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填 詞 技 法 藝 術 感 悟 雜 談</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昆侖lsm</b></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 詞是什么</b></h1><p class="ql-block">詞是有格律和字數限定的散文,具有時間、地點、人、事、物、情描寫的六大要素。詞的一片或一闋就是一段。如果是上下片(闋)就是兩段。古人把兩段式的詞稱之雙調,把每段中一個有韻腳的完整句子叫做一拍。這是因為詞是與用來演唱的有關。古人填詞其實就是現代的歌詞,每一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曲調。到現代,大多詞的曲調已經失傳,詞只剩下閱讀功能。</p><p class="ql-block"> 詞可豪放,書寫大氣磅礴之勢;詞可婉約,述纏綿悱惻之情;詞可怡情,狀田園山色之美;詞可云志,扶搖九萬里。詞是集長短句于一體之詩,詞亦可是迷你小說,講述一個故事;詞又可是一幅畫,描繪人間畫卷。詞發展到今天,無所不可表達。</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 填詞基本常識</b></h1><p class="ql-block">詞牌很多,據統計有上千個詞牌。我們現代人不可能完全精通。所以可在百度上搜索自己喜歡的詞牌練筆。當然,一般從小令一段式(單調)練起,然后小令雙段(雙調)。然后長調。</p><p class="ql-block">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六十字以內為小令,六十一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p><p class="ql-block">既然填詞像寫散文一樣,就必須掌握寫散文的技巧。例如,開頭結尾的藝術,分段藝術,時間地點人物的交代與描寫方法,句與句之間的承接邏輯方法,詞類,詞性,詞類轉換,句子成分,倒裝句,分段方法,詳寫與略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景物描寫等等。再如修辭手法,擬人,借代,雙關,比喻,對偶,對仗等等。這些寫作技巧對填詞都有幫助。是基本功。</p><p class="ql-block">然而,填詞與寫散文又不一樣。因為每首詞,少則十幾字,多則上百字。在這樣短小的文字里要表述一個主題思想,必須掌握填詞的語言技巧。所以,填詞要遵守詞譜格律,語言精煉準確,形象生動。</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 婉約派、豪放派與田園派的語言藝術</b></h1><p class="ql-block">填詞自古以來就有婉約派、豪放派與田園派三派風格。婉約派喜歡空靈、含而不露、欲言又止、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風格。豪放派喜歡大氣、不藏不蓋、直抒胸臆的風格。田園派喜歡描寫農家田園生活。語言樸實而靈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 三派觀點</b></p><p class="ql-block"><b>1.婉約派觀點</b></p><p class="ql-block">婉約派提倡的語言藝術:詞以空靈為主,而不入于粗豪;以婉約為宗,而不流于柔曼。音旨綿邈,音節和諧,樂府之正軌也。不善學之,則循其聲調,襲其皮毛。筆不能轉,則意淺,淺則薄;句不能煉,則意卑,卑則靡。</p><p class="ql-block">這些語言很玄奧。實際就是說,填詞的語言要優美圓潤,不能粗俗,要創造出一種空靈浪漫的意境。語句要符合詞譜要求。用語不可直白膚淺空洞。用現代話說,不可用標語口號式語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豪放派觀點</b></p><p class="ql-block">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因排行第七,故稱。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筆者注)?’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指蘇軾。筆者注)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田園詩派觀點</b></p><p class="ql-block">田園詩派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為東晉詩人陶淵明。古往今來,陶淵明的詩作及藝術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田園詩,它自成流派、一直影響后世詩人創作的發展,田園派的詩大部分取材于田園生活,來源于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語,有的近似歌謠;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熱愛躬耕生活之情,語言平淡而自然,樸實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給人一種清新、淳美的感覺、詩情畫意的感受。