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很喜歡德國文藝理論家萊辛這句話:“藝術(shù)家的作品之所以被創(chuàng)造出來,并不是讓人一看了事,而是要讓人回味,,而且能夠長期反復的玩味”。這句話對攝影也同樣成立!好的攝影作品,一定也是值得反復觀賞的,或者說讓人回味無窮的,再或者說,是讓看了之后感覺還有很多東西沒看出來的。中國人向來講究含蓄,中國的藝術(shù)更受老莊思想和禪意文化的影響,通過虛實有無的變幻來表達人生的超體驗,一切藝術(shù)作品都是自我表達甚至是精氣神的自我宣泄。而西方特別是歐洲的藝術(shù),起源于宗教,更偏重于寫實。從這個維度講,中國的藝術(shù),立意自是高于西方的宗教藝術(shù)的,也就是前面說的,中國的藝術(shù)更含蓄更耐看,當然,這個結(jié)論不能下,否則馬上就會有來吵架和罵街的了。</h3><h3><br></h3><h3>中國畫從誕生開始就是寫意的,古人畫山水,往往寥寥幾筆,就是代表無窮無盡之意,并且不是特別重視透視和理性,更重視的是作品的體驗和表達。你看我們中國其他藝術(shù)也是類似,比如小時候看戲,騎馬的表現(xiàn)就是很寫意,舞臺上轉(zhuǎn)兩圈就代表千山萬水,這就是寫意的藝術(shù)。所以說中國的藝術(shù)大都是寫意的藝術(shù),至于到了明清和近代,花鳥畫寫意發(fā)展到了極致,比如八大山人和徐渭,都是大寫意的代表,寫意精神被推到了極致。寫意是中國藝術(shù)的靈魂,雖說攝影這門藝術(shù)是源于西方,實際上仍可以表達東方的寫意和禪意,這也是我輩之努力方向。</h3><h3><br></h3><h3>說了半天,還沒到正題,先說說什么是寫意,其實我們經(jīng)常都會說“得意忘形”,這句話的本意是指古人作畫,只取其意(境),而不取其形(式)。這個意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寫意的意。古人作畫,往往以書法入筆,以寫代畫,所以您看齊白石等老先生作畫署名,經(jīng)常說是“白石老人寫”,這就是寫意的粗淺解釋。寫意的本質(zhì)還是注重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表達,通過抽象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思想世界。這種意象往往是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經(jīng)過畫家的理解,對物象本身進行抽象和再加工,比如李苦禪筆下的鷹隼,比如吳冠中筆下的江南等等。</h3><h3><br></h3><h3>那什么是寫意攝影呢?我想這是區(qū)別畫意攝影的一種概念。畫意攝影,發(fā)展到現(xiàn)在,更多地是刻意學習繪畫的形式,甚至是刻意模仿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當然中國畫值得攝影學習的內(nèi)容太多太多,但最值得學習的還是中國畫的意境,還有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寫意攝影是學習畫意中的意境,并通過攝影手段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這個寫,是通過攝影語言來寫的,而不是畫筆,更不是模仿畫筆。</h3><h3><br></h3><h3>扯了半天,實際上筆者的想法并不成熟,一切都還處在摸索之中,而且后面的例子,似乎也表達不了前面所說的故弄玄虛的觀點。前面所扯的似乎都是“道”,而正文卻都是“術(shù)”。下面的例子先是從虛實這一方面來闡述,如何初步的表現(xiàn)寫意,當然,僅僅是初步表達而已。后續(xù)還敬請關(guān)注其他篇章。</h3><h3><br></h3><h3>下文會從以下幾個手法去舉例說明:</h3><h3>一,鏡頭虛化;</h3><h3>二,水中倒影;</h3><h3>三,濃淡;</h3><h3>四,多重曝光;</h3><h3>五,影子的效果;</h3><h3>六、霧化。</h3><h3>七、慢門虛化。</h3><h3>八、其他,比如手抖虛化</h3> <h3>一、虛化。</h3><h3>通常講虛化分為前景虛化和后景(背景)虛化。這是鏡頭特有的語言。虛化可以讓主體更突出,也能表達空間感。虛化,一般情況下選擇長焦或大光圈鏡頭,長焦的好處,一是能拍的遠,還能產(chǎn)生空間壓縮感,讓畫面夸張變形,安排各元素的關(guān)系,從而達到表達的目的。</h3><h3>一般來講,背景虛化可以讓畫面更干凈更簡潔,同時背景的虛化也能帶來詩意,背景虛化也要配合作者的表達目的,好的背景能營造夢幻感的同時,也能表達某種特殊的情感。