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孫德輝留言:劉鵬走了……想起他編的山歌心里就難受</b></h1><h3><b><br></b></h3><h1><b>遠方哩飛來一群鶴</b></h1><h1><b>飛的飛來么落的落</b></h1><h1><b>一群落在大海子</b></h1><h1><b>一群么落在跳墩河</b></h1><h1><b>劉鵬創作(</b><b>征集譜曲-優選)</b></h1> <h1><b>美篇登出的照片記尋了2016年元旦期間我們愛自然愛鳥一行北京人進到云南大山包黑頸鶴保護區并走家串戶的所見所聞……</b><br></h1><h1><b></b></h1><h3><br></h3><h3><br></h3><h3><br></h3> <h1><b>大山包的護鶴人(精彩人生)<br></b><b> 大山包的越冬黑頸鶴<br></b><b> 汪永晨文<br></b><b> 大山包鄉,位于云南省昭通市西部。每年從9月份開始,就有黑頸鶴成群結隊地飛到這里過冬,它們一直要在這里呆到來年的4月。<br></b><b> 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面積29平方公里,區內最低海拔在2900米,最高處3364米,一年無霜期最短85天,最長125天。當地人種的高山松,長了七八年才到人的大腿。當地糧食作物以土豆、蕎子、燕麥為主,冷澇自然災害常年發生。現在人均每年的糧食僅有156公斤,人均收入僅為200元,很多時候只能靠救濟。<br></b><b> 從1994年起,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為了緩解黑頸鶴和百姓爭吃地里糧食的問題,開始給黑頸鶴投食。1998年,黑頸鶴攝影愛好者孫德輝發起成立了昭通市黑頸鶴保護志愿者協會,每年每人30元會費,也開始為黑頸鶴投食。家住大山包鄉大海子的農民劉朝海開始當上了投食員。<br></b><b> 那天,我和協會的孫德輝,王昭榮一起坐在了老劉家地上挖出來的一個火塘前,聽老劉給我們講著他眼睛里的黑頸鶴。“我每天喂鶴一次,看鶴三次。投食是按照固定的地點,它喜歡在哪兒吃,我就投在哪兒。早上8點多我要去看一次鶴,要數一數今天來了多少。中午投食,也要數一數,看看有沒有傷鶴、病鶴。”<br></b><b> 劉朝海家一年的土豆、蕎子夠吃9個月的。可大雪覆蓋時,林業站一時沒送來給黑頸鶴投食的糧食,他怕鶴等著吃,就把自家的土豆也喂了鶴。他的妻子有心肺病,病在床上,老劉侍候她時,她也會催著老伴去看“雁鵝”。當地人管黑頸鶴叫雁鵝。<br></b><b> 老劉說,農村人有句老話,干啥稀罕啥。他說,我們王書記在鄉里新修的樓上寫著“鶴鄉”兩個字,我特別高興。我是黑頸鶴保護協會的會員,我要為我們協會爭口氣,為我們當地人爭口氣,也要為“鶴鄉”這兩個字爭口氣。<br></b><b> </b><b>孫德輝告訴我,老劉說自己不是領導,不便召集開會。作為黑頸鶴志愿者協會會員,他得到這個決定后,就挨家挨戶把內容講給鄉親們;不放心,又把通知寫在了土墻上。<br></b><b> 黑頸鶴在大山包呆的時間每年要在5個月以上,劉朝海從投食到數數,像是對待自家人一樣。得到的報酬是什么?一個月10塊錢。</b></h1><h1><b></b><b>去大山包之前,我就聽說那里窮,聽說那里的人愛鶴。可是我怎么也沒想到當地老鄉生活得那么困難,更沒想到老鄉們在如此困難的處境中,還那么愛鶴。他們寧愿走一整天翻兩座大山去背燒柴,也不再挖草木炭;寧愿自己挨餓,也要把黑頸鶴喂飽……<br></b><b>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2月24日第十一版)</b></h1> <h1><b>來到劉朝海家,第一個出來迎接我們的是他的孫子劉鵬的兒子?????</b></h1> <h1><b>為迎接遠方到來的北京客人-我們,劉鵬的妻子好一頓忙乎,把家里僅存的自制臘肉拿來款待我們~</b></h1> <h1><b>噍這一家子,日子雖然過得貧困(住著危房),但這子孫三代人住在一起,還是能相互間給予家庭的溫暖和溫情的~</b></h1> <h1><b>劉鵬才幾個月的兒子(2016)很可愛</b></h1> <h1><font color="#167efb"><b>2018年12月12日,一聲晴天霹靂傳來了噩耗,護鶴人劉朝海的兒子年僅三十六歲的一家子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劉鵬不幸遭遇意外事故身亡。