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橋是一種文化,是一段歷史。了解橋,就是了解一座城市,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滄桑。</p> <p class="ql-block">鹽城聚龍湖的噴霧泉</p> <p>橋,就是兩處地方之間的彼此握手,此處在跟前,彼岸也在跟前。進入本世紀以來,鹽城市區(qū)新建、擴建大小橋梁400余座,是鹽城這座水綠之城,生態(tài)之城更加多姿多彩,彰顯了鹽城經(jīng)濟騰飛,市政建設(shè)的發(fā)展進步。本篇主要反映市區(qū)串場河上的橋及沿岸景觀(點顧)。</p> <p>串場河是貫穿鹽城市區(qū)的母親河,形象河;承載著這個城市的記憶,也是這個城市文化脈絡(luò)的象征。</p> <p>說鹽城市區(qū)串場河,必須先說說范公堤。</p> <p>1. 串場河由此伸向新興、上岡、黃沙港、草堰、溝墩、施莊流入射陽河支流總歸黃海(南到海安老通楊運河口)。這是北環(huán)路串場河大橋(往北興業(yè)路、鹽靖高速、204國道、232省道等都得跨過串場河)北環(huán)路兩千年后分三期完成(串場河和皮岔河大橋,北環(huán)路接西環(huán)路至人民北路,人民北路至新洋港高架的范公路)。</p> <p>2. 串場河上三英(村名)閘在電廠北側(cè)。</p> <p>3. 躍進橋(此橋南概還有一橋,電廠區(qū)內(nèi),是為煤塵到水泥廠的一條專用傳輸橋)可能是與電廠同時期建造的,此水域也是電廠燃料碼頭。</p> <p>4. 位于串場河西岸與新洋港交匯處東北角,搖呼相望的是待搬遷的電廠。</p><p>《瓢城古都》綿延的明城墻,仿古建筑,占地2.7萬平米,構(gòu)成葫蘆瓢形城池(300*7.2*7.2)重視了鹽城古八景。</p> <p class="ql-block">夜景</p> <p>北門為拱斗門(今解放北路鹽中老西門),東門為朝陽門(今迎賓路國貿(mào)大廈),西門為安泰門(今建軍路勝利劇場)。</p> <p>南門為迎薰門(今解放路陸公祠附近)。</p> <p>5. 串場河防洪(城內(nèi))閘在公園西南側(cè)。人民公園改造后,將花鳥、盆景市場,原電視臺宅地都擴容到公園內(nèi)。</p> <p>6. 黃海路過去是條泥寧小道,也沒有橋,要去附醫(yī)得從城墻路繞道走登瀛橋,后來建了兩塊水泥板高橋,膽兒小的還不敢走。</p> <p>南北向的串場河夜色。</p> <p>南北向串場河兩岸綠化帶。</p> <p>南北向串場河兩岸馬路。</p> <p>7. 此地沒有路(此路在一中門前就南拐通往文化宮,人民劇場)更沒有橋,毓龍路橋2010年元月投資4000萬元架設(shè),5跨橋長116M,寬40.8M,朱砂色的橋身,具有歐式景觀風格;橋西就是附醫(yī),一直通西環(huán)路。</p> <p>8. 老水街</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9. 登瀛橋東左拐竄過老水街一條深巷就是輪船碼頭了。該碼頭2012年7月拆除了。可追溯到1908年張謇與如皋清末進士沙元炳創(chuàng)辦的南通大達內(nèi)河輪船公司鹽城分局至1933年清算停業(yè)。1950年6月成立輪船運輸公司后發(fā)展到四千多員工的老國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69年10月在無錫培訓的兵紡首批學員也在此下碼安營扎寨,初冬無錫輕院附屬工廠改嫁兵紡就是由兵團船隊拖運到該碼頭北側(cè),所有設(shè)備、設(shè)施全靠大家人拉肩扛穿梭在城墻路上,吸引了當?shù)鼐用瘢粫r間從那里冒出來南腔北調(diào)的小姑娘小伙子成了當?shù)厥忻耧埡蟛栌嗟恼務(wù)撛掝}。</span></p> <p>10. 登瀛橋為鹽城古八景之一。</p><p>晚上車水馬龍。</p> <p>此橋在清同治6年由新興場地主沈登瀛出資修建,名為永豐橋,他去世后人們改稱登瀛橋。昔登此橋可觀東海,故有鹽城八大景點之首‘’登瀛晚眺”。1927年春,橋中間被駐軍曹萬順燒斷,1938年4月被日寇全部燒毀,1940年10月被新四軍修復可行人,1946年曾名‘若飛橋’,1950年維修,1961年8月改鋼筋混凝土橋梁,文革時期叫工農(nóng)橋,1981年復更現(xiàn)名,1989年拓寬,2011年重建。</p> <p>11—1. 登瀛橋連接先鋒島,先鋒島先前有先鋒辦事處管轄而得名;(島上曾有座戰(zhàn)馬墳,說是一匹功臣戰(zhàn)馬)老早百姓稱小海灘(小海橋,小海路來歷)是海邊河汊三角洲洼地。建軍西路從此穿過;大型地下超市、游樂場、國際會展裙樓、國貿(mào)大廈等集聚成一塊商業(yè)圈。</p> <p>國貿(mào)中心說是經(jīng)國務(wù)院批復!樓高216M,46層,地下有3層。</p> <p>11—2. 泰山廟為新四軍軍部。