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h3><h3> ——梭羅《瓦爾登湖》</h3><h3> 2018年12月3日至7日, 我們,來自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的一群教育的追夢人,千里之遙,滿懷期待和熾熱的心逐夢浙江大學。</h3> <h3> 跨入浙江大學校門,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校園濃厚的文化氛圍:古建筑與新校舍交相輝映,各種牌匾和刻石體現了學校厚重的學術氣息。人在其中,思想升華了,心靈凈化了。學校里植被茂盛,樹木蔥郁。徜徉于有著百年歷史的校園,不禁感嘆“大不自多,海納百川”、“昔言求是,實啟爾求真”,或許也只有馬一浮老先生抒寫出的如此有胸懷和境界的校歌,才能襯得上浙大這百年老校。</h3> <h3> 上午8點,我們全體學員來到浙大教育系學術報告廳,舉行隆重的開班儀式。本次開班儀隊由程堅老師主持,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孫元濤發表致辭,孫教授向我們介紹了浙江大學的發展歷史與發展方向,并介紹了教育學院的基本情況。嵐山區教育局領導韓局長作開班講話,對我們的培訓提出了明確具體要求。并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有所思,學有所獲。聽著領導的講話,我也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爭取學到更多的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h3> <h3> 接著,孫元濤教授為我們開展了一場《教研文化變革與教師協同發展》的專題講座。孫教授以“教育是世界上最難的藝術”為導言,引出教育對教師的挑戰。接著孫教授以比爾·蓋茨關于伙伴協作的演講為例,闡述了中國伙伴教研的成功之處,并強調了教師的持續發展需要伙伴教研,需要教研組團隊的支撐。他認為,在眼花繚亂的教育教學變革中,要培植本土的文化力量,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實踐經驗,尋找我們身邊可以借用的力量,走向更有效的教研。孫教授還分享了多年研究教研組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總結出來的策略方法,進一步提出了有效教研的建議——學會審視自身課堂,借鑒他山之石,閱讀有用之書,改善自身之位。孫教授以理論為內在支撐,以深入淺出、幽默生動的分享形式,旁征博引大量鮮活生動的案例,不僅為我們指明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還幫助我們如何架設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橋梁。</h3><h3> 端坐在寬敞的報告廳里,靜心聆聽教育名家的話語,認真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與文字,及時拍攝下一個個感動的畫面。有時醍壺灌頂,有時茅塞頓開,名師專家的高瞻遠矚、淵博學識一次次撥動著我們的心心弦,啟迪智慧。</h3> <h3> 下午的課程安排是浙江大學教育學院何珊云副教授的《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h3><h3> 何教授基于對核心素養校本化、學科化、課程化的介紹與講解,又指出基于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該如何創新的問題。從模塊化思維、學習方式的創新、學習評價及學習報告單四個方面講述了教師如何設計與開發課程的問題。并強調了深度學習方式的優勢和合作學習相協調。通過何教授的報告,老師們進一步認識并了解了核心素養的意義作用,也對自己在新時代下的課程設計有了清晰的構想。名師專家的循循善誘、侃侃而談給我們播撒著思想和智慧的靈光;學員們如饑似渴、聚精會神、積極回答的畫面又是一道別樣的美麗風景。</h3> <h3> 杭州美,美在處處有景,步步有情。浙大美,美在傳承中有創新,求是中蘊厚大德。他日,回憶浙大,對我是一種激勵和力量。此次培訓,將給我烙下了深深的印跡,而浙大“求是?創新”的精神,也將成為我今后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方向。 </h3><h3> 浙大之行雖是冬日,但我在教育的百花園里卻如沐春風,一天的培訓雖然已結束,但教育夢想永無止境。我愿一路采擷,一路芬芳,在一次次精神的充盈和思想的洗禮中,在教育追夢的征途上收獲更多的精彩和感動!</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哈尔滨市|
莲花县|
伊金霍洛旗|
友谊县|
田林县|
陵川县|
绥化市|
汕尾市|
左贡县|
阿鲁科尔沁旗|
饶平县|
和静县|
来安县|
禹城市|
保康县|
信宜市|
包头市|
克什克腾旗|
林西县|
镇巴县|
崇信县|
梁河县|
保山市|
南华县|
遵义县|
新津县|
年辖:市辖区|
庆安县|
麦盖提县|
玛纳斯县|
贡觉县|
即墨市|
尚志市|
麟游县|
博罗县|
桐梓县|
海安县|
河西区|
台江县|
鸡西市|