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毓秀鹽井】</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鹽井風光 【荊鑫攝】</h3></h3><h3>這里有承載歷史文化變遷的沙梁子遺址;這里有風光旖旎的瀝鼻峽;這里有郁郁蔥蔥的楊家山、九峰山;這里有李臺坪、許家洞,背后藏著一個個歷史故事;這里有好吃的豆花、大河魚,這里就是——鹽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晨光中的鹽井</h3> 鹽井賦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瀝鼻峽風光【熊良偉攝】</h3></h3><h3>悠悠鹽井溪,赫赫瀝鼻峽。雄據(jù)嘉陵三峽之峽口,險扼黃金水道之要塞。縱橫馳騁兮,綿延天際;浩浩蕩蕩兮,滾滾東去。<br></h3><h3>山色堆青,坐擁礦山之物產(chǎn);遠水迤藍,閑把古埠之通港。四時之景,怡情怡性。山雨晚霽兮,醉賞遠山夕陽;水光瀲滟兮,靜看秋水天長。</h3><h3>群山巍巍,鑄我江城兒女之脊梁,江水湯湯,賜我江城兒女之乳漿。獨釣中原兮,蒙哥鐵騎折戟,實業(yè)救國兮,作孚戰(zhàn)船帆起。</h3><h3>朝來云海晚來霞,遠山近水如畫;把酒臨風舟頭立,豪情壯志當下。適改革之春風,舊貌換新顏;喜大壩之宏業(yè),高峽出平湖。政通人和兮,再譜新章;山歡水笑兮,盛世起航!</h3> 鹽井街道歷史沿革 <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鹽井風光【周天德攝】</h3></h3><h3></h3><h3>鹽井街道(Yanjing Jiedao)是嘉陵江小三峽的重要景區(qū)、合川礦藏資源的富集區(qū)、合川江城工業(yè)園區(qū)的核心區(qū)。街道原名河心場,后因此地開井采鹽而得名鹽井溪,簡稱鹽井。系明代古場鎮(zhèn),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始建河心場。清雍正六年(1728年),更名為鹽井溪,屬永清里;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永清鎮(zhèn)。1926年,設鹽井鄉(xiāng);1931年,改為鹽井鎮(zhèn);1949年12月合川解放后,屬第二區(qū),為區(qū)公所駐地。一直到2009年12月,撤鎮(zhèn)改為鹽井街道。</h3> 鹽井街道政區(qū)概況 <h3><p style="text-align: left;">鹽井街道地處合川區(qū)南部,東與草街街道接壤,東南與北碚區(qū)澄江鎮(zhèn)、南與璧山區(qū)八塘鎮(zhèn)、西南與銅梁區(qū)舊縣街道相鄰,西接南津街街道,北與釣魚城、草街街道隔江相望。辦事處駐新藥鋪街17號,電話區(qū)號023,郵政編碼401531,北距合川主城區(qū)人民政府駐地12.5千米。街道轄鹽井社區(qū)和沙南社區(qū)2個居民委員會和炮臺、石馬、照鏡、糖壩、茶園、水波洞、觀音、許家8個村民委員會。轄區(qū)總?cè)丝?0268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0.4萬人。轄區(qū)東西最大距離11.5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85千米,總面積58.8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56.32平方千米,占95.7%;水域2.53平方千米,占4.3%。</h3></h3> 鹽井街道地質(zhì)地貌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鹽井街道云霧山</h3></h3> <h3>鹽井街道地處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的交接地帶,海拔高度差較大。地勢南高北低,地形以丘陵為主,嘉陵江穿境而過,海拔210~450米,最高點位于九峰山,海拔450米;最低點位于瀝鼻峽,海拔186米。境內(nèi)屬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58.85平方千米。嘉陵江自炮臺村西北端入境,自西向東轉(zhuǎn)南,在水波洞村東北端出境,境內(nèi)長23千米。境內(nèi)礦產(chǎn)資源主要為石灰石、煤、碳酸鍶等。自然資源有水波洞、許家洞等。</h3> <h3>>>【記憶鹽井】</h3> 沙梁子遺址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沙梁子遺址現(xiàn)狀</h3><h3>合川是長江上游原始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合川的歷史文化,先后經(jīng)歷了原始文化、土著文化、巴文化、唐宋文化以及元明清文化這樣一個漫長的傳承、發(fā)展過程。沙梁子遺址位于鹽井糖壩村,屬于新石器時代。該遺址地處嘉陵江右岸的二級階地上,靠北有名為大溪溝的溪流匯入嘉陵江。