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歲月流金。每個人的青春歲月里,都筑有一個優雅的夢。1978-2018,一個歷史節點。那是波瀾壯闊的四十年,祖國快速發展的四十年。1978 ,那年我剛十七歲。2018,就要滿五十七歲。時光荏苒我蹉跎。四十年,如歌歲月。感嘆人世的滄桑,時間的流逝。感慨生活水平的日新月異。四十年,崢嶸歲月。你我他,都在這里讀到了共和國發展壯麗的史詩。中國有我,我有中國。 過去的苦辣我們分擔過。 今天,一起分享我們四十年的酸甜。如煙往事并不忘卻,只因這里有我們的奮斗。四十年前不是因為相信,而是路得這么走,日子總要是過下去的。四十年后,就在眼前,看見一切。只因身邊的美好!全文數千字,以年代為序有些啰嗦,只為完整。記錄我們的美好,分享我們的感動,獻給改革開放四十周年!</font></h3> <h3> <font color="#39b54a"> 1978:原《北京電視臺》改名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了,當時跟我們沒有關系,那時誰家能有電視機呢。這年,家里的“電匣子”(收音機)壞了,父親買了一個微型的半導體收音機,愛不釋手。又添置了一個大件。妹妹接父親的班工作了,托人買了一輛天津產的二八加重“紅旗”自行車。買“永久”“鳳凰”自行車得憑票,太難啦。至此,我家的三大件齊備:縫紉機,手表,自行車。年底,標志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其重要意義是多年后,在單位參加政治學習中才懂的。這一年是1978。很多人的命運轉折點。</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79:一部日本電影《追捕》上映,瘋搶著去買票。才一毛錢。“真由美”真美,配音的劉廣寧嗓音更甜。偶爾逛街,竟發現我們這小鎮開通了公共汽車,大解放改裝的一路車,南北環城走。荒廢學業無所事事的我,只因一次作文競賽獲獎,激發起學習興趣。記得作文競賽的獎品是三本書:有《向警予的故事》《毛主席在井岡山》,扉頁蓋著學校革委會的大紅印證,別提多高興了。另外一本忘了。廢寢忘食備戰高考。準考證是手寫的,居然把我的性別寫錯了。自己又改回的。八月末成績出來了:錄取線290分,考了292分。上學去!第一次戴上120圓的“上海牌”手表,第一次穿上皮鞋。“1979 年,那是一個春天.....”這句歌詞的意義也是后來領會到的。</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0:同學去廣州串親戚。寒假回來帶回一個盒式錄音機。還有寬邊的墨鏡,俗稱“蛤蟆鏡”。很是新潮,尤其是 那塑料的電子表,大開眼界。班級里有臺電視機,只在周末打開,這一年的新聞都被“平反”“糾正”“審判”這些話語占據。大陸不向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開炮了,隨之“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走過來”等臺灣校園歌曲流入了內地。1980年的日子我也是在校園度過的,每月十七塊五的伙食費是免費的,住宿課本是免費的,寒暑假返家的火車票是半價的。特喜歡照相機,把家里讓我買鞋的錢,偷偷買了一個塑料殼的照相機,三十八塊錢。難忘那段美好時光。</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1: 畢業前實習,猶記得實習講課的兩篇課文《最后一課》《繼續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畢業,八一屆學生合影,照片里五個專業學生不到三百人。今天這所學校開有五十個專業,學生近兩萬人。電視家里沒有,廣播里聽到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在日本舉行的排球比賽贏了。為此,北京大學生喊出的"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成為這個時代最響亮的聲音。“下鄉支教”,到離家近一百公里的一所鄉下中學工作。翻漿的砂石路汽車要走五個小時。班里二十歲的學生竟然沒有看不到過火車,農村艱苦可想而知。年底,一次性領取下半年的工資,未轉正前每月工資三十八塊。第一次上班掙錢啦。1981,是值得我自豪的一年,十九歲半就參加了工作。“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感覺“樣板戲”唱段廣播里漸漸播放的少了。</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2:春天時候,電影《少林寺》轟動全國。那個時候電影不是全國同步上映的,一時到不了我們這縣城。與同事坐火車去長春看的,半夜回來。