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的元六的四車情懷</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是高中畢業后參加的第一個職業工作,記得是1976年的四月份,通知我們去體檢要參加北京儀表局的分配工作前的挑選,因為大家都是通過關系走到這里參加體檢的,我那個時候誰也不認識,坐在椅子上等待通知,這時候有一個帥帥的小伙子走到我面前聊了起來。我也就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的火熱,他告訴我他叫鄧小楊是二炮大院長大的孩子,我告訴他我和他離的不遠,是財政部里長大的孩子。我們認識了成為一起體檢的同伴。</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76年7月初通知我們7月31日正式到北京無線電元件六廠報道正式錄取參加工作。</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結果在參加工作前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1]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于海原地震。</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地震帶給大家的是無所適從。大家是茫然不知所措,經過幾天的陣痛,7月31日我們如期到工廠報道,同期報道的還有鄧小楊,賈秀鸞、鄭紅等等,來的第一天開始整理廠里的材料場,我們把地震震塌的鋼板架子上鋼板重新安放在架子上,當時由王九仇師傅帶領我們干活,他一邊喊著號子,大家抬著鋼板一邊隨著號子移動著自己的步伐。當干到第三天通知我和鄧小楊、賈秀鸞一起分配到四車間工作,從這個時候起開始有了四車間的情懷……</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分配到了燒氫班,這里基本都是男孩子,鄧小楊分配到印刷班成為了黨代表,賈秀鸞分配到了電鍍班,我們幾個都沒有在一起,做為新人分配到了不同崗位。</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分配的工序是把石墨船通過充滿氫氣保護的環境,把焊錫融化在集成電路的雙列直插的元件上,完成無氧焊接的制作工序。</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上班,班長周和平開始布置任務,由于地震我們燒氫班出了三個抗震英雄,俗稱“抗震英雄周陸葉”,那個時候最崇拜英雄的時代,“周陸葉”也就成為了我心中的男神。(由于時間的流逝陸躍成、周和平和夫人相繼離開了大家,成為天堂里的四車間)</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們四車間還有一個技術革新組,領頭人就是我們的啟蒙師傅于英,初認識的時候那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有時候說起話來都會把你倔到幾里地外去,我們也都很怕他,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學會本事,鉗工就是要學會一些常用的工具,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學會做鑰匙,要不上班你就在外邊別進屋。于哥就給大家每個人一塊銅板,邊教邊做,我也就有了自己做的第一把鑰匙,這是用鉗工的鋸、銼、錘子和臺鉗共同完成的。這也是鉗工的基本功。后來于哥一直幫助我,成為我最好的大哥,幫助我的企業發展,為我的公司立下汗馬功勞。這一陪就是二十年。現在每每出發內蒙就想起二個白發老漢連夜開車奔赴第一線的時光,揮之不去,就像昨天一樣。</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們燒氫班是標準的四班三運轉的工序,就是每個星期上班時間是要調整的,早班是早上6:00-14:00、中班是14:00-22:00、晚班是22:00-6:00、白班(也就是備班)是8:00-18:00(中午休息2小時)通過一個月的運轉我覺得中班是最舒服的,可以睡懶覺,晚上回家也不晚,那個時候就盼著上晚班,早班太早,天不亮就出發,那個時候騎著我的28自行車行駛在長安街上,從三里河出發到工廠需要30分鐘左右,每天如此那個時候的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車,男人就是飛鴿28的自行車,女孩子就是26的鳳凰自行車。這也是當時的標配。騎車沖過女孩子的背影,回臉看看女孩漂亮不漂亮,因為后邊看過去都差不多,而且那個時候的后背都是大辮子,差不多的的裝飾都是如此,但是到前邊一看,全都是不入眼的女孩。然后再使勁騎,繼續追,后來就成為了鍛煉自己每天的事情。這一騎就騎了10年。</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到工廠沒有多久,1976年9月9日0時10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與世長辭。</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這一年是個多事之年!周總理、朱德、毛主席去世,唐山地震,我們車間也隨著全國人民去天安門吊唁毛主席</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四車間是個年輕的的車間,也是全工廠的新產品研發車間,年輕人多,大家特別抱團,相互之間也特別有感情,那個時候家里不是特別富有,每個月兜里只有五塊錢,因為我的啟蒙攝影老師是小戚,他有個相機經常在聚會的時候拿出來給大家照相,我就特別想擁有一個相機,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買個相機,那個時候參加工作第一年是16元/每個月,第二年是18元/每個月,第三年是21元/每個月,三年學徒工作要想買個相機也是難上加難,那個時候海鷗DF也要450多元,我就想辦法把人民幣換成外匯劵換成197元,就可以在外匯商店買到海鷗DF相機,我就這樣一塊二塊的從財政部的叔叔阿姨手里,朋友的手里換來200元外匯劵終于在1980年左右買了一個海鷗DF相機。