</p> <p>新四軍東進,八路軍黃克誠部南下在鹽城白駒會師后,選址先鋒島重建新四軍軍部,地型為戰(zhàn)略要塞。</p> <h3>1984年4月經(jīng)中宣部批準,建設(shè)泰山廟新四軍軍部舊址和新四軍紀念館。</h3> <p>中圖是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和副軍長張云逸</p> <p>泰山廟二進為兩層樓房,還配有廂房,三進是座雄偉的古式建筑,棗飛檐樓,兩邊建有廂房數(shù)間,四進為藏經(jīng)樓。城門式入口處有八字墻。</p> <p>重建新四軍部(華中分局)展覽館第一部分館短視頻</p> <p>副圖:先鋒島西出口,越河橋,島上有6座出口橋,還將建有連接毓龍路,黃海西路高架。</p> <p class="ql-block">新建鹽城市博物館就在泰山袖隔壁</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建筑群外貌短視頻</p> <p>擴展簡介:新四軍在取得黃橋戰(zhàn)役勝利后繼續(xù)揮師北上,八路軍黃克誠部奉命南下,于1940年10月10日在鹽城白駒獅子口會師。</p> <p>擴展簡介:新四軍紀念館座落在建軍東路與文港路交叉口東北角。</p> <p>新四軍紀念館內(nèi)展短視頻</p> <p>部分串場河段夜景</p> <p>12. 太平橋與登瀛橋堪稱“兄弟”倆,它連接串場河南岸。</p> <p>串場河將西岸、南岸的沿河馬路稱為濱河路,將東岸、北岸的沿河馬路稱為串場河路。也就是說這兩條沿河路北起新洋港岸邊至伍佑鎮(zhèn)了。</p> <p>東西向串場河兩岸綠化帶。</p> <p>13. 新西門橋</p> <p>上世紀正在修建中的解放南路</p> <p>14. 解放(路)橋</p> <p>15—1. 解放橋北側(cè)便是陸公祠,為三進二廂、一坊一亭,承接了明清宮式建筑風格。</p> <p>小朋友介紹陸公祠</p> <p>陸公祠堂內(nèi)容短視頻</p> <p>15—2. 市府原在陸公祠僅隔儒學街(巷),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人們常說,一條街一幢樓(可能指軍分區(qū)樓)(地委辦公樓,忠字塔那兒的郵電樓也有了)一個公園一只???!</p><p>如今己遷城南,賣掉了,大禮堂最近也拆除了。</p> <p>16. 迎賓公園西區(qū)佈景串場河兩岸。</p> <p>上世紀九十年代迎賓橋。</p> <p>17. 迎賓(路)橋2011重建為歐式景觀,橋欄桿,橋頭堡都是古羅馬造型,可領(lǐng)略異國風情。</p> <p>副圖.:原址是鹽阜賓館及鹽城地委向陽樓地盤。</p> <p>18. 迎賓公園“楊樓翠藹”為鹽城古八景之一。原南門的城樓,明永樂16年為防倭寇,鹽城縣知事楊瑞云所建,四周河道縱橫,沿岸遍植楊柳,文人墨客登樓觀景抒情。</p><p> 楊瑞云海南人士,1579年進士出任鹽城知縣6年多,政績卓著;設(shè)局撰修《縣志》,該是鹽城見之于史,現(xiàn)存于世的最早的一部縣志。</p><p> 楊瑞云(明)《五絕》</p><p> 鹽瀆不堪問,</p><p> 蕭蕭風葦間,</p><p> 繞城惟見水,</p><p> 臨海故無山。</p> <p>19. 下圖第1張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鹽城汽車站(前期在此是簡陋汽車站)東門汽車駛出的門外東"三八崗亭",旅客出口在車站西門,出門后只能沿河邊朝北。現(xiàn)在這條南北河己填成"迎賓路"。第2張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遷移到黃海東路的汽車站;第3張圖是2000年又搬遷到鹽城市區(qū)的東南角,據(jù)說還要搬到高鐵站附近,每一次的搬遷帶來了城市的擴容。</p> <p>20. 人民(路)橋過去是沒有的,但有擺渡船兒,記得那時去鹽紡辦事過了河沿河邊小路超近跑,那時打包布還是純棉的(化纖的確涼就不得了了)有的是,縫制的口袋,裝著機配件背著(很像逃荒討飯)步行來回。</p><p>現(xiàn)在橋下還有健身器材設(shè)施,有跳舞的,打牌娛樂的。</p><p>本篇待續(xù),沿串場河南下…</p> <p>人民路串場河邊這個菜市場蠻有歷史的,過去我們也得來這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云县|
香格里拉县|
玉林市|
巴林左旗|
时尚|
固原市|
股票|
石阡县|
赫章县|
白山市|
满洲里市|
靖远县|
玉门市|
德阳市|
利津县|
台南市|
射阳县|
吉木乃县|
景德镇市|
汉寿县|
岳阳市|
苗栗市|
新邵县|
营山县|
衡水市|
黑山县|
青冈县|
周宁县|
洛宁县|
旺苍县|
桐庐县|
惠安县|
若羌县|
萍乡市|
教育|
大邑县|
滦平县|
盐边县|
常熟市|
扎囊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