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搭乘夜里23:00多的航班,將于次日當地時間9:30到達伊爾庫茨克,途中歷時5小時,兩地時差5小時。</h3><h3> 起飛后不久,分發了晚餐。餐后,沒睡多久,就覺艙外已亮,繼而變成了刺眼和蒼白。不安實的夢被陽光揉碎,微瞇著眼睛看外面,云層很厚,不曉得陽光如何穿得透?</h3><h3> 伊爾庫茨克這座城市的樣貌如何,我不知道;但我只知道,我心心念念的貝加爾湖越來越近了……拉上舷窗遮光板,閉目養神,還有三個小時下飛機,興許還能睡去……</h3><h3><br></h3><h3><br></h3> Day 1 <h3> 到達伊爾庫茨克機場,天灰蒙蒙的。這里屬東西伯利亞地區,溫度比莫斯科低十幾度。地接導游小李是個一米八多的小眼睛男士。接連一星期高強度地游玩,直到這天,身體才懂得累了,一上大巴車,便沉沉地睡著了。李導講未來兩天的行程還有介紹這座城,然而,什么什么都沒能入我的耳。</h3><h3><br></h3><h3><br></h3> <h3> 下車后,見一規模和華麗程度堪比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和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偌大的教堂,這是喀山圣母大教堂。與圣彼得堡的喀山大教堂僅差兩個字。(俄羅斯的許多城市,像莫斯科、圣彼得堡,都有喀山圣母大教堂。喀山圣母一直被視為俄羅斯人民的保護神,然而,喀山圣母像現保存于美國的博物館那。)這座教堂同西伯利亞的。</h3><h3> 圣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外觀顏色相似,都是拜占庭風格的建筑,都是紅色外墻、洋蔥頭穹頂,不同的是這座教堂是藍色菱格圓頂,而圣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是金色圓頂。</h3><h3> 女兒向來稱這些建筑為“城堡,可不是童話鎮中的城堡嗎?看慣了林立的高樓和四四方方的摩天大廈,這樣美輪美奐的視覺沖擊,別說兒童,就是成人也不免心動。</h3><h3><br></h3><h3><br></h3> <h3> 我們來參觀的這天是9月10日,正是東正教信徒舉行大型聚會的日子。李導介紹說,這是圣母圣誕節,每年9月8日到20日21日,是紀念耶穌的母親——童貞女瑪莉亞圣誕生的日子。瑪莉亞出生于一個虔誠的家庭,其父母承蒙上帝恩賜,晚年終得此女。此女成年后被圣靈感孕生出圣子耶穌。耶穌活了33年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埋葬于以色列。三天后,復活升天,得以永生,并完成了神的救贖計劃。圣母雖然是人,沒有辦法救人,但人們十分尊重她,并設立了這樣的紀念日。</h3><h3> 因為被提前告知,所以我們圍好頭巾,輕聲入內,不進前,不打擾。這座教堂,位列俄羅斯第三,原來不僅因著它華美宏偉的外觀,更源于它莊嚴輝煌的內飾。精美絕倫的壁畫和令人目不暇接的圣畫像,是它最獨特的設計。不曉得130多年前那些畫家、工匠、雕刻家是如何通力配合完成的。我們看著信徒們點燭禱告,向上帝表示感恩或是發出祈求,抑或渴望贖罪。那虔誠的面容,低婉的聲音,那肅穆的氛圍,雅致的環境,讓我的心也不由得沉下來。</h3><h3><br></h3><h3><br></h3> <h3> 我注意到殿堂角落,一個高大的俄羅斯男子跪在一位戴眼鏡的神職人員的腿膝前,悲傷又絮絮地小聲說著什么,那位神職人員溫柔地撫觸著他的頭顱,也小聲地念叨著什么。