遺址高出河漫灘 35 米左右,地勢寬闊、平坦,總面積約 6000 平方米。該遺址由重慶市博物館在 1987 年初的三江考古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 1989 年、 1998 年兩次發(fā)掘,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陶器和明清時期的瓷器。制作年代大約在距今 6千至 7千年前,與重慶巫山大溪文化、湖北京山屈家?guī)X文化相當。唐家壩和沙梁子遺址商周文化層出土的、具有明顯土著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征的早期陶器,給我們揭示了合川遠古時期先民,從原始人類向土著民族進化的歷史發(fā)展過程。</h3> 鹽井老街----一段碼頭古鎮(zhèn)的記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鹽井老碼頭 【陳建立攝】</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鹽井老碼頭 【陳建立攝】</h3></h3><h3>鹽井的老街,有很多都保持著她最原始的狀態(tài)。記憶的閘門,才是打開鹽井老街的正確方式。安靜的行走在老街,用目光去輕輕觸摸舊式建筑的脈絡。古舊的街巷,空氣中輕溢著微涼的水意。晨光微熹處,歲月的痕跡,積染檐牙。與純樸的居民,笑談古今,順著他們的指點,沿碼頭石階而下,一步一步接近曾經(jīng)繁華的古埠,臨江而立,想象青山下的那江瘦水,和她懷里的山野,以及慢慢暈染流淌的一江盛世繁華……</h3> 消失的照鏡涵波——合州八景之一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照鏡涵波</h3></h3><h3>合州八景是指瑞映清風、甘泉靈乳、東津漁火、涪江晚渡、魚城煙雨、濮湖夜月、金沙落雁、照鏡涵波,是合川宋代以來聞名于世的八大古景。說到“合川八景”,不少人都能信口拈來,然而有的依然可見,有的已成回憶。“照鏡涵波”,就是這樣一處存在照片與書籍中的回憶。照鏡涵波是因在鹽井街道轄區(qū)的龍洞沱與沙溪之間的嘉陵江中的照鏡石奇觀而出名。照鏡巨石群立于江心水面上(長約6米,寬約2.5米,體積約100立方米),呈“山”字形狀。巨石形圓如鏡,面向北岸,大小船只往來皆必經(jīng)過,習俗稱為“照鏡石”。又因照鏡石遠看如一輪圓月嵌在明澈的天空,與江邊的山光樹木相映,風景別致奇特,顯“照鏡涵波”之奇景,故明代合州人將之定位為“合州八景”之一,流傳至今。嘉陵江的水在龍洞坨回旋,照鏡石也如一面歷史的鏡子,映照千百年風雨漩渦。但歷史的車輪終將向前,飛轉(zhuǎn)的漩渦仍是蕩開了這面鏡子。明成化年間,生于合州的進士鄒智曾詠道“江中一大石,砥柱中流立;左右無攀援,任它破浪起;萬古此江山,萬古此鏡石”。但隨著草街航電樞紐建成蓄水,照鏡石也在滾滾江水中靜靜下沉,與它守望了千余年的合州城不復想見,只留存于記憶。</h3> 塵封的水波洞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塵封的水波洞——嘉陵江小三峽國家級自然風景區(qū)的組成部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水波洞是嘉陵江小三峽國家級自然風景區(qū)的組成部分,離合川城區(qū)17公里,距重慶71公里,嘉陵江、渝南212國道線橫穿山腳而過,鄉(xiāng)鎮(zhèn)公路與偷南國道相連直通洞口,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水波洞融山、洞、峰、湖、瀑、林為一體,絕頂奇峰,林豐木盛,溶洞結(jié)群,獨具特色。擁有五洞、四峰、兩湖、六瀑和四文化遺址共21個景點。在這眾多的奇觀異景中,水波洞以它“奇、險、雄、秀、迷”的天姿絕色鶴立雞群、獨占鱉頭。</h3><h3 style="text-align: left;">該洞長6000余米,分為左洞和右洞,系兩千萬年來白石灰?guī)r層被雨水滲透而逐步形成的溶洞群,是得天獨厚、不可多得的自然資源。傳說此洞分別為白龍和神龜修道之處,因龍龜斗法,引來嘉陵江之水,淹沒農(nóng)田,坑害百姓,后被真武祖師降伏二怪,大水消退,便形成水波洞現(xiàn)在的模樣。洞又分三層,上層為旱洞,中層暗河時斷時續(xù),下層為水洞。已開發(fā)1500米,最大的廳面積有800余平方米,小廳也有200平方米,廳最高可達20米以上。此洞洞內(nèi)妙不可言、洞中有洞、洞中有景、洞中有聲、洞中有水、水中有魚。目前,因礦山開采,存在安全隱患,水波洞已被關閉,洞里的美景也隨之塵封于歷史……</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水波洞村風光</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波洞村“花的海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雖然水波洞已被關閉,但水波洞村的風光依然美麗,水波洞村轄區(qū)內(nèi)山林、礦產(chǎn)資源豐富,有楊家山、假角山、樺家埡口、長坪子等山林面積7800余畝,其中有竹筍、杜仲300余畝。