的氣候和艱苦的生活條件而選擇離開。</h3> <h3>每個能夠留在這里修行的僧侶,都有讓人欽佩的美麗靈魂。日復一日的轉經(jīng),聽課,一幕幕的虔誠祈禱,一張張的燦爛笑臉,讓人生不出任何不快樂的痕跡。</h3> <h3>她們中的大多數(shù)對自己的追求并不動搖。她們認為跳出由時空交織著的充滿悲歡離合的人生網(wǎng)絡,窺視人生真諦,從中領略到的是超越與脫俗的歡欣和喜悅。</h3> <h3>在亞青寺,除了神圣與肅穆的氛圍,感覺不到多少塵世的繁華,它仿若孤寂中盛開的蓮花。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荒涼之地修行,她們忘掉塵世,與自己禪修,與虔誠的靈魂相伴,與信仰同行。</h3> <h3>亞青鄔金禪院僧尼眾多,但在這里沒有世俗所擔心的犯罪現(xiàn)象,尼僧們過著嚴格的宗教律儀生活,參加法會,聆聽教法,禪坐閉關,聞修耳傳訣竅,共同參與和維持僧團的生活秩序。</h3> <h3>覺姆們在公平的秩序中自信、自覺,集資凈障,精進持戒,在佛學的教理教言教戒中得聞思修慧,得菩提增長,勤修耳傳訣竅,速得正果,利樂眾生, 得到社區(qū)村寨老百姓的信仰和尊敬。</h3> <h3>有人說,色達的五明佛學院是眾僧祭拜朝圣之處,而亞青寺是安放靈魂之所。也許你去過了色達,感受了那山間古老梵音的吟唱;也許你去過了拉薩,感受了高山上飄揚的經(jīng)綸;那你一定要來亞青寺,感受廣袤大地上虔誠的信仰。</h3> <h3>亞青寺由于交通不便帶來的物資匱乏現(xiàn)狀正在改觀,惟愿亞青寺獨有的清靜不被改變,這是藏在大山深處的一個信仰秘境,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地方。</h3> <h3>從亞青寺向北1.5公里處,坐落在一片小山坡上的亞青寺天葬臺。由于這里平時極少有游客過來,所以整個天葬過程也就沒有什么遮擋(色達天葬臺進行天葬時,是用尼龍圍布進行半遮擋的)。在天葬中,人們借助鷲鷹實現(xiàn)了肉體的解脫,達到靈魂的升華。</h3> <h3>一座城圍繞著一座廟,一座廟守護著一座城。隱秘在藏地,最后的一處誦佛聽經(jīng),蓮花圣地,最后一塊修行的凈土。如果有一天你來到了這里,記得一定要收起自己的好奇心,以敬畏之心來感受亞青的神圣與自然。<br></h3> <h3>亞青寺,一個別樣的女兒國,這里對男人們禁足,這里是覺姆們了斷情緣的"凈土"。這里沒有愛情的美好,沒有情感的牽絆,只有青燈古佛,只有日夜不停的禪修。</h3> <h3>亞青寺,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亞青寺的美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形容出來的,這里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如果你要來亞青寺,請用心感受這里的一切。</h3> <h3>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地方!這是一個洗滌靈魂的地方!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那么你就可以來亞青寺,這里肯定會讓你的靈魂得到安寧。</h3> <h3>經(jīng)過此次川西之行的靈魂之旅后,收獲了太多的感悟,飽覽了美景,看過了苦行。也漸漸感覺內心少了些許浮躁,多了幾分沉穩(wěn)。無論生活是憂郁還是微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此刻和今后的分分秒秒。 活著,才是最大的勇氣;人生,才是最大的課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儋州市|
巫山县|
达日县|
拉萨市|
色达县|
普洱|
基隆市|
额济纳旗|
朝阳市|
潞城市|
闵行区|
永顺县|
延长县|
娱乐|
和硕县|
金坛市|
三穗县|
马关县|
凤阳县|
鄯善县|
秭归县|
玛曲县|
南雄市|
河津市|
望谟县|
洞头县|
常山县|
慈利县|
平乡县|
资源县|
霍林郭勒市|
务川|
二连浩特市|
竹山县|
长沙市|
时尚|
喀喇沁旗|
武义县|
广州市|
修武县|
夏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