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06年12月下旬,我有幸參加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辦的三門峽天鵝節“中國專題攝影創作周”活動。我們除了拍天鵝還去陜縣拍攝了天井窯院。</h3> <h3> 天井窯院,俗稱地坑院,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河南三門峽、甘肅慶陽及陜西的部分地區還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門峽境內保存的較好,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天井院,依然保持著“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地下村莊景象,其中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歷史,住著六代人。</h3> <h3>窯院的出入口</h3> <h3> 地坑院,顧名思義就是在地上挖個大坑,形成天井,然后在坑的四壁上挖出洞穴作為住宅。這種住宅冬暖夏涼,是老百姓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干旱少雨的情況和土質狀況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形式,表現出先民們的智慧。</h3> <h3> 天井窯院是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鑿挖8至12孔窯洞居住。有的窯里還挖有小拐窯,用于儲藏柴草、蔬菜等雜物,以增加使用面積。窯里多用土坯壘成火炕,供人休息。出口是從窯院一角的窯洞內鑿出斜坡通向地面,為住戶進出之階梯式通道。</h3> <h3> 天井窯院一般為獨門獨院,也有二進院,三進院,即多個井院聯合。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狗叫,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有人稱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過去,村民對修建窯院十分重視,建前必請陰陽先生察看,根據宅基地的地勢、面積,按易經八卦決定修建那種形式的院落。一般分四種類型:一是東震宅,長方形,鑿窯8孔,南北各三孔,東西各一孔,門為正南方,廚房設在東南;二是南離宅,長方形,共鑿窯8至12孔,門為正東方,廚房設在東南;三是西兌宅 群眾叫西四宅,正方形,鑿窯10孔,東西各3孔,南北各2孔,門走東北方,廚房設在西北;四是北坎宅,長方形,鑿窯8至12孔,門走東南方,廚房正東。東西南北各按易經八卦排列,主窯高3至3.2米,可安一門三窗,其余為偏窯,高為2.8至3米,一門二窗。窯洞深7至8米,寬3.2至3.5米。</h3> <h3> </h3> <h3> 窯洞建筑具有堅固耐用、節省資金、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C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C左右,中午晚上休息還要蓋上被子,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恒溫住宅"。窯內安裝電視,接收性能良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村住宅也在不斷得以改觀,不少農民修建了二層別墅式的小樓。但天井窯院的許多獨特優點是它取代不了的,所以至今很多的當地人仍然住在天井窯院里。</h3> <h3>【窯院婚禮】</h3> <h3>新郎官</h3> <h3>新娘</h3> <h3>迎賓</h3> <h3>活動中拍了幾張</h3> <h3>活動花絮</h3> <h3>榮幸的被評為中國優秀攝影家2006年度十杰</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酒泉市|
林州市|
维西|
武城县|
新竹市|
伊金霍洛旗|
商河县|
大新县|
汽车|
莱州市|
准格尔旗|
武山县|
崇信县|
盈江县|
蓬溪县|
呼玛县|
萨嘎县|
肥西县|
香港
|
龙游县|
长宁区|
五峰|
化州市|
庆元县|
深水埗区|
桃源县|
抚松县|
吐鲁番市|
扶沟县|
中超|
鹤壁市|
河西区|
巴林左旗|
滨州市|
龙川县|
三江|
江达县|
阿鲁科尔沁旗|
怀远县|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