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攝影:劉文學</h3><h3>文字:劉文學</h3> <h3> 2018年深秋時節,我懷著愉悅的心情,跟隨《共話攝影》群的影友們去婺源采風。我們乘坐的豪華大巴,追循著美麗的婺源鄉村一路歡歌地走來。婺源映入我眼簾的不止是山青水秀,小河蜿蜒,溪澗清澈,還有在山谷中散落鄉村中白墻黑瓦的徽派之美,更有隨處可見的小橋流水詩情畫意的意境之美,令人驚嘆不已。望著眼前的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讓我不禁想起了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h3><h3><br></h3> <h3> 石城的晨霧與炊煙中隱約可見的紅楓樹完美的結合,展示獨具魅力的人間仙境。而白墻灰瓦與飄動著晨霧、炊煙,又仿佛從唐詩宋詞、水墨丹青的意境中姍姍而來,盡顯嶺南派的詩情畫意,又散發著淡淡的水墨氣息……</h3><h3> <br></h3><h3><br></h3><h3><br></h3> <h3> 石城這幅美麗的中國畫,就像童話世界的故事一樣,向我們講述著秋色與晨霧、白墻與黑瓦、紅楓與炊煙的相映成趣,層巒疊嶂忽隱忽現的迷蒙和神奇。在這美麗而難忘的時刻,我的耳畔響成一片的是那悅耳的快門聲......啊!讓這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裝進我的相機里,鐫刻在我心靈的底片上……</h3> <h3> 我們乘坐的大巴車沿著盤旋的山路,迂回前進,讓我感受到了山路十八彎的驚險。群山之中,一座優雅的小村映入眼簾。初冬時節,群山依然郁郁蔥蔥。天空寧靜,高山寧靜,小村也寧靜,一時仿佛置身仙境,這就是婺源的長溪村。</h3> <h3> 回娘家的女兒接過媽媽的扁擔,如此孝心可見一斑,她體現了山里人的淳樸民風,彰顯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尚。</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千年古樟樹,幸福百歲人。</p></h3> <h3> 虹關村口的古橋,承載著婺源遠古的滄桑歲月,虹關村古橋你讓我感嘆婺源先人的智慧與工匠精神。</h3> <h3> 清代詩人:吳顥的《婺源溪行 》</h3><h3>沿山一棹婺溪行,山色蒼蒼溪水清。擬到黃州說風景,小茅篷底浪花聲。</h3> <h3> 看到眼前的風景,讓我想到了宋代詩人許月卿六的《題婺源齋廳》,里的詩句:濃淡煙云山展畫,淺深稿櫓水挼藍。扁舟我欲春風里,魚鳥依然舊所諳。</h3><h3><br></h3> <h3> 篁嶺,依山而建,依偎在群山環抱之中。在層層疊疊的梯田簇擁下,印襯著鱗次櫛比的秀美古村落,彰顯著古樸村落獨具特色的濃郁風情!</h3><h3><br></h3><h3><br></h3> <h3> 我徜徉長長的天街之上,一棟棟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山坡上高低錯落有致的排列,盡顯古老滄桑和獨特風情的壯麗。演繹著現代氣息和濃郁古韻的優美旋律,篁嶺在歲月中深藏,在風霜雨露中滄桑。篁嶺你從遠古走來,向世人展示你獨具魅力的無線風光。</h3> <h3> 在篁嶺的古村屋頂上,那圓圓的曬秋簸箕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豐收景象。曬秋展示給人美麗的豐碩成果,曬秋飽含古村人的辛勞與汗水。曬秋這種民俗風情,蘊含古村人聰明與智慧的結晶。此情此景,令人心生敬畏與贊嘆,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中國古老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h3> <h3> 當我走上了篁嶺天橋,站在高空體驗俯瞰篁嶺全貌的驚喜。長長的天橋高懸天塹之上,橋下是連綿層疊的梯田,蔚為壯觀。橋的下方,還有一座天橋。一高一低,風光無限,雄偉壯麗。</h3> <h3> 婺源——不愧是中國最美鄉村。通過這次采風活動,讓我銘記婺源別樣的美麗!讓我感嘆婺源滄桑古樸的壯觀!讓我難忘婺源五彩繽紛的秀美!婺源的一切一切都給我以震撼,給我留戀。婺源你珍藏于我心海里的美,一幅幅已深深定格在我心靈的底片上,鐫刻在我的美篇中,久久地潛于我的夢鄉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焉耆|
星座|
元阳县|
卢湾区|
望城县|
海伦市|
东城区|
揭西县|
莲花县|
岗巴县|
绥棱县|
乐安县|
汽车|
新巴尔虎左旗|
连南|
安溪县|
屏南县|
区。|
吴江市|
台前县|
宣武区|
潮州市|
庆阳市|
威宁|
盐亭县|
富阳市|
合江县|
沙雅县|
馆陶县|
阿鲁科尔沁旗|
邯郸县|
两当县|
洛浦县|
霍州市|
同江市|
东台市|
浦东新区|
开化县|
霞浦县|
正蓝旗|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