</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他們家發生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件……</b><b>過去幾天了,直至今日,老人吃不下飯,寢食不安,淚水洗面……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陷入了極度的困惑之中~</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3><br></h3> <h1><b>現在兩個兒子這么大了。可沒了爸爸.老人沒了兒子,妻子沒了丈夫??</b></h1><h3><br></h3> <h1><b>劉鵬是個善良而熱心的昭通黑頸鶴保護自愿者協會會員,多年來,為保護大山包的黑頸鶴作出他應有的努力和貢獻,他走了也是協會的一大損失。他接待過許多北京,廣東,大連,齊齊哈爾,成都等外地的志愿者和觀鶴的朋友,為宣傳和保護黑頸鶴盡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劉鵬,一路走好![流淚][流淚] <br></b><b>孫德輝</b></h1> <h1><b>多情的土地 <br></b><b>我深深地愛著你<br></b><b>這片多情的土地<br></b><b>我踏過的路徑上<br></b><b>陣陣花香鳥語<br></b><b>我耕耘過的田野上<br></b><b>一層層金黃翠綠<br></b><b>我怎能離開這河叉山脊<br></b><b>這河叉山脊<br></b><b>啊 啊<br></b><b>我擁抱村口的百歲洋槐<br></b><b>仿佛擁抱媽媽的身軀<br></b><b>我深深地愛著你<br></b><b>這片多情的土地<br></b><b>我時時都吸吮著<br></b><b>大地母親的乳汁<br></b><b>我天天都接受著你的疼愛情意<br></b><b>我輕輕走過這山路小溪<br></b><b>這山路小溪<br></b><b>啊<br></b><b>啊<br></b><b>我捧起黝黑的家鄉泥土<br></b><b>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br></b><b>我深深地愛著你<br></b><b>這片多情的土地<br></b><b>多情的土地<br></b><b>土地 土地</b></h1> <h1><b>劉朝海老人象心疼愛護自己親生兒女一樣,幾十年犧牲自己的利益發自內心自愿地傾心呵護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精靈黑頸鶴??保護它們免受傷害……<br></b><b>可是,面對著這樣一位失去兒子傷心欲絕的老人和他的家庭,我們能夠為他們這善良樸實的一家人做點什么呢……??</b></h1> <h1><b>這樣默默奉獻善良的好人,才是真正感動中國的人??大家如能幫轉,本人將十分感謝你[抱拳][玫瑰][咖啡]</b></h1><h1><b><br></b></h1><h1><b>我已將大家贊賞的錢(連同以前收到的錢)和愛心?轉發給了劉鵬的愛人和他的父親。真心感謝好心的你們,并祝好人一生平安??????</b></h1> <h1><b>云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昭通市昭陽區西部,距城區80公里,海拔2215-3364米.年平均氣溫6.2℃,總面積192平方公里。這里有廣袤的、被譽為“地球之腎”并于2004年12月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的高原濕地,這里棲息著國際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b></h1> <h1><b>攝影原創美篇制作: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華網入駐攝影師<span class="ql-cursor">?一</span>部分文章書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汪永晨</b></h1><h1><b>部分照片由劉鵬的愛人及愛心人士提供??</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美篇制作時間:2018年12月于北京</b></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乌恰县|
平江县|
临沧市|
元氏县|
吉林省|
临邑县|
宝兴县|
平江县|
利津县|
惠水县|
酉阳|
安多县|
正阳县|
黄龙县|
屏边|
山西省|
龙泉市|
辽源市|
台南市|
洛南县|
溆浦县|
石楼县|
徐汇区|
阿瓦提县|
吉木乃县|
湾仔区|
萨嘎县|
南宫市|
浏阳市|
铁岭县|
宣汉县|
文成县|
南江县|
甘泉县|
酒泉市|
威海市|
南岸区|
简阳市|
桂阳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