辛棄疾是宋田園詞派的代表。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平樂·村居》是田園詞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 三派語言特色</b></p><p class="ql-block"><b>1.豪放派典型語言</b></p><p class="ql-block">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毛澤東。)</p><p class="ql-block"><b>2.婉約派典型語言</b></p><p class="ql-block">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p><p class="ql-block"><b>3.田園派典型語言</b></p><p class="ql-block">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p><p class="ql-block">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 三派缺點</b></p><p class="ql-block"><b>1.婉約派缺點</b></p><p class="ql-block">內容側重兒女風情,雖有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窄狹。有時過分強調空靈婉約,易掉進“為藝術而藝術”的漩渦,使讀者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b>2.豪放派缺點</b></p><p class="ql-block">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所以,容易造成白話連篇,口號滿紙弊端。</p><p class="ql-block"><b>3.田園派缺點</b></p><p class="ql-block">語言樸實,顯得直白,題材側重農家田園。所以作品往往缺乏空靈之感,豪放之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怎樣把握流派風格</b></p><p class="ql-block">填詞者應根據詞牌特點、題材差異和自己個性與愛好選擇風格。但是,無論婉約空靈,豪放大氣,還是描寫田園生活,填詞的語言不可粗俗,過于直白;不可空洞無物,無真情實感;不可標語口號俗語連篇;也不可總是卿卿我我,鴛鴦蝴蝶。否則,不僅索然無味,而且失去生活本身與詞本身的藝術魅力。</p><p class="ql-block">生活五顏六色,風風雨雨,有苦有甜,有眼淚,有笑聲,有沉默,有怒喊。所以,詞應該真實表達我們的生活。詞牌長短不一,上千種,可以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所以,我們應該用恰當的詞牌去表述合適的題材和情感。</p><p class="ql-block">另外,由于詞產生的初始目的是用于宮廷歌妓演唱,填詞的語言主要體現口語化,因為用口語,演唱者才能朗朗上口,不佶屈聱牙;聽者才能入耳則明,過耳則懂。反對用生僻古怪字。</p> <h1><b>四 填詞怎樣寫境造境</b></h1><h3>填詞造境,是詞的靈魂。造境美,則詞美;造境空靈,則詞空靈;造境豪放大氣,則詞豪放大氣。于是佳句自然出。清末民國初年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關于填詞造境之說填詞愛好者不得不讀。現摘錄如下:</h3><h3>詞以境界(即意境)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h3><h3>詞有造境(升華),有寫境(寫實)。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區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即,造境要符合自然規律,符合語言邏輯,不能胡編亂造,令讀者不知所云),所寫之境,必鄰于理想(即要升華到美境)故也。(注:括號中字筆者加注)</h3><h3> 詞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h3><h3>無我之境,人唯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h3><h3>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中也,也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h3><h3>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喜怒哀樂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h3><h3>“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h3><h3>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h3><h3>嚴滄浪《詩話》曰:“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但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 布局謀篇</b></h1><p class="ql-block">填詞的布局謀篇一般與寫格律詩不同。