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h3> 下了飛機,直奔行李處,目不轉睛盯著輸送皮帶上的每一個行李箱。當看到深灰色泛著珠光的熟悉的旅行箱時,我大喜!當目光觸及那縱橫捆綁的兩條白色塑料封條后,我知道了一切。</h3><h3> 地接導游是中國人,大老遠就笑盈盈地迎上來,與領隊握手,向大家問好,并做自我介紹。他叫高政,身材瘦小,謙和禮貌。他將負責我們在圣彼得堡三天的行程安排與講解。 回到酒店,剪去封條,打開箱子,里面的東西擺放還是整齊的,只是多了一張黃色的開箱檢查單,充電寶確實被開箱取走了。我本知道充電寶要隨身攜帶,可能出行前時間緊迫,收拾行李時大意了。 檢查了一下,衣服和其他用品都在,箱子也完好,開關、上鎖、解密,都沒有問題。我該慶幸這箱子是容易撬開的。</h3><h3> 話說這酒店,品質還是不錯的。只是,這標間的單人床過于窄小,目測只有一米寬。據說俄羅斯酒店床位尺寸的規(guī)格都是如此。媽媽和女兒都累了,安頓他們早早睡下。我呢,許是剛才前往酒店的路上沉沉的睡了一會兒,此刻竟不覺困乏。洗了衣服,洗了澡,瀏覽了在圣彼得堡第一天的行程,準備出三個人次日的行裝,然后爬上了女兒的床(我們仨本來是要有一個分出去與同行的單身的阿姨合住的,因為已經太晚,不想打擾,就這樣睡吧),仍然不困,想起同行的阿姨感嘆說:年輕真好!</h3><h3> 圣彼得堡比西伯利亞慢3個小時,如入住酒店時滕領隊所言,我就是那個沒能倒過時差,凌晨04:00醒來的娃。</h3><h3><br></h3><h3><br></h3> <h3> 早餐俄式自助,頗為豐盛,最美味的莫過于那肉腸和腌黃瓜,這兩樣也算俄羅斯特產了。</h3><h3> 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圣彼得堡,是我向往的美麗城市。坐在行駛中的大巴車里,你會發(fā)現并且驚嘆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fā)著濃郁典雅的氣息。天氣晴好,建筑、街道、河流、樹木,在紅黃藍綠五彩光芒的掩映下,宛如一幅幅閱不盡的巨幅畫卷,驚艷了時光,葳蕤了歲月。</h3><h3><br></h3><h3><br></h3> <h3> 圣伊薩基耶夫大教堂是我們此行游覽的第二個教堂。它是世界四大教堂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沒有之一。內部可同時容納1.4萬人禮拜。</h3><h3> 教堂巍峨壯麗,外部裝修極為考究:112根深玫瑰色花崗巖圓柱,別致的是圓柱上方裝飾的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雕像,這些雕像呈墨綠色,各個風采迥異,栩栩如生;墻體雕有暗花,于奢華中更見古樸秀雅;教堂的洋蔥頭穹頂用200公斤黃金鑄就,遠遠看去,流光溢彩,大氣恢弘。因為只是外觀,無從知道其內部裝飾有多么精美鮮麗。</h3><h3> 高導是我見過知識最廣博、最有耐心、最好脾氣的導游,在去往中餐廳的路上,他為我們講解彼得大帝。從彼得大帝出生講起,直講到他離世。高導說:“彼得大帝就是一部歷史。”他的普通話不夠標準,我努力傾聽,唯恐誤過什么。有時大巴車行經某地段,他會暫時中斷講述,指給我們看一些地標性建筑,并作簡單介紹。而后,他便忘記剛才的故事講到哪里了,每每這時,我和那位熟諳歷史的老先生就會不約而同的回答,像兩個認真聽講的“學生”。其實,他幾乎給我們講述了俄羅斯整部歷史,包括政治。除了在景區(qū)對景點作必要的介紹外,整整三天里,只要一上大巴車,他便操起話筒講。車程一個多小時,他便講一個多小時,期間不停頓,不見喝一口水。他說他不敢怎么喝水,不想因為找?guī)蠋⒄`大家的時間。</h3><h3><br></h3><h3><br></h3> <h3> 首站是十二月黨人廣場。這廣場位于涅瓦河南岸,占地面積特別大。本名“參政院廣場”,因與海軍司令部大樓毗鄰而得名。后來,一批從事革命活動的俄國貴族,于1825年12月,在此發(fā)動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武裝起義,由此更名為“十二月黨日廣場”。</h3><h3> 這個廣場中央豎立著彼得大帝的青銅騎石像。彼得大帝安坐于坐騎上,目視前方,神情嚴厲而自豪,好像要沖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事實上,他確實克服了重重阻力,在涅瓦河兩岸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并以巨大的膽識與魄力,定都于這非“心臟地帶”的圣彼得堡,并將封建落后的俄羅斯帶向繁榮先進。那駿馬坐騎精神飽滿,目光篤定,后蹄下有一條被它踏死的大蛇,這蛇代表著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守舊派。</h3><h3> 有人說,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這座雕塑逼人的藝術魅力。雕像安置在一塊由芬蘭灣找到的40噸重的花崗石上,上面赫然刻著“”葉卡捷琳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 于1782年8月”,這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為證明自己是彼得大帝正常繼承人而刻。</h3> <h3> 聽說今天會是十天行程里最累的一天,所以,午飯必須吃飽,盡管正餐的菜品、味道都差不多相同。俄羅斯人本就不擅長烹飪,而在俄羅斯中餐廳的中國廚子其實都不及國內普通家庭婦女的廚藝。</h3><h3> 下午游覽葉卡捷琳娜堡和琥珀宮。葉卡捷琳娜堡,顧名思義,它是俄羅斯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修建的。葉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亞·奧古斯特,本是德國普魯士公爵家的公主,后與彼得三世(彼得大帝的外孫)結婚,并改名為葉卡捷琳娜。