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一別,各歸云泥,再也不見。</h3><h3>01</h3><h3>11月25日,一位上海父親臨終前,在醫院里立下一份遺囑:</h3><h3>我的遺產留給女兒吳某某一元,其余財產包括房產一套、存款80萬元,全部留給陳女士。</h3><h3>這陳女士是誰?是3個月前,女兒請來照顧他的保姆。</h3><h3>看完故事,很多已為人父母的都沉默了。</h3><h3>眼前這個漸漸長大漸行漸遠的寶貝,會不會也有一天消失不見?</h3> <h3>02</h3><h3>這一對父女的故事,真是讓人感動了開頭,悲傷了結尾。</h3><h3>孩子出生那一天,父親欣喜若狂,一個人跑到醫院的廣場上,對著天空拜了又拜,感謝上蒼的賜予。</h3><h3>抽完最后一根煙,便把戒了100多次都沒能成功的煙給戒了,這一戒就是28年。</h3><h3>后來遭遇婚姻危機,父親放棄所有財產要求,只提了一個條件:女兒跟我。他怕失去了女兒這件貼心小棉襖,他會冷得睡不著覺。</h3><h3>女兒半夜發高燒,父親抱著女兒去醫院途中,心疼的流下淚來。</h3><h3>女兒問爸爸怎么了?父親不知怎么回答,便說“爸爸好愛你好愛你?!?lt;/h3><h3>女兒用小手幫父親擦了擦眼睛,認真地說”爸爸我也好愛你“。</h3><h3>女兒慢慢長大,距離自己也越來越遠。</h3><h3>直到有一天,女兒帶著男朋友來到家里,當父親第一次聽到別人喊女兒”寶貝“時,忍不住背過身去,心如抽絲。</h3><h3>就這樣,一個陌生人就把女兒帶走了,然后結婚生子,然后漸漸不見。</h3><h3>從一周一個電話,到一個月一個電話,到三個月一個電話;</h3><h3>從半個月來看我一次,到一個月來一次,到三個月來一次,后來半年也未必能再見一次了。</h3><h3>盡管他們相隔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卻仿佛隔著千山萬水。</h3><h3>父親慢慢老去,女兒問候的聲音越來越冷。</h3><h3>終于,父親病了,一個人孤獨地躺在醫院里。</h3><h3>于是天天盼著女兒出現,望穿秋水,三個月里,女兒只來了兩次,然后便匆匆離去。</h3><h3>父親以為命之將絕,女兒會想起從前,想起父親是怎么照顧自己的。</h3><h3>可是,并沒有等來女兒的陪伴和照顧,等來的只是一個陌生的保姆。</h3><h3>終于,父親生命走到盡頭,油盡燈枯,心如死灰。</h3><h3>臨終之際,感嘆50年不如3個月,感謝女兒幫自己找了一個好保姆。</h3><h3>為了防止死不安寧,便立下遺囑:</h3><h3>上海房租太貴,爸爸決定把房子留給她,爸爸存款也不多了,你結婚生子耗盡爸爸所有的積蓄,只剩下80多萬養老錢現在也用不上了,也留給阿姨吧。</h3><h3>龍應臺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lt;/h3><h3>只是可憐這位父親,最后都沒能看到女兒的背影。</h3> <h3>03</h3><h3>看完這個故事,心里酸酸的。</h3><h3>看著孩子稚嫩的臉,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他將來會以何種態度來對我,對一個已經老去的父親。</h3><h3>但我想大多數為人父母者,也斷不會因為看了這個故事,而放下孩子不養。</h3><h3>之前總會聽父母訓斥兒女說,早知道你這么不孝順,一出生就給你掐死算了,可天下哪有掐死孩子的父母?</h3><h3>父母之于子女就是一張沒有回路的單程票,明知越走越荒涼,也會笑著走下去。</h3><h3>要說這位上海的父親還是幸運的,有一個人善良的保姆悉心照料,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h3><h3>有多少年邁昏花的老人,孤獨的死在家中,許久都不為人所知啊。</h3><h3>有一位臺灣母親,早年喪偶,自己獨自賺錢撫養兒子,將兒子撫養成人,又送到美國讀書。</h3><h3>兒子畢業之后留在美國上班賺錢買房子,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滿的家庭。