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讀只覺淫亂不堪,結束方悟人生百味。</h3><h3>心中有佛,看人人,人人皆佛。</h3><h3>心中有色,看人人,人人皆色。</h3><h3>……</h3><h3><br></h3><h3>早在很多年前,佛印就告訴了世人這個道理:你心中有什么,看別人就是什么,你若心中有佛,那看誰都是佛。蘇軾還因為這個緣故又吃了一虧,而且回到家還受到蘇小妹的取笑。</h3><h3><br></h3><h3>在我沒有接觸《金瓶梅》之前,我就早有耳聞,關于它的傳說實在太多了,大多都是“禁書”、“黃書”、“淫欲之書”,只要是有違世俗的字眼都與它脫不了干系,以至于那些年我對它產生了相當深厚的無解,那些年就連聽說過它都是一種的恥辱。在那個黑白相當分明的年紀只要聽說有誰看過這本書,不論出于何種目的,我都會覺得此人思想不純潔,品行不端正,不可深交,避而遠之為最好。</h3><h3><br></h3><h3>誰曾想,多年后的一天,我竟然變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了。書不僅看了,而且還是光明正大的看完了,不僅如此,還要還大肆宣傳一下,還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看了“黃書”。因為我要為它正名,我要為它申冤,我要為我多年前愚昧的思想做一次深刻的檢討。至于我當時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去看這本書的,我覺得我很有必要在此說明一下。</h3><h3><br></h3><h3>應該是在去年冬天的這時候,那時候我還在上一家公司當差。老總是個愛書之人,他偶然間聽說我平時也看書,有一天我正好碰到他了,閑聊兩句后就和我談最近他看過的書,同時也推薦我也去看看,說到最后他很認真的問我,“小張,你看過《金瓶梅》嗎?我搖著頭說,“沒有”,同時我也能感覺到當時自己羞愧難當的臉面,于是我暗暗的低了一下頭。他楞楞的看著我的表情變化,拍著我的肩膀笑著說,“你應該去看看《金瓶梅》”。“什么?金瓶梅?他竟然讓我去看“黃書???”我猛的一下抬起頭直愣愣的矗在那里,腦海里開始一遍又一遍的浮現我對于《金瓶梅》的各種猜測和誤解。他看著我若有所思的樣子解釋道,“那是一本好書,我身邊看過它的朋友都這么說,我也準備認真的看看它,以前都是聽說”。然后他又語重心長的說,“看書是用心去意會而非只是表面,而且它也絕非世人言傳的那樣不堪入目,既然能被流傳,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有時間抽空看看吧”。我半信半疑的說著,“好的,我一定抽空看看?!闭f完之后,我以最快的移動步伐逃離了出來,心中還在想,“老總竟然讓我看黃書?!”,內心的抗拒力依舊很堅挺。直到有一天我選擇了反叛自己的內心,決定了不再墨守成規。</h3><h3><br></h3><h3>今年四月的一天我選擇了離開工作了五年之久的地方。離職后找工作受阻,各種碰壁讓我頓時失去了本應有的方向,因此也沒有太多的心思想去看書。就這樣一晃半年多過去了,離職時啥樣,現在依舊啥樣。萬般無奈之下,我想起了一本書——《金瓶梅》。在此之前,每當我遇到不如意的時候總喜歡用文字麻痹自己,讓自己短時間內不再痛苦。在我發現它免費可以下載時,心中不免有些驚喜,看來得來全不費錢財啊。隨后一想,這么一本充滿非議的書,竟然淪落到了免費的地步,驚喜之余也難免有些失落。它到底是如世人所言那樣“不堪入目”?還是如讀者評價那樣“金典名作”呢?我那個原本跳動的心,那一刻跳的更加歡快了。</h3><h3><br></h3><h3>下載好之后我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天,后來就被擱置了起來。原因有二,一來覺得沒有現在的白話文好讀,有很多詞不知道什么意思,看起來有點費神;二來又覺得除了講西門慶生活富足和淫亂不堪之外再無其他,心中不免有些失望。昨天百無聊賴之際無意中又翻到了它,于是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看完它,不然又得跨年了,抱著這種“”必死”的心態,我看了多半日。</h3><h3><br></h3><h3>當我看到了李瓶兒有了孩子后的忍氣吞聲,潘金蓮費盡心機的百般使壞,以及西門慶親力親為的左右討好,瞬時才明白這應該是這本書暴風雨來臨之前最后的安寧,一種莫名求索欲被掉的高高的。</h3><h3><br></h3><h3>回顧前半部分的內容,從開始講西門慶的豪情大方、淫意成性、財大氣粗,到潘金蓮的不安分守己,內心淫蕩,嗜性成癮,心狠手辣,再到武大郎的懦弱,膽小,含冤而死,以及武松的剛正仗義。你會發現,前期越是描寫的詳實、細膩,后期越能夠凸顯出各個人物命運的最終安排。與此同時,你也會發現自己的情感由初時的痛恨轉變成中時的感傷,再到末時的快慰??v觀整個故事的初始和結束,會讓你覺得這是在講一個國家或是一個世紀的跌宕起伏,而不單單是幾個人,幾個家族的故事。</h3><h3><br></h3><h3>當我看到了李瓶兒孩子的死,李瓶兒的死,方才覺得西門慶也是個很重情義的人,也沒有當初我想象中的那么壞。