是冬天御寒,夏日避暑,科考獵奇、休閑療養(yǎng)的好地方。</h3> <h3>>>【山水鹽井】</h3> 瀝鼻峽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瀝鼻峽——嘉陵江小三峽的第一峽</h3></h3><h3>瀝鼻峽是鹽井街道轄區(qū)的主要文化旅游景區(qū),屬于嘉陵江小三峽(指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的第一峽。瀝鼻峽的名稱來源于峽里的兩個溶洞,溶洞接近江面,其形狀如牛鼻孔,兩股清泉從口中流出,江水淹至牛鼻孔,有牛噴鼻之聲,引得游人注意。因此,瀝鼻峽的別名也叫“牛鼻峽”,而它的古名則叫“謝女峽”。嘉陵江瀝鼻峽從合川巨粱灘起至麻柳坪止,全長3公里。瀝鼻峽的山石,可制成石磨、磨刀石、磨碑等,其中尤以瀝鼻峽峽硯石制成的峽硯最為出名,早已走出國門,遠銷海外,成為旅游饋贈佳品。</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瀝鼻峽風光【李永生畫】</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瀝鼻峽風光</h3></font></h3> 九峰山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峰山森林公園接待中心</h3></h3><h3>九峰山位于鹽井街道境內(nèi)水波洞西側(cè),是合川唯一的重慶市級森林公園。屬于華瑩山脈,主峰700多米,因山有九峰,故名九峰山。全山與獅峰山平行,走向為東北—西南,山林平實,植被原始。登峰可望合川城全景。九峰山山上為砂巖、頁巖風化所形成的酸性土壤,生長有茂密的松林、杉林及金竹等,山腰有大片的桔林。最具特色的大片的茶園,約有數(shù)百畝,沿山脊及坡緣分布,似綠色的錦緞,漂浮于云霧之間。文革中建有“知青”農(nóng)場,遺址尚存。山坡尚保留有罕見的1958年大躍進時的小煉鐵爐。如今建設中的九峰山森林公園是一個融度假、休閑、游樂、獵奇為一體的,功能分區(qū)合理,配套設施完善,空間結(jié)構(gòu)清晰,游人參觀方便、舒適的綜合性休閑地。</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峰山森林公園接待中心</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峰山風光 【楊光華攝】</h3> 楊家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楊家山——212國道上的天然綠色屏障</h3> <h3><p style="text-align: left;">在鹽井街道境內(nèi),位于縉北釣風景名勝區(qū),毗鄰九峰山森林公園,是212國道上的一座天然綠色屏障。距離合川南城約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楊家山海拔大約500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常年平均氣溫在16℃至20℃之間,雨量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日照率為72%,空氣的相對濕度較大,常年平均值為80%,冬季為多霧季節(jié)。楊家山植被豐富、空氣清新,是近郊的天然氧吧。它擁有地理、氣候、交通、環(huán)境等綜合資源優(yōu)勢,是踏春采風、暢懷寄興、休閑健身的好去處。<br></h3></h3><h3>如今,由鹽井街道實施的一項民生實事工程——楊家山健身步道,已成為推進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它集旅游、探險、徒步、攝影功能為一體。整體工程從楊家山山腳一直延伸到楊家山山頂?shù)纳綀嚎冢舷麓怪甭洳畲蠹s500米,步道總長約1.2公里、寬3米,中途設有兩個觀景平臺,共150平方米,可供賞景、休憩、留影。該工程于2017年10月底開工,2018年元旦全面建成使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楊家山休息臺</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楊家山步道</h3> 許家溶洞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許家洞——藏在深閨里的神奇溶洞明珠【熊良偉攝】</h3></h3><h3>許家溶洞位于鹽井街道許家村1社。從鹽井場鎮(zhèn)出發(fā),沿鹽璧(鹽井至璧山)公路朝許家村方向行駛大約7公里左右就可到達。該洞位于許家農(nóng)家小院左側(cè)的半山腰上,靠近洞口,接連不斷的流水聲從洞里傳來,高大的洞口掛滿了灰色的鐘乳石,宛如一簾的“石幔”。洞口寬闊大氣,高約7米,寬約5米。走入洞口,就像走進一個神奇而巨大的“洞府”。</h3><h3>許家洞與水波洞都處于鹽井南槽山區(qū),但許家洞比水波洞龐雜,主洞有三條,一條通向銅梁舊縣,一條通向璧山八塘,一條通向瀝鼻峽嘉陵江邊,每條主洞都比水波洞長,大約有10余公里。