成婚當天彼得三世便坦言說自己早已有心上人(即當時伊麗莎白女皇的侍女)。所以,他們只能做有名無實的夫妻。葉卡捷琳娜感動于他的真誠,也默默地開始為自己考慮。她皈依東正教,苦學俄語,通讀俄國歷史及大量哲學類書籍,以此來排遣寂寞,同時也練就了膽識。</h3><h3> 婚姻的不幸沒有讓一個女人變得冷酷和無情,相反,她大度得體、隱忍和善,贏得了從上層到侍從幾乎所有人的稱贊與愛慕。當她的地位遭到威脅,未來黯淡渺茫時,她開始思考并找尋出路……緣著其人品與能力俱佳,深得內閣重臣的認可和地下情人的幫扶。大臣們?yōu)榍髧d,為求自保,紛紛擁立葉卡捷琳娜并策動政變,助葉卡捷琳娜順利登基稱帝。在位期間,他鎮(zhèn)壓起義,強化農奴制,擴大領土,打通出海口,實行開明制度,與外國友好溝通,支持藝術,興辦學校。在任期間,她政績卓越,使俄羅斯成為歐洲第一大國,并躋身于世界列強行列。</h3><h3> 葉卡捷琳娜自評:假如我能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總統普京對這位傳奇女皇極力推崇。</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然而,每一個女強人背后似乎都有一段心酸的過往,他們的成功似乎都離不開一群男人的幫助。據說葉卡捷琳娜前前后后的情人共有23個之多。當時遭受冷遇的她,一定不曉得那是福是禍。若說成就她的最重要的人,非彼得三世莫屬。如果他二人兩情相悅,彼此忠貞,哪怕彼得三世對她有稍稍有幾分歉疚與關懷,那么,俄羅斯歷史上也絕不會有這么一位偉大又風流的女皇。想來,應著權力與魅力,那50多年里,她并不孤獨。</span></h3> <h3> 揣著故事來到葉卡捷琳娜宮。宮殿全長306米。外觀由藍白黃三色組成,清新雅致。藍色與天空輝映,白色與霜雪比肩,黃色如陽光裹著金子一般,最為耀眼。有人說這分別是宮殿女主人藍色的眸子,雪白的肌膚和金色的頭發(fā),多美!</h3><h3> 葉卡捷琳娜宮重修時加建了教堂,所以,遠遠地朝宮殿方向走時,那五座具有巴洛克風格的金碧輝煌的洋蔥頭穹頂便奪入眼幕。(巴洛克風格,迥異于嚴肅理性的古典主義風格,它追求不規(guī)則的形式,起伏的線條,熱烈浪漫的精神。)</h3><h3> 話說俄羅斯俄羅斯著名的“四大宮殿”的建筑風格,饒有不同,讓人領略不盡,感受也不盡相同。</h3><h3> 套上鞋套,帶好講解器,進入宮殿,心醉神迷之感動頓生。這里到處沁漾著女性柔美嬌媚的風韻,奢侈盛,淫逸無。</h3><h3> 整座宮殿全部用俄羅斯“國金”——紫金鍍造而成,套連著所有廳室,包括走廊的裝飾。行走于其間,感受著殿宇的金碧輝煌,富麗堂皇,想象得出,當年俄羅斯帝國國力的雄厚與權勢的至高無上。</h3> <h3> 首先參觀的是鏡廳。它面積近1000平方米,兩側的墻壁上及雙排窗戶間全部由巨型鏡面鑲嵌,鏡面數量達350塊。廳堂的空間得以無限放大,壯觀無比。鏡面的各個邊角都飾有點燃著的蠟燭,在三面鏡子的反射、折射下,廳堂更顯氣派輝煌。只是,人在鏡中,有些迷失,有些繚亂。</h3><h3> 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畫分外立體,看到入神處,你真的會為之傾倒,應該是仰面而倒。聽說鏡廳是用于舞會的。試想,華美的留聲機里流淌著明快的俄羅斯舞曲,華服盛裝下的上層社會的俄羅斯男女,舉著酒杯,踏著節(jié)拍,在這華麗的大廳里縱情歡舞,何等暢快,何等迷醉!</h3> <h3> 穿過鏡廳,來到宴會廳。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位于大型餐桌兩側倚靠著墻壁的兩個來自荷蘭的陶瓷壁爐。乍一看,以為是中國元素——青花瓷。這兩座壁爐只用作裝飾,在金色背景的映襯下,不顯清冷,更添雍容。</h3><h3> 白色桌裙上繽紛的陳設令人賞心悅目:華貴的餐具,精致的酒壺,稍作停留,似乎嗅得到美酒搖曳出來的醇香,還有軟糯的宮廷糕點的甜味……腳下由珍稀樹木打造的拼花地板與頭頂典雅細膩的油畫上下呼應,相得益彰。</h3> <h3> 騎士廳也為宴客所用。這個廳的有趣之處在于:當日墻壁上懸掛著什么圖像,那么,當日正餐便吃什么。</h3><h3> 葉卡捷琳娜宮的宴客廳不少,據說是根據宴請的人員多少以及客人職位高低來選用。</h3> <h3> 女皇的私人餐廳一改金飾耀目的風格,墻體以淡綠色背景打底,墻面以奶白色人物雕塑和奶白色立體雕花構筑,其間輔以嫩粉色塊點綴,清爽雅致,好不溫馨。原來,女皇私下里也有少女甜美柔和的一面呢,哪個女人沒有呢?據說餐廳的布置與餐具的擺放,依然保留著女皇生前的原狀。</h3> <h3> 在二層的主樓梯排隊等候的間隙,我注意到樓梯兩旁的墻壁:花瓶燈飾和花紋浮雕中鑲嵌著左右對稱的不用物件,一件是天氣預報器,一件是鐘表。據說這鐘表為法國制造,已歷百余年,仍精準走時,不差毫厘。</h3><h3> 葉卡捷琳娜在藝術領域雖無修為,但他尊重藝術,熱愛藝術,早年便于油畫大師多有書信往來,也曾將他們請到俄羅斯吃住游玩。想必葉宮油畫廳的那些精美油畫,應該出自這些世界名家之手。我們所看見的油畫,大多描述宗教故事或者皇家人物和他們的生活。有些油畫想象大膽,但表現并不夸張,對于人神共存的事實,我也并非不認同。</h3> <h3> 琥珀宮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俄羅斯的國寶。它的經歷很是傳奇:這宮殿本就價值連城,用6噸天然琥珀鑲嵌在紫金里,裝飾了整整三面墻壁和一面窗戶。除此,還用去數不清的鉆石、寶石,價值連城。它是普魯士國王送給彼得大帝的禮物,二戰(zhàn)期間被希特勒拆毀,后在運送過程中失蹤,我們所看到的琥珀宮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俄國政府撥款,德方出資350萬美金,按照存檔原圖重新修建而成。2003年5月31日,圣彼得堡建城三百周年紀念日,俄羅斯總統和德國總理,隆重為其揭幕。</h3><h3> 眼前的琥珀廳,奢華四溢,滿屋子的珠光寶氣,但卻禁止拍照,監(jiān)管人員極其嚴肅警戒。