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炮兵第六十八師司政辦公樓大樓</span></p> <h1>《老營房》<br>有一個地方,<br>雖然早已離開,<br>卻始終沒有遺忘;<br>雖然相距遙遠,<br>卻始終魂牽夢繞在心房。<br>那里,<br>曾經有我守衛邊防的足跡,<br>有連隊口號和軍歌回蕩。<br>那里,<br>曾經有我親如兄弟姐妹的戰友,<br>有戰士叱咤風云的夢想。<br>時過境遷,<br>如今你怎么樣?<br>無論能否再去看一眼,<br>你永遠在我心上。<br> 張景才<br> 2018年12月7日</h1><h1> 于天津濱海新區</h1> <h1> </h1><h1> 對于早已離開部隊的戰友們,曾經所在的軍營始終是心中的牽掛。</h1><h1> 從1967年12月入伍,我曾經先后生活、工作過的有原炮兵第六十八師六三三團、師部、六三六團和六三五團營房。</h1><h1> 剛入伍時到六三三團,那時三團的營房緊鄰唐山礦冶學院,營區是漂亮的樓房。不過,在那里一個月出頭,援越抗美離開。1969年三月回到唐山營房,兩個月后北上中蒙邊境的賽罕塔拉,以后再也沒有見過唐山營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營房全部損毀,大體上成了下圖中的樣子。 </h1> <h1>地震后殘留的三團近鄰原礦冶學院房屋的遺跡</h1> <h1> 部隊在越南戰場沒有營房,營連戰斗部隊都居住在火炮陣地周圍。那時我在團宣傳隊,居住在后方山林里的茅草屋。</h1> <h1>六三三團宣傳隊員在援越抗美戰場的茅草屋前留影</h1> <h1> 1969年6月六三三團北上,團部在賽罕塔拉,一營在二連浩特西側的毛登廟,二營在二連浩特東側的查干敖包廟,沒有營房,居住在軍用帳篷里。當年10月初部隊撤到集寧,團部在半號地,營連在腦包山周圍的陣地上,居住的都是臨建房。1971年以后,三團在集寧建起了真正意義上的軍營。</h1> <h1> 由于種種原因,不是每個老兵都能回老軍營看看。本篇選用了部分戰友近年來拍攝的原炮兵第六十八師本部和三、五、六團軍營的照片。雖然大都不是全面介紹,但也基本上展現了老營房的現狀,讓戰友們有大致的了解。衷心期望戰友們生活幸福、健康長壽、開心快樂每一天。</h1> <h1>三團團部在內蒙古集寧半號地的駐地(照片分別由王俊青和姜可起拍攝)</h1> <h1>半號地原有二十左右戶人家,大都搬走,如今日剩下兩三戶。</h1> <h1>1969年10月初六三三團從中蒙邊境撤離到這里,團部就住在這些臨建的房子里,如今只留下殘垣斷壁。</h1> <h1>這間房子很像當年我所在的政治處組織股住房,看著有些傷感。</h1> <h1>1969年我在半號地的留影</h1><h3></h3> <h1>三團在集寧的營房(姜可起攝于2017年)。我1971年3月離開三團到師組織科,這座營房還沒有建成。遺憾的是,我在師組織科(駐地張家口)工作四年,沒去過三團,后來也沒機會再到集寧,始終沒見過這座營房。</h1> <h1>下圖為原六三三團在內蒙古集寧的營房正門</h1> <h1>軍營禮堂</h1> <h1>禮堂內部大致保持原樣</h1> <h1>三團政治處部分戰友1970年在半號地合影</h1> <h1>三團宣傳隊員北上時的合影</h1> <h1>五團下花園營房</h1> <h1>牛義順保存的下花園營房老照片(應當是營房建成之初照,十分珍貴)。</h1> <h1>這張彩照應是牛義順2015年重返軍營時攝</h1> <h1>下花園營房近照(2017年張景才攝)</h1> <h1>團部辦公樓外觀完好</h1> <h1>從辦公樓二樓陽臺遠眺,雞鳴山依然雄偉挺拔。</h1> <h1>禮堂外觀破舊,內部設備已損壞。</h1> <h3>院</h3> <h1>其他院落房屋門窗不在</h1> <h1>辦公樓內顯凄涼</h1> <h1>原政治處主任辦公室(我曾在這間辦公室工作三年多),已是如此模樣:</h1> <h1>政治處部分戰友當年在辦公樓前合影(而今早已分散在四面八方)</h1> <h1>當年的五團運動會開幕式就在辦公樓前的操場舉辦(照片中左二是我)</h1> <h1>六團化稍營營房</h1> <h1>2015年孫寶義重返拍攝了不少照片,這里選用幾張。</h1> <h1>營區的水塔是最高建筑,現在仍完好,還在使用。</h1> <h1>禮堂還能使用,不過原有的座椅等設備沒了。</h1> <h1>炮場巳變耕地</h1> <h1>遠望營區,壯觀依舊(2017年張景才攝)</h1> <h1>營區大院外的崗亭不見,圍墻上涂寫了學校標語</h1> <h1>禮堂外觀依舊</h1> <h1>營區部分區域已成孩子們的學校</h1><h3></h3> <h1>一營的宿舍外觀基本上保持原樣,我曾在一連和三連任過職。</h1><h3></h3> <h1>首長和司令部房屋外的白楊已長成參天大樹</h1> <h1>家屬院的房屋都已經無法用來居住了</h1> <h1>首長和司令部辦公房屋基本完好</h1> <h1>原宣傳股門前留影(我曾在這里工作兩年多)</h1><h3></h3> <h1>和在營房里上學的孩子門合影(牛義順攝)</h1> <h1>宣傳股戰友當年在宣傳股門前合影</h1> <h1>宣傳股戰友當年在營房門衛室前合影</h1> <h1> 原炮兵第六十八師師部在張家口的營房</h1><h1> 1971年3月我到師組織科時,師部機關駐地還在張家口橋東區的煤機廠,師宣傳隊住在對面的卷煙廠 。1972年,師機關才搬入東山坡上新建的營房。</h1><h1> 下圖為原師首長和司、政辦公樓的老樣子(1972至1974年,我在這個辦公樓里的政治部組織科工作三年)。</h1> <h1>下圖應為原師宣傳隊員前些年重返照,那時辦公樓基本保持原樣。</h1> <h1>1973年在師教導大隊的合影</h1> <h1>2015年原師宣傳隊部分隊員重返時樣子(也可能是拍攝不全,未見到后勤辦公樓、師醫院樓和位于禮堂南側的家屬院)</h1> <h1>禮堂外觀未變,但門窗損壞,內部設備也無法使用了。</h1> <h1>坡上似乎是原師直連隊宿舍,房屋樣貌已變。</h1> <h1>重返軍營的原宣傳隊隊員們在曾經多年生活和演出的禮堂門前合影</h1> <h1> 后記:由于沒有原六三四團營房的影視資料,此篇中未展現,敬請戰友們諒解。</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附戰友王汝剛評論截圖</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东宁县|
鹤山市|
清远市|
双城市|
定日县|
泌阳县|
观塘区|
巴彦淖尔市|
慈利县|
山阳县|
乌拉特后旗|
榆林市|
平陆县|
宜丰县|
昭平县|
宽甸|
讷河市|
大石桥市|
佛山市|
南城县|
闻喜县|
惠安县|
昆明市|
叶城县|
沙河市|
滨州市|
广灵县|
宜黄县|
颍上县|
马关县|
天柱县|
岑巩县|
响水县|
壶关县|
景泰县|
民勤县|
光泽县|
区。|
麻江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