秋天里學校開大會傳達文件,有一份文件是傳達決定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另一份是幾個沿海城市要成立經濟特區,讀文件時候,一領導不認識“深圳”讀音,讀成了“深川”,想笑不敢笑。誰會想到當年一個小漁村今天能與“北上廣”并列呢。1982年,是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比班里的學生大了三歲。</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3:父親患病住院,春節還在陪護。這一年開始有了春晚。抽空在醫生值班室看了一段,小品《吃雞》印象深。春天杏花開時節,在轟轟烈烈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中,結婚了。結婚家具是傳統的四大件:炕琴,立柜,寫字臺,沙發是人造革包面的。兩間土坯房的半間就是新房,合計頂多八平米。單位同事隨禮,由去年的三毛錢變為五毛錢。1983年,我家添置了兩件家用電器:“三角牌”電飯鍋,“君子蘭”牌單筒洗衣機。太奢侈。</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4:忙著班級里布置墻報內容:學習張海迪。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的第一枚金牌舉國振奮,慶祝中,小吃部兩毛五一碗的啤酒與同事酩酊大醉。花四百塊錢買了一臺二手的電視機,“百花牌”的十四英寸黑白電視機。兩個天線還要套上一個圓的天線。“啊戰友。你喬裝打扮去戰斗,啊戰友,你機制靈活神出鬼沒去戰斗”,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反復看著,好像一共九集。這年,第一次照了一張彩色相片。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這年女兒呱呱落地。責任又大了。</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5:單位把油印機換成了速印機,由刻鋼板到直接手寫,也不用一張一張翻了。印題效率大大提高。趕上第一個教師節。單位發了福利,是中山裝式樣的一套衣服。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由土平房搬進蓋了獨門獨院的磚瓦房,近九十平米,住房面積絕對夠用,這對我家來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6:這一年,不經意發現,那些票證突然變得不重要了。糧證煤證引柴的絆子證,收起來了。那些布票線票肉票,悄悄在生活中淡去。鄧小平提出“兩個翻番”,展望中的夢想,期盼。氣功熱傳也傳入了單位,操場上有人練習氣功。“大地”牌風衣風靡中華大地,身邊人都穿起來了,不刮風也豎起衣領。今天話叫“裝酷”。隨大家也買了一件,</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7:“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春晚的流行歌曲剛剛學會哼唱,大興安嶺來了一把火災。那個滅火的大胡子吳長富師長剛看報道離開了我們。這一年肯德基在北京開業了,什么東東啊?很多年后我也沒有吃到。后來的麥當勞德克士加州牛肉面也來了,倒是加州牛肉面的的味道先嗅到了。報紙上說鄧小平有“兩步走”的目標。又是展望激動。這年一個叫大邱莊的成了億元村,億元,簡直天文數字。今天土豪常說要確立個小目標“掙它一個億”。海南那時還歸廣東省管轄著,明年要建省。市場上開始搶購風潮,買了一臺鶯歌牌十八英寸彩電,超級大件,也是超前消費。</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88:家里那臺老式的煙臺座鐘走不動了,換了時髦的石英鐘,很貴但時尚。天安門城樓今年開放,北京我還沒有去過呢,不敢去想能登上天安門。</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1989:街里賣年畫的攤位不多了,少買了幾張圖個喜慶。攤位上也不多見“黃歷”,被掛歷取代了。春天時候托人買了落地電風扇。</font><br></h3><h3><font color="#39b54a"> 1990:亞運會要在北京開了,單位號召捐款。因為亞運會那個吉祥物,結果“盼盼”防盜門成了市場上的贏家。沈大高速開通,何時我們這里也有呢。北京上海據說可視電話出現,太尖端,感覺遙不可及。雖想到今天的微信視頻就在眼前。年底,電視劇《渴望》熱播。“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成了社會一現象。