忽地,想起了圓明園,如果沒有侵略和掠奪,我們的圓明園也一定作為世界奇跡被列入聯合國遺產名錄。落后除了挨打,還有無法修復的創(chuàng)傷與恥辱。</h3> <h3> 我們參觀了葉卡捷琳娜宮的所有宮殿,不緊也不緩。出來后,高導告訴我們如何合理、高質量的游覽,并給我們80分鐘的時間盡享這座英式花園。</h3><h3> 原來,葉卡捷琳娜宮的魅力遠不止宮內的繁華綺麗,更在它宮外的優(yōu)雅多姿。女兒同我一樣愛花,見了,便不肯挪步了。這圣彼得堡的花兒,我全叫不上名兒的。見了,心上便漾起層層笑意……看那,紅的熱烈,黃的燦爛,白的無暇,粉的滴水,紫的明媚,橘的耀目,沒有婉轉含羞,全部落落大方;沒有塵霾擁覆,全部輕輕盈盈。拂過蔚藍如洗的天,在飄逸著管笛音律的金色陽光里,掠過夢一般鋪滿綿絨地毯的翡翠草坪,在款款而來的裹著湖水溫涼的微風里,花香穿過塵世的滌蕩,醉醉然似可品嘗……</h3><h3> 喂,墊起腳尖,閉目祝愿,飽噬的憂懼的墨都會淡去,園林的一隅正在涌來斑駁的愛意與美意,不是隔空相望,而是慢慢匯集……到了,到了,一飲而盡!</h3><h3> 花們把鮮艷的舞蹈給予匆匆一瞥的游客,給多情的旅者的瞳仁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花兒是帶不回去的,好在印記深刻。后來,媽媽捧著幾粒花籽興奮地上了車,催促我找個塑料袋包好,說是要帶回去等明年開春撒到她家屋前的空地上。</h3><h3> 遺憾被填滿,驚喜又滿足。</h3> <h3> 這花園不見平整的磚石小路,取而代之的是細小的沙子鋪成的蜿蜒幽徑,更添古樸自然。沿小道一直走去,鮮花退盡的地方現出一片開闊明凈的湖,湖心有一個曼妙生姿的島,島上有一座做清新別致、藍白相間的樓。這里便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他的情人幽會的地方。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登島臨湖,想象他們彼此依偎,觀鴨群湖中嬉戲,望鳥兒天空掠影,多么怡神、怡情、悅目、悅心。</span></h3> <h3> 出島,興奮地登上白色旋轉階梯,同行大叔熱心<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為我們仨拍了合照。一心想著要一睹音樂廳的全貌,不想,意外驚喜全因“身在彼山外”而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們首先進入卡梅隆走廊。高大厚實的棱紋白色柱子,低矮輕盈的雕花鏤空白色圍欄,加上廊兩側間隔整齊排列著的名人的半身塑像,素凈簡約,又不失恢宏大氣。</span></h3> <h3> 走廊里行了好久,終于看見音樂廳了,它位于空中花園的一角。在鮮花簇擁下,淡綠色穹頂、金黃色墻體、橘紅色門洞裝飾的音樂廳,更加楚楚動人。站在樓上俯瞰葉宮花園全景,只覺身在唯美的童話鎮(zhèn),不埋藏,不睡著,不長大,不逃跑,只想快活這一世。</h3> <h3> 下得旋轉式階梯,方才注意到階梯兩旁聳立著的青銅雕像。據說,那是古希臘羅馬的花神和大力神。當時只是隨手一拍,回來整理照片時,看著大力神的背影,不覺掩面而笑,這是怎樣健碩又婀娜的身姿啊!</h3><h3> 直到離開,也未能看到高導所說的位于葉宮門外的俄國最偉大詩人普希金的故居與雕像,頗感遺憾。</h3> <h3> 當來到集合點等候團隊里的伙伴時,悠揚飄蕩的笛聲應景般地響起,綿延縈繞于樹林上空,和著音韻,同云絲一起曼妙輕舞……你看,那瘦高筆挺的吹奏者,連背影都充滿深情,那優(yōu)雅的身姿,已然站成了風景……</h3> <h3> 在去往瓦西里古港口燈塔的路上,我們得以盡覽這座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城市最旖旎的風光。</h3><h3> 高導說,圣彼得堡最經典的莫過于橋梁。這座城位于波羅的海芬蘭灣,橫跨涅瓦河,大大小小的橋梁,共有360多座。按建筑材料分,有木橋、石橋、鐵橋、混凝土橋、鋁合金橋;從結構造型上看,有拱式、支柱式、懸掛師、懸臂式、構架式;按顏色區(qū)分,有紅橋、綠橋、黃橋、藍橋、白橋、黑橋。橋梁不僅數量多,而且姿態(tài)各異。不僅姿態(tài)各異,而且都擁有著各自動聽的名字,如開橋、獅子橋、埃及橋、接吻橋、約翰橋、駟馬橋、歌手橋、洗衣橋。</h3> <h3> 其中最著名的是冬宮橋。據說每年4月至11月凌晨02:00,這座大橋就會從中間開啟,屆時,遠洋巨輪都會依次從這里通過,場面相當宏大壯觀。我們雖沒有機會觀看,但可以想見:深藍色的夜幕下,墨云游移,星光與華燈輝映,大橋中央的兩段橋梁跨吊于半空中,遠處高聳入云的彼得保羅要塞的尖塔閃著金光,橋上路燈斜倚,橋下碧波粼粼,船體緩緩駛過,靜謐和諧,真的甚美!普希金有首詩《我站在涅瓦河上》:</h3><h3> “但愿有飄忽的精靈,在幽暗的夜里輕輕翱翔,那就把我快快地載去吧!”</h3><h3> 多么唯美,不是?</h3> <h3> 接吻橋,多浪漫的名字。聽說這里流傳著一個唯美的神話傳說。還聽說在這橋上接吻的情人會得到真愛,可以締造穩(wěn)固的婚姻。于是這里便也成了俄羅斯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場所。</h3><h3> 埃及橋的名字源于它的外觀。橋頭豎立著鑄鐵獅身人面像。可見,當時俄國對古埃及藝術的濃厚興趣。</h3><h3> 駟馬橋是一座木橋。聽名字,就知道與戰(zhàn)爭有關。的確,這座橋體現了十九世紀以來人與自然的斗爭以及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人們不屈的魂靈。它是圣彼得堡最富盛名的橋梁。</h3><h3> 與其說這是一座“水城”,毋寧說這是一座“橋城”。不負“橋梁博物館”的美譽。</h3> <h3> 汽車到達瓦西里島。(圣彼得堡有島嶼40多個)這里有個古港口,港口兩側各有一個燈塔,燈塔高32米,呈圓柱形。紅色柱身,墨綠色銅錨。船頭裝飾錯落有致地釘在柱身上。底座上筑有四尊神像,兩白兩綠,兩男兩女,分別代表俄羅斯的四條河流:伏爾加河、沃爾霍夫河,第涅伯河、涅瓦河。