那個時刻覺得,這個俄羅斯男人是幸福的,他的苦痛悲傷,是有處傾吐的,而非壓抑在胸口;他的苦痛悲傷,是有人療治的,而非沉淪于無助與絕望的塵埃中……</h3><h3><br></h3><h3><br></h3> <h3> 緊接著,站在最前面身著藍黃相間的圣服的信徒們,手舉圣像和十字架,自成兩列,開始往外走。我們被人潮推著涌出門外,站在臺階下面兩邊的觀眾中“檢閱”和目送。</h3><h3><br></h3><h3><br></h3> <h3> 這時,我注意到立于教堂西正門兩側的雕塑。問李導才知道,南側的雕像是女性天使加百列,她象征著百合花和號角,職責是破壞人間一切污穢事物,守護伊甸園,防止入侵;北側是拉斐爾塑像,他是具有治愈術的天使,療治人的身體和信仰。這一形象穩重慈愛,同加百列一起,守護伊甸園,創造人類。</h3><h3> 出了喀山圣母大教堂,我的腦幕上一直是那個神職人員安撫傷痛不已的信徒的畫面……</h3><h3><br></h3><h3><br></h3> <h3> 再下車后,我們來到一座拜占庭風格的建筑前。這里是伊爾庫茨克最古老也最具靈氣的修道院——圣女修道院。伊爾庫茨克許多名人、工匠都安葬于此。</h3><h3><br></h3><h3><br></h3> <h3> 這座建筑色調清冷,天藍色馬賽克拼接的大穹頂造型非常吸睛,不是尋常的金色洋蔥頭圓頂,不是紅色的直插云霄的尖頂。上面裝飾的均勻排布的金色八角星,與頂端金色十字架彼此呼應。整個穹頂立在一截白色六面體棱柱上,柱頭為墨綠色,呈倒方錐形。周圍的建筑在造型與色彩上均與之協調輝映。</h3><h3> 教堂內壁不用珠寶玉石鑲嵌,仍以精美絕倫的壁畫和畫像裝飾。相傳在那個戰爭年代,設計師們為便于俄羅斯人攜帶、轉移和保存而作了如此設計。</h3><h3><br></h3><h3><br></h3> <h3> 這里大而空曠。教堂門口不遠處有一座大型雕像,那是白軍首領——高爾查克將軍塑像。底座是兩個手持刀槍的士兵,他們一個代表紅軍,一個代表白<span style="line-height: 1.8;">軍。此雕像寄托了的是俄羅斯人們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和平的堅守。</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 <h3> 除此之外,這里還有12月黨人及亡妻的墓地。他們本是歷史上流放于此地的政治犯,之所以能夠被安葬于此,是因為他們將西方先進理念與科技帶給了伊爾庫茨克,在推動伊爾庫茨克文化和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h3><h3><br></h3><h3><br></h3> <h3> 出了圣女修道院,領導說,在前往基洛夫廣場的一路上,我們會看到三個知名教堂。</h3><h3> 步行不太遠,我們便看到一座紅色尖頂教堂,那是波蘭天主教堂,又名羅馬天主教堂,是伊爾庫茲克唯一的天主教堂。當時,有20多萬信奉天主教的波蘭人被流放到東西伯利亞,政府允許他們修建自己的教堂。(這一點實在難能可貴)這是一座不大但很漂亮的木制教,1825年,以圣母瑪莉亞升天為名而建。二戰時期,因城市遭遇大型火災而被燒毀,后改用紅磚建成成哥特式風格。(話說,此趟俄羅斯之行,切實地見識了西方許多建筑物質與精神休戚共存的風格美,領略了建筑物外形與內在合而為一的藝術美,忽地,對建筑起了興趣。)</h3><h3> 這座教堂內部安設有管風琴音樂廳。聽說,那架巨大的管風琴是二戰后德國提供的。導游的講解已經結束,大部隊已經離去,我站在外面望了很久……任憑我墊起腳尖,目光也無法觸及這教堂別樣的風情和格調……</h3><h3><br></h3><h3><br></h3> <h3> 波蘭教堂的對面是救世主大教堂,又名斯帕斯卡婭教堂。