除主洞外,還有很多岔洞。不論是主洞或是岔洞,都有美妙而奇特的鐘乳石,比水波洞內(nèi)的鐘乳石漂亮。</h3><h3>據(jù)說,曾經(jīng)有人頭戴礦燈,到許家洞里探秘,除見到千奇百怪的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外,還有奔流不息的陰河與瀑布。美不勝收的許家洞,實乃是一座藏在地下的溶洞明珠。</h3><h3>有詩云:</h3><h3>溶洞,溶洞,地火天光裂縫。<h3>高低錯落難通,上下翻轉(zhuǎn)縱橫。</h3><h3>橫縱,橫縱,何日游人喜慶。</h3></h3> <h3>>>【富強鹽井】</h3> 合川工業(yè)重鎮(zhèn)----鹽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鹽井全貌</h3><h3>鹽井作為合川區(qū)老工業(yè)基地,充分發(fā)揮區(qū)位和資源兩大優(yōu)勢,做實“三計劃一行動”,強力推進轄區(qū)工業(yè)轉(zhuǎn)型升級,推動沙溪建設,完成和順花園近2000套還房,助力合川實驗中學開校招生,助推合長高速、重慶三環(huán)等基礎建設高效進展,實現(xiàn)新型工業(yè)化和新型城鎮(zhèn)化“雙輪驅(qū)動”。<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沙溪新貌</h3> 現(xiàn)代化煤礦----重慶天弘礦業(yè)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重慶天弘礦業(yè)(鄭愚攝)</h3></h3><h3>重慶天弘礦業(yè)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yè),其建設的瀝鼻峽煤田鹽井礦區(qū)項目是市、區(qū)兩級建設工程重點項目,是重慶市首家煤電聯(lián)運示范工程。</h3> 本地企業(yè)----重慶金九建材集團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重慶金九建材集團</h3></h3><h3>重慶金九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6日點火投入生產(chǎn),產(chǎn)能300萬噸。曾榮膺重慶企業(yè)100強、重慶制造企業(yè)100強、重慶企業(yè)效益50佳稱號。</h3> 現(xiàn)代化水泥企業(yè)----臺泥水泥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臺泥水泥</h3></h3> <h3></h3><h3>臺泥(重慶)水泥有限公司隸屬于臺灣臺泥企業(yè)團的核心企業(yè)——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臺泥水泥于2008年落戶鹽井,產(chǎn)能400萬噸,近年來已解決1000余人就業(yè)問題。臺泥水泥擁有橫跨3個村,全程5KM,落差近250米的石灰石輸送廊道,是國內(nèi)目前先進石灰石輸送機構(gòu);臺泥水泥利用水泥生產(chǎn)線排放出來的大量廢氣資源,建設一條裝機容量為18MW的純低溫余熱電站,實現(xiàn)生產(chǎn)和環(huán)保雙贏。企業(yè)也多次被評為合川區(qū)十大風云合商。</h3> <h3>>>【人文鹽井】</h3> 李臺平祠堂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臺平祠堂----鎮(zhèn)遠將軍李芳述回鄉(xiāng)祭祖之所</h3></h3><h3>在鹽井街道境內(nèi),有一條縉云山與巴岳山兩山余脈交匯而成的山槽。合川人稱之為“南槽”。在“南槽”東段,有一個名叫觀音村的山地村落。在觀音村靠近鹽璧公路(合川鹽井至璧山八塘)不遠處的一個土坡上,有一丘被叫作“將軍墳”的荒冢。在“將軍墳”里,長眠著一位為清初統(tǒng)一大業(yè)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將軍。這位將軍,就是威名遠播的清代鎮(zhèn)遠將軍李芳述。</h3><h3> 李芳述(?―1708年),字贊之,四川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qū))人 ,清朝著名將領。李芳述參與平定三藩之亂、鎮(zhèn)壓苗民起義,為清朝平定內(nèi)亂、維護國家統(tǒng)一立下赫赫戰(zhàn)功。曾任貴州提督、太子少保、鎮(zhèn)遠將軍,去世后追贈太子少傅,謚號壯敏。</h3><h3> 李臺坪祠堂為李芳述將軍回鄉(xiāng)祭祖所建,目前基本保持完好,現(xiàn)為合川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李臺坪祠堂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祠堂里面有戲臺、中堂、走廊,皆為清代建筑,至少有200年以上的歷史。