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歲月匆匆,不待來人。<br></h3><h3>一轉眼間,2018年已成過往,一切過往,皆為云煙。起起伏伏,不必言說。趁著假日三天,跟隨自駕俱樂部的發燒友來到秀甲天下的峨眉山腳下朝圣。由于假日期間買不到動車票,于是經歷了半天的折騰終于在將近子時到達目的地。這也許像這輩子人生一樣,需要去經歷各種磨難。然而正因為有了沿途的風波或者說蹉跎,才知曉一切抵達都是不易,一切風景都應全心賞睞。</h3> <h3>到酒店后點香品茗,把一天一年的勞頓都放下。觀書、品茶,也是收心、放下。在香氣裊裊里,回首一年,有過心酸,有過甜蜜;有過相逢,有過失去。但心知這一切,都是歲月的饋贈,是人生一世的修行。</h3> <h3>早晨醒來,山林中鳥兒在歡唱,似乎在提醒我要起床啦。用過早餐,沐浴更衣,今天計劃去瞻仰先賢官邸及參拜附近的幾個寺院。</h3> <h3>在上坡上,隱藏著蔣公官邸。</h3><h3>1935年6至7月,蔣介石為了籠絡川滇黔諸省軍閥,同時分化大軍閥下的部屬,在峨眉山避暑勝地辦“軍官訓練團”,主要集訓川滇黔諸省少校團營長以上、文官縣長以上人員,蔣介石自任團長,劉湘任副團長,陳誠為教育長。國民政府為了給蔣介石修一處特別“行宮”,就選定紅珠山今址建造當時最時貌的別墅式木樓。</h3> <h3>這里是通往【伏虎寺】的小徑入口。</h3> <h3>一路上這種跨躍小溪的廊橋好幾個,歷代文人墨客均在此提對聯。</h3> <h3>“高山流水”,成全了俞伯牙鐘子期一段知音難覓的千古佳話,成全了多少詩詞歌賦爭輝斗艷的文采斐然,也成全了千秋百代多少歷史的錦繡華章。若是缺了這一方山水,中國歷史將會黯淡多少光芒。</h3> <h3>若說中華文明是“山水起家、山水鼎盛”也絲毫不為過。從山里學胸懷,從水里學柔韌;從山里學壯美,從水里學弱質;從山里學靜定,從水里學變易。古往今來,多少人選擇退避紅塵,遁入空門,或者入山歸隱,其道雖狹,卻并非無門,并非無由啊。這山間四季——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這來去無羈,紛擾無意,人們從山水里得到的,難以測度,人們能夠從山水里得到的,亦無法測度。在山水面前,人應該學會謙卑、臣服。我深知,即便登頂、即便涉水,那也不算征服,因為人之過去,山水恒長,提及征服一詞,多少無知頑劣。</h3> <h3>看不懂的象形字</h3><h3>看不懂也好</h3> <h3>伏虎寺就在臺階上方。</h3><h3>“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求學問道,人生到處,莫不如是。至真至高道理,至美至雅風景,一定在那人跡罕至處。</h3> <h3>伏虎寺,又稱伏虎禪院、神龍堂、虎溪精舍,位于四川峨眉山山麓,與報國寺相鄰,晉代為一小廟,唐代云安禪師重建,旁有龍神堂、藥師殿;宋朝時為“神龍堂”;明朝被毀,清朝順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勝幢以鎮壓,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為伏虎寺題寫的“離垢園”;該寺為典型漢傳佛教建筑風格,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彌勒殿、菩提殿、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御書樓以及禪房、僧舍等。</h3> <h3>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有虎為患,士性和尚擴建時,特建"尊勝幢"(形制如塔,上刻梵咒)于無量佛殿前溪邊以鎮之,虎患乃絕。</h3> <h3>中午與自駕俱樂部隊員匯合,用過午餐,在酒店泡茶。何處無山,何處無水,何處無茶,但少閑人知心人如吾數人而已。偶爾躲進山水,做片刻閑人多好。</h3> <h3>下午拜訪【報國寺】</h3><h3>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王藩手書。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只“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h3> <h3>峨眉山的眾多寺廟里,報國寺是入山的門戶,是游峨眉山的起點。這里寺周楠樹蔽空,紅墻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h3> <h3>看著寺里印著的那字字句句的錦繡良言,心里感覺自得受教。言語千萬,落腳處不過是一點不執迷、肯放下。佛家啟迪世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于我而言,并非虛空一切,而是遵循世事無常道理,得有得無有。</h3> <h3>七佛寶殿,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間一尊為釋迦牟尼佛,其余六尊為過去佛,從右至左依次為: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毗舍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毗婆尸佛。