這是一座東正教堂,白色石頭建筑,巴洛克風格。它的外觀最獨特之處在于墻面上的那幅巨大的耶穌圣像畫。周邊飾有墨綠色鑲板、人物浮雕及多層鏤空花框。據說教堂內部也布滿壁畫與畫像。一旦遭遇劫掠,這些可移動的珍品是便于攜帶的。這些18世紀19世紀的著名建筑師們的前瞻性,值得豎大拇指。</h3><h3> </h3><h3><br></h3> <h3> 最遠處的教堂名為主顯圣大教堂,它是伊爾庫茨克第二古老的建筑。該教堂為暖色調,橘紅色與白色相間,長方體與三角錐體、圓柱體組合而成,像極了女兒幼年時搭建的積木城堡。金色的洋蔥頭穹頂,在這個陰暗的日子里,仍是那樣耀眼奪目</h3><h3><br></h3><h3><br></h3> <h3> 在瑟瑟冷風中,我們徒步走到基洛夫廣場。這座廣場得名于蘇聯布爾什維克革命領導人之一——謝爾蓋·米洛諾維奇·基洛夫。這里是伊爾庫茨克城市的發祥地,有幾百年歷史了。功用同莫斯科紅場類似,一些重大節日、重要儀式、晚會等均在此舉行。平時,這里是當地居民的休閑之地。</h3><h3><br></h3><h3><br></h3> <h3></h3><h3> 廣場上的無名烈士墓的碑文里寫著“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垂不朽”,旁邊永不熄滅的長明之火在五星火炬中雄雄燃燒,烈士幕后貼滿相片的二戰勝利紀念墻赫然屹立……你都會強烈地感受到,這個戰斗民族對二戰期間為國捐軀的烈士長存于心中的崇敬之情。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無論走到哪里,從第一站的新西伯利亞,到圣彼得堡,再到莫斯科,再到伊爾庫茨克,一路下來,這種情懷令我感受太深,感慨太多。</span></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圣徒彼得和妻子費洛羅尼亞的紀念碑立于長明火旁邊,寓意深遠。他們夫婦二人在經過多年和睦生活后決定出家修行,于是在各自房間里自盡。求得同年同月同日死,因此他們被視為婚姻和家庭的守護神。</h3><h3><br></h3><h3><br></h3> <h3> 我們在廣場公園解散自由行。在通往安加拉河的鋪滿鮮花的長長的直道上,一座雕像映入眼簾,那是別洛博羅多夫將軍的雕像。雕像旁立有一塊俄文并中文的介紹牌。在這里,我們清晰地了解了他傳奇的一生。</h3> <h3> 站在觀景臺上,凝望安加拉河,水流并不湍急,河面沒有波浪,河水像藍色錦緞般沿著河床緩緩地流淌……它將匯入葉尼塞河,流向自己的歸宿——北冰洋。這條發源于貝加爾湖的河流年年歲歲久就這樣靜靜地從伊爾庫茨克穿城而過……</h3><h3> 乍晴還陰的天氣,吹著寒冷的小風,漫步安加拉河畔,移步愛情橋,我們看到了同新西伯利亞鄂畢河新鐵橋上一樣的景致——琳瑯滿目的愛情鎖。</h3><h3> 即將步入婚姻的俄羅斯青年男女,都會來到基洛夫廣場做三件事:第一件,祭拜無名英雄烈士,求得佑護;第二件,觸摸彼得和費沃羅尼亞塑像,求得祝福;第三件,許下永愛誓言,將同心鎖鎖于愛情橋的橋梁之上。我總是在想,這些情侶們是從哪里訂做了如此精致好看的鎖?</h3><h3><br></h3><h3><br></h3> <h3> 午餐后,我們終于來到出行前就已攻略到的迷人的130風情街,它位于伊爾庫茨克的南部。光聽這名字,就足以戀上這條街。據說,它濃縮了一座城的歷史,濃縮了一個時代的記憶。</h3><h3><br></h3><h3><br></h3> <h3> 最初,這里是茶商驛站。