</h3><h3>母親也快退休了,打算到美國跟兒子一家團圓,享受天倫之樂。于是滿懷欣喜的寫了一封信給兒子,表達自己的想法。</h3><h3>正當她做好一切準備時,收到了兒子從美國寄來的一封回信,里面還夾著一張3萬美元的支票。信上寫道:</h3><h3>媽媽,我們經過討論的結果,決定還是不歡迎你來美國同住。</h3><h3>如果你認為你對我們有養育之恩,以市價計算,約為2萬多美金,現在我再加一點,寄上一張3萬美金的支票給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寫信來啰嗦了。</h3><h3>母親讀完這封信之后老淚縱橫,苦悶之中遁入佛堂。后來,她想通了,用這筆錢做了一次環游世界的旅行。</h3><h3>在旅行中,她突然頓悟:</h3><h3>人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都是無根的浮萍,看破放下,緣來緣去,都心無罣礙再無牽掛。</h3> <h3>04</h3><h3>我相信,這樣的奇葩子女畢竟是少數。</h3><h3>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對兒子說:</h3><h3>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的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今后無論你坐巴士還是奔馳,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h3><h3>可是,在如今的中國,又有幾個孩子不啃老,幾多父母不拖累?</h3><h3>畢業了工作了,拿出養老錢給孩子買房買車;結婚了生子了,正好退休帶孫子,外加洗衣做飯當保姆,每個月的退休金也全拿出來家用了。</h3><h3>他做巴士你坐奔馳試試?他吃魚翅你有粉絲吃就不錯了。</h3><h3>趙樸初說過:</h3><h3>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h3><h3>孩子可以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卻只能是孩子的余光一瞥。</h3><h3>畢竟,孩子是你身上掉來的肉,你疼,他不疼。</h3><h3>所以指望孩子對你也像心頭肉,不太現實。</h3><h3>或許真的,孩子都將欠我們一個老有所依。</h3><h3>但我們也要不悲觀,不暴棄,學會樂觀面對,獨立生活。</h3><h3>就像我們當初把孩子送出家門,鍛煉他們獨立生活能力一樣,現在,就當是孩子在鍛煉我們獨立,直至慢慢老去。</h3><h3>終究,孝順只是一種美好的奢望,可遇不可求。</h3><h3>有,則樂享天倫,無,亦兩不相欺。不怨不嗔,泰然處之。</h3><h3>養老還是要靠自己,會養老能養老,精神上不被兒女拖累,經濟上也不拖累兒女。</h3><h3>少來夫妻老來伴,自己的夢自己圓,好好珍惜身邊的伴侶,或許只有他/她才對你不離不棄,能陪你走完人生最后一程。</h3><h3>無論是朋友,夫妻,還是父母和子女,也無論愛與不愛,孝與不孝,下輩子都不會再見。</h3><h3>這一別,便各歸云泥,再也不見。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號:18253879788</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和平县|
兴宁市|
夏河县|
建始县|
桂东县|
洛南县|
会泽县|
民丰县|
湖州市|
晋宁县|
博湖县|
五大连池市|
灵武市|
舒兰市|
筠连县|
金昌市|
浦县|
黄石市|
泸州市|
正安县|
福海县|
四子王旗|
涿鹿县|
绥化市|
柳林县|
景东|
务川|
和硕县|
资源县|
罗定市|
韶关市|
滕州市|
涞水县|
武定县|
宁乡县|
铜鼓县|
陈巴尔虎旗|
个旧市|
景德镇市|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