他為她守靈,他為她哭泣,他也會睹物思人,他也會聽曲落淚,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漢子,他也是一個很值得人尊敬的丈夫。他死之后,他的那些狐朋狗友的所作所為,進一步反襯出他不是那么壞的一個人,他雖貪婪美色、踐踏人妻、淫意成奢,但他本性并不壞,對于別人的求助,他從來都是有求必應,鮮有推脫,能幫則幫,能扶則扶。只是說,他的各個特點太過鮮明,喜歡他的人愛的忘乎所以,不喜歡他的人恨得青筋暴起。從這個方面思考,也就不難理解他死之后的各種因他起而又因他落的人情世故了。</h3><h3><br></h3><h3>他突然的死一開始讓我頓時覺得詫異,死的太突然了,我帶著疑慮往下看看到了作者后面的解釋這才恍然大悟。方才明白一個道理:荒淫無度只會折壽,凡事都有定數。他的死也暗示著接下來所有人的命運,一個處于人生巔峰狀態的人,突然一下子就沒了,而且沒得還很合理。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縝密的思緒和過人的膽識。</h3><h3><br></h3><h3>對于西門慶而言,雖然第一個孩子沒啦,到正室也快要生了,這對于誰來講都是一件極好的事,而他的突然離世給整個故事營造了一種很緊迫、緊張、壓抑、恐懼的氛圍。他剛死,他的孩子出生了,這邊剛死了人,那邊剛生了孩子,而且外面還有各種需要應酬的人和事……看似很亂的一個過程,但在作者筆下又是那么的有條不紊,讓著急的讀者也能心平氣和的慢慢品來,凡事都急不得。而在這其中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比如原本看似很守本分的家人們,此時都開始彰顯出惡人最真的一面了,這讓讀者心頭一驚,原來每個人看似簡單的背后往往都是極其的復雜。</h3><h3><br></h3><h3>看到最后我發現一個問題,一開始越是叫囂的人,后來越是死的悲慘。就拿潘金蓮來說,她的死讓所有的讀者都覺得大快人心,死的理所當然(我恨不得她早死),以及那個媒婆,壞事做盡終遭天譴。還有陳敬濟,他是西門慶的女婿。他的命運可算是大起大落,一開始和丈母娘撕破臉皮,最后逼得正室上吊自殺,被丈母娘告上公堂,緊接著淪落為乞丐。不久后偶遇他生父的朋友,我本以為這下他應該會發達了,可誰曾想他自己依然選擇淪落,那位故友看到他不求上進又不忍心棄之不管,最后迫于無奈送他去了道觀,希望他能潛心修道。我也本以為這就是他的宿命了,可沒想到精彩的還在后面,先是勾引西門慶再嫁的第三個老婆,結果反被打入牢獄準備受死,我以為這就是他的結局了,可誰曾想天有不測風云,又有貴人把他救了,而且還給他又娶妻,他的人生看似已經定格了,我想他也累了,想要好好的生活了,可上天不這么認為。他最終的結局是被他人斬首與臥榻之上,在死之前還和潘金蓮的丫鬟春梅魚水之歡呢,不得不說這樣的死法算是便宜了他。不過他是整個故事中最幸福的人,因為他死之后有一個妓女自愿為他守寡,也許這真的就是愛情吧。</h3><h3><br></h3><h3>最后死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潘金蓮之前的貼身丫鬟春梅,有其主必有其丫鬟,主子好色淫蕩,丫鬟也是如此。她的死和西門慶的死有些許的雷同,都是死在自己的色性上。最開始和西門慶有過房經歷,這倒是必然,古代都這樣,后來和陳敬濟有染,最后一次救陳敬濟的貴人就是她,因為她的身體依舊忘不了他(原諒我說得這么低俗,但事實就是如此),最后給他本錢做生意,還為他續娶一房。</h3><h3><br></h3><h3>我原以為春梅嫁入豪門之后能本分些,最開始她做的那些事的確讓人覺得她是個知恩情的人,是個不計前嫌的人,值得眾人贊賞,可后來的發展可以說是讓我萬萬沒想法,我原以為她會安穩的孤獨終老,沒想到她死性不改,最終落得個慘死。</h3><h3><br></h3><h3>看完這本書,我完全推翻了我之前對于這本書的認知。這本書雖然有大量的夸張的性描寫,到并不能淹沒它給世人帶來的警世以及對于人生的獨特見解。通過對市井人物的描寫也反應出了當時國家和一個狀態,作者巧妙的用西門慶的一家類比國家,從最開始的強大富強到最后的沒落。同樣這本書讓也我想起了另外一本偉大的作品《百年孤獨》,同樣這都有“亂”的一面,留給世人的啟迪與感受都是長遠而又深厚的。</h3><h3><br></h3><h3>有時候,評價一本書的好壞,不能僅聽世人的一面之詞,想要真的了解本質還需自己親自去鑒賞。當然我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人的學識與閱歷會影響到對某一事物的判斷。就如同十年前我堅決不讀《金瓶梅》,提其它都覺得羞恥,可現如今我卻以讀過它而為榮。</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信丰县|
永安市|
永和县|
长白|
昌乐县|
体育|
金门县|
巴塘县|
峨山|
肥西县|
深圳市|
安达市|
资兴市|
朝阳市|
蒲城县|
遵义县|
多伦县|
柞水县|
武平县|
新民市|
盐山县|
内江市|
崇义县|
抚顺市|
来宾市|
双江|
富平县|
本溪|
南澳县|
绥棱县|
湄潭县|
成武县|
剑河县|
鹿泉市|
昭平县|
新闻|
九龙坡区|
本溪市|
科技|
太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