格律詩講究起承轉合。填詞分上下兩闋,闋與闋之間應該體現層次感。通常是,如上片寫實,下片就寫虛;上闋寫景,下闋就寫情;上片寫遠景,下闋就寫近景;上闋寫現在,下闋就寫未來;上闋寫別離,下闋就寫懷念,反之亦然。這是填詞的一般規律。</p><p class="ql-block">另外,要寫好開頭、結尾和過片三拍句子。</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 怎樣寫好詞的每一拍</b></h1><h3>一拍就是一個韻腳。詞的每一個完整句子叫作一拍。一拍,顧名思義,演唱者需要一口氣唱完才能換氣。有時一個句子就是一拍,有時兩三個單句組成一拍。用現代語言說,一拍就是一個完整的信息組合。所以,一拍結束,須用句號,或在用韻的字后須用句號(注:標點符號是現代人從西方語言學來的,古人不會用標點符號,詞的標點符號是后人加上的)。</h3><h3>例如,以《一剪梅》為例:</h3><h3></h3><h3>【一剪梅】格律(龍榆生詞譜)</h3><h3>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韻。每句并用平收,聲情低抑。亦有句句葉韻【葉韻古音(諧韻)即每單句都用韻。筆者注】者。</h3><h3>【定格】</h3><h3>中仄平平中仄平。</h3><h3>紅藕香殘玉簟秋。</h3><h3>中仄平平,中仄平平。</h3><h3>輕解羅裳,獨上蘭舟。</h3><h3>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h3><h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h3><h3><br></h3><h3><br></h3><h3>中仄平平中仄平。</h3><h3>花自飄零水自流。</h3><h3>中仄平平,中仄平平。</h3><h3>一種相思,兩處閑愁。</h3><h3>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h3><h3>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h3><h3><br></h3><h3>全詞六拍,上下闋各三拍。每闋中,第一拍獨立一句。第二拍由兩個分句組成,第三拍由三個分句組成。</h3><h3>所以,填詞時,要一拍承接一拍寫,拍與拍之間要符合語言邏輯。尤其由兩個或三個分句組成的一拍,語言一定要連貫,符合語言邏輯。如果不符合語言邏輯,古人稱之為“隔”,或“不順”。<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七 怎樣寫好下片的首句</b></h1><h3>下片首句,古人稱之為“換頭”句。這個句子要求一般有三要素:</h3><h3>一是承接上闋詞意,</h3><h3>二是分清上下闋層次,</h3><h3>三是引出下闋新意。</h3><h3>不舉具體例子,讀者可在學習古人詞中領悟。一首成功的詞,下闋換頭句都具有上述三個特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八 填詞中特殊字詞技巧</b></h1><h3><br></h3><h3>填詞講究技巧,目的是使其姿態生動,得味。因此應該了解學習填詞中的特殊詞語,古人稱之為虛詞法,或者襯豆(頓)法,或領字法。虛字襯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一個字就是由一個字組成的一個音節,兩個字就是由兩個字組成的一個音節,三個字就是由三個字組成的一個音節。所以,填寫和閱讀要掌握。這里搜集了一些常用字詞,供參考。</h3><h3> 一字類 正 但 待 甚 任 只 漫 奈 縱 便 又 況 恰 乍 早 更 莫 似 念 記 問 想 算 料 怕 看 盡 應</h3><h3> 二字類 試問 莫問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卻是 卻喜 卻憶 卻又 恰又 恰似 絕似 又還 忘卻 縱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羨 何處 何奈 誰料 漫道 怎禁 遙想 記曾 聞道 況值 無端 獨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須 多少</h3> 三字類 莫不是 都應是 又早是 又況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無端 最難禁 更何堪 更不堪 更那堪 那更知 誰知道 君知否 君不見 君莫問 再休提 到而今 況而今 記當時 憶前番 當此際 問何事 倩何人 似怎般 怎禁得 且消受 都付與 待行到 便有人 拚負卻 空負了 要安排 嗟多少字,拍節,虛字對偶等)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九 開頭法</b></h1><h3><br></h3><h3>填詞的開頭一般有三法,現摘錄以供參考:</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一是造勢法</b></h3><h3>開門見山,直陳胸臆。