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p><p class="ql-block"> 江都水利樞紐</p><p class="ql-block">江都水利樞紐,長江南水北調水利樞紐工程,中國最大的引江樞紐工程,簡稱江都抽水站。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境內,位于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尾閭芒稻河的交匯處,工程始建于1961年,至1977年建成,它既是江蘇省江水北調的龍頭,也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是一項灌溉、排水、通航、發電的綜合利用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都"之名的由來 </p><p class="ql-block">“江都”之名,始見于史。稱江都者,按郭璞《江賦》云:“表神委于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匯于此,故而得名。另一說稱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會”。二說并存,皆與水有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都歷史有據可考的當從西漢建縣開始,它的治所從隋朝以來直到解放前,一直設在揚州,所以江都的歷史沿革與揚州密切相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9月15日,女兒女婿駕車帶我去蘇北參觀歷史悠久的“邵伯船閘閘”了卻了一樁向往近六十年的夙愿。下一站向往什么呢?當然是“江都水利樞紐”了,但苦于不知道乘公交怎么到達。恰好最近在《西祠胡同》“城市記憶"版上看到版友發出記載乘公交游江都的博文,得知江都水利樞紐就在仙女廟,而仙女廟正是我岳母葛廉白的故里。于是,今天我邀約了頌和、石麟兩位道友,作一次江都專訪,既訪實地存在的水利樞紐,也訪岳母故里仙女廟,其實時過百年岳母故里早已是“海市蜃樓”,仙女廟也是“虛無縹渺”了,唯一還在的是新建的“仙女公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訪水利樞紐</p> <h3>儀六專線 棠城廣場東一儀征汽車站</h3> <h3>揚州77路 儀征一揚州汽車客運站</h3> <h3>古人“煙花三月下揚州”,我今“七七八八下江都”,意思是說,在儀征汽車站乘77路到揚州汽車客運站,再換乘88路到江都。</h3><h3><br></h3><h3> 今天,江都一日游往返線路</h3><h3>[526]邁皋橋一棠城廣場東(南京卡45分鐘)</h3><h3>[儀六專線]棠城廣場東一儀征汽車站(儀征卡/4元 35分鐘)</h3><h3>[77]儀征一揚州汽車站(揚州卡/2元 60分鐘)</h3><div>[88]揚州一仙女廟大橋東(揚州卡/2元65分鐘)</div><div>[步行]江都水利樞紐一仙女游園</div><div> 返程</div><div>[99]仙女廟一珍園</div><div>[88]珍園一西部客運樞紐</div><div>[77]西部樞紐一儀征汽車站</div><div>[儀六專線]儀征一棠城廣場東</div><div>[526]棠城廣場東一邁皋橋</div><div><br></div><div>揚州88路 揚州汽車客運站一仙女廟大橋東</div> <h3>揚州長壽卡年檢 手續費10元</h3> <h3>旅游服務中心免費領取領取導游圖冊</h3> <h3>88路由揚州汽車客運站發車,到仙女廟大橋東站下車,過街回走四百米,到濱江園小區右拐,前行至江都水利樞紐南大門進入。</h3> <h3>香江-濱江園小區</h3> <h3>江廣綜合規劃展示廳</h3> <h3>往前即見江都水利樞紐南大門</h3> <h3>門衛起初不讓進,說明我們三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從南京專程趕來參觀水利樞紐工程,于是很客氣地放我們進八。</h3> <h3>江堤路</h3> <h3>大型節制閘</h3> <h3>沿河風光</h3> <h3>江都閘管理所</h3> <h3>職工宿舍區</h3> <h3>中心廣場古松樹</h3> <h3>中心廣場雕塑一流韻</h3> <h3>樞紐工程簡介</h3><div>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由4座大型電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閘、3座船閘、2座涵洞、2條魚道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組成,是一個集泄洪、灌溉、排澇、引水、通航、發電、改善生態環境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其中4座抽水站共裝有大型立式軸流泵機組33臺套,裝機容量53000KW,設計抽水能力為400立方米每秒,是目前我國乃至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其中位于入江水道上的5座節制閘,以萬福閘最大,65孔,設計泄洪流量7460立方米/秒。