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style=""> 第一次聽說天鵝之城,是去年在朋友圈看見微信好友所拍下的天鵝的照片。于是才知道原來天鵝之城是在千里之外的河南三門峽,那里有一個美麗的天鵝湖,聚集著上千只的天鵝。甚至還聽說只有在那里,在那個被稱為天鵝之城的城市里,才可以隨處可見美麗的天鵝。于是乎,想象力一向豐富的我,就時常幻想在那未知的城市的街巷和廣場,是否可以看見孩子們和天鵝共舞的景象呢?自此,心里就一直期盼著有一天可以親自去那里看看。適逢今年十一月第十二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在三門峽舉行,于是隨攝友們前去觀摩,這才有機會去赴一場期盼已久的天鵝之約。</b></h3> <h3><b> 從蘇州坐高鐵到三門峽,差不多六個小時不到點。我們一行十八人,到達三門峽時,正好是晩上六點多。酒店定在了離火車站不遠的漢庭火車南站店,到酒店安置好行李后,就來到了到酒店隔壁的飯店就餐。飯店雖然不大,卻有一個很特別很有情懷的名字,叫‘‘那一年‘’。走進店堂一看,雖然簡陋卻又有些與眾不同。墻上的涂雅和文字,處處顯示出濃濃的懷舊味道和知青的歲月痕跡。</b></h3> <h3><b> 經過一夜休整,第二天五點,天還未亮,我們就分批打車出發前往天鵝湖景區了。對天鵝的向往,源之于幼時觀看臺上小朋友表演的芭蕾舞蹈-天鵝之舞。學習攝影以后,也曾在太湖邊和云南普者黑拍攝過天鵝,但都只是距離的遠遠的。然而這次三門峽天鵝湖,卻第一次讓我比較近距離地看到了那么多的天鵝,自然是有些興奮的,激動的。</b></h3> <h3><b> 到達三門峽天鵝湖景區,天色依舊朦朧未亮。但湖邊已經陸續有許多的攝影愛好者搶占位置架好了三腳架。不過才十一月中旬,然而凌晨的三門峽,已經猶如數九寒天,湖邊更是寒氣逼人。我一路走一路在僥幸,幸好將毛衣,羽絨服和羽絨馬夾都套上了身,但是卻由于沒戴手套,拿著腳架的一只手被凍的似乎就要失去了知覺,但眼睛卻一刻不停地追尋著湖面上的天鵝之影。隨著天邊漸漸泛藍,對岸高樓大廈的燈光在湖面落下了五彩斑斕的色彩,天鵝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只,二只,三只……星星點點</b></h3> <h3><b> 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觀摩一次影展便是一次學習和提升的機會。能有幸觀摩第十二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的影展,則更是可遇不可求。整整二個樓層的展廳,展出了各種門類級別的影展,有地方的也有國家級的,以及獲得中國攝影金像獎的攝影師作品,還有許多的國外優秀攝影作品。</b></h3> <h3><b> 在這里要特別提一下,獲得本屆中國攝影藝術‘’奧斯卡‘’即最高個人成就的獎項金像獎的來自蘇州的攝影家朱漢舉老師。朱漢舉老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全國新文藝拔尖人才,全球華人攝影十杰,蟬聯PSA china國--際攝影十杰、PSA美國攝影學會國際攝影沙龍成績世界排名前十,江西省師范大學客座教授、香港《人體攝影》雜志副主編、中國人像攝影學會理事。本屆影展有幸觀摩到了他的部分人像系列攝影作品,一張張充滿著想象力、沖擊力的作品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b></h3> <h3><b> 如果說,三門峽的天鵝是城市里的精靈,那么,與三門峽半個多小時車程的山西平路縣三灣大天鵝景區里的天鵝則猶如人類的朋友,被人類細致周到的呵護著。近年來,隨著平陸黃河生態濕地環境的不斷改善,每年到此過冬的天鵝達到了上萬只。</b></h3> <h3><b> 為了能拍到日出,我們依舊是一早五點鐘摸黑出發,乘車前往山西平陸三灣大天鵝景區。進入景區,大霧彌漫,腳下湖邊木棧道上是白茫茫的一片,卻不是白雪而是白霜。湖邊依舊很冷,倚著欄桿我將相機架在了三腳架上,耐心等待著天亮,等待著天鵝的出現。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刺骨的寒冷仿佛穿透了血管,雙腿好似凍的麻木了。于是不停地來回踱步,跳躍,然而即便如此,寒冷依舊蝕骨。仿佛過了很久,湖面濃重的霧氣終于漸漸稀薄,黑藍色的天空也逐漸泛起微紅。