處于高寒地帶的俄羅斯人,長期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讓他們對于能消食降脂的茶葉,充滿渴望。應著貿易的需求,這條街便留下了各種各樣風格獨具的傳統俄式木屋。隨著現代化元素的注入,這里逐漸成為集餐飲、購物、娛樂、文化于一體的浪漫休閑的木屋建筑群。</h3><h3><br></h3><h3><br></h3> <h3> 慢慢踱著腳步,努力將這一街風情收入眼底。</h3><h3> 在這里看到的最多的是咖啡屋、甜品站、小吃店,然后還看見了紀念品店、書店和旅館。每一棟建筑都極精致而簡約,復古卻不重復。</h3><h3> 在俄羅斯任何一座城市,你感受不到熙熙攘攘,尤其西伯利亞地區。如遇上濕寒天氣,各門店幾乎只剩冷冷清清。都說俄羅斯是被上帝厚愛的國家,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僅伊爾庫茨克州的面積就達77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僅260萬。</h3><h3><br></h3><h3><br></h3> <h3> 街邊的長椅上,慈藹從容的老人,拉著一架咖色琴身、黑色風箱的古樸的手風琴,琴音似潮水般緩緩推進,四溢開去,充盈著每一處空間,每一個角落,似乎每一個飽滿而分明的音符下,都埋藏著演奏者那顆平靜柔韌的心靈……</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你可以從這個驕傲的民族對待弱者的態度,對待動物的態度,和國人怎樣利用閑暇時光中見出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 <h3> 走到街的盡頭,你會看到一座雕塑——海貍銜紫貂。雕塑家在老虎身上填上海貍的尾巴和腳蹼,海貍嘴里銜著一只紫貂。這正是西伯利亞的城市標志,這個四不像的神獸,我們又見面了!在新西伯利亞神獸廣場,我們就已得知,它象征著力量;在這里,我們剛又聽說,紫貂象征著財富,那么,它二者相加,便象征了西伯利亞地區的實力。</h3><h3><br></h3><h3><br></h3> <h3> 下一站,叢林木屋別墅酒店。</h3><h3> 這里實在太大了,我們拉著行李箱,按著指示牌,沿著平整的小道歡愉而下,前往各自的木屋……</h3><h3> 靜謐安詳的叢林酒店,接納了多少慕名的游人!在株株高葳茂密的白樺樹的注視下,我們漸漸走進它的深處……</h3><h3><br></h3><h3><br></h3> <h3> 沿路樺樹鱗次,木屋迭出,濕氣氤氳,清芬陣陣。一株株粗細不均但筆直硬挺的樹木沖上云霄,不側不倚,健碩秀頎,如衛士般庇護著一座座小巧別致的木屋。</h3><h3> 有幾只不知名的鳥兒,瞬間從樹梢掠過,而后沒了蹤影。林間偶爾有幾只松鼠、雉雞和野兔出沒,它們一點兒不怕人,會用它們的黑豆眼定定地注視你,確認過眼神,是安全的人,然后繼續在木屋周邊穿梭,游戲……</h3><h3><br></h3><h3><br></h3> <h3> 推門進到寓所,“吱呀”一聲輕響,甚是動聽。松脂的新馨香鉆鼻而入,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h3><h3> 這里的一切都是木質的:木地板、木制墻面、打磨光滑的木桌子、木椅子,連垃圾桶都是木頭做的。床頭柜醒目的很,那是一粗大的樹墩做成的。一圈圈清晰的年輪里隱約可見蟲蛀的痕跡。沒有冰冷的金屬與瓷磚,沒有化學原料和塑料制品,有的是返璞歸真的純自然風情,輕松而眷戀。</h3><h3> 木制百葉窗是我最喜歡的,開合亮滅,全由自己心情。