</h3> <h3>為表現(xiàn)荷花的幽靜清遠,虛化的暗背景增加了神秘感</h3> <h3>春光瀲滟,虛化的光斑,閃爍在搖曳的垂柳間</h3> <h3>臘梅芬芳,斑駁幽暗的背景,襯托出梅的高潔和孤獨</h3> <h3>菊花的高潔,在迷離幽遠的背景里,更加出眾</h3> <h3>折返鏡頭的光斑,自成一格,讓秋色充滿詩意</h3> <h3>利用折返鏡頭虛化,一定要謹慎不能太亂</h3> <h3>利用折返的虛化效果,抽象了湖面的波光粼粼,形成獨特的詩意</h3> <h3>虛化的光斑,一定要隨機、自然,渾然天成,少就是多。</h3> <h3>如果一定要多,則要呈現(xiàn)出韻律性和節(jié)奏感。讓多變成少。</h3> <h3>前景虛化。</h3><h3>我本人比較喜歡用前景虛化,一方面可以增加空間感,另一方面,前景很適合寫意表現(xiàn),很容易形成似與不似的感覺,增加詩意的效果。</h3> <h3>用前景的光斑,朦朧了主體,增加了含蓄和朦朧,詩意就出來了</h3> <h3>同上</h3> <h3>前景的虛化,形成水墨的墨暈效果,增加了可讀性</h3> <h3>用花兒做前景,紫色的虛化,形成霧色一般的美化,如夢似幻</h3> <h3>同上</h3> <h3>利用前景的波光粼粼進行虛化</h3> <h3>前后景同時虛化。</h3><h3>這種配合會經(jīng)常使用,比如下圖,前景用梅花虛化,配合背景虛化與幽遠的意境,形成了詩意</h3> <h3>同上</h3> <h3>同上</h3> <h3>同上,利用長焦鏡頭,以荷葉為前景進行虛化,背景也同時被虛化,畫面干凈又夢幻</h3> <h3>前后景虛化的運用,讓畫面簡潔</h3> <h3>二、水中倒影。“鏡中花,水中月”,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水中的倒影,利用光線經(jīng)過水的折射,倒影有一定的變形和抽象,如果把畫面的對比度提升,水中倒影的細節(jié)就會減少,從而形成留白和寫意的效果。寫意有時候是一種抽象,通過抽象的意象來表達心中的意,水中倒影既是一種抽象,也是一種概括。</h3><h3><br></h3><h3>以下各圖都是水中的倒影,有時會點綴光斑,讓畫面增添詩意的點綴。</h3> <h3>水中倒影</h3> <h3>三、濃淡表達虛與實。</h3><h3>這個手法常見于繪畫,繪畫中常常把主體部分用濃墨,其他部分用淡墨來表現(xiàn)。有時候濃淡可以表現(xiàn)遠近,近的物用濃墨,遠的用淡墨,攝影中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常用濃淡間的變化來表達主次和虛實。</h3> <h3>濃墨與淡墨</h3> <h3>多重曝光,一張正場曝光,另一張過曝,形成淡墨效果</h3> <h3>四、多重曝光。</h3><h3>多重曝光經(jīng)常用于表現(xiàn)虛實,常常第一次拍攝對焦用實焦,這樣便于表達主體,表現(xiàn)實,再拍第二張對焦用虛焦,來表現(xiàn)虛,這樣也會產(chǎn)生朦朧的意境,讓畫面更具可讀性。</h3> <h3>五、影子的效果。攝影被稱為“追光逐影”的藝術(shù)!光影本身就是一種美。佛家說一切皆夢幻泡影,影本身就是虛換的,用虛化的影來折射現(xiàn)實的真,真作假時假亦真,從而達到寫意的目的。</h3> <h3>六、手動霧化背景。經(jīng)常會用小噴壺噴水,用水霧做前后背景,這樣做的目標讓背景有朦朧感,這種方式是非常常見的手段。</h3> <h3>七、用慢門來表現(xiàn)虛,用虛實的對比,更強調(diào)了主體,同時也強調(diào)了主體和主觀表達。</h3> <h3>船的虛,表現(xiàn)了水鄉(xiāng)的靜</h3> <h3>人群流動的虛,來表達喧囂,與盲人的二胡的安靜形成對比</h3> <h3>八、其他手法</h3><h3>其實手法比較多,比如下面幾張圖就是二次曝光+手抖的方式這種方式很常見,第一張用大光圈拍出出題清晰的照片,第二張用最小光圈,快門5秒鐘左右,拍攝時手抖動,具體怎么抖動需要看效果。</h3> <h3>后記。</h3><h3>以上手法都是一些常見的技巧,可以說是雕蟲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這些小技巧和前面講的寫意攝影似乎有點搭不上,前面講的有點高大上,后面的例子卻似乎都是雕蟲小技。這也是因為所謂的“寫意攝影”,筆者也只是摸索之中,這個小技巧算是一些引子,后續(xù)仍有更多的感悟和大家分享。期望更多朋友交流和指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鸡东县|
安化县|
河源市|
宜章县|
家居|
东宁县|
依安县|
龙井市|
沙河市|
桂林市|
泗阳县|
台东市|
山西省|
嘉善县|
富源县|
六安市|
乌鲁木齐县|
灵璧县|
长汀县|
大新县|
博乐市|
临高县|
济宁市|
珲春市|
白河县|
海口市|
平南县|
高唐县|
东乡县|
社旗县|
洛宁县|
稻城县|
荣昌县|
浦江县|
丽江市|
松阳县|
图们市|
郓城县|
新营市|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