在李臺坪祠堂后面,還有李氏家族墓地,其中有3座保持完好的清代合葬墓,具有一定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h3> 鹽井豆花----舌尖上的鄉(xiāng)愁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鹽井豆花【李同剛攝】</h3></h3><h3>“玳瑁應難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滿面與妝花。”這是唐代詩人陳黯在《自詠豆花》中的形象描繪。自古以來,豆花因其鮮嫩可口而流傳,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鹽井處幾縣交界之地,鹽井豆花依舊保持著它多年前碼頭飯莊的特色,幾張粗糙的圓桌,食客們擾攘和店家的吆喝此起彼伏,鮮嫩的蘸水豆花、色味俱佳的悶豆花、粉蒸羊肉、燒白在店家的穿梭中端上餐桌,小店外經(jīng)常停著一排小車,食客們駕車數(shù)里,就為了到這里端上一碗豆花大快朵頤。一碗豆花解鄉(xiāng)愁。有些味道,隨了時光,彌久生香,總讓人們循著記憶,去品嘗最初的美好。</h3> 尋美許家----云霧山里的靜謐山村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許家村李園</h3><h3>與九峰山遙遙相對的云霧山,有一小村,名許家村。村里民風淳樸,景致怡人。春來花開十里,夏至荷色生香,秋憐瘦水殘葉,冬賞水墨山村。尋美許家,去鄉(xiāng)野間徜徉,賞艷的花兒,品甜的櫻桃,嘗脆的李子,探險的許家洞。或者就單純的看村舍青青,炊煙裊裊,漫步在鄉(xiāng)間小道,燥熱褪盡,柔美的余輝傾瀉開來,山空,村靜,滿荷沉醉。季節(jié)很短,記憶很長,那些蓮子那些花……、</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許家村荷園</h3></font></h3> <h3>>>【德治鹽井】</h3> <h3>改革開放以來,鹽井轄區(qū)涌現(xiàn)出來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人物有:馮廷貴,男,鹽井航運公司工作,于1978年榮獲交通部授予的“百日安全賽”獎章;雷建國,女,鹽井區(qū)供銷分社工作,于1983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潘玉均,女,茶園村村民,于2013年“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劉倫,男,鹽井郵遞員,2013年,榮獲“重慶市道德模范”稱號。</h3> 潘玉均----“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潘玉均護理婆婆</h3><h3>一張張泛黃的照片里,衣著樸素但渾身散發(fā)著青春氣息的潘玉均略帶害羞的淺笑著。十八年前,照片里如花年紀的潘玉均與一同打工的李文龍相識相愛了。年輕的潘玉均沒有被李家貧困的家境嚇退,嫁進了這個家徒四壁的家庭,自此,如花少女潘玉均開始了她照顧公婆的漫漫長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公公李治文患上了老年癡呆,潘玉均像哄小孩子一樣哄著公公吃飯穿衣。公公癱瘓后,潘玉均嬌小的身軀常背著一米七幾的公公出門兜風曬太陽。后來,公公去世,潘玉均在家跟婆婆和兒子繼續(xù)過著平靜而溫馨的日子,可這樣的光景沒持續(xù)多久,潘玉均的婆婆也患上了老年癡呆,確診婆婆病情的那天,丈夫李文龍拉著潘玉均的手,看著這個為自己為家付出了整個青春的女人,哭了。潘玉均擁抱了下丈夫,安慰道:“沒關系,家里有我呢!”這樣一句樸實的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潘玉均又開始了她照顧老人的漫長之路……2013年,潘玉均獲評“最美合川人”、“感動合川十大人物”和“全國孝親敬老之星”。</h3> 劉倫----“重慶市道德模范”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郵遞員劉倫(周云攝)</h3></h3><h3>在“渝合十塘”塘汛線路上,有一位從事郵政工作二十八年的山區(qū)郵遞員,他就是現(xiàn)年52歲的劉倫。二十八年前劉倫接過父親的郵包,開始穿梭在崎嶇的山路間,負責九塘、十塘及周邊村社、礦區(qū)的郵遞工作。一年365天,一年6雙膠鞋,一年5000多里山路,他曾經(jīng)有外調(diào)的機會,但他毅然堅守著崗位,承擔著從父輩延續(xù)下來的責任,他曾經(jīng)和收到兒子去世噩耗的老大媽抱頭痛哭,也曾經(jīng)和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高考學子歡喜雀躍,鄉(xiāng)親們需要他,他就一直堅守在這里。如今通訊迅猛發(fā)達,書信郵件漸漸減少,劉倫毅然堅持走在山鄉(xiāng)小路,為那些偏遠和行動不便的相親們傳遞著信息。2012年,劉倫被評為“感動合川十大人物”,2013年,劉倫榮獲“重慶市道德模范”稱號。</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毓秀鹽井</h3></h3><h3>在代代傳承中,鹽井人民繼承和弘揚了祖輩遺傳給我們的這些“血性”,“弘揚繼承先德,開拓發(fā)展未來”成為鹽井的時代坐標。