這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購買的第一部相機,</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四車”是全廠出了名的抱團,很多車間都特別羨慕“老四車”的團結,大家一起去旅行,大家一起去吃酸奶,大家一起去和別的單位PK橋牌,我們當時特別喜歡打橋牌,還就此成立“老四車”橋牌協會,到處PK……,那個時候都打開閉室,8個人一起出去PK有很多次都是大勝而歸,我記得那時候經常和韓江打對門,戰功顯赫,后來連出去玩都要8個人出去,一起在休息的時候也來上一輪。</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記得那是70年代末的時候,我們聽說門頭溝的龍門澗很好玩,大家準備結伴去玩,那個時候我們是按照古書《帝京景物略》去玩,像溝崖、十三陵、十渡、“先有幽州后有北京的-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這是北京的一句民間諺語。還有一句“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說法,這句話曾經在北京城里流傳甚廣,說起來也非常神奇。)大家一休息就結對去玩。</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記得那是8人橋牌協會的出游,沒有女生,大家倒休的倒休,聚合好就出發了!我們那個時候都是星期五下午或晚上走,星期天晚上回來。這樣基本不會耽誤生產。出發來到龍門澗,年齡大的也已經把攻略做好了,我們年齡小的就聽喝就行了。第一天到了燕家臺,住進老鄉的家里,第二天大家把重的東西放下,拿了一天夠吃的東西,早上天剛剛蒙蒙亮就出發了。這是龍門澗最美的季節,山泉從山道旁邊流過,我們順溪而上穿行在山澗中,后來據說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都沒有敢進來,山澗峽谷很長。我們走走停停臨近中午來到了峽谷的頂端,溪水從2、3米高的地方順流而下,在溪水潺潺的中間有幾根樹干矗立在那里,大家就一起一步一步的攀登上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順瀑而上”就是當時的場景!8個勇士完成了攀登的壯舉。登上溪水的頂端才發現,上邊豁然開朗,原來我們來到了深山老林里的村莊《中一澗》,來到村頭我們鋪開吃飯,開了罐頭大家吃了起來,沒成想圍上了好多小盆友和幾個老人,這里與外界交往很少,二十幾歲的大姑娘都沒有出過村,這里近親結婚的特別多,癡呆的孩子們也特別多,沒想到離北京這么近的地方還這樣落后,這是真沒有想到的。我們把吃剩下的飯就都給這些孩子們吃了,孩子們抱著罐頭吃了起來……我們心里也酸酸的難受。</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吃完飯我們離開了“中一澗”往山里繼續前進,當時大家想的是從東澗進去從西澗出來。結果走著走著就已經繞暈了,而不知南北了,我們在進林子的時候,大家是做記號進去的,走到一個山口的河床邊,大家雖然帶著長繩子,但是也不敢貿然下去,只得拿了幾塊石頭扔了下去,結果轟隆隆的響了好久,大家這時候開始心慌了,發現這條路是條死路。只得開始后退,順著進來的記號往外撤。當撤到一個山腳下,發現記號沒有了!左右看去“迷路了”,8個小伙子開始慌了!因為沒有水和吃的了,天也馬上就要黑了! 大家一起喊著“有人嗎……”、“救命呀……”就這樣喊了半天,大山里除了回聲就是歸巢的鳥鳴,大家知道我們徹底迷路出不來了。有可能在這寒冷的山里度過一夜。我們成了8個非常沮喪的小伙子。真有那么點兒“叫山山不應,叫水水不理”的境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突然從山頂上傳來“溝里有人”,渾厚有力的聲音,大家一下子興奮起來,“救命呀”、救命呀”不絕于耳……這時候從山頂上走下來扛著木頭的三個老鄉??膳斡腥藖砭任覀兞?,大家唧唧喳喳說著我們迷路的經歷,其中一個中年男子問我們要去哪里,我們說回雁家臺,他說他是雁家臺村黨支部書記,可以帶我們一起回去,大家的心一下子放了下來,見到了黨就像見到了希望,大家有救了。大家開始期待著安全回家。</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回來的路并不好走,因為天黑,我們拉著樹根,腳踩著山邊的石頭,慢慢的走了出來,就這樣艱苦努力的脫離了險境。如果是白天可能都不敢走,腳下就是懸崖峭壁,那是可以體驗“一失足成千古恨”絕句的境界。我們終于在22點左右回到雁家臺村?;氐嚼相l的家里,我們開心的喝著啤酒吃著東西,體驗著被救的興奮。這一夜體驗著生與死的節奏,那時候我才20多歲,韓江是我們8個人里最小的,他的感受比我們更深,一輩子都難忘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后來是幾年后我和顧平再次來到雁家臺,老鄉們還在提醒我們不要亂走,說著幾年前我們的故事……</h3> <h3>《放木頭》</h3> <h3>《順瀑而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沁源县|
瑞昌市|
邵东县|
福清市|
舟曲县|
响水县|
吐鲁番市|
永寿县|
龙川县|
昌吉市|
白朗县|
曲松县|
比如县|
陕西省|
资源县|
大埔县|
茌平县|
临海市|
故城县|
柞水县|
平凉市|
拉萨市|
安龙县|
汝城县|
霍山县|
永清县|
丹凤县|
鄂尔多斯市|
合肥市|
武邑县|
连江县|
万山特区|
舞阳县|
涞水县|
灵台县|
霍林郭勒市|
大安市|
庄浪县|
太原市|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