往往一起句就道出詞的主旨或概括詞的內容。單從詞句上看似乎平淡無奇,實似引弓待發,往往筆鋒一轉,便如懸崖飛瀑,一瀉而下。我們可以稱之為“造勢”的開端。此例很多。如敦煌曲子詞無名氏的《菩薩蠻》:</h3><h3>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砣浮,直到黃河徹底枯。 白日叁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h3><h3><br></h3><h3>一開篇就說:“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直截了當,,毫無修飾,交代了這詞寫的是癡情人的誓言,接著一瀉到底,用“秤砣浮”、“黃河徹底枯”、“三更見日頭”一連串的比喻,表明此心不變。一氣呵成,步步升高,樸實而又有力。如果沒有率直無華的開端,后面反會顯得重復平淡了。</h3><h3>又如北宋柳永寫杭州西湖的名作《望海潮》,似乎是平直的開頭。全篇是:</h3><h3>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h3><h3>開頭三句像散文一樣直陳而出,勾勒出全詞所寫的輪廓。接著鏡頭由遠而近,寫全景、寫江湖、寫市貌、寫民俗、寫所見所聞。使讀者完全沉浸在歡快的賞景之中。</h3><h3><b>二是造境法</b></h3><h3>由寫景入手,先造出一個切合主題的環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敘事,稱之為“造境”。例如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五首(其一):</h3><h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h3><h3>這首詞起手勾畫出一幅春江風景畫——山前飛著白鷺,水底游著鱖魚。這樣的開頭正是給下文以漁父自況的作者出場造成一個典型的環境。作者用這個環境表達超脫現實的思想情感。</h3><h3>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它以“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開篇,一下子便把讀者引入煙籠寒林、云漫碧峰的深秋暮色之中。這樣的意境是最能動人思緒的,也是最能切合詞旨的。</h3><h3>寫景為的是寫情,是蒼茫闊大還是靜謐偏狹?全由主題需要決定。同是寫秋景。北宋范仲淹的《蘇幕遮》寫的是羈旅思親,以“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開頭。非常洗練煉描繪出一個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產生羈旅惆悵的感覺。</h3><h3><b>三是造思法</b></h3><h3>先設一問,或點出題意,或造一懸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語形式引出詞的主題,為之“造思”。五代十國·南唐·馮延巳有十四首《鵲踏枝》(即《蝶戀花》亦稱《鳳棲梧》),其中有四首是以問句開頭的,有發人深思,引人入勝的作用:</h3><h3>“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h3><h3>“煩惱韶光能幾許?腸斷魂消,看卻春還去。”</h3><h3>“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h3><h3>“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h3><h3>這種以問開頭的手法,比較適用于表達細膩的感情。</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十 結尾法</b></h1><h3><br></h3><h3>一首詞的結尾往往是畫龍點睛之筆。結尾不但要收住全文,又能發人深思,留有余味。前人總結很多,大致有四種。</h3><h3><b>一是詞意俱盡,點明主題</b></h3><h3>所謂詞意俱盡,不是詞窮理盡。如南宋·劉克莊的《玉樓春·、》全詞是:</h3><h3>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h3><h3>這首詞單看前六句,似乎只是在寫忘了國家安危而沉浸于青樓酒肆的文人生活,沒有多大意義。然而,作者在詞的結尾突然推出了“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兩句,深刻犀利,使人猛醒。這樣,前面六句也有了著落。作者用尾句點明主題,告訴人們不要沉浸在頹廢的生活而忘記了統一祖國大業啊!</h3><h3><b>二是意盡詞不盡,余味無窮盡</b></h3><h3>就是說,意盡于未當盡處,這樣才會余味無窮。有的詞也是在結尾處點明主旨,但寫得不這樣外露。而是用形象說話,顯得感情更深更細。例如北宋·蘇軾的《水龍吟·次韻張質夫楊花詞》:</h3><h3>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路旁,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h3><h3><br></h3><h3>直到結尾,說到被風雨擊落的楊花成了塵土,溶入了流水以后,才筆鋒一轉,說:“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點破題旨,使人感到余味無窮。