</h3><h3> 塔頂的燈火,起初用麻油,后改用電燈,如今用天然氣。這座燈塔的始終默默地為出入港口的船只導引航向。每逢5月27日(城市日),全天都可以看到7米高的火舌燃燒在城市上空。</h3> <h3> 親近涅瓦河,親近圣彼得堡的母親河,凝視著深邃幽藍的河水,想象著昔日它以怎樣博大的力量,保護著戰(zhàn)爭中的平民,又以怎樣豐富的資源,補給著炮火前線的士兵!不禁想到了我國的黃河,它滋養(yǎng)華夏大地,養(yǎng)育炎黃子孫,那種持久而強烈的感觸,綿綿的情愫,不需言說。</h3> <h3> 沿涅瓦河前行,去看獅身人面像。據說這是埃及法老送給圣彼得堡人民的禮物。我們清楚地看到人像下巴右側的胡須有缺損。高導說,那是。在運送過程中磕碰所致。獅身人面像就這樣靜靜的佇立在涅瓦河畔,靜靜地看著世事的變遷。</h3><h3> 在這里,我們吃到了第一個俄羅斯冰淇淋,300盧布一枚(合人民幣30元一個)。舔下一塊,含在嘴里,涼絲絲的。不含一滴水的醇香奶油裹著舌頭,滑而不黏,甜而不膩。即使大口咬著吃,也絲毫不冰牙。而此后吃到的第二個、第三個……同款冰淇淋,全部是100盧布一個,一樣美味,讓人沉溺。</h3> <h3> 涅瓦河畔匯集了整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就是這樣一條狀如藍色絲帶的涅瓦河,將兩岸古風古韻的建筑襯得無比輝煌而浪漫。行程所涉的冬宮和阿芙樂爾巡洋艦隔河相望。高導說,這座輝煌而浪漫的城,等待著我們明后兩天陸續(xù)觀賞。</h3> <h3> 下一站是彼得保羅要塞。俄國歷史上有言“先有彼得保羅要塞,后有圣彼得堡。”足見該要塞點重要性。</h3><h3> 在俄國與瑞典戰(zhàn)爭時期,它曾是國防戰(zhàn)略要地。北方戰(zhàn)爭勝利后,它便失去了軍事意義。即便在過去,它都不是普通的防御據點,而是一座高12米、長700米的古堡。古堡內有六座棱堡,還有著名的圣保羅夫大教堂,有鐘樓、船屋、造幣廠、兵工廠、炮樓、紀念碑及其它軍事設備,甚至還有監(jiān)獄和隧道。據說作家高爾基曾因書寫革命傳單而被囚禁于要塞的監(jiān)獄里。經受同樣苦難的還有文學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 </h3><h3> 在這里,每日正午十二點,人們都能聽到炮樓上一發(fā)空炮彈的聲響,每晝夜還能聽到來自鐘樓的音樂自鳴鐘的樂音。這些習俗從18世紀一直保留到現在。</h3> <h3> 在這里,每日正午十二點,人們都能聽到炮樓上一發(fā)空炮彈的聲響,每晝夜還能聽到來自鐘樓的音樂自鳴鐘的樂音。這些習俗從18世紀一直保留到現在。</h3> <h3> 我們邊走邊聽邊觀賞,好多游客已經乏累。今天行程確實滿,然而我們在圣彼得堡只待三天,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又怎能游賞的盡。</h3><h3> 當我們一行來到彼得一世“小腦袋”雕像前,聽得高導說摸過彼得一世雕像的左手,可得財富,摸得右手,可獲健康。大家紛紛上前撫觸,忘了先前的腳痛腿乏。女兒伸手之前詢問我的選擇,沒等我回答,便叮囑般地告訴我只能摸一只手,不然,都得不到了。真是可愛!</h3><h3>講真,我愿以犧牲一切利益為代價來換得全家人的永久健康與平安。</h3> <h3> 結束在圣彼得堡第一天的行程,回到酒店,仍不覺疲憊。洗完澡躺下后,為一“火燒眉毛”的朋友修改了一篇年會演講稿。碼下幾行字,上好鬧鐘,吻了熟睡的女兒,微微起了困意……</h3><h3> 時間之下,沒有永遠。旅行是對生活的拾遺補缺,是對靈魂的重新修復。那顆驕傲倔強的心,不掩于歲月,不耽于奔碌,耳聽悠長,目極純美,已是福音。</h3> Day 2 <h3> 今天的行程不緊。倒過時差的我睡足了覺,吃過早餐和大家前往四大宮殿之——夏宮。</h3> <h3> 夏宮號稱“俄羅斯的凡爾賽”,位于芬蘭灣南岸的森林小島中,是俄國歷代沙皇的郊外行宮。二戰(zhàn)中遭到德軍的破壞,二戰(zhàn)后經修復,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h3><h3> 夏宮分三部分。大宮殿、上花園、下花園。(上、下花園的命名源于其18米的自然高度落差。)我們的游覽順序也便是這樣。</h3> <h3> 大宮殿在上花園,是一座兩層宮殿。外觀簡樸而莊重,整體為白色,其間有土橘色的色塊裝飾和邊緣勾勒。宮殿內部則宏偉華貴,程度不輸葉卡捷琳娜宮。有宴會廳、舞廳、會議廳、軍旗廳、皇家寢室、辦公室等大大小小功能各異的廳室30間。展出的文物,除了精美的餐具、衣服、鐘表、鏡子、扇子等生活用品,除了自行車、網球拍、紙牌、馬靴等休閑裝備外,還有俄羅斯國璽、名家油畫、沙皇寶座等殿藏珍品。然而,這里的藏品遠不及冬宮的稀有和繁多。</h3> <h3> 宮殿的一樓是彼得大帝辦公、住宿的地方。俄國帝王生活的奢華講究卻隨處可見:德式衣柜、辦公桌,中式山水畫,日式花瓶,法式座鐘,荷蘭壁爐,奧地利餐具,土耳其沙發(fā)……無一不是出自全世界頂級藝術家之思和優(yōu)秀工匠之手。</h3><h3> 必須提及的是彼得大帝的寢室和書房。寢室空間不大,床奇窄。據說彼得喜歡抱著方枕,趴著睡覺。以至于俄羅斯便開始興這樣的小床,直到如今,包括星級酒店,也都用宅床。聽導游說,俄羅斯人認為睡寬大的床,有如永息安眠。所以,他們喜歡小床,我們也只好隨俗。</h3> <h3> 他的書房最有特色的是地板和地球儀。地板是由14塊橡木板拼制而成,工藝極精。地板橡中央的擺設便是這德式地球儀。三角基座上方是一鏤空環(huán)體(象征宇宙),中央插一實心圓球(代表地球)。彼得大帝稱霸宇宙的野心與魄力,由此可見一斑。</h3> <h3> 華麗的二樓,還有不得不說的舞廳。舞廳的地板全部用厚重的大理石鋪就,廳內的巨大的圓柱都是整根整根從荷蘭運來的,連裝飾用的鏡子,都來自威尼斯。舞廳四周鍍金裝飾的墻面,與頭頂藝術彩繪的天花板,與葉卡捷琳娜宮有類,但也不盡相同。</h3><h3>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生活在夏宮的宮殿,漫步于葉卡捷琳娜宮的花園。