</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1:羽絨服出現,買了“波司登”牌子的。太輕太薄了。那些大棉襖大棉褲少有人穿了。冬天的那個浩大工程冬儲大白菜蘿卜也少了,市場上南方的時令蔬菜來到了北方的小城。走后門找關系,批了一張條子裝上了電話,開始是四位號碼,后來升級到六位,再升級現在是七位號碼了。</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2:春節,買了一臺”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中德合資的,只能通過外貿渠道買到。第一次看到大哥大,知道了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等品牌,羨慕而已。家里的微型地球儀得淘汰了,因為蘇聯解體,用不上啦。</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3;還沒有熟悉東芝錄像機的功用呢,國產的VCD愛多影碟機出現了。磁帶買的少了,得買碟片。秋季里剛帶著學生喊過“新北京新奧運“口號,結果這一年申奧失敗了,就少了兩票。國家不開心,百姓也不開心。似乎無語無助無力。</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4;這年的聯通公司成立與我們關系大嗎?移動還很遙遠呢。誰會想到今天的手機可以雙卡切換。三峽開工了倒是放進了心里,因為淹沒的地方我們沒有去過。旅游,那個年代是奢侈的夢。</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5;今年五月開始實行雙休日。每周多休息一天多睡個懶覺。家里單桶洗衣機換了雙桶的,改變生活。央視又增加了三套五套七套節目,明年還要開播六套的電影頻道,平房住著沒有有線線路,看不到哦。</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6;搬進了樓房。父輩們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終于實現,那個暖被窩的神器“熱水袋”再也用不上了。也不用煤和黃土混合一起坨煤坯子了。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接通了有線電視,終于收看到了全套的中央電視臺節目。有的省區電視也上星了,一時眼花繚亂的,節目太多,不知看那個臺好。</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7:好多年沒有買紙質書了,偶爾進書店,看到一本《許三觀賣血記》。喜歡買了一本。紙質書漲價后,多年訂閱的《大眾電影》《文史知識》《大眾攝影》《語文學習》停訂了。去年開通了長平高速,第一次坐車走高速公路,嗖嗖的快。路真是平坦,春節后鄧小平逝世了,老人家沒有看到幾個月后的香港回歸。這年刮起了金融風暴,身邊的人沒有炒股票,感覺不到壓力。</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8:相約九八時刻,:還在春晚的趙本山“鐵三角”演繹的《拜年》中沉浸,夏天大洪水肆虐大半個中國。九月中,我們去迎接抗洪歸來的部隊戰士。路口買了幾掛鞭炮慶祝。前面手推車上是老百姓自發屠宰的白條豬送給部隊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那是對這個場景最好的注解。即將升高中的女兒,總惦記看《還珠格格》,那是一個對本土偶像苛求的年代。第一家中文搜索引擎搜狐成立了,家里單位都沒有電腦時代,總感覺這高科技離我們遠著呢。八月里單位的平房扒掉要蓋教學樓了。孩子們從此要告別用豆茬引爐子來生火取暖了。1998,很慶幸,我們曾擁有它。讓曾經美好的記憶永存心底,今天依舊懷著希望繼續前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二十年前,不知道你多大,做著什么事情,在哪里。只想把一份私人的記憶與宏大的歷史事件結合起來,感受共和國的砥礪前行。我們下篇再見。</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壶关县|
徐汇区|
积石山|
泊头市|
井研县|
池州市|
那坡县|
宁城县|
沅江市|
奈曼旗|
洪泽县|
赤水市|
星座|
宁阳县|
陕西省|
诸暨市|
马尔康县|
新巴尔虎右旗|
铅山县|
广安市|
吴忠市|
庄河市|
阿巴嘎旗|
济宁市|
双桥区|
洱源县|
永城市|
闵行区|
邯郸县|
雅江县|
昌图县|
阆中市|
仁怀市|
甘洛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九寨沟县|
西吉县|
乌什县|
南召县|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