</h3><h3><b>三是詞盡意不盡,耐人尋味</b></h3><h3>不是沒有余意,在詞中仿佛可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更加含蓄沉郁。作者始終痛惋人民的苦難,繼而表白統一祖國的急切希望,最后卻說“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暮色籠罩中的大江雖然正使我苦悶,深山中卻傳來陣陣“不如歸去”的鳥鳴。表明他不忘收復舊國土、重返故園。那深山中傳出的“不如歸去”的呼聲,是代表著作者和去國離家的人民的共同心聲,是很耐人尋味的。</h3><h3><b>四是詞意俱不盡,余意更深邃</b></h3><h3>例如北宋·賀鑄的《青玉案·橫塘路》:</h3><h3>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認為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h3><h3><br></h3><h3>用問答式結尾,把失意人的愁思比作煙風絮、梅雨,非常形象地加深了主題,使之余意更深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十一 名詞分析</b></h1><h3>現以李清照《一剪梅》為例:</h3><h3><br></h3><h3>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h3><h3>宋 · 李清照</h3><h3>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h3><h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h3><h3><br></h3><h3>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h3><h3>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h3><h3><br></h3><h3>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其詞境多空靈婉約。李父是宋朝禮部員外郎,其夫趙明誠。趙明誠父系宋朝皇帝宋徽宗之弟,官為禮部侍郎。雙方家庭均為朝廷高級官吏官邸。其個人私邸應類似《紅樓夢》的大觀園,豪華之狀可想而知。<br></h3><h3>這首詞分上下兩闋,是典型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h3><h3>上闋寫景:從詞語邏輯上分析,作者首拍采用“造境法”,首先描寫出時間背景:紅藕(荷花)香殘,玉簟(竹席晚上)發冷的仲秋”。二拍接寫發生的事:作者夜晚因思念新婚后的丈夫,不能入寐,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蘭舟”指自家荷塘中的畫舫。三拍接寫上蘭舟后看到的景物:月滿西樓,雁字南遷,錦書。月滿,即月圓。暗示“月圓人不圓”。西樓,古代女眷住西樓或西廂房。月滿西樓暗示時間是拂曉,作者思念丈夫在蘭舟里數著星星一宿未眠。錦書即書信。這些物象是典型的“閨思情人”的文學符號。請讀者注意,月亮只有陰歷八月隨著繞地球轉,才會在拂曉時出現這樣的景觀,陰歷七月前在正房屋后轉,陰歷九月份后在正房前轉,如李白“床前明月光”,月光從房前透過窗戶照到床上。雁,是信使的文學符號。(仲秋)正是大雁南遷的季節。天將拂曉,大雁早起趕路。看到雁聯想起丈夫的書信。作者上闋三拍通過這些符合邏輯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的描寫,為下闋抒發思念愛人之情,造足了勢,做足了鋪墊,無一廢字,合情合理。</h3><h3><br></h3><h3>下闋抒情。過片首拍(第一句)仍回到眼前景:“花自飄零水自流”。“花”指荷花,“水”指荷塘之水。此句與上片首拍“紅藕香殘玉簟秋”緊密呼應,既是寫實,也可以理解是借代手法,暗指此時此刻詩人的心境:思念之情像殘荷一樣飄落,隨水流走。于是二三拍順理寫下了相思的千古名句。從邏輯上看,一氣呵成,毫無造作之嫌。過片首拍完全體現了承接上闋意境,分開上下闋的層次,又引出了下闋新意的三要素。</h3><h3>尾拍采用“詞盡意不盡”法。“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雖然結束了,確讓讀者浮想聯翩,余音裊裊。</h3><h3>縱觀全詞,上下闋層次清晰,布局合理,物象選擇典型,詞境幽美,表意空靈纏綿,是婉約詞派的經典之作。</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歡迎朋友光臨雅賞做客!</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郁南县|
洮南市|
大丰市|
晋城|
黄陵县|
安西县|
金秀|
德保县|
新建县|
桃园县|
保康县|
宝坻区|
汝州市|
金湖县|
瑞昌市|
皮山县|
青田县|
康定县|
阳原县|
泰安市|
花莲县|
南丰县|
绵阳市|
和顺县|
武夷山市|
那曲县|
大洼县|
临清市|
双柏县|
凤山市|
丹凤县|
大宁县|
宜兰县|
榆中县|
合山市|
息烽县|
宁陕县|
温宿县|
大关县|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