這七尊佛的塑造工藝稱“脫紗塑造”。這就是先塑好坯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綢料一層層敷上,待干后脫去坯模,最后彩繪。具有體輕、防潮、防蛀、不裂縫、保存久等特點。這反映了我國古代塑造藝術的精湛。七佛皆盤腿坐蓮臺,體態勻稱,莊嚴肅穆,乍一看似乎形態都一樣,細細審視,表情各有變化,維妙維肖。</h3> <h3>你看釋迦牟尼佛,右手舉至胸前,拇指與中指相捻,其余三指自然舒展。這一手印象征佛在說法,稱為“說法印”。其他六尊佛的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這種手印表示“禪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體態、手勢和面部表情,都體現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無缺,至高無上。法相莊嚴,佛法無邊;佛無處所在,卻又無處不在。一花一葉,都可見菩提。</h3> <h3>上懸蔣公1935年在峨眉寫的“精忠報國”橫匾,</h3> <h3>最后一殿為普賢殿。供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梵語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普賢因廣修“十大行愿”,又稱“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實踐。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所以將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門上寫著“金粟莊嚴便是菩薩住處;曇花燦爛照徹納子愛心。” 意思是用金黃色裝飾的殿堂, 是普賢菩薩的住處;優曇花燦爛的光輝,照透了禪僧的愛佛之心。還有一副聯語:“普濟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尋妙諦;賢德無量,眾生瞻仰,靈冥空寂悟禪心。”上聯是說普賢菩薩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幫助眾生求得解脫的真理;下聯是眾生瞻仰菩薩的無限賢德,在空靈寂靜時感悟參禪的清靜寂定心境。</h3> <h3>參拜【報國寺】后直奔在市區的【大佛禪院】</h3><h3>? 峨眉山大佛禪院是亞洲最宏偉的漢傳佛教寺院,巍然屹立于峨眉山市城區之南、虎溪河畔,以該寺院為核心的峨眉山大佛禪院佛教文化旅游景區集宗教朝拜、旅游觀光、生態體驗、城市休閑為一體。</h3> <h3>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大佛寺里的觀音像被毀。</h3><h3>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大佛禪院重新塑造了這座世界上獨有的烏木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h3> <h3>這座觀音雕像以珍貴的萬年烏木為基體,貼花金四面造像,由中國著名的工藝美術師方文桃先生設計制作,不僅繼承了明代造像特點,更有創新。</h3><h3>整座造像高15.6米,底座為金剛座,雕有花紋圖案,四條龍頭鎮守四方,由八大力士金剛托起整座造像。</h3><h3>靜靜凝睇觀音造像,便不由自已念起“觀自在”三字。觀自在,在一切行步處,在一切飲茶時。觀自在,在一切喧囂處,在一切空虛處;觀自在,在一切榮華處,在一切岑寂處;觀自在,在一切有涯處,在一切無際處。</h3> <h3>清脆悅耳的木魚聲,輕輕撥開沉寂的黑夜,曙光與無明相競,追逐智慧的光明。</h3><h3>誦經之音此起彼伏,平和而渾厚,縈繞著整個寺院。</h3> <h3>大佛禪院傳播著和睦、吉祥、友善與幸福的祈愿。讓人們以一顆平常之心在世俗與超然的世界中詮釋著善良、和諧與美好。</h3> <h3>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峨眉自在時。來日方長,新年將至,祝君安好,平和喜樂。</h3> <h3>象城位于峨眉山市區,是進出峨眉山大佛禪院的通道。峨眉象城占地面積67畝,規劃建筑面積26250平方米,仿古與古典園林相結合的建筑風格、非遺民俗文化、四川小吃等特色使峨眉象城成為峨眉山一道獨特的風景線。</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化县|
九龙城区|
德化县|
巴青县|
常山县|
普陀区|
清新县|
枞阳县|
西畴县|
望城县|
申扎县|
新晃|
宿迁市|
谷城县|
武乡县|
龙川县|
墨竹工卡县|
金华市|
微山县|
遂溪县|
清新县|
临颍县|
怀集县|
大田县|
广东省|
西林县|
那坡县|
滁州市|
延边|
玛纳斯县|
博客|
定兴县|
张家界市|
南投市|
呼图壁县|
钦州市|
东辽县|
陈巴尔虎旗|
金山区|
改则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