不是不喜歡夏宮的花園,夏宮的花園也美,只是覺得美得不真實,不真實得有如置身天宮,游于仙境。不信,你看!</h3> <h3> 宮殿的二樓主要是葉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第二任妻子)的居所與活動場所。這里有我領略不盡的華而不俗、清新雅致的歐式室內裝修風格。</h3> <h3> 沙發(fā)與窗簾同款同系,淡綠色底,上面印有褐色飛鳥,綴滿粉色與黃色花團。或黃或棕的木質桌椅與地板,鍍金的門框和畫框,乳白色的飾有青色、紫色花束的壁紙,祖母綠色飾有玫紅色的大小錯落的花骨朵的壁紙,粉金色的梳妝臺與狀如寶葫蘆的化妝鏡,深沉的墨綠色花瓶,高貴的寶藍色花瓶,飾有五彩花紋的瓷器,妝如冰凌插有蠟燭的茶色水晶吊燈,……每一樣都賺足了你的審美的目光與艷羨的表情。</h3> <h3> 出了宮殿,水聲入耳,水柱及目。移步欄桿向下望,整個人都被震撼了……</h3><h3> 藍天白云之下,鎏金的光輝與噴泉水柱的銀影,以及四散飛濺的玉珠,氤氳于草坪上的水霧,不是天宮,又會是哪?</h3> <h3> 37座金色雕像,29座潛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2座梯級瀑布,22米的落差,讓這座森林小島充滿了動感與活力。</h3> <h3> 大瀑布噴泉、金字塔噴泉、隆姆松噴泉、象棋山噴泉、圣誕樹噴泉、橡樹噴泉、太陽噴泉、亞當噴泉、夏娃噴泉……造型惟妙惟肖,引人遐想萬千!“噴泉之王國”的美譽,簡直實至名歸。</h3> <h3> 其中隆姆松噴泉最為有名。高導說,它是俄羅斯戰(zhàn)勝瑞典的象征。這個噴泉位于大瀑布噴泉群一個大半圓形水池中央,高3米,重5噸。整體形象為大力士參孫(參孫是圣經中的一位猶太人士師,在上帝的應允與眷顧下出生,成長,擁有超人力氣,以徒手擊殺雄獅和只身戰(zhàn)勝以色列外敵而著名。)半仰著身體,雙手奮力撐開雄獅的下顎,與其進行著殊死搏斗。沖天水柱便是從獅子口中噴出的。</h3><h3> 這些噴泉在夏宮的上花園已經噴涌了上百年。早在200多年前,能工巧匠們便已設計建造出這樣一套周密的永不枯竭的循環(huán)系統,沒有安裝任何機械設備,不借助任何外力,完全靠自然的力量,利用水壓落差進行噴射,并且能夠如此驚艷絕倫,實在佩服!據說在外游歷多年的彼得大帝也親自參與到了設計籌劃當中。</h3> <h3> 下得階梯,沿筆直的林蔭大道往前走,才知道原來森林里還隱藏著許多雕像與噴泉,其中,象棋山噴泉和感應噴泉處吸引了好多游客。</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從</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花園下來,放眼望去,一條狹長的水渠向前無限延伸,將花園一分為二。兩旁是茂密的芬蘭灣森林。高導說,水渠的盡頭是遼闊的波羅的海。慢慢逼近波羅的海,最先看見的不是海,是一棵樹。倒伏的樹干,虬曲的枝丫,盡顯老態(tài),而翠綠的葉片卻郁郁蔥蔥,極富生命力。</span><br></h3> <h3> 踩在松軟的沙灘上,看一望無垠幽藍清澈的波羅的海,海岸邊飽經沖刷的礫石和石頭上旁若無人閉目休憩的肥碩的海鳥……忘了時間吧,暫且聽一聽海水講述的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吧!</h3><h3> 據說,昔日,每到夏天,彼得大帝都會來此舉辦大型聚會,接待貴賓和外國友人。像普希金,還有許多俄國著名作家也都是這里的常客。</h3> <h3> 午餐后,天氣轉陰,我們乘車來到冬宮。之前只知道它是俄羅斯四大宮殿之一,來了之后才知道,冬宮原來是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小部分。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有6座建筑,冬宮是其中一座。這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并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然而僅冬宮開放的400多間藏室里展出的270萬件藏品,按每一件藏品觀賞1分鐘計算,看完這些藏品需要花費22年,走一遭下來共22公里。</h3><h3> 昨天,我們有很多次路過冬宮,看見冬宮。只知它是一座龐大的綠色建筑,進得院內,才見識了他的恢弘氣勢:清新的薄荷綠,素戀的白色與耀眼的金色,將這座洛可可式建筑(這種建筑的突出特點是宮內廊柱多,窗戶多,壁龕多)裝點得典雅而肅靜。</h3> <h3> 因為屬于世界級博物館的緣故,所以入口處檢查非常嚴苛,并且需要過安檢,除了手機、相機、小單肩背包外,其余一律必須寄存,水壺也不例外。</h3><h3> 高導帶團經驗豐富,為我們節(jié)省了不少排隊等候的時間。進入宮殿,便見高導將我們“奇幻九州”的小黃旗遞交給一位50多歲、腳蹬高跟鞋的俄羅斯大媽手中。先前以為她是導覽員,一個多小時的參觀后,終于明白她的職責就是催促導游并且大步流星帶領游客快盡早結束參觀,完成使命。這位大媽是真的不辭辛苦,盡職盡責。有幾次高導干脆不去理會她的步履,停下來,耐心地為大家講解著名的油畫作品。</h3> <h3> 這里不同于葉卡捷琳娜宮和夏宮,沒有為游客提供講解器,原因自然是展品太多,講解太耗時。</h3><h3> 俄羅斯油畫是歷史的珍貴財富,它如“史詩”般描述和再現了俄羅斯的文化發(fā)展和歷史進程。如果沒有導游講解,沒有定神凝視,沒有聯想想象,那么,那些油畫作品便只被當作墻面裝飾,用以烘托藝術氣氛罷了。</h3><h3> 不懂繪畫的我,在此時此刻竟生出無限欣慰。女兒也一樣,對于她感興趣的而我又無法為她講解的畫作,她索性奪過手機,將它們拍下來并叮囑我回國后給她搜找。</h3> <h3> 于是,傾聽,筆錄,欣賞,神馳,拍照,移步。流連與遺憾并存,喜獲與錯過交替。有幾幅印象極深的畫作——</h3> <h3> 庫圖佐夫畫像。此人是俄羅斯帝國元帥、大軍事家。