如果電視柜里擺放有一瓶野葡萄釀的酒,小口酌飲著,讓醇香慢慢浸入靈魂深處,微微醺醉,在百葉窗里透射進來的陽光的撫愛下入睡,好不優雅自在……</h3><h3><br></h3><h3><br></h3> <h3> 是真的美美地睡了一覺。這木屋隔音效果太好,全不知“鄰居們”早已扮靚扮美,去湖邊游艇歡暢游玩兒去了。</h3><h3><br></h3><h3><br></h3> <h3> 傍晚時分的叢林,更加和諧宜人。穿過樺林,經過青草地,走過石頭路,開闊遼遠的鏡面湖便現于眼前。</h3><h3> 駐足湖岸邊,頓覺心胸如洗,澄靜空明,遠離了塵囂與浮華,聒噪與憂郁,不見那林立高樓摩天大廈拔地起,不聞那水泥路石灰墻的氣味漫天蓋地撲面來,暫不想那鳴笛聲嚷賣聲四面八方穿耳過……從來沒有一個時刻這么專注,這么放空,心是透明的,世界是透明的,夢也是透明的……</h3><h3><br></h3><h3><br></h3> <h3> 晚飯在木屋餐廳吃俄式大餐。媽媽和女兒吃不慣,我卻吃著還蠻舒服。</h3><h3><br></h3><h3><br></h3> <h3> 出得餐廳,同伴們在給“聞訊”而來的松鼠喂食,那畫面不要太討喜:灰黑色光滑的有如搽過油一般光滑的皮毛,絨絨的大尾巴卷翹于頭頂,兩只前爪抓著酥脆的餅干往嘴里推送,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的小眼睛,警覺地瞅著不斷從餐廳走出來的游人,可愛的很!</h3><h3><br></h3><h3><br></h3> <h3> 然而女兒卻直往我身后躲。先前導游有說,不要靠近松鼠,更不要手拿食物從松鼠面前經過,它會咬人。如果咬,切不可反擊掙扎。</h3><h3>剛剛吃晚飯時,我們聽鄰桌大叔說自己不小心被蜜蜂蜇了后脖子,看他樣子疼癢難耐。</h3><h3> 女兒更加謹慎甚至害怕起來,拽著我往兒童樂園設施的地方去了……</h3><h3><br></h3><h3><br></h3> Day 2 <h3> 第二天是我們行程的最后一天。上午,目的地——貝加爾湖。</h3><h3> 第一次聽李健澄澈的嗓音唱起那首動人的《貝加爾湖畔》時,那樣悠揚的旋律,那樣深情的演繹,那樣撲面而來的明媚迷人的風光,整個人都酥醉了……</h3><h3> 那是一首纏綿的情歌:</h3><h3> “月光把愛戀,灑滿了湖面。”</h3><h3> “兩個人的篝火,照亮整個夜晚。”</h3><h3> 這是一首憂傷的情歌:</h3><h3> “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被吞沒在月光如水的夜里。”</h3><h3> “這一生一世,這時間太少,不夠證明融化冰雪的深情。”</h3><h3> 這是一首重游故地的滄桑的情歌:</h3><h3> “多少年以后,往事隨云走。”</h3><h3> “多想某一天,你忽然出現,你清澈又神秘,在貝加爾湖畔”</h3><h3> ……</h3><h3><br></h3><h3><br></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伊爾庫茨克是離貝加爾湖最近的州。我們從酒店出發,車程大約50分鐘。大巴車上,李導為我們講起西伯利亞的“藍眸”——貝加爾湖的傳奇故事。</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約2500萬年前,在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撞擊后的強烈地震中,狀如新月的內陸湖——貝加爾湖形成了湖泊,面積與中國臺灣相同。過去,這里的湖水是咸的,后來由于大量的雨水、河水的不斷注入,而成了淡水湖,號稱世界上容量最大、全球唯一未被污染的淡水資源寶庫。