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陶瓷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充分說明中國陶瓷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span></h1> 1、彩陶 <h1> 陶器是為適應人們定居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因而它是新石器時代開始的重要標志。隨著制陶工藝的發展和人們精神需求的增長,出現了以彩色紋樣和主體造型相結合的彩陶。早在8000多年前,黃河流域已開始出現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地區之一。中國彩陶歷史悠久,數量巨大,圖案精美,花紋絢麗。中國彩陶不僅代表著中國原始社會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成就,而且也是世界遠古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瑰寶。 <br></h1> 2、宜興紫砂陶 <h1> 宜興紫砂陶是陶都的一顆明珠,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宋元至明正德年間為紫砂陶的初創時期,明嘉靖至萬歷年間,紫砂陶開始走向成熟和繁榮。歷代紫砂藝人,利用宜興得天獨厚的紫砂陶土,用靈巧的雙手和聰明才智,創作出了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藝術生命的紫砂陶藝珍品。這套郵票畫面上的4把紫砂壺,是歷代紫砂名家的代表之作,反映了紫砂陶藝的主要風格和造型,使人領略和欣賞到宜興紫砂陶的藝術神韻。 <br></h1> 3、唐三彩 <h1> 唐三彩即是一種著名的彩瓷,其造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器皿,另一類是人俑和動物俑。據考證,唐三彩流行于唐高宗至唐玄宗時期,以開元、天寶年間為最盛。唐三彩的出現,為多彩陶瓷的出現開辟了道路,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br></h1> 4、磁州窯瓷器 <h1> 磁州窯因位于磁州而得名,是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它所燒制的瓷器多為瓶、罐、盆、碗、枕、盤等日用品,紋飾圖案直接取材于當時的生活,線條流暢,畫面樸實。白地畫黑彩是磁州窯制品的典型裝飾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燒制的瓷器不僅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藝術效果,而且其紋飾因所罩釉層的保護而不被磨傷,具有釉上彩繪不能比擬的優越性。磁州窯有十五種裝飾方法,集宋代瓷飾之大全。磁州窯多姿多彩的裝飾風格在北方流行甚廣、影響很大。江南許多地方也深受其影響,燒制瓷器具有磁州窯風格的釉下彩繪品。元磁州窯制品甚至遠銷海外。磁州窯的制品構圖嚴謹,典雅古樸,形象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展現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風俗,為我們研究這個時期的民間繪畫等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br></h1> 5、景德鎮陶瓷 <h1> 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鎮市,所產的瓷器自古質地精細、工藝精良、釉質晶瑩、裝飾絢麗,故有“瓷都”之稱。以青白瓷為代表,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帛、聲如磬”之美譽,品種曾達3000之眾。 <br></h1> 6、龍泉窯瓷器 <h1> 龍泉位于浙閩邊境,南宋是龍泉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到了元代,龍泉窯生產規模繼續擴大,品種增多,器形增大。龍泉青瓷外銷量大幅度增加,成為我國制瓷業出口基地。明代,龍泉窯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為國內外藝術家收藏。但因明王朝實行海禁,青瓷銷量銳減,大窯一帶的瓷窯紛紛關閉,至清初,窯廠所剩無幾,盛及幾個朝代的龍泉青瓷終于凋零。新中國成立后,瀕臨絕跡的龍泉窯得到了新生。5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就指示要恢復龍泉青瓷的生產。1959年成立了“浙江省龍泉青瓷恢復委員會”,并撥專款作為研制經費,終于使失傳700年的哥窯和失傳300年的弟窯得以恢復。 <br></h1> 7、鈞窯瓷器 <h1>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河南省禹縣,古屬鈞州,故名鈞窯。創燒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其獨特之處是使用窯變色釉,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釉中有“蚯蚓走泥紋”的曲折線也是鈞釉的特征之一,盆、托及尊等宮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個由一到十的數字。<br></h1><h1> 鈞窯用的是一種乳濁釉,釉的著色劑主要是銅元素,當時燒成技術較為熟練。然而,銅紅釉對溫度和燒成時窯內氣氛十分敏感,稍一偏離就得不到正常的紅色,這種“窯變”卻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由于釉層在干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干裂,后在高溫階段釉料流動填補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紋痕,這種缺陷美也是在鑒別時的重要依據。</h1> 8、汝窯瓷器 <h1> 汝窯是中國宋代五大著名瓷窯之一,位于河南省寶豐縣,因寶豐在宋代屬于汝州而得名,曾為宮廷燒制青釉瓷器。其瓷器胎骨為香灰色,一般不繪飾紋樣,以釉色作為美化的重要手段,多帶有較細紋片,色調青潤。其青翠素雅的效果同瓷器的造型一起,構成了極為優美的風格,給人以明朗輕快之三,反映出宋代上流社會的時尚和審美趣味。因汝窯燒造時間短,其瓷器在南宋時期就很難得,流傳至今的不足百件,十分珍貴。<br></h1> 9、石灣瓷器 <h1> 石灣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區域,石灣陶塑技藝主要分布在禪城區石灣鎮街道及周邊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陸暢達的交通條件,使石灣成為我國嶺南重要的陶業基地。 石灣陶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br></h1><h1>石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制陶的歷史,到唐宗時期已非常發達,明清兩代達到鼎盛,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石灣陶,景德瓷”,可以說是概括了中國陶瓷的精髓。與景德鎮陶瓷業不同,石灣窯是民窯,與官窯有根本的區別,它主要是為市場需要生產,為外銷需要而生產。除了生產日常用陶瓷外,還大量生產美術陶瓷等作品。</h1> 10、德化窯瓷器 <h1> 德化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其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瓷產品種類豐富,其白瓷以“白如雪、明如鏡、薄如紙、潤如玉、聲如磬”的特點尤富盛名。德化也被譽為“中國白的故鄉、瓷藝術的搖籃”。<br></h1><h1> 早在宋元時,德化瓷器就大量漂洋過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其瓷塑藝術也影響到歐洲陶瓷業,16世紀便風靡歐洲進入歐洲皇室,成為貴族用品。1999年在南海打撈出水的中國清代商船“泰興號”沉船上,僅德化產的青花瓷就有35萬件之多。</h1><h1> 擁有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淀的德化瓷,新時期也實現了藝術和產業的完美融合。近年來,德化陶瓷業被評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福建德化也相繼獲得“中國瓷都”、“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的稱號。德化瓷塑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白瓷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h1><h1> 德化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和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瓷種眾多,作品素以“白如雪、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馳名于世;其中的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譽為現代中國瓷壇的“三朵金花”。</h1> 11、其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隆德县|
阳信县|
尼玛县|
沾益县|
永昌县|
琼中|
卢龙县|
凤台县|
抚松县|
宝鸡市|
灌阳县|
通化县|
平陆县|
绥江县|
华池县|
汉中市|
曲麻莱县|
根河市|
武乡县|
平凉市|
东乌|
宝应县|
浦北县|
宝清县|
洪洞县|
那坡县|
临夏县|
新营市|
盐池县|
华宁县|
界首市|
论坛|
崇礼县|
铅山县|
呼图壁县|
太仓市|
仁怀市|
敖汉旗|
当阳市|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