江都抽水站及配套工程建成后,使所轄排灌區內旱澇之年增產保豐收,保證運河航運、工業及城鎮生活用水,并通過自流引江水補充沿海墾區灌溉及沖淤用水。中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即以此為起點。</div><div>該工程建成以來,年平均抽引江水158天,年均抽水量40億立方米,至今共抽江水北送1000億立方米,排澇水300億立方米,自流引江水東送950億立方米,泄洪9000億立方米,為蘇北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div> <h3>東門</h3> <h3>源頭</h3> <h3>河邊柳樹成蔭</h3> <h3>指示牌</h3> <h3>迎賓館</h3> <h3>迎賓大道,全長465米,種植102猓銀杏樹,樹齡50年以上,中央電視臺譽為“黃金大道",市民或稱之為“銀杏大道"。</h3> <h3>銀杏葉已落盡,地下落滿白果</h3> <h3>早來半個月就能看到如此“滿街盡帶黃金甲”的壯觀景色</h3> <h3>老周是植物學專家,對花草樹木有獨到的研究</h3> <h3>北大門,出</h3> <h3>國家水利風景區</h3><h3>江都水利樞紐</h3> <h3>芒稻河</h3> <h3>二訪仙女公園</h3> <h3>龍城路 北大門正對面就是仙女公園</h3> <h3>江都仙女公園</h3><div>該園建于1985年,園不大,占地不過十幾畝,但布局之妙,景色之美,令人久久難忘。園址在芒稻河東岸,七閘橋東堍,依水傍堤。仙女公園門前設石牌坊,渾厚古樸,以淺紅色剁斧石建成,四柱皆取華表形制,云紋纏繞。正面坊額“龍川勝跡”,背面“仙女遺蹤”,雄奇雅健,筆力古樸。門廳與牌坊同處一條中軸線上,形為如意。進門廳先是一小園,園中,以太湖石依地勢堆疊成花臺,幾株翠竹點綴其間,恰到好處。園門—亡古篆“游仙”二字映入眼簾。進入園門,西部五疊泉,一支“玉液”從假山頂端跌落,出水處似為龍頭。水流不斷,水濺石響,如聞琴韻,泉旁山黃樹綠,溪旁仙女雕像亭亭玉立,淡裝,素裹,冰清玉潔。溪邊綠柳吻水,花木蔥蘢,把仙女映襯得楚楚動人。沿東壁回廊前行,一假山橫亙,若龍而臥,東為龍首,尾在西邊。</div> <h3> 仙女公園美不勝收,《唐伯虎》、《蒲松齡》等電視劇的大量鏡頭在此取景。著名作家瓊瑤“六個夢”的最后一個夢《青青河邊草》在這里拍攝一外景后,瓊瑤說:“如若還有夢還是要做到仙女公園來。</h3> <h3>唐代懷素狂草《圣母帖》碑文</h3><h3><br></h3><h3>懷素</h3><div>唐代書法家</div><div><br></div><div>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div><div><br></div><div>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div><div><br></div><div>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圣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div><div><br></div><div><br></div> <h3>仙女游園碑</h3><h3> 有杜、康二仙,治水救民,后人仰之,建仙女廟,遂成地名。</h3> <h3>享譽全球的星云大師就是江都人</h3><h3> </h3><h3> 星云(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云大師。江蘇揚州(江都)人,十二歲于南京棲霞寺禮志開上人出家,是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5年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臺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h3> <h3>仙女塑像一杜姜 康紫霞</h3> <h3>與江都仙女廟有關的傳說</h3><div><br></div><div>江都縣城舊名仙女廟,其來歷與東陵圣母寺帶發修行的杜康二位女道士有關。這里最早叫做蔡家莊。</div><div>相傳東漢時的一年,天降大災,東海來了一條黑龍,在這里興妖作怪。大雨傾盆,河水滔滔,大水淹沒了莊稼、房屋,百姓苦不堪言。不想黑龍未走,瘟神又至,全莊人上吐下瀉,奄奄一息。正在這時,天空出現一條白龍,昂首騰挪,起碼向黑龍殺去。兩條龍從天上殺到水里,直殺得天昏地暗,白水滔滔。經過幾個時辰的搏殺,黑龍綞抵敵不住,狼狽而逃。此時天空云消霧散,大水沿著大河向揚子江退去,淹在水中的人們綞得救了。也就是在這時,天邊飛來一只黃鶴,口里銜著一棵藥草飄落下來。不一會兒,白龍和黃鶴都不見了,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兩位道裝打扮的姑娘。原來她們就是東陵圣母廟里帶發修行的女道士杜姜和康紫霞。兩位姑娘把尋來的草藥熬了兩大鍋湯,送到每家每戶。