1812年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他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侖,此后又戰(zhàn)勝了納粹德國。他的右眼在戰(zhàn)斗中受傷失明,所以他的畫像都以左臉示人。畫像中這個英武微胖、神態(tài)安然,眼神中透著無法忽略的桀驁的將軍,貪戀酒色卻戎馬一生。這世間從來沒有純粹的磊落與絕對的英雄。“”又何往而不驍勇其外而淫逸其中也哉?”能者,需要釋放,敗者,自然收斂。資本使然。</h3> <h3> 另一位大將軍畫像畫的是博學全能蘇沃洛夫。他算得上是庫圖佐夫的伯樂。畫像中,他高瘦干練,斜倚墻垛,右臂微抬。他作戰(zhàn)策略里積極進取的思想全可以從他炯炯的雙目中窺見。</h3> <h3> 此后,進入狹長的軍事畫廊。莊嚴肅穆的廊西側,掛滿332幅參加俄法戰(zhàn)爭的將領的畫像。據說這些油畫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有些畫框內沒有人像,只一塊藍綠色花布。</h3><h3> 高導解釋說,有些將軍沒能等到畫師為他們畫像就離世了,但畫廊依然為他們留下位子。客觀真實,有溫度,有人性,尊重死者,亦尊重瞻仰者。</h3> <h3> 《波爾塔瓦戰(zhàn)役》油畫。畫面內容相當豐富。油畫講述彼得大帝戰(zhàn)勝瑞典后勝利歸來的宏大場面。于畫面中可見等待沙皇接見的人們,看著一個個功勛卓著的將軍元帥,心中充滿忐忑與惶恐。</h3> <h3> 《圣母麗達》是達芬奇僅存的14幅作品中的一幅,異常珍貴,被稱為“東宮四寶”之一。畫像里,圣母溫良賢靜,滿眼慈愛地望著懷抱里伶俐可愛的圣嬰,圣嬰右手放在圣母的乳房上,眼神卻很復雜……這幅作品的神奇之處在于圣嬰的這副眼神,你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能看到圣嬰在注視著你。</h3> <h3> 幾幅油畫作品欣賞下來,多少悟得一些欣賞油畫的方法:除了快速區(qū)分油畫種類、派別外,還需盡可能的了解時代背景以及構圖、色調、光影、主題等,然后努力解讀畫面中人物的悲喜哀懼,捕捉他們的內心世界,想象畫家所要寄托和表達的情懷和感受。陶醉于畫家筆下生動靈活的線條,豐富細膩的情感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你會突然格外熱愛生活,也會懵懵懂懂地熱愛起藝術來。</h3> <h3> 名為《圣賽巴斯蒂安》的油畫作品,讓人震撼。畫中,一個俊美健碩蓄著胡子的男子,背靠石柱,只一塊條紋絲娟遮羞,正接受亂箭掃射。然而,他神情平和篤定,戴著銬鏈的雙手,一只指向頭頂寫有文字的標牌,一只指向自己。</h3><h3> 塞巴斯蒂安本是古羅馬天主教的圣徒,不想被坐擁三千美女的古羅馬皇帝愛上。為了獲得他的愛,皇帝許他半壁江山,可塞巴斯蒂安身為虔誠的信徒且不相信同性愛情,所以,寧可被亂劍射死,也不肯淪為斷袖(男性間的同性戀)。遭遇射殺后,一個寡婦為他收尸時,竟發(fā)現他還活著,于是,把他帶回家,幫助他恢復了健康。但好景不長,被人發(fā)現后,他最終死于亂棍之下,僅僅活了30多歲。</h3><h3> 這幅畫作帶給我的是無限悲壯,無所謂美感。從利劍穿身的苦痛到不遺余力的毀滅,恐怕只有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欲望與審美情趣的合力作用下,才能將它們形之于畫,而后呈現于世人復雜的眼眸之中……</h3> <h3> 似乎西方藝術家們特別鐘愛赤裸的身體,冬宮墻壁上懸掛著很多赤裸男女和女性裸體。據說盧浮宮也收藏有很多此類畫作。在我們傳統的中國人看來,那并不是美,是性與欲望,是有失體面,羞于直視的。</h3><h3> 西方藝術家們受古希臘美學影響至深,將人體作為永恒的繪畫母題,并且多以古希臘神話為題材(雕塑也如此)。只是對于一幅幅豐乳肥臀膀寬腰圓的美女裸體圖,我生不出興趣和想象力來。</h3> <h3> 彼得廳有類金鑾殿,是沙皇時期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500平方米的長方形大廳,四周裝飾有來自意大利的白色大理石圓柱,正前方中央擺放著向英國定制的沙皇寶座。由浸染過的柞木制成的鍍銀寶座,威嚴側漏,貴氣逼人。后面的紅色墻面上懸掛著威尼斯畫家的油畫作品。畫作以北方戰(zhàn)爭為背景,主體由彼得大帝與希臘古希臘神話中的榮譽女神構筑,象征勝利與榮譽相伴共存。當年,沙皇就是坐在此寶座上接見各國使節(jié)的。</h3> <h3> 各國使節(jié)在覲見沙皇前,需要經過一段臺階,這段臺階就是著名的“約旦樓梯”。樓梯上鋪有紅毯,兩側的灰綠色大理石柱格外大氣恢弘,素雅的拼花穹頂與古銅色的吊燈,以及菱格拼接地板,無不訴說著昔日冬宮主人于財富之外的藝術品味。</h3> <h3> 彼得廳的寶座須與喬治大廳的黃金御座加以區(qū)分。黃金玉座的后方飾有紅色天鵝絨質的墻布,墻布上有金線繡成的巨大的雙頭鷹國徽圖案。寶座下極緩的幾層臺階上,全部覆蓋以紅色天鵝絨布。這里的地板相當考究,圖案有紫檀紅木、烏木、棕櫚、阿瑪蘭特木共16種不同的珍稀木材相拼而成。</h3> <h3> 上到二樓,進入亭臺大廳,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孔雀自鳴鐘。</h3><h3> 這座黃金打造的金光閃閃的巨型鐘表,置于一個偌大的玻璃罩下。只見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的枝干上站著一只美麗的金孔雀,它被周圍的牡丹花所簇擁。它的兩邊分別是一只公雞和一只被關在籠里的貓頭鷹。大樹下長有12朵圓蘑菇。中間最大的蘑菇頂端,落有一只振翅欲飛的蜻蜓,它代表秒針,進行轉動。蜻蜓身下是時針和分針刻度盤。停留觀賞的幾分鐘里,我們看到液晶屏幕上播放孔雀開屏的的畫面,心中頗為震撼:開屏后的孔雀,身上呈現兩種顏色——金色和銀色,金色象征太陽,銀色象征月亮。那只公雞的啼叫象征新的一天的開始。然而據導游說,這座鐘本是為中國設計要賣給中國的,后來卻輾轉賣給了俄羅斯。