尤其在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區(qū)中,鹽井街道以精神文明建設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為抓手,通過以文立德、以規(guī)育德、以評樹德三項舉措來踐行德治工程,使鹽井成為集發(fā)展之美、民風之美、人文之美、環(huán)境之美、秩序之美的魅力之地。</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俯瞰鹽井</h3></font></h3> 以文立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全民閱讀志愿服務活動</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機關大合唱-</h3></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通過道德講堂、志愿服務、文化惠民等主題活動,營造崇德向善、知法明理的人文環(huán)境。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愛國文藝演出和法治宣傳月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擴大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的影響力、吸引力和參與面,引導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打造共有的精神家園。</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賀中秋迎國慶慶豐收文藝晚會</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修身講堂</h3></font></h3> 以規(guī)育德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好家風、好家訓”文藝宣傳</h3><h3>依托村規(guī)民約,健全一套完善的“四會”運行機制。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依靠“四會”倡導文明新風,廣泛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征集評選、展示推廣等宣教活動,弘揚文明風尚。破除婚喪嫁娶中鋪張浪費、愚昧落后的陋習,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推動移風易俗,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村民說事測評會</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清明節(jié)樹文明新風宣傳活動</h3></font></h3> 以評樹德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道德模范巡展</h3></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好人在身邊”道德模范微宣講</h3><h3>按照引導有方向、評判有標準、學習有榜樣的要求,廣泛評議個人、家庭、社會的道德狀況,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明程度,為建設美麗家鄉(xiāng)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鹽井街道辦事處辦公大樓</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樂土(李同剛攝)</h3></font></h3> <h3>泱泱古國,悠悠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軌跡,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在鹽井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讓我們共同攜手,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宜丰县|
姚安县|
汽车|
石首市|
都江堰市|
肥西县|
八宿县|
桓仁|
远安县|
沂南县|
马山县|
健康|
黎城县|
海宁市|
上杭县|
昌乐县|
获嘉县|
利川市|
永康市|
新余市|
崇仁县|
诏安县|
阿城市|
家居|
泸西县|
南充市|
武穴市|
远安县|
扎兰屯市|
宁武县|
丹凤县|
武隆县|
全南县|
威宁|
德钦县|
古丈县|
土默特左旗|
宁阳县|
任丘市|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