</span><br></h3><h3> 這座湖上曾經發生過讓人凍掣骨髓的事件:反革命勢力組織——白軍,為躲避紅軍的攻取和保存實力,125萬軍民冒著嚴寒,在高爾查克將軍的指揮下,橫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亞地區。他們行至2000公里外的貝加爾湖畔,軍民人數減至25萬。在穿越貝加爾湖時,狂風暴雪使氣溫驟降到-60℃,這25萬人瞬間被凍成了貝加爾湖上的25萬個雕塑!彼時,他們一定連恐懼、哭喊、絕望、掙扎的意識都沒有了,甚至連魂靈也一并被冰封住……</h3><h3> 不寒而栗!瞬間想起新西伯利亞州的地接導游——維多利亞說“我們這里的人都不怕冷”,想起莫斯科地接導游、東北鐵嶺的姑娘——李陽說“受不了莫斯科的寒冷”,然后頓覺大同夏天40℃的氣溫是那么的伶俐和動人。</h3><h3> 導游繼續講述著這個即將與我們謀面的湖泊的故事。這里曾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動的地區,是愛國志士——蘇武因不愿投降于匈奴而遭流放致牧羊終老的北海。有人打趣說,是這貝加爾湖太美,美得太夢幻,所以,蘇武才不想回去。</h3><h3><br></h3><h3><br></h3> <h3> 大巴車上的暖風熏得游客微微有了倦意。我望著車窗外西伯利亞凄冷的雨,心中對貝加爾湖的樣貌空白起來……</h3><h3><br></h3><h3><br></h3> <h3> 到了,雨沒有停,反而下得更密。我們排隊上了輪船,一個個鉆入艙內。艙里座位不多,沒帶厚衣服的游客一屁股坐下來,便不想再起來。有幾個年輕的大叔穿著單薄,卻不畏寒冷,同我們一起爬上了頂層。 </h3><h3><br></h3><h3><br></h3> <h3> 群山偎依環抱,白樺林帶蒼翠,木屋參差錯落,船開的很快,湖面掀起層層漣漪,湖水依然清澈無比。山巒肩上,煙霧繚繞,先前的蒼翠也變得深一抹淺一抹的。那些木屋漸漸朦朧,連棱角的輪廓也不可辨認……</h3><h3><br></h3><h3><br></h3> <h3> 雨水打在我的臉上,打進我的眼里,一度迷了我的視線,直到情意繾綣,伴著一樣不懼風雨的游客徘徊絮語,我才恍惚想起那首揉碎了疼痛揉軟了心腸的歌…… </h3><h3> 此情此景,和歌里所唱全不一樣。我觸不到你的心底,亦找不到你的蹤跡,無關這天氣。(天公何時作過美?)</h3><h3><br></h3><h3><br></h3> <h3> 不知過了多久,完全不曉得輪船什么時候調轉船頭,再看見那群山、林帶和木屋時,我知道我們很快可以在貝加爾湖畔漫步了。</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天上午的行程只在這里。少了對天空放晴云霧撥散的期盼,整個人泰然多了。</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午在暖烘烘的木屋餐廳吃得一頓無比地道無比可口的中國菜,竟心滿意足地想家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 <h3> 在貝加爾湖和安加拉河的交匯處,有一粒“寶石”鑲嵌在那里,它就是利斯特維揚卡小鎮,貝加爾湖畔唯一一個人工開發的小鎮。這是一個非常小,非常干凈的村鎮,人口僅2000多。他們居住在湖岸邊錯落的山谷里,過著原始、寧靜、充足、淡遠的生活。這里的人,世世代代與貝加爾湖相依相伴。</h3><h3><br></h3><h3><br></h3> <h3> 這里僅一條主街,叫“高爾基大街”,它將小鎮與貝加爾湖分隔兩地。</h3><h3> 午餐后,伴著細雨,我們漫步于這條大街。