</h3> <h3> 這里還擺由許多拼花園桌,圖案各異,但都是用各色寶石鑲嵌而成,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高導讓我們看腳下踩著的地板,這廳的地板全部由極小的圓形、梯形、八角形的馬賽克交織拼接而成,其間還夾雜有獸圖和人像。</h3> <h3> 出了閣樓,眼前是一條穹頂結構極為復雜的長廊,它就是冬宮最美長廊——拉斐爾長廊。只見我們頭頂是一個個連續(xù)的半圓穹頂,上面繪有52幅圣經題材的油畫作品,這些油畫與廊柱上圓拱凹面上的油畫渾然一體,相得益彰。</h3><h3> 顧不得欣賞油畫作品,因為整個人已經被這奇幻唯美的立體效果所傾倒……若不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派遣畫師前往梵蒂岡臨摹拉斐爾壁畫后,回國耗時17年將其復制重現于冬宮之中,我們是無法獲得如此高妙的審美愉悅與情感滿足的。</h3> <h3> 穿過長廊,巨大的墨綠色花盤矗立于廳中央。這是著名的科雷瓦大花盤。花盤得名于生產工廠。它高達2.5米,重達19噸。正方形底座上承載著一整塊阿爾泰碧玉打磨而成的橢圓形花盤。據說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加工和運送到圣彼得堡。沒有炙烈的熱望與追求,沒有雄厚的實力支撐,理想會是怎樣的蒼白無力?要么,索性化為泡影。</h3> <h3> 此外,意大利文藝復興館,透光的天花板將廳中央的孔雀石花瓶和四圍的立體浮雕,映射的愈加光彩奪目。</h3> <h3> 青晶石廳,巍巍然似直通天庭的大石柱下,頻頻催促的俄羅斯大媽和定定然平步廳中的高導,倒也構成了一道風景。</h3> <h3> 彼得大廳,米開朗琪羅的塑雕塑作品很能見出米開朗琪羅本人的心性,孤獨而卓著。也許一生沒有婚姻,沒有子女,使得他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所熱愛的藝術事業(yè),并把它做成功。</h3> <h3> 冬宮外廣場正對面,是沙俄總參謀部大廈。大廈的門宇呈方形,標志性的雙重凱旋門和門頂的羅馬戰(zhàn)車,都是為了紀念反抗拿破侖戰(zhàn)爭的勝利而建。中央立有世界上最高的深紅色石柱——亞歷山大勝利柱。47.5米高,900噸重,直徑達4米,由整塊花崗巖石打磨而成。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根本不憑借任何外物支撐,僅靠自身的重量,巍然屹立在基石上。石柱頂部是一腳踩蟒蛇、手持十字架的天使,這也是勝利的象征。</h3> <h3> 陰沉了一個下午的天空,此刻幽幽地下起了雨,并且越下越大。我和女兒在雨簾里疾步尋找旅游車。回頭觀望這座世界頂級藝術博物館時,心上竟泛起層層迭迭留戀的波 …… 一直以來,我以為我更迷情于山水風月,往后余生,在某個細雨綿綿或大雨磅礴的午后,愜意地重讀《游記》,回憶起這段經歷,回憶起曾耳聞目睹的每一樣珍品帶給自己的藝術享受,心上會不會浮起快活的波?</h3> D ay 3 <h3> 太愛這座城。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天,是悠閑而輕松的。</h3><h3> 上午去往的喀山大教堂與在圣彼得堡第一天參觀的圣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及今天下午前往參觀的滴血教堂,并稱為圣彼得堡的三大教堂。喀山大教堂與位于伊爾庫茨克的喀山圣母大教堂,因名字相近,易被混淆。喀山大教堂建筑特征為整體呈十字形,中間為圓筒狀。圓筒樓兩邊的94根半圓形長柱組成的柱廊緩緩延伸,環(huán)擁著正對面廣場的花崗巖噴泉。這座教堂的內部更像一座宮殿,壯麗輝煌。內飾風格以褐色和金色為主調,四壁以圣經故事人物油畫和水彩畫為主。穹頂是一幅巨大的圣母圖。</h3> <h3> 堂內高大寬敞,搖曳的燭光將前來做禱告的俄羅斯人的臉,映得更加明朗虔誠。很喜歡這種絢麗又有點幽暗的氛圍,禱告的實質是信靠,是順服。敗神也好,拜佛也罷,我們都是為了感動與被感動,為了幫助我們自己和幫助與我們有關聯的別人。</h3><h3> 這里還置有俄國著名元帥——庫圖佐夫的骨灰及墓碑。</h3> <h3> 出得教堂,來到一街心花園。花園內有兩尊雕像,其中一尊便是庫圖佐夫,與冬宮內那幅油畫像神情一致。</h3><h3> 在綠毯般的草坪上,在噴泉的韻律中,我同女兒好一頓忘我地打滾嬉鬧……</h3> <h3> 文物阿芙樂爾巡洋艦,原為波羅的海艦隊的一艘巡洋艦。它經歷了三次革命和四場戰(zhàn)爭,其中最著名的h就是俄國十月革命。1916年因作戰(zhàn)作戰(zhàn)受傷而接受維修,從1917年開始,便永遠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了。艦身長124米,寬16.8米。作為蘇聯中央海軍博物館的一部分,艙內陳列有500多件文物。因我們前去當天并非固定的登艦游覽日,所以,艙內的展品未得一見。修繕后的巡洋艦,外觀嶄新豪華,全不見經過戰(zhàn)爭洗禮的印記和經過歲月侵蝕的痕跡。至于它昔日如何馳騁于大洋之上,威嚴雄壯的模樣,全憑想象。</h3> <h3> 下午參觀滴血教堂。這座教堂和所有小女孩兒夢想的童話鎮(zhèn)里繽紛多彩的城堡幾乎一樣,它被譽為全俄最華麗的教堂,沒有之一。</h3><h3> 有關這個教堂的故事,真實而慘烈。當年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是個仁明的君主,他曾在反對聲浪極高的情形下,宣布解放農奴,幾乎以單槍匹馬的行動,推動社會變革,給俄羅斯帶來許多貢獻,也因此遭致殺身之禍。他被刺的地方正是這里,激起了全俄人民的痛惜憤慨。亞歷山大三世便在此處興建了這座教堂,以示紀念。</h3><h3> 這座教堂的耗時近27年。(喀山教堂的興建歷時10年)這座教堂的建筑風格及設計靈感源自位于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該教堂也在我們的行程當中),卻在建筑水平和技術工藝上超越了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它的外觀由金箔、大理石等半成品寶石與馬賽克、彩釉建造而成。