說來奇怪,藥到病也就除了。</div><div>后來縣官聽到此事,就想要兩位美貌的姑娘嫁給他的兩個兒子,姑娘怎么也不從。縣官惱羞成怒,遂把她們關進大牢,想加罪殺害她們。百姓們聽到此事,紛紛向縣官求情。正當此時,兩姑娘化作兩條白龍,從牢記窗口飛向天空,駕著兩朵彩云飄然而去。人們為感謝二位仙女恩德,就在河邊建了一座廟,供奉二位仙女。從此蔡家莊也就改成了仙女廟。</div> <h3>清人李廷芳詠仙女廟的詩:</h3><div>一棹煙波驛路長,仙人樓閣白云香。</div><div>英風颯爽幡幢肅,佳氣氤氳草木香。</div><div>遠岫猶留舊螺黛,余霞想見畫衣裳。</div><div>彩鸞飛去無消息,江水悠悠江月涼</div> <h3>許曉軒,1916年出生于江蘇省江都市。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莊當學徒。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強占我國東北三省,全國抗日-蓬勃興起,許曉軒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5年,到無錫公益鐵工廠當會計,參加了抗日救亡組織“無錫學社”。</h3><div> </div><div> 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賣,許曉軒不幸被捕,后被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作為獄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員,每當危險的時候,許曉軒就鼓勵大家:“越是關鍵的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共產黨人是不可動搖的。”</div><div> 1946年7月,許曉軒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館”。</div><div>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血腥大-。臨刑前,許曉軒高舉雙手,向每間牢房的戰友道別,平靜地對大家說:“勝利以后,請轉告黨,我做到了黨教導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幾分鐘仍將這樣……”隨后,他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蔑視地申斥敵人:“你們這些狗東西也活不了幾天,人民就要審判你們了!”然后從容就義,年僅33歲。許曉軒犧牲后三天,重慶回到人民手中。黨和政府將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蒼松翠柏護衛著的歌樂山上。</div><div> </div> <h3>江上青</h3><div>[公元1911年-1939年,江上青,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div><div><br></div><div>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清宣統三年(1911 年)三月十二日生于江蘇揚州江都縣仙女鎮一中醫世家。</div><div> 1939年。8 月29 日,江上青等人沿濉河岸返專署。在泗縣小灣子附近遭到許志遠指使的地主武裝的槍擊。江上青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8 歲。</div><div> 江上青犧牲后,為悼念這位皖東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開拓者,追悼會有數千人參加。</div> <h3>園內木瓜樹,地下落了不少木瓜</h3> <h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h3><h3>匪報也,永以為好也。</h3> <h3>打的9元到大潤發陜西面館吃午餐,餐后乘88路,原路返回,到家已是七點半了,全程往返共十二小時</h3> <h3>返程儀六專線須在儀征汽車站候車大廳5號口進站,半小時一班,逢20/50分發車。</h3> <h3> [附]南水北調公園與黃金大道銀杏樹一這兩張照片是84屆王長美同學發來的,先貼上去,明年秋天再鴛車去親訪。</h3> <h3>黃金小道</h3> <h3>黃金小道定位</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阿拉善左旗|
西青区|
民权县|
聂荣县|
嵊州市|
嘉黎县|
葫芦岛市|
浦县|
兴仁县|
化隆|
长泰县|
防城港市|
亚东县|
格尔木市|
大兴区|
稷山县|
南京市|
丽水市|
永顺县|
浏阳市|
乐东|
乌鲁木齐县|
抚宁县|
长白|
临夏县|
庄浪县|
镇安县|
江油市|
新化县|
贵溪市|
巴彦淖尔市|
肇源县|
四子王旗|
峨边|
江达县|
永城市|
托克托县|
贺兰县|
曲阜市|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