</h3><h3><br></h3><h3><br></h3> <h3> 這條街集中了小鎮主要的木屋建筑與人文精華,賓館、海豹館、咖啡屋、酒吧,尤其是那特產市場,不得不說的是各式烤魚,價廉味美。漁民們將打撈上來的鮮魚烤得金黃皮脆,香氣撲鼻。想著,一口下去,外焦里嫩,湯汁濃厚,咸水便四肆意橫流……若不是午餐吃得太晚,吃得太飽,不然,一定要嘗一嘗。</h3><h3> 守護著貝加爾湖的村民,也得到了貝加爾湖的饋贈,寶石、礦石、魚類資源,讓他們富足無憂。</h3><h3><br></h3><h3><br></h3> <h3> 從大街沿臺階扶梯下到貝加爾湖畔,站在湖畔看風景,風景絕不相同。夢一般的貝加爾湖上空,壓著墨一般的云,不見湖水的晶藍,不見天空的蔚藍,倒也上下一色。青山在如煙似霧的水汽中迷離,像是在期盼太陽光來扯去這層面紗般靜默的等待著……</h3><h3> </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那心如止水的釣魚者與魚也入了畫,雨水蕩過釣竿,蕩過湖面,蕩過湖底的泥沙,把秘密告訴了海豹和魚蝦,圓了垂釣者垂釣的夢……</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 <h3> 小鎮悠游過后,在所有行程結束之前,導游帶我們來到當地一個紀念品商店。貨品很全,有琥珀、蜜蠟、國金——紫金、套娃——馬特廖什卡、國酒——伏特加、巧克力、糖果、魚子醬、大列巴……導游和領隊給足我們時間選購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帶回國內贈與親朋或者自留。</h3><h3><br></h3><h3><br></h3> <h3> 晚上在一很有格調的酒店用餐。恰逢俄羅斯系幾個家庭舉行生日party,場面有趣又溫馨。只見兩個俄羅斯小孩,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來,走到舞池中央。男孩面向女孩,單膝下跪,嚴肅而紳士;女孩雙手交叉,握于身前,而后大方愉快地接受了邀請。男孩起初有些拘謹,后來在女孩兒的引領下,漸漸舞動,漸入佳境……贏得家庭成員及國外友人的陣陣掌聲和熱烈的祝福聲。</h3><h3><br></h3><h3><br></h3> <h3> 晚上8:30,我們到達伊爾庫茨克機場。飛往北京的航班是10:45,大家在機場重新打包行李,合理規劃。裝不下的零食就都塞給了女兒,于是,我努力塞滿的兩個旅行箱和一個大背包后僅一個塑料購物袋再次溢滿出來。話說,這一路上,女兒得到了眾人的喜愛,受盡了大家的關懷。</h3><h3> 這幾日來媽媽是真的累了,自己找了條長椅,枕上背包,蓋上羽絨服睡了;女兒正和一個90后大姐姐開心地聊著她在國內的新鮮事;我拿出手機發把回國信息一一發給這幾日里一直惦記著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讓他們安。然后整理照片和資料,為回國后的游記做些準備……</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黎平县|
浦东新区|
桓台县|
瓦房店市|
枝江市|
连山|
信宜市|
灵武市|
隆尧县|
新建县|
万山特区|
栾城县|
洛阳市|
洛南县|
玉山县|
色达县|
家居|
清丰县|
马关县|
靖州|
旬阳县|
麻江县|
东乡族自治县|
蓬莱市|
澳门|
桦甸市|
白山市|
会宁县|
阿巴嘎旗|
安达市|
改则县|
连山|
河曲县|
托克逊县|
微山县|
广安市|
灵丘县|
黔南|
富蕴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