外壁的雕塑與刻鏤、鑲嵌工藝,讓整座教堂極富層次美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充斥視野的都是豐富的色彩,奇異的線條和繁復的圖案。9個造型各異的洋蔥頭圓頂,五彩的有,金色的有,白色塑料布包裹著處于維修中的也有。如若走近跟前去觀看,你真的會立刻屏息凝神起來,每一處細節(jié)都算一份精雕細刻巧奪天工的珍品。即便不懂藝術,也著實被藝術震撼了一把。</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順著教堂往下走,我們看到許多小商販和他們的小攤點兒。這在俄羅斯是難得一見的。 他們有賣俄羅斯古典音樂唱片的,有賣俄羅斯套娃的,有賣俄羅斯糖果的,還有街頭藝人出售他們的油畫作品和雕塑作品的,還有身著皇家服飾盛裝亮相的俄羅斯人專為外國游客合影拍照留念的……</span></h3><h3> 自由活動前,高導有提醒我們盡量不要接受這些俄羅斯人的合影拍照,如果想拍,事先商定價格。于是,因隊里有聲音說“那我們看見他們,搖頭擺手,避而遠之就是了。”</h3><h3> 女兒蹦跳著,跟著丁奶奶一路拍照,根本停不下來。話說自從在首都機場結緣,這丫頭便愛極了這位慈愛快活的奶奶。整日地粘著,吃喝玩睡都不再找我。有幾次她消失在我的視線里,我也并不驚慌,國外的治安令我莫名地安心。 </h3><h3> 再看到她時,總不免會心一笑,畫面太過溫馨美好:大手牽一小手,或者搞怪自拍,或者爽朗大笑。丁阿姨的魅力吸引著女兒,感染成我……</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和媽媽走在前面,看著這些裝扮的俄羅斯人偽善的笑臉,竟然有了莫名的緊張。回頭看,女兒、丁阿姨和一個身著斑馬服只露腦袋在外面的俄羅斯青年站在一起,說著什么。很快,我便明白了。疾步走過去,見丁阿姨正從背包里掏錢給他,10塊,他搖頭;50,他搖頭,然后指著紅色的100元人民幣要,同時晃著他手中一疊以同樣手法詐來的100元人民幣示意。阿姨沒有猶豫,就給了他。然而,他仍不肯罷休,用手指比劃著“二”,還湊過來看丁阿姨的手機相冊,用食指劃著翻看,親眼確認只拍了一張后,才滿意地離開。阿姨依然爽朗一笑,而后對女兒一頓詢問和安撫。</span><br></h3><h3> 事情竟是這樣的:丁阿姨給女兒就這么邊走邊拍照,突然殺出個“斑馬人”,他用“爪子”挾住女兒,大嘴張開“啃噬”著女兒的頭。孩子被嚇到了,掙扎著,推搡著……這一突如其來的鏡頭,就這樣被阿姨的手機抓拍到了,然后就有了這“斑馬人”的不依不饒。丁阿姨旅居國外多年,見識頗豐,為人通達。這事兒就這么被她解決了,我卻既驚恐又不安。事后,丁阿姨卻不肯接受我的100元,唯愿今后她的足跡行至大同,能接受我的全程接待。</h3><h3> 當我們走出幾步后,再回頭,看見有一家三口表情緊張又無辜地和那個“斑馬人”掰扯著……</h3> <h3> 最后一戰(zhàn)——涅瓦大街。這是圣彼得堡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聚集了該市最大的書店、食品店、百貨商店、購物中心,還有各類教堂、名人故居,極具觀光價值。這里最初是一片沼澤地,后來開辟出來,用于軍事往來,而后發(fā)展為商業(yè)大街。修建時所有建筑物高度均受限制,不得高于冬宮建筑,于是有了我們所見的豪華絢麗、整齊劃一的涅瓦大街。</h3> <h3> 走在俄羅斯的街道,我們看不見張揚浮夸的廣告牌,聽不見氣焰濃烈的叫嚷聲,所有門店裝飾低調精巧,經營安然悠閑。這里的一家甜食店“沃爾夫與貝蘭熱”,極富盛名。落地玻璃窗和窗前的卡通人物塑像,以及橄欖綠色的花邊雕鏤裝飾,非常漂亮!不僅孩童,大人們也被深深地吸引了去。據說,普希金常來此地喝咖啡。唇齒留香的美味與浪漫激情的詩篇,想來是不可分割的。也正是這里的一杯醇香的咖啡下肚,年輕的普希金為愛奔赴決斗場,不慎結束了38歲的生命。</h3><h3> 為了紀念,甜品屋的一角塑有一尊身著燕尾服、手執(zhí)鵝毛筆的普希金蠟像。除此,萊蒙托夫、托斯托耶夫斯基也都是這里的常客,因此,這里的咖啡也便有了“文學咖啡的”雅譽。每個進入甜品屋的人,似乎都為這一杯咖啡而來。這里的咖啡價格自然不低,人均消費25美元。</h3> <h3> 我們走進去,地方不足夠大,已是座無虛席。下午5點時分,下了班的俄羅斯居民便已泡在這里。點一杯卡布奇諾或一份加了檸檬的紅茶,再點一份鳥乳蛋糕或者圖拉姜餅,悠悠地聊著天,享受著一天里的休閑時光……</h3><h3> 甜品的美味,沒有多少女性可以抵擋,甚至一些男性也十分鐘愛。如果,從來不曾嘗過甜品的美味,那也便不會惦記和回味。可是啊可是,正是因為已經深知它有多美好,所以才會那般貪戀和舍不得忘掉……</h3> <h3> 熱鬧的街頭,寧靜浪漫的吉他聲掠過“沃爾夫與貝蘭熱”綠色銅漆的門店,與這中年大叔悠閑輕快的歌聲,一齊滑入過往行人的耳膜,悠悠蕩蕩徘徊于城市上空,訴說著“水城”與“橋城”“花都”與“樺林”細膩唯美的故事……</h3> <h3> 晚餐后于20:30抵達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車站”(去往的城市就是當前所在火車站的站名)。我們將搭乘23:45的火車前往莫斯科。</h3><h3> 四人軟臥包廂里,我睡得極沉,極香,據說還打了呼嚕……</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伽师县|
嵊泗县|
隆德县|
威海市|
明溪县|
贡嘎县|
筠连县|
铜鼓县|
甘德县|
亚东县|
霍山县|
永靖县|
兰西县|
梓潼县|
石家庄市|
新津县|
泸水县|
稷山县|
盐城市|
开阳县|
新晃|
钟祥市|
陆良县|
鸡泽县|
闽清县|
安丘市|
天全县|
龙南县|
鹤峰县|
扶余县|
施甸县|
泽库县|
阜康市|
云林县|
河北省|
东城区|
壶关县|
北安市|
SHOW|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