然后,就聽到一陣陣嘎嘎的聲音,朦朦朧朧中,天鵝忽然就出現了,慢悠悠地從湖邊游了出來,旋即身邊也響起了咔嚓咔嚓的相機快門聲。</b></h3> <h3><b> 為了抵御寒冷,也為了多角度拍攝,一個人杠起三腳架,我拖著略顯僵硬的雙腿,踩著白霜,沿著長長的木棧道來回走著。不久,太陽出來了,遠處朦朧的山影顯出了秋意,湖面上波光粼粼,潔白的天鵝也罩上了金色的光暈,在湖面上,一對對,一雙雙……</b></h3> <h3><b> 到三門峽旅行,比較有特色的一個景點即陜州地坑院是值得一去的。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所謂‘’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說的就是這里。</b></h3> <h3><b> 進入景區,一路經過的幾個地坑院,明顯已經被開發成了旅游景點,分別展示著陜州剪紙、木偶戲、澄泥硯、糖畫、陜州特色婚俗還有穿山灶等,讓游客可以體驗和感受到當地的傳統文化。</b></h3> <h3><b> 穿過一個個景點地坑來到最后面一片區域,可以看到幾個未經改造,保留著原始風貌的地坑,破舊不堪,滿目滄桑。每個地坑旁都有一條狹窄的小坡路從地面通到地坑院。最后我們還看到了唯一有人居住的一座地坑院,住著一位扎著白色頭巾,身穿黑色棉襖的老太。此時暖暖的陽光正好照在院內,半明半暗,連同院內那一棵高出地面的柿子樹不由讓人浮想聯篇,恍如穿越了幾千年。</b></h3> <h3><b> 中午從景區出來,我們就近在出口處的一家飯店就餐,可以說是價廉物美,頗有特色的一頓午餐,尤其是那黃燦燦的麻花,口感香脆酥軟,入口即化,感覺一點也不亞于天津的麻花。</b></h3> <h3><b> 也許是因為有點餓了,所以中飯大家都吃的比較快。臨走時我拿起了桌上未吃完的麻花,不舍得丟,準備放車上餓時充充饑。從飯店出來,走幾分鐘就到了停車場,然后一抬頭就看見了這棵柿子樹,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一顆顆柿子顯的格外亮麗鮮紅,仿佛一盞盞小燈籠,掛滿了枝頭,讓人在寒風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b></h3> <h3><b> 到三門峽,黃河大壩總是要去看一看的。大壩北鄰山西省,西鄰陜西省,被人們稱為豫西‘’金三角‘’。是我國在黃河干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b></h3> <h3><b> 車到景區,已是傍晚時分,也許是因為太空曠,一下車就感覺到呼呼的寒風直吹的人發抖。經過一座石碑,一步跨兩省,地上還有二個腳印,一步就能從河南省跨到了山西省,哈哈!有趣!于是大家就在此合影,一半河南一半山西,兩個美女牽上手,河南和山西人民心連心!</b></h3> <h3><b> 我喜歡旅行,喜歡去趕赴一場又一場的約會,艱辛也好,歡喜也罷,都讓我欲罷不能,恰如三門峽的天鵝之約。于我而言,旅行就好像魚兒喜歡水,花兒喜歡陽光,一切似乎都是與生俱來,不可或缺的。而每一次的旅行,無論時間長短,無論路途遠近,都能讓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感覺到自己正在走向未來。或許,我們平常的日子太過平凡,日日月月、歲歲年年似乎都在不斷循環著,重復著。然而日復一日看似相同的路,卻終將是走向不同的歲月,不同的未來。歲月如梭,任何人無法阻擋時間的車輪。正如‘’那一年‘’飯店墻上的那行字:人生就像一列火車,車在行駛過程中,不斷地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你所能做的,就是攥緊車票,看世間,人來人往。</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云林县|
景泰县|
黄浦区|
封开县|
敖汉旗|
璧山县|
尤溪县|
正宁县|
甘谷县|
崇阳县|
巴青县|
烟台市|
墨脱县|
沽源县|
淮滨县|
斗六市|
河北省|
孙吴县|
雷波县|
福州市|
丹棱县|
长春市|
广宁县|
宝坻区|
麻城市|
大埔区|
南汇区|
金山区|
简阳市|
华池县|
绩溪县|
东乡县|
上饶市|
凌源